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二章 记黄道同志革命的一生

  蒋文澜

  作者简介:蒋文澜(1926--),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代史,抗战史。黄道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新四军早期杰出领导人之一。他原名黄瑞章,号一鸣,1900年5月23日出生于江西横峰县姚家垄村。1919年,他由上饶信江中学转入省立南昌二中(校址在南昌市系马桩)学习,在五四爱国运动和新文化新思想的影响下,与同班进步同学袁玉冰、徐先兆、黄在璇、刘铁、石廷瑜、黄家煌、支宏江等8人,于1920年在校内发起组织革命团体“改造社”,以改造社会,使黑暗的旧江西变为光明的新江西为宗旨,接着创办社刊《新江西》,开展社会调查研究以及主义问题和政治问题的讨论,以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信仰。1923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黄道在南昌二中毕业后与邵式平一同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深造,黄道任北师大中共支部书记。1925年参与领导北师大学生投入五卅运动。不久,回江西任上饶中学师范科主任,组织“革命理论研究会”和“岑阳学会”,出版《岑阳学刊》,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去南昌中共办的黎明中学作形势报告,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926年秋,他回到家乡横峰姚家垄成立了中共支部,组织了农民协会,提出了“打倒土豪劣绅”等政治主张。1927年1月任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长,并任南昌二中第二部主任。8月,参加南昌起义。9月,任中共横峰区委书记。12月,与方志敏、邵式平组织领导了弋阳、横峰起义。1929年6月,领导贵溪周坊一带农民革命团举行暴动。1930年7月,任中共赣东北特委执委、常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1931年7月任闽北分区委书记。1931年9月后任赣东北省委、闽浙赣省委执委。1933年5月任闽赣省委常委、秘书长兼宣传部长。1934年1月,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闽北坚持游击战争。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11月,黄道率红军游击队1200余人从闽北崇安等地下山,集中于江西铅山县石塘,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1938年1月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委员、宣传部长,并以新四军少将参议名义出任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任。这年8月任江西省委宣传部长。

  新四军驻赣办事处,是中国共产党和新四军设在南方国统区公开合法的办事机构,在中共党务(秘密)、民运、宣传、统战等工作方面立下了丰功伟绩。

  一、领导抗日救国运动,输送青年革命干部

  新四军驻赣办事处成立后,在黄道的组织推动下,相继成立了江西青年服务团、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江西省宣慰工作团、南昌市码头工人俱乐部、南昌农民工作团、省抗敌后援会青年界分会、南昌市商界分会、南昌市商界抗敌后援会、江西青年战时工作团、妇声社、南昌市过境部队招待所、民族解放先锋队东南总队、赣江木船业工人抗日救国会、江西救济难民互助会、战时儿童保育院,连同上年成立的省各界民众抗敌后援会及所属流亡青年招待所、省乡村抗战宣传巡回工作团以及由泸迁赣的上海工会煤业救护队、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上海职业青年战地服务团等众多的抗日群众团体,均由黄道领导开展工作。另外,在抗战前就已成立的江西省妇女生活改造会,抗战后改名为江西省妇女指导处,各县也相继设有县战时妇女指导处,沦陷的县在未沦陷的乡则设有县战时妇女工作队;省抗敌后援会也在各县设抗敌后援分会。这数以百计的抗日群众团体和妇女机关单位,均有中共地下组织,其地下党员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平、津和泸、宁、杭等华北、华东沦陷区流亡来赣者;二是由新四军驻赣办事处通过一定关系派遣者;三是按照中共中央大力发展党员的决定,秘密从积极分子中新近发展者。黄道就是通过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及其掩护的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指导各群众团体和妇女机构的中共组织和党员在其中带头工作,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纲领和贯彻中共的方针政策,从而在其中起领导作用。后来,青年服务团和乡抗团分别下到各专署所在地和遂川等县活动。全省所有各抗日群众团体组织,纷纷深入到各地城乡大街小巷宣传抗日,特别是在省会南昌,到处悬挂和张贴抗战标语,上街义演抗日舞蹈、活报剧,大讲抗日救国道理,大唱抗日歌曲,组织抗日歌咏大游行,召开抗日座谈会、纪念会和专题讲座,揭露日寇侵华暴行,检查销毁日货,举办抗日战利品展览和抗日漫画展览;征募军衣军鞋,开展献金活动,慰劳抗战将士,安置了400多名赣籍八路军伤员(老红军)来赣治疗,帮助他们伤愈后重返前线杀敌;救济难民教养难童,培训妇女提高救护宣传能力;等等,从而将抗日救亡运动推向高潮。广大人民群众被发动起来了,大大激发了爱国热情,提高了抗战意识,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纷纷投入抗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

