s 阅读页

第一章 方志敏政治伦理思想探析

  李友鸿

  作者简介:李友鸿(1956--),上饶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管理、党史党建。方志敏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是红十军创始人,并在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与革命实践中形成了深刻的革命斗争和政权建设思想。近年来,学术界对方志敏思想的研究成果颇丰,然而对其政治伦理思想,目前尚无专文论述。这里,笔者拟就其政治伦理思想的内容与特点做一概括和梳理,以使人们对他的政治伦理思想有一个比较好的了解和认识。

  一、方志敏政治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方志敏的政治伦理思想内涵丰富。虽然在他的论述和讲话中没有哪一部或哪一次是以政治伦理为名,也没有明确表述过政治伦理的概念,但在其发动群众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加强苏区干部作风建设等方面的实践和主张中,却蕴涵着丰富的伦理关怀和价值诉求,为我们党政治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1.爱国主义情怀:方志敏政治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方志敏坚定地认为,诚挚的爱国之心应是自发性与自觉性的统一。在《可爱的中国》中,他深情地说道:“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是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这段话中,他以一种充满深情的笔调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无比挚爱和自发的爱国情怀。随着各种进步思想的传播,对社会现实认识的不断加深,方志敏深切地体会到仅有这样的情怀是远远不够的,认为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统治,但“对于侵略中国十分凶恶的帝国主义,与中国根深蒂固的封建势力,不但没有动它的毫毛,就连打倒它铲除它的口号,也没有明白的提出来。”从而,他将对祖国自发的感性的爱,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联系在了一起,并将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中国的革命事业,使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实现了由感性向理性、由自发向自觉的升华。他对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前途充满信心,相信中国一定有一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在这样的理想社会中,“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

  2.清贫与奉献:方志敏政治伦理思想的外在表现。方志敏的清贫思想体现在其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上。方志敏一生中曾担任过省委书记、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等要职,在工作生活上他始终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坚持以艰苦朴素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一直过着清贫、朴素的生活。方志敏的奉献精神体现在他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与顾全大局、不怕吃苦受累上。1933年1月,中央军委决定将方志敏亲手创建、拥有4000多人的红十军改编为红十一军,调往中央苏区参加第四次反“围剿”斗争。方志敏以大局为重,坚决执行中革军委的命令。红十军走后,方志敏又开始组建新的红十军。在14年的革命生涯中,方志敏都表现出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牺牲前他曾慷慨地说:“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表现出一个共产党人最忠贞的气节和最崇高的奉献精神以及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

  3.开拓与创造:方志敏政治伦理思想的实践路径。方志敏认为,要实现政治理想目标,必须创造性地开展武装斗争。在政权建立上,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武装农民以夺取地方政权的思想。方志敏认为,工农阶级之所以被欺压,最主要的就是因为手中无权,寄生阶级手里拿着一件最有力的武器,这就是政权!农民要翻身解放,就必须夺取政权。而为了夺取政权,就必须武装农民。在政权建设上,他创造性地进行了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的结合。1928年,在弋横暴动受挫后,方志敏认识到如果“不积极去建立坚强能战的红军,无论如何,暴动是不能长久坚持下去的”。为此,他开始积极建立正式的革命军队,开始只一个连,到1929已发展到了1000多人。同时,他还非常重视土地革命,主持制定了《信江特区苏维埃临时土地分配法》等,在赣东北苏区创造性地把政权建设与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紧密地结合起来,使革命根据地不断地向前发展。在政权巩固上,他创造性地开展了武装斗争与白区工作的结合。他指出,党把发展秘密工作看成是发展苏区与巩固苏区的一个重要任务是非常必要的,在方胜峰会议决定开辟第二根据地之后,方志敏就先后到贵溪等地开展秘密工作。1929年1月贵余万起义爆发,随后在贵溪、余江、万年3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扩大了苏区,也使得赣东北苏区政权进一步巩固。

  4.为工农谋利益:方志敏政治伦理思想的价值准则。方志敏认为革命的目的,就是要为工农群众谋求解放和自由,他坚定地认为工农阶级利益和国家民族利益是一致的。他说:“工农阶级的利益,会是与民族的利益冲突吗?不,绝不是的,真正为工农阶级谋解放的人,才正是为民族谋解放的人。”他号召农民“不但要求减租,而且要求土地,要求根本毁灭豪绅地主的封建剥削制度”,“要从重重的压迫下,站起来伸一伸腰儿,做个自由的人”。不仅如此,在实际工作中,方志敏还时刻想着如何去改善工农群众的生活。1933年1月,方志敏在《闽浙赣省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对全省选民的工作报告》中指出:“在中心苏区,土地问题的中心已经不是分配土地问题,而是如何增加土地生产,改善群众生活的问题。”方志敏还规定,各级政府要安排三分之一以上的干部经常下到基层,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毛泽东曾赞扬说:赣东北的同志们,“他们是革命战争的良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又是群众生活的良好组织者和领导者”。

