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十二章 老区高校如何利用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老区高校如何利用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上饶师范学院调查报告

  王德承 吴晓东 胡水华

  作者简介:王德承(1949-2008),上饶师院政法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代史。

  一、上饶老区红色资源状况

  上饶市拥有非常丰富的红色资源,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旧址、方志敏革命烈士纪念馆、方志敏故居、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陵园等就在这片红色土地上,这是革命传统教育和中国现代革命史研究的重要基地。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7个,其中有2个被命名为国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6个被命名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去年上饶集中营又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十大红色旅游基地。

  目前,上饶红色资源的教育意义已得到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重视,上饶市正着力整合资源,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第一,做大、做强上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例如:把上饶集中营烈士陵园、纪念旧址和周田、李村、七峰岩全部上划并成立上饶集中营名胜区管委会,升格为副县级事业单位,为市委市政府直管;把弋阳方志敏纪念馆和闽浙赣省委旧址管委会合并为上饶市直属的副县级单位。同时,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场馆基础设施建设,使之成为集教育、休闲、娱乐、观光于一体的个性化、现代化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第二,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力和感染力。近年来,仅上饶集中营烈士陵园和纪念馆重建就投入资金1200万元,此外还把6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8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串联起来,以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力和感染力。上饶集中营新馆采用“声、光、电”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把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融入其中,做到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教育性相统一,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

  第三,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活动课堂。这是上饶老区红色资源现状的一大亮点。例如,在全国30多个城市成功举办《血染的丰碑--上饶集中营革命斗争事迹爱国主义教育巡回展》之后,又在全市11个县(市、区)开展了巡回展览活动。在上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成为全市大、中、小学生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烈士精神”主题活动和夏令营活动以及入党入团宣誓和入队活动的场所,成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活动的课堂。

  第四,编撰与上饶红色资源内容有关的具有教育意义的资料或书籍。近日,一部以上饶集中营革命斗争史为主要内容,以电影、电视连续剧《上饶集中营》为蓝本,内容翔实、主题鲜明、形式活泼、图文并茂的民族精神教育影视校本教材--《铭记丰碑,托起明天》,受到教育专家好评和广大学生喜爱。另外,一批学者撰写了《方志敏传》《方志敏思想与精神品质研究》《中国共产党上饶地方史》《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等专著,编印了《方志敏画册》。这些书籍和画册在理论研究、政治宣传和思想教育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上饶老区高校利用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成就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利用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在大学生中积极开展民族精神教育,上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是上饶老区高校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重要举措。近期,上饶市大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联系会在全市大专院校开展了《方志敏故事》和《血染的丰碑--上饶集中营革命斗争事迹展》进校园活动,积极推动红色资源进大专院校。

  在开展《方志敏故事》进校园的活动中,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上饶市特请陈忠林作《方志敏故事》的讲解人,其父亲是曾跟随方志敏参加著名的“弋横暴动”、开辟赣东北红色革命根据地的老红军、老将军。陈忠林熟悉方志敏烈士英勇悲壮的一生,1972年以来,就以讲故事等多种方式向人们广为宣传、颂扬方志敏烈士神勇传奇的革命经历和崇高伟大的精神品质。在上饶师范学院红色资源进校园启动仪式上,陈忠林特到现场为上饶师范学院的广大师生作《方志敏故事》专场报告会。该报告会持续两个多小时,浓缩、精炼、生动,再现了方志敏烈士惊天动地的悲壮人生,揭示了爱国、清贫、创造、奉献等高山仰止、感动千秋的方志敏精神。讲解人声情并茂、饱含热泪,并创造性地借鉴和运用了评书、口技等曲艺艺术表现形式,博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激起了广大师生的强烈共鸣。作为上饶唯一的本科院校--上饶师范学院,把优质红色资源引进校园、请进学术报告厅、搬进展览厅、纳入研究和实践课题规划,是上饶师范学院在新形势下抒写德育华章的一大鲜活亮点。除上饶师范学院,陈忠林还到上饶其他高校作专场报告会。目前,《方志敏故事》专场报告会已在上饶大专院校举办了数十场。

  在开展《血染的丰碑--上饶集中营革命斗争事迹展》进校园活动中,最有亮点的是在各院校巡回展出《血染的丰碑--上饶集中营革命斗争事迹展》。上饶市委、市政府精心策划、制作的《血染的丰碑--上饶集中营革命斗争事迹展》在中国革命博物馆首展后,在大江南北巡展历时两年。为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作用,包含“上饶集中营的由来”“民族脊梁”“黑狱红旗”“笔端起风雷”“外海赤子”“巾帼英豪”“炼狱苦斗”“茅家岭暴动”“赤石暴动”“碧玉忠魂”“回到党的怀抱”“变革中的红土地--今日上饶”等12大版块文物图片展,又向上饶高校的学子们展示了革命前辈的英勇事迹和高尚品德。上饶师范学院与上饶集中营旧址相邻。上饶集中营革命斗争史是一部以叶挺将军为首的新四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英勇悲壮的爱国主义英雄史诗。《血染的丰碑--上饶集中营革命斗争事迹展》在上饶巡回展出,学生从中感受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伟大民族精神的实质内涵。国家教育部在《贯彻落实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工作简报》第232期上刊登了上饶师范学院利用红色资源的经验做法,充分肯定了上饶师范学院利用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做足红色资源文章的做法。近来,上饶师范学院通过开展《方志敏故事》《血染的丰碑--上饶集中营革命斗争事迹展》进校园活动,利用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所取得的成就,概括起来主要有:

