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十八章 赣东北苏维埃政权建设的经验教训

  徐公喜

  赣东北苏维埃政权是土地革命时期我党创建的主要的苏维埃政权之一。在政权建设方面,以方志敏为首的赣东北党的组织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探索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丰富和发展我党政权建设思想作出了贡献。

  一、坚持党对苏维埃政权的领导,克服“以党代政”的错误倾向,

  充分发挥苏维埃的作用随着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苏维埃政权也不断发展壮大,如何正确处理党政关系成为赣东北党组织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共产党是苏维埃政权的创造者和领导者,党的正确领导保证了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只有坚持党的领导,苏维埃才能顺利地组织和领导苏区各项工作。然而中共对苏维埃的领导决不能是包办苏维埃的一切工作,必须充分发挥苏维埃政权职能,才能使苏维埃政权更加巩固。为此,赣东北党组织从本地实际出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建设苏维埃政权的实践中,赣东北党组织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党的领导,克服“以党代政”的倾向,使苏维埃政权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一,强调党的领导,提出了“必须建立党与苏维埃的正确关系”。土地革命中,赣东北党组织始终坚持了党对苏维埃的领导,并以此作为处理党政关系的首要原则。赣东北党组织指出:“我们必须坚决的反对过去党包办苏维埃的左倾错误,但同时尤其要反对目前放弃领导苏维埃的一切工作与右倾错误”。信江特委向中央汇报时曾说:“在群众中的各种团体里及苏维埃政府里各级党都很快灵活地运用党团作用,加强党的领导及扩大党的政治宣传及影响。”赣东北党组织十分重视对苏维埃的具体领导,1932年闽浙赣省委曾规定,“今后党应每月讨论一次苏维埃的工作,这不是一般的讨论,而是要抓住每一时期的每一中心问题来专门讨论,给以个别的中心工作的专门的具体指示,并经常的帮助和督促同级苏维埃政府执行上级的决议”。在强调党的领导的同时,赣东北党组织又注意克服党包办苏维埃的倾向。赣东北党组织指出:“党应该特别加强苏维埃的领导,但这里党要注意党与苏维埃正确关系的建立。党对苏维埃应居于领导地位,不是属于统治地位。”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因为反动军队进攻,“机关无法建立,同时因为紧急时期指挥灵便起见,故走上党包办苏维埃的错误,这时弋横苏维埃政府都在党包办之下,横峰是所谓秘书独裁,其实也仍然是党包办”。针对这种状况,在形势相对缓和时,赣东北党组织就“积极纠正党包办苏维埃的错误”。各县先后召开了工农兵代表大会,建立苏维埃政府机关,减少了党委包办政府的现象。

  第二,经过“党团”实现对苏维埃的领导。为了克服以党代政,又能实现党对苏维埃的领导,遵照党的六大决议,赣东北党组织在苏维埃中建立了“党团”(相当于现在的“党组”)。通过苏维埃中的“党团”和党员表达党对苏维埃工作的指示和意见。赣东北党组织反复强调:“我们的党必须经过苏维埃的党团去领导苏维埃的一切工作与活动”;“党对苏维埃党团必须加强领导,经常听党团的报告,讨论党团的活动,党的一切关于苏维埃的决定必须经过党团来实现。”

  第三,健全苏维埃政权组织系统,实行党政分工。1927年弋横暴动前后,赣东北党组织在弋横乡村建立了农民革命团,它不但是群众组织、军事组织,还是政权组织,这是苏维埃政权的雏形,此时组织机构十分简单,也没有统一的政权组织。直到1928年3月,赣东北党组织开始把党政军主要系统分开。一方面从农民革命团的先进分子中发展党员,建立党的支部;另一方面将农民革命团解散,正式成立弋阳九区苏维埃政府,开始了赣东北自下而上建立苏维埃的实践。由于苏维埃建立初期政权组织机构过于简单,以至于“这时候的党还没有认识苏维埃的意义及其重要,不去经常领导群众,建立它们自己的政权,反将一切群众问题都直接受理到党内来处理,党完全包办苏维埃的工作”。随着苏区发展扩大,苏维埃内部分工也更加细致,代表大会制度也逐渐建立起来,而且在“信江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党开始注意建立苏维埃在群众中的威信”。1929年10月信江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了《信江苏维埃临时政府组织法》,具体规定了苏维埃政府的组织系统、机构、职责权限、活动原则和工作程序,因而从制度上使政府与党的组织区分开来,严格划分了党政组织系统,改变了原先党政职能不清、分工不明确的状况。赣东北党组织还提出:“苏维埃本身平常亦应注意检阅与督促各部的工作,加强对各部工作的实际指导,把各部本身工作健全起来,建立各部的单独工作与苏维埃的集体领导。”通过赣东北党组织的努力,实现了党政分工以发挥苏维埃政府职能。

