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八章 方志敏精神研究综述

  刘国云

  有学者把江西省的红色资源概括为“四个摇篮一个人物”,“四个摇篮”是指江西省是人民解放军的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工人运动的摇篮、共和国的摇篮,“一个人物”就是指方志敏。可见方志敏在中共党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在江西党史上的突出特色。2005年江西省方志敏精神研究会成立后,有力地推动了学术界对方志敏生平和方志敏精神的研究,推出了一批研究成果。本文系统梳理了2005年以来学术界对方志敏精神的概念、形成的历史条件、内涵以及如何弘扬方志敏精神的研究成果。

  一、方志敏精神概念研究

  南昌大学刘金菊、陈莲在《方志敏精神:推进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动力源泉》一文中对方志敏精神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对于方志敏精神的概念,国内学者有不同的表述和解读,有的学者认为:方志敏精神是以方志敏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军民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培养和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有的学者认为:方志敏精神是以方志敏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发展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过程中,以中华民族伟大精神遗产为基础,融入鲜明的共产主义道德规范而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有的学者还认为方志敏精神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理解,认为:方志敏精神是对方志敏言行事迹所表现出来的先进思想、道德观念和崇高品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广义的理解,认为:方志敏精神是已经升华为以方志敏的名字命名的、以方志敏的崇高品质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为方志敏传人所敬仰和追求的革命精神。”

  刘金菊、陈莲提出:“方志敏精神的概念可以界定为:方志敏精神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方志敏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军民进行艰苦卓绝的土地革命斗争历程中所培养和形成的革命精神的总称。”

  广东海洋大学窦春芳在《试析方志敏精神的内涵与形成》一文中认为:“所谓的方志敏精神就是对方志敏的言行事迹所表现出来的先进思想、道德观念和崇高品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提升到一个精神层面上,要浓缩成几个字,当然字数越少越好,这样能便于人们去记忆,同时这几个字还要为大众所认可,为大众所熟悉,只有这样才能被世人所接受。”

  笔者认为刘金菊、陈莲提出的关于方志敏精神的概念比较科学。这一概念明确了方志敏精神的主体是“以方志敏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了时间范围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明确了主题是“在领导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军民进行艰苦卓绝的土地革命斗争历程中所培养和形成的革命精神的总称”,因此这一概念是比较科学的。

  二、方志敏精神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研究

  江西师范大学2010级研究生李李在《方志敏精神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一文中认为:方志敏精神的产生与形成,绝不是一种孤立的社会现象,它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条件下的民族生活、民族情绪、民族心理密切联系的,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物质社会条件、独特的社会发展历程、阶级关系的变化以及对他生活起到重要转折作用的重大事件等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

  江西师范大学2010级研究生连霄燕在论文《方志敏精神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中认为:第一,方志敏精神形成的时代背景是:从国际上看,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在这一大时代背景的影响下,中国革命已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时代的大变革、大发展,为方志敏精神的形成提供了重大契机。第二,方志敏精神形成的文化渊源:方志敏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方志敏精神的产生与形成,与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感召分不开,更深受其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影响。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实践中,融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和马克思主义思想于一体,形成了伟大的方志敏精神。第三,方志敏精神形成的现实依据:中国革命迫切需要理论和实践创新,艰苦的革命环境需要清贫精神。

  笔者认为,江西师范大学的两位研究生从方志敏精神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这个比较新的角度进行研究,很有价值,但是研究的深度、广度都还不够。

  三、方志敏精神内涵研究

  (一)归纳为两个方面的有

  广东海洋大学窦春芳在《试析方志敏精神的内涵与形成》一文中提出:“我认为方志敏精神应该浓缩成四个字‘爱国、清贫’。”他针对江西省方志敏研究会杨子耀概括的“爱国、创造、清贫、奉献”四个方面,提出来自己不同的看法:“如果把创造、奉献四个字看做是方志敏精神的话,这四个字绝对让绝大多数的国人困惑不解。”“方志敏精神里面的确少不了创造这两个字,但对于广大国人来说,他们个个每天忙于自己各自的工作,的确无暇去认认真真地研究方志敏的历史,去研究方志敏创造性创建根据地的历史,所以,我认为方志敏精神中的创造二字只能被几个专门研究方志敏的专家所理解,即便是大学里专攻历史学的大学生,如果他们不去专门投入精力去研究方志敏的话,他们也不一定知道创造对于方志敏精神的含义。”“方志敏精神中的奉献二字,同样让人费解,甚至有些让人觉得画蛇添足之感,方志敏参加革命并为革命事业而献身本身就是对革命最好的奉献,从这一点来看也没有必要专门把奉献提炼出来,况且每一位历史上及现实中成功的人士,他的成功本身就是在自己从事的领域奉献的结果,可以这样说,每一位英烈、历史名人都具备奉献精神。”