  当时,南昌抗日气氛浓厚,救亡运动热火朝天,吸来了许多外地爱国青年,他们把南昌誉为“南方的延安”,纷纷投奔南昌,找中国共产党和新四军,到驻赣办事处要求参加革命投身抗日斗争。黄道和办事处干部总是热情地接待他们,组织他们学习革命理论,了解抗战形势,并和他们促膝谈心,指引革命航向,想方设法介绍他们到延安去,到新四军抗日前方去,到抗大去。仅一年多时间,经办事处输送的青年干部多达1000余人,也有一部分人留在江西工作。他们是革命的财富,在革命中锻炼成长、施展才华,为抗战胜利立下了卓越功勋。许多人后来成为高级领导干部,普遍受到了人们的崇敬。

  二、发展进步文化事业,宣传中共抗日主张

  黄道在大张旗鼓地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同时,还注意开办进步书店,出版进步书刊,使之为抗战服务。在他的支持下,成立了生活书店南昌分店、战时文艺社、江西大众文化社、省战时书报供应所。出版了他著的《抗日游击战争的实际知识》和孙晓村著的《战时农村问题与农村工作》以及《青年团结》《青年服务》《妇声》《江西妇声》《抗战日报》《抗战评论》《江西青年》《抗战宣传手册》《乡村与抗战》等书刊。另外,黄道还在工专礼堂对1000多名青年服务团员作了国内外形势的报告,并与曾山等写了《我们为保卫江西的意见》一文在《新华日报》上发表,黄道还在《剑报》上发表《七七抗战一周年社论》。以上报告和文章,在国统区反应强烈影响很大,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声望。南昌生活书店由中共党员陈其囊任经理,秘密发行《新华日报》《抗敌报》以及马列著作、毛泽东《论持久战》、中共党章党纲,还发行《战时读本》《大众读本》等1000余种,并编印《妇声》《青年团结》等进步刊物。以上进步文化活动广泛宣传中共抗日主张,扩大了中共政治影响。