  第四,大力培养苏维埃干部人才,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树立和提高苏维埃政府威信。赣东北党组织从苏维埃建立一开始就十分注重和加强苏维埃的干部队伍建设。方志敏先后担任了弋阳县苏维埃、信江特区苏维埃、赣东北省苏维埃、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等主席。赣东北党组织曾提出,“党与工会今后应有计划的提拔培养强有力的工人干部输送到苏维埃去,加强苏维埃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我们要立即转变对苏维埃工作的领导方式,加强对苏维埃干部的教育,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苏维埃党团和苏维埃本身应更要在斗争中注意对干部的教育培养”。为培养造就大批苏维埃干部,赣东北党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如抓紧干部的政治文化学习,建立干部参加体力劳动制度和干部撤换制度等,并且通过建立信江军事政治学校、闽浙赣共产主义学校,为苏维埃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提高了苏维埃干部队伍的素质。

  为了充分发挥苏维埃的职能,赣东北党组织反复强调要克服官僚主义,加强和改善苏维埃工作,使苏维埃成为群众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方志敏指出:苏维埃的领导方式“必须是具体的、实际的、群众化的,排斥一切官僚主义的方式”。同时,苏维埃还建立了干部巡视制度,规定“各级苏维埃要以三分之二的人经常出去巡视,三分之一的人留机关负责全部领导工作”,改善了苏维埃的工作方式,大大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

  二、坚持武装斗争与政权建设相结合的方针,

  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苏维埃政权创建和发展过程中,赣东北党组织较早地理解到革命武装与政权建设的关系:

  首先,苏维埃政权的创立和发展离不开革命武装。大革命失败以后,赣东北党组织总结了失败经验教训。他们认识到“不要武力并自动解除武装,缴武汉工人纠察队的枪给敌人的错误是这次大革命失败的一个非常重大的原因”。“从阶级敌人的手里夺取武装,这是保障我们武装暴动胜利的必要条件”。大革命失败后,方志敏、邵式平等立即深入农村,积极组织革命武装,建立了军政合一的农民革命团。并在五县党员会议上就农民革命团组织作了具体规定:以村为单位、秘密组织,团下设排、排下设班,每团领导30人以上。1928年初,方志敏等依靠农民革命团发动了弋横大暴动。2月下旬在农民革命团各路会攻葛源失利后,赣东北党组织及时检查了自己的工作,指出:“我们虽有二三十枝枪,都还是分散的,没有组织队伍,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没有红军,是可以组织和爆发一个群众的暴动;但是在暴动以后,不积极去建立坚强能战的红军,无论如何,暴动是不能长久支持下去的。”为此,赣东北党组织立即采取了三项措施:(1)成立脱产的土地革命正规军,编成一个连;(2)把一些脱产干部组成武装工作队;(3)解散农民革命团,组织不脱产的农民军。在当地工农武装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赤卫队、地方红军、正规红军的逐级武装体系。苏维埃政权创建以后,赣东北党组织更清醒地认识到,“苏区要使能够巩固的扩大,是为依据着的红军为主要力量。所以目前军事工作,以巩固和扩大红军为主要任务。”“应把巩固并扩大红军工作放在目前工作的第一位,必须坚决执行造成红军铁军的口号。”因而在赣东北苏维埃发展的同时,赣东北也不断发展了革命武装,组建了红十军、赤色警卫师、新红十军等地方和正规红军,保证了苏区巩固地向前发展。

