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章 党的历史上最早建造的人民公园:列宁公园

  刘国云在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的葛源镇,有一座始建于1931年的公园--列宁公园,尽管规模并不算大,却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是我们党历史上最早建造的人民公园。

  1931年2月,赣东北特区首府由弋阳县迁到横峰县葛源镇。3月6日至8日,赣东北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了赣东北特区苏维埃政府,方志敏当选为主席。不久,蒋介石先后发动第二、第三次反革命“围剿”,进攻中央苏区和赣东北苏区。在这样险恶的形势下,方志敏临时代理红十军军长,率领苏区军民有效地抗击了敌人对赣东北根据地的进攻。在保卫苏区根据地的同时,方志敏还一方面大力发展经济,主持创立了赣东北特区对外贸易处等机构;另一方面注重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活水平。8月,在他的倡导下,苏区在葛源镇修建了列宁公园。

  在战争环境下,方志敏为什么还想着要为老百姓修建公园?我们可以从他《可爱的中国》一文中找到一些线索。1922年,方志敏到上海去找工作受挫,几个朋友邀他去法国公园散心,公园门口“华人与狗不准进园”几个字深深刺激了他,深深感受到民族耻辱的方志敏下决心要让中国的劳动群众有自己的公园休闲娱乐。因此,在当时紧张的斗争形势下,方志敏依然排除种种困难,主持和领导公园建设,很快,一座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公园建成了。

  列宁公园是当时全国六大苏区中唯一建造的公园,也是我们党历史上最早建造的公园。在公园园门上,方志敏亲笔书写了“列宁公园”四个大字。公园虽然不大,景点却挺齐全,园内有六角亭、荷花池、游泳池、枣林等。在六角亭旁有棵梭柁树,枝繁叶茂,是方志敏当年亲手所载的。据说,梭柁树不畏严寒,常年青翠,方志敏选种梭柁树就是为了鼓励大家不怕困难,战胜挫折,敢于胜利。公园内还有一个设计合理的游泳池,长80米,宽30米。游泳池前端是一个离水面2米多高的木质结构的跳水台,内为更衣室,约20平方米。游泳池深浅不等,靠近跳水台前端的水深是1.5米,中部是2米水深,末端是1米水深。据当地老同志介绍,原来设计水池的深度都是2.5米,方志敏知道后立即要求改动设计。他说2.5米的水深对会游泳的人来说无所谓,对不会游泳的人和小孩来说太危险了,如果出了事故,我们怎么向父老乡亲交代。

  公园建成后,赣东北苏区全民体育运动会的游泳比赛就是在这里进行的。早晨,方志敏也经常到公园里锻炼身体,并经常和红军战士、群众散步聊天。建设公园是我们党努力改善民生、为人民谋求幸福生活的生动体现。在当时,葛源镇也随之声名鹊起,“小小横峰县,大大葛源镇”,成为根据地老百姓向往的地方。1934年10月,葛源失陷,列宁公园逐渐荒废。新中国成立后,公园得到修复。2000年,江西省建设厅拨出专款对列宁公园进行了重点维修,包括列宁公园在内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群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此文发表在《光明日报》2011年9月28日理论版,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百度文库等转载)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