  三、执行统一战线政策,团结各方人士抗日

  黄道把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作为对外重要的政治任务。他通过王枕心与熊式辉私交的关系,组建了规模庞大的青年服务团,使之在中共领导下,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1938年1月中旬,黄道同曾山以新四军驻赣办事处的名义,邀请国民党及其他党派要员们在励志社宴会,阐述中共抗日立场和政治主张;会后,又召开座谈会,同爱国人士薛暮桥、罗隆基等广泛交换意见,进一步说明中共抗日态度和统战政策。接着,黄道又通过知名人士许德珩建议省主席熊式辉在全省保安司令部增设政训处,动员他的学生黄贤度利用关系进入该处任上校组训科长。不久又吸收黄贤度为特别党员,借其职务之便,了解江西上层人士动态,开展统战工作,包括做蒋经国的团结抗日工作。帮助江西省妇女生活改造会的负责人雷洁琼将该会改名为全省妇女从事抗日活动的省妇女指导处,从而把全省妇女层层发动起来。1938年夏,黄道通过社会关系让许德珩接替国民党省党部委员刘嘉树任省抗敌后援会主任委员,由中共党员范党陶任该会秘书长,中共党员艾明任宣传部长,使这个国民党控制的民众团体变成由中共领导的团体,做了大量有益于抗日的事。黄道还派中共党员夏征农、雷宁等做蒋经国的工作。当时蒋经国从苏联回国不久,由他老子送到江西,经熊式辉委任为省保安处少将副处长兼青年服务团大队指导员、省政治讲习院训育处副主任兼军训总队长、省抗敌后援会常委和行动大队长等职。黄道对夏、雷说,“蒋经国不是中共党员,我党的政策就是帮助他按《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办事,支持他的工作,对他所做的有益于抗战的工作我们要支持,有一点就肯定一点,但对他不能存幻想”。蒋经国曾在南昌组织过几次座谈会,想使座谈会成为一种统一战线的形式。他还几次公开演说,表示愿意同中共和新四军团结抗日,共同杀敌。后来他调赣州和重庆工作,慢慢地改变了,变得跟他老子一道反共反人民了。

  1938年6月26日,马垱失守,日寇铁蹄已侵入江西土地。7月26日,九江陷落。当天,黄道以办事处名义在阳明路洪都招待所主持招待会,到会的有辛亥革命前辈彭程万、国民党元老李烈钧、老教育家熊育钖、第三党人王枕心以及省党部和省政府委员、省参议知名人士、著名记者等共40人左右。先由黄道说明招待会意义,他指出马垱、九江沦陷后,我省抗战形势严峻,值此非常时期,我们要紧密团结,集中力量一致对外。招待会上,将曾山、黄道、涂振农署名的《我们对于保卫江西的意见》油印件散发给与会者,并对《意见》中关于军事、政治、经济、社会、人才等内容一一详加说明。大家表示赞同。李烈钧建议熊式辉采纳实行;熊育钖赞扬共产党艰苦奋斗的作风,希望大家加强团结,和衷共济,争取抗战胜利。发言者十分踊跃,表现了同仇敌忾的爱国精神。这个会,开得好,影响大,各方面给予好评,增强了保卫江西的信心。

  当时丰城县长李林,大革命时是国民党左派,1927年曾与方志敏、黄道在江西省党部共事。抗战爆发国共二次合作后,李思想开明,倾向中共抗日政治主张。黄道通过他的关系,派了中共党员周建一、胡宗澹、陈言等10余人到丰城,由李林安排在县政府、县妇女指导处、民众自卫大队等单位任职,从而使中共在建党、抗宣、妇联、组训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这是黄道从持久抗战考虑,为南昌一旦失守,中共在丰城前线组织群众、掌握武装建立游击队做准备。由此可以看出黄道高瞻远瞩,为发展中共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用心良苦!

  四、恢复发展中共组织,策划敌后游击抗日

  恢复发展中共组织,是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对内重要的政治任务。红军游击队下山改编为新四军后,中共的活动随着形势的改变,从山区向外展开。1938年初成立的东南分局有新四军驻赣办事处掩护,其下属组织除湘南特委、闽东特委、浙江省委外,直接领导的江西组织有赣粤边特委、湘赣特委、赣东特委、湘鄂赣特委、皖浙赣特委、闽赣特委、吉安中心县委等,其领导机关均设在新四军驻各地的办事机构内,由办事机构掩护。

  恢复和发展中共的组织工作,总的由新四军驻赣办事处掩护东南分局,领导各地办事机构掩护所在特委、中心县委进行,任务十分艰巨,必须绝对保密。因此,各级中共的领导机关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发展党员,恢复和建立支部、区委。发展和恢复党员方法是单线联系、逐个审查、个别办手续,以防止叛徒、特务混进党内。仅2个月,全省就恢复了数千人的党籍。1938年4月,根据形势需要,东南分局制定了细心考查、大胆发展的方针,大量吸收了新党员。到1938年8月,全省中共党员由原来的1000多人,加上恢复党籍和新入党的党员,共发展到12327人,其中,统战工作做得好的奉新县一下子就发展党员200多人。到1939年6月底,全省中共党员人数增加到18330人。