  其次,组织革命武装是为了夺取政权、建立苏维埃政权。“有了党的领导,又有了工农革命武装,而将建立政权的前途延迟到很远的将来,无疑的,都是极严重的错误。”方志敏曾指出:“夺取政权,建立我们自己的政权,是我们斗争的目的。”因此,赣东北党组织把建立和巩固苏维埃政权作为革命武装的行动原则和基本任务。“红军的行动原则是要站在巩固苏区根据地任务上,发动广大群众斗争力量与组织,要使广大群众建立自己苏维埃政权,集中与巩固红军的领导,配合着农民游击战争,加紧在敌军中的工作。”红军的基本任务是“配合广大群众的斗争,冲破敌人的围攻,击溃敌人的军队,瓦解敌人的军队,使红军能成为苏维埃政府的支柱,使苏区能巩固地扩大,彻底执行土地革命”。

  “武装夺取政权”,这是土地革命时期各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共同特点。但是在如何实现“武装夺取政权”的途径上,各根据地是不一样的。毛泽东依靠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打土豪,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贺龙、邓小平等通过利用与改造旧军队搞暴动,创建了革命根据地。方志敏则根据赣东北地区的实际,走出了一条以本地农民武装为基础,通过农民暴动的方式夺取政权,巩固地向前发展的道路。“信江坚决地以群众暴动的力量,消灭封建势力的政策,联系群众日常生活的斗争,去做反国民党的斗争,来消灭国民党的统治权而建立自己的苏维埃政权。”由于赣东北采用依靠本地工农暴动的方式夺取政权,决定了红色政权的产生与发展是缓慢的,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准备,而不可能在一地暴动建立苏维埃政权后就迅速向外扩展,只有待苏维埃在这里稳定巩固下来后才能再去开辟新的苏维埃区域,在实践斗争中逐渐形成了“巩固地向前发展”这一特点。赣东北苏维埃经历了由弋横而信江,由信江到赣东北、闽浙赣的历史发展过程。

  三、坚持团结大多数人,把苏维埃建设成为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民主政权

  苏维埃政权是一种以无产阶级为领导、工农阶级为基本阶级构成的广泛团结的政权,它是新民主主义政权模式的最初雏形,在其性质、阶级构成、任务、基本政治制度和政策方面都具有新型工农民主政权的特点。

  其一,从苏维埃政权的性质和阶级构成来看,它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农民主政权。1927年底赣东北党组织建立了农民革命团,它是赣东北工农政权的最初形式,“凡村中的工人、雇农、贫农、中农都可以加入,是农村工农群众统一的联合组织。主要的口号是打倒豪绅地主,实行平债平田,建立工农政府”。苏维埃政府作为工农民主性质政权的特征则更加明显。“苏维埃政权,是工农民主专政,对于压迫剥削阶级,如地主资本家等等,是实行专制,剥夺其政治上的权利和自由;对于工农劳苦群众,则实行最高度民主。”工农兵有言论、集会、结社、出版的绝对自由权。在苏维埃政权中主要由下列阶级群众参加:工人,农民,士兵,自由职业者,等等。在政权中,无产阶级属于领导地位,农民阶级则是政权的主要阶级基础。“工人、雇农在武装斗争中都表现了工人阶级的积极性、坚决性,取得了革命斗争巩固的领导地位。”“中农是工人、雇农、贫农革命的巩固的联盟者”,因而“可以推举中农里面的革命分子参加苏维埃的政权”。同时,赣东北党组织也指出:“苏维埃区域内必须在无产阶级领导下,密切工农联盟”,“苏维埃政权也是工人和基本农民联盟的专政”。因而从苏维埃阶级构成上可以说赣东北苏维埃政府“纯粹是革命的工人、雇农、贫农、中农、苦力的政权机关”。