  二、方志敏政治伦理思想的基本特点

  方志敏的政治伦理思想产生于中国革命时期,是特定时代的思想意识,因此具有比较明显的时代特征。

  1.既继承了中国传统优秀伦理道德文化,又吸收了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观念。方志敏小时候接受过多年的私塾教育,接受过中国传统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熏陶。儒家的“民本”思想、孔子“为政以德”观、孟子的“施仁政”论,都对方志敏的政治伦理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后来,方志敏又阅读学习了马列著作,受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培养了共产主义的政治理想观和政治道德原则,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这些都为他的政治伦理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既信守无产阶级的政治原则,又坚持严格自律的道德修养。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原则,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是一条重要的政治道德原则。方志敏始终坚持这个原则和标准。在革命生涯中,他始终把国家、人民和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觉维护集体利益,表现出一名无产阶级政治家的优秀政治品质和广阔胸怀。他严于律己,有着强烈的自律自省意识,艰苦朴素,清正廉洁,保持清贫,不乱花一分钱,不搞特殊化。正因为如此,他才实现了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共产主义道德的统一。

  3.既注重政治伦理鲜明的政治性,又强调政治伦理思想的实践性。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对政治伦理思想的阐述,都是结合革命斗争实际需要来论述的,最能反映其政治伦理思想的是他的狱中文稿和在赣东北政权建设的具体实践。其政治伦理思想渗透于政治思想之中,二者是融为一体、相互包含的。因此,其政治伦理思想是服务于革命斗争实际需要的,具有鲜明的伦理政治化和实践性。在革命具体实践中,方志敏都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以自我牺牲来调节个人和集体(国家、民族)之间的矛盾。一般而言,政治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建立,必须通过社会实践。而无产阶级的政治伦理道德,也必然脱离不了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方志敏有着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政治理想,这同他不脱离中国革命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自觉地改造自己是分不开的。在14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言行一致,以自己的政治行为实践其政治伦理思想。

  三、方志敏政治伦理思想的现实意义

  方志敏的政治伦理思想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遗产,它对于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夺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无疑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1.方志敏政治伦理思想有利于加强领导者的道德建设。政治伦理就是政治道德,是关于政治行为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治国中处于领导地位。党和国家机构中的各级领导干部(包括公务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对社会公德乃至整个社会的思想风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年,正因为方志敏有着“为人民谋利益”的革命道德和政治理想,明确地回答了什么是为人民服务、怎样才是为人民服务,共产党人怎样为人民谋利益、怎样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广大人民群众才紧紧团结在以方志敏同志为首的共产党人周围,积极参加革命根据地建设,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当前,学习方志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树立正确的政治道德理想,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牢固的道德基石。

  2.方志敏政治伦理思想有助于增强领导者的政治修养。马克思曾提出,要“以随时可以罢免的勤务员来代替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老爷们”,其实强调的是各级党政干部的真正责任就是要当好人民群众的勤务员,这也是最基本的政治修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种种诱惑和考验,每个党员都要以方志敏等革命先烈为楷模,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想,过好权、位、名、利、色这“五关”,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守住清贫无疑仍是加强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保证。虽然我们党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气节绝不能丢掉。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增强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

  3.方志敏政治伦理思想有益于提高领导者的执政能力。方志敏政治伦理思想的要求之一,就是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意识,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道德,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为此,学习方志敏,就是要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好科学政绩观与政绩工程的关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科学的政绩观不等于不要政绩,但不是为了个人立碑搞政绩工程,更不是为了个人升迁搞政绩工程。但作为一名干部绝不能碌碌无为、得过且过,而要解放思想、锐意创新、攻坚克难,创造更好的政绩。有群众满意的政绩才是合格的干部,才是好干部。一切工作都应该从实际出发,坚持有保有压、有序有度,创造性地开展。学习方志敏,还必须深怀爱民之心,进一步强化党的宗旨观念,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摒弃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克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当老爷的官僚主义。

  总之,方志敏的政治伦理思想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之上,与党的根本性宗旨是完全统一的。今天,我们学习和弘扬方志敏的政治伦理思想,要坚持把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为不断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

  (此文发表在《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8期)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