  省会南昌是江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内战时期蒋介石“围剿”中共的大本营--南昌行营所在地,过去白色恐怖严重,中共除少数情报人员进出外,很少活动。抗战爆发后,沿海各地文化名人、青年学生、中小学教员、店员工人等,因避战火云集南昌,其中不少地下党员将组织关系转来,由东南分局通过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出面领导。一系列群众团体像雨后春笋般产生出现,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为中共组织建设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因而很快地在乡抗团、青年服务团、省抗敌后援会、妇声社、省妇改会、政治讲习院、战时乡村工作研究会、战时文艺社、战时书报供应所、码头工人俱乐部、省抗敌后援会宣传大队、省民教馆、工专、心远中学、一中、二中、省流亡青年招待所、向塘新村小学、扬子洲农村、民先队东南总队、南昌电厂、煤业救护队、赣江木船业工人抗日救国会、政训处、生活书店、江西民国日报社等单位,都配备了党员或发展了新党员。其特点是速度快、覆盖面宽、素质好、文化高、作用大,有力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在发展中共组织、壮大其力量的同时,黄道还着手筹划组织武装,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早在马垱失守前,黄道就指示九江地区党组织做好组训民众在敌后游击抗日的准备,后来,派驻赣办事处政治秘书吴建业出任瑞武游击队队长,沟通了与湘鄂赣特委领导的游击根据地的联系,共同掌握了3000人的武装,并通过统战关系取得了合法地位,公开进行抗日游击战争。原黄道领导的闽北红军游击队改编新四军去皖南抗日后,留下的干部和武装组织闽赣边抗日游击队归曾镜冰指挥,曾在浙赣会战期间开到弋阳、横峰一带,配合友军打击日寇、收复失地。1938年7月,青年服务团团员调去武汉战干团受训,余下400多人改组为战时工作队,下分8个队。黄道发给他们12支步枪和一批子弹、手榴弹,交代他们寻找田英遇害后原红军游击队失散的中共党员,组织起来学习和做好群众工作,准备重建抗日游击队。他们的工作虽然艰巨,但做得很好。正当他们即将正式成立抗日游击队时,却被江西省政府紧急调回南昌,致使这项工作停顿下来。黄道还派乡抗团混合队队长张馥率领队员胡珍水和吴伟等5人到乐平地区工作,帮助建立乐平地区党支部,组织抗日游击队。在新四军驻赣办事处领导下,吉安通讯处和吉安地下党在遂川良碧洲和莲花良坊原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开往皖南抗日后,将各留下的少数人员和武装组建了良碧洲抗日游击队和良坊抗日游击队。另外,黄道在主持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工作期间,还派遣或指导共产党人支援江西正面战场对日作战,战功卓著(详情见《共产党人支援江西正面战场抗战做出了重大贡献》一文,载蒋文澜《江西八年抗战》)。

  黄道任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任,为中共在江西抗击日寇做了大量工作,贡献很大,但却为国民党反共分子所不容。1939年3月27日南昌沦陷前夕,办事处迁上饶,途经铅山县河口镇时黄道患病,住进大同旅社。国民党第三战区情报室专员张超密派特务黄玉成、吕鹤年买通医生,于5月23日借治病之机,注射毒剂将黄道谋害,黄道时年仅39岁。黄道临终前痛斥蒋介石阴谋对日妥协投降,嘱咐身边战友要“抗战到底,革命到底”。黄玉成、吕鹤年两凶手在解放初被人民政府逮捕镇压。

  黄道不幸英年早逝,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重大损失。他为革命、为抗日立下了丰功伟绩,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此文发表在《上饶师院学报》2013年02期)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