  (二)归纳为三个方面的有

  江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余伯流最初在1999年第8期《江西社会科学》发表的《方志敏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及其深刻影响》一文中提出:方志敏精神可以解读为“勇于开拓,顾全大局,舍己为公,勇挑重担,坚贞不屈,坚守信念。”2006年余伯流在江西《党史文苑》上发表《方志敏精神瑰宝的三大亮点:爱国、清贫、创造》中提出:爱国、清贫、创造是方志敏精神的三大亮点。这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表述更加简洁。

  “方志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特质就是坚定信念、顽强拼搏、敢于胜利;心系群众、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实事求是、敢创新路、开拓创新。”这是甘肃省委党校王锐在《弘扬方志敏精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中提出的。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刘小花在《弘扬方志敏精神,加强新时期党员教育》一文中认为方志敏精神包括:坚定信念和爱国为民的情怀、严于律己和清贫廉洁的作风、百折不挠和开拓创新的胆量。

  (三)归纳为四个方面的有

  “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执著的爱国主义精神,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的清贫品质和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所表现出共产党人的高尚革命气节。”这是时任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的冷溶在方志敏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方志敏同志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前进》中提出的。

  “如果说,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方志敏精神的内核是理想操守的话,那么,方志敏精神的外在表现则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坚忍不拔;二是临危不惧;三是宁贫不贪;四是誓死不二。”这是全国方志敏研究会会长解思忠在《一个理想操守具备的知识分子》中提出的。

  “方志敏精神,我认为可概括为爱国、创造、清贫、奉献。其中,爱国是核心,创造是精髓,清贫是灵魂,奉献是基石,既相对独立,又密不可分,是有机的整体。”这是江西省方志敏研究会杨子耀提出的。

  2007年7月,方志敏研究会会长、原江西省副省长孙希岳在《闪亮的方志敏精神》一文中提出,方志敏精神可以概括为“爱国、清贫、创造、奉献”。

  “弘扬方志敏精神,做优秀共产党员,就要对党无限忠诚”,“就要无限热爱并努力报效祖国”,“就要时刻牢记并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要时刻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这是江西省党史研究室沈谦芳、刘津在《弘扬方志敏精神,做优秀共产党员》一文中提出的。

  刘金菊、陈莲在《方志敏精神:推进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动力源泉》中认为:综观方志敏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和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一生的历程,可以把方志敏精神的核心内涵要素界定为“坚定信念,热爱祖国;勇于开拓,锐意创新;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艰苦朴素,清正廉洁”32个字。

  “爱国主义是方志敏精神的灵魂,清贫思想是方志敏精神的道德核心,对党无限忠诚、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是方志敏精神的本质特征,全心全意为劳苦大众谋利益、走群众路线是方志敏精神的落脚点。”这是重庆市涪陵区党校梁晓宇在《论新时期方志敏精神的主体特征和现实意义》中提出的。

  “方志敏爱国主义精神,集中表现在他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他的爱国主义情怀,他对人民事业的忠诚,他在敌人面前所表现的一身正气。”这是资溪县委党史办徐美菊在《浅谈方志敏精神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中提出的。

  (四)归纳为五个方面的有

  廖述江、胡敏在《方志敏精神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中提出,方志敏精神的丰富内涵有: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毅然担起救国救民的重任;坚持实事求是,艰难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甘愿无私奉献,为革命而舍弃一切;恪守清正廉明,永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气节。

  “伟大的业绩和辉煌的成果源自于强大的精神动力。这种精神便是以坚定理想信念、开拓进取、执政为民、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等为主要内容的方志敏精神。”这是弋阳县委党史办陈家鹦在《浅谈弘扬方志敏精神,化解“四个危险”,永葆党的先进性》中提出的。

  “方志敏精神,无论是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廉洁奉公精神,还是努力创新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等等,每一种精神都可以举出许多具体事例出来感动人、教育人。”这是上海市虹口区委党史办李蕙芬在《方志敏精神与执政党的建设研究》中提出的。

  “深爱祖国,信仰坚定,清贫朴素,开拓创新,视死如归。”这是江西师范大学2010级研究生汪靖在《方志敏精神与新时期党员教育》中提出的。

  “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爱民为民的公仆意识;清贫廉洁的优良作风;热爱祖国的崇高情感。”这是傅艺在《弘扬方志敏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奉献》一文中提出的。

  (五)归纳为六个方面的有

  “方志敏同志的一生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优秀儿女、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的崇高精神: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实事求是、创造精神、奉献精神、清贫精神等。这些精神十分契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应有之义。”这是邓文平在《方志敏精神的哲学解读》中提出的。

  “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崇高的爱国热情;热爱人民的公仆意识;求真务实的创造精神;清贫廉洁的优良作风;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这是纪旭、刘德涛在《试论方志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共融性及影响》中提出的。

  (六)归纳为七个方面的有

  在纪念方志敏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杨宇光、胡松把方志敏精神的时代内涵概括为献身民族的爱国精神,听党指挥的忠诚精神,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为公为民的奉献精神,坚决乐观的奋斗精神,两袖清风的清贫精神。