  第一,深入挖掘、研究、激活、提升、依托红色资源,并渗入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和专业学习,着力提高青年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二,把红色资源的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创建、新生入学教育、军训和国防教育、教育实习和实训、社会实践、毕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等融为一体,使之成为拓展大学生民族精神素质的有效载体,增强青年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第三,在导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把赣东北红色革命斗争史、方志敏清贫精神、上饶抗日斗争史作为学术研究课题;深入上饶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地方志和党史办查找第一手资料;组织优秀团干和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重走红军路,徒步沿着当年方志敏领导的“弋横暴动”路线,到葛源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缅怀凭吊红军砸碎旧世界创立红色新世界的丰功伟绩。

  第四,利用红色资源培育青年学生报国热忱的民族精神,并转化为爱集体、爱专业、爱学校、爱家乡的实际行动。选拔优秀毕业生到老区乡村担任乡村基层干部和农村中学从事基础教育,帮助老区脱贫致富。

  由上可见,上饶老区高校利用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已经开花结果,为培养一代新人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上饶老区高校利用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不足

  尽管上饶老区高校利用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取得了可喜成就,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在完成本课题的过程中,与一些学生进行了座谈,了解到上饶老区高校利用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存在的一些不足。本次调查在上饶师范学院政法系一、二、三年级中进行,有150多名学生接受调查,结果显示:

  1.目前老区高校虽然都不同程度地利用了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但基本上都是通过团组织或班集体形式在清明节参观瞻仰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碑和烈士陵园,利用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主题活动不多。

  2.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不多,大多数学生只参观旧址、故居,在参观后对民族精神的内涵只有直接的感观认识,而缺乏深刻的理性思维,对爱国就必须认真学习,要有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精神,将来报效祖国的认识不足。

  3.形式单一,从时间上看,基本上是在清明时节集体组织就近扫墓,平时或寒暑假布置和组织学生到其他地方参观,或采取其他形式接受民族精神教育的很少。

  4.教师很少在课堂上有目的地进行引导和讲解有关红色资源的知识与事件,在课程设置上缺少有关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较少采取阅读观看革命题材书籍和光盘及其他宣传形式。

  5.教育效果不是很理想,有部分学生对接受民族精神教育兴趣不大,甚至有的学生不想参加集体组织的扫墓活动,即便是参观学习过,感受也不深,这说明学生对这种民族精神教育方式不是太感兴趣。

  从与学生的座谈中,我们发现,就以往来看,高校的民族精神教育在教学及学生工作中有所体现,但总体而言,对民族精神教育的认识不够、强度不够。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部分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气节感不足,他们崇尚西方,淡忘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优良传统,否定传统文化的价值,比较注重个人的物质利益和享受,缺乏艰苦奋斗和劳动创造的思想行为。老区高校利用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作用、意义是多方面的,因为这不仅能克服上述缺点,而且还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高尚的品格和爱国情感,使大学生更加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能增强大学生的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使大学生经受住经济全球化的严重挑战;能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激励他们的民族自信心;能加强大学生对党的崇高理想信念、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理解,促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能克服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

  因此,高校要加强民族精神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竞争与协作、自主与监督、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形成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又充分尊重个人合法权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引导他们正确消费,培养他们发奋图强、艰苦创业的精神。这样才能有效地克服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负效应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并形成生气勃勃的、健康的校园文化和良好的校园环境。

  四、老区高校利用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做法和措施

  老区高校如何利用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我们认为要有高度的认识和明确的观念,即把红色资源作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第二课堂、培养民族精神的乡土教材。我们曾在《利用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一文中就其途径做了具体说明。只有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中国革命传统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及健康人格教育,才能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为人类文明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深刻认识和了解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的奋斗中表现出来的革命气概;才能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团结友善、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心凝聚、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才能使大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集体主义观念。

  我们以为,老区高校利用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民族精神的教育意义,并渗入日常教学管理和专业学习,着力提高青年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把红色资源的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新生入学教育、军训和国防教育、教育实习、社会实践、毕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等融为一体,使之成为拓展大学生民族精神素质的有效载体,增强青年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在导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把革命先烈民族精神和革命斗争精神作为学术研究课题,深入老区旧址和革命烈士纪念馆以及地方志和党史办查找第一手资料;经常组织学生听取关于先烈精神的报告,实地参观老区旧址和革命烈士纪念馆,开展革命先烈的民族精神的主题讨论,使学生在缅怀凭吊革命先烈革命斗争事迹中深刻领会民族精神的内在实质。另外还要利用红色资源培育青年学生报国热忱的民族精神,并转化为爱集体、爱专业、爱学校、爱家乡的实际行动。

  鲁迅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目前,我国老区红色资源的开发已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在逐步实施。我们相信,随着我国的红色资源进一步开发,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民魂在大学生中一定能发扬起来,我们的国家也一定会有“真进步”。

  (此文发表在《上饶师院学报》2006年05期)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