  笔者比较赞同孙希岳、杨子耀提出的表述。孙希岳、杨子耀的表述文字相同,只是字序不同。在这两个表述中,我比较赞同“爱国、清贫、创造、奉献”的表述,我建议可以把“创造”改为“创新”。我赞同这一表述的理由是:

  理由一:这一表述已经被省市有关部门所认定。

  中共上饶市委原常委、宣传部部长程建平在《方志敏精神的内涵及时代意义》一文中介绍:“2008年7月初,我们把爱国、清贫、创造、奉献的方志敏精神,报到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得到他们行文认可。同时,把方志敏精神文稿呈送市内外领导和专家学者征求意见,并且召开了专家学者座谈会,大家普遍赞同把爱国、清贫、创造、奉献作为方志敏精神的高度提炼和概括。”

  理由二:这一表述也为不少学者所认同。

  仅举一例: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戴和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角下方志敏精神的解读》一文将“爱国、清贫、创造、奉献”理解成:坚定信念、忠于祖国;艰苦奋斗、甘于清贫;实事求是、勇于创造;牢记宗旨、乐于奉献。说明作者是认同将方志敏精神表述为“爱国、清贫、创造、奉献”的。

  理由三:“创造”是20世纪30年代的语言,现在很少有人用“创造”来表述,通常用“创新”来表述。修改的目的是便于读者阅读。

  四、如何弘扬方志敏精神研究

  (一)从三个方面归纳的有

  中共上饶市委原书记蔡晓明在《学习方志敏精神,推进上饶科学发展》一文中,提出了“怎么学”方志敏精神的问题:一要结合学习方志敏精神,科学分析上饶的发展态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不动摇。二要结合学习方志敏精神,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科学谋划,努力实现跨越性发展。三要结合学习方志敏精神,推动新一轮解放思想,加快推进科学发展。

  江西省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万建强把方志敏的清贫精神的内涵概括为“艰苦朴素、清正廉洁、不懈奋斗”。他认为,方志敏的清贫精神对搞好执政党廉政建设的现实意义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弘扬方志敏的清贫精神,搞好执政党的廉政建设,就要大力倡导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就要做到立党为公、廉洁从政,就要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永不懈怠。

  甘肃省委党校王锐在《弘扬方志敏精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中提出:弘扬“坚定信念、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方志敏精神,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筑牢党的理想信念;弘扬“心系群众、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方志敏精神,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弘扬“实事求是、敢闯新路、开拓创新”的方志敏精神,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他还提出,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渗透方志敏精神的路径设计:以教育为手段将方志敏精神“内化”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以实践为桥梁将方志敏精神“外化”为党员的日常行为。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刘小花在《弘扬方志敏精神,加强新时期党员教育》一文中提出:弘扬方志敏精神,加强新时期党员信仰教育;弘扬方志敏精神,加强新时期党员廉洁教育;弘扬方志敏精神,加强新时期党员创新意识培养。

  (二)从四个方面归纳的有

  弋阳县委党史办陈家鹦在《浅谈弘扬方志敏精神,化解“四个危险”,永葆党的先进性》中提出:方志敏精神是我党丰富的思想精神财富和革命传统之一,它对我们今天加强党的建设,化解“四个危险”,永葆党的先进性具有强烈现实意义:像方志敏那样树立坚定理想和信念,着眼于化解“精神懈怠的危险”;像方志敏那样重视学习、开拓创新,着眼于化解“能力不足的危险”;像方志敏那样牢记党的宗旨,着眼于化解“脱离群众的危险”;像方志敏那样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化解“消极腐败的危险”。

  刘金菊、陈莲在《方志敏精神:推进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动力源泉》中提出:大力弘扬“坚定信念,热爱祖国”的方志敏精神,努力解决中国共产党建设的首要问题(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作者附注);大力弘扬“勇于开拓,锐意创新”的方志敏精神,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大力弘扬“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方志敏精神,永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大力弘扬“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方志敏精神,确实抓好中国共产党的党风廉政建设。

  (三)从五个方面归纳的有

  江西师范大学2010级研究生汪靖在《方志敏精神与新时期党员教育》中提出:弘扬方志敏精神,提升新时期党员的爱国主义情感;弘扬方志敏精神,强化新时期党员的社会主义信仰;弘扬方志敏精神,促进新时期党员的开拓创新能力;弘扬方志敏精神,培养新时期党员的艰苦奋斗作风;弘扬方志敏精神,实现新时期党员的精神境界升华。

  笔者认为,如何弘扬方志敏精神是个开放性的课题,可以有很多途径,上述学者的观点都是对的。上饶市委原书记蔡晓明的观点因为是代表市委市政府提出来的,因而具有可操作性;陈家鹦的观点紧密联系胡锦涛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

  (此文发表在《上饶师院学报》2012年01期)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