  其二,从苏维埃基本政治制度上看,它属于工农民主政治体制。从赣东北苏维埃创建起,苏维埃普遍实行了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这是苏维埃政治体制的基础。工农兵代表大会是以工人、农民、红军及一切劳苦大众为政权的主体,只有他们有权选派代表参加国家政权的管理,在各种机构选举中享有民主权利。《信江苏维埃政府临时组织法》规定:工人(产业工人、工厂手工业工人、小手工业工人、店员工人)、农民(雇农、佃农、半自耕农、自耕农)、士兵、自由职业者(教员、医生、革命的知识分子等)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军阀、官僚、豪绅地主、资本家、洋行买办、工贼、农贼、兵贼、凡参加反动组织或有反动嫌疑者不得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信江苏维埃政纲中规定“女子在经济上、政治上、法律上与男子绝对平等”,充分体现男女平等的原则。所有这些表明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是工农民主政治制度,成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雏形。

  其三,从苏维埃政权的任务看,它是保障工农兵及一切劳苦大众利益的政权。对于苏维埃的任务,方志敏曾精辟地指出:“苏维埃时时刻刻都是想着如何去领导和组织工农群众去参加国内战争,因为这种战争正是阶级解放和民族解放必须进行的战争”;“苏维埃政府时时刻刻都想着如何去改善群众的生活,使群众生活日渐向上。”为了实现这一任务,赣东北党组织提出:“苏维埃政权要启发广大的群众的斗争,来扩大苏维埃政权的影响,来扩大苏维埃政权的区域,才能来巩固已建立的苏维埃政权”;同时,“苏维埃的工作应立即转向群众中去,注意群众日常要求,尽量设法解决一切生活上的困难,使苏维埃政权真能为群众谋利益的政府”。正因为如此,赣东北“苏维埃政府亲密与工农群众联成一片,群众认苏维埃是自己的”。毛泽东称誉赣东北省苏维埃干部“是革命战争的良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又是群众生活的良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其四,赣东北苏维埃政权又是广泛团结的革命政权。在苏维埃政权创建过程中,赣东北党组织十分强调广泛团结,争取革命力量的壮大。方志敏曾指出:“只要我们将乡村中的基本群众,如工人、雇农、贫农、中农坚固地团结起来,在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斗争,那我们就可以占领乡村。”他号召赣东北党组织要团结群众的大多数,广泛争取群众支持和加入到苏维埃之中。为了增强苏维埃的广泛性,避免政权机关中党员占绝大多数的现象,赣东北党组织提出“要尽量吸收许多非党员的革命工人、雇农、贫农、苦力的积极分子,来参加苏维埃工作”。

  为了壮大苏维埃革命力量,削弱敌人力量,苏维埃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正确政策,尤其是在对待地主、富农问题上更体现了方志敏式根据地鲜明特点。1928年11月12日信江苏维埃制定的《临时土地分配法》规定:“凡不反对苏维埃政权者均有分得土地之权”,“雇农、贫农和红军家属分好田,豪绅地主分坏田”,地主只要本人愿意耕种可以分得一份土地,富农只要把超标准的土地交出来,好坏各留一半,中农土地基本不动。虽然这个政策在1930年3月23日《信江特区苏维埃土地临时使用法》中有变动,提出“凡是贪官污吏土豪地主及一切反革命派,剥夺其享受使用土地权”,后来没有再实行这个政策,但在苏维埃早期,这一政策较之其他根据地执行的“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政策更有利于削弱敌人力量,巩固苏维埃政权。对待富农问题上还提出,为限制富农在政治上的活动,苏维埃政权机关及其所属主要群众组织都不要他们参加,“但反帝大同盟、革命互经会,富农分子自愿参加,还是不拒绝”。赣东北苏区的这一套政策是符合党的团结大多数的路线和正确对待地主富农的策略的。

  四、坚持发展苏区经济,密切联系群众,努力把苏维埃建设

  成为廉洁奉公的政权苏维埃政权是处于敌人四面围攻和封锁之下,又是建在经济落后的农村,物质极端缺乏,财政困难。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方志敏提出“要改善群众生活,要发展苏区经济,要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使我们更有力的战胜帝国主义国民党”。赣东北苏维埃政府以发展苏区国民经济来增加苏区财政收入,创造性地解决了苏区财政困难,在经济建设中形成了一套具有本地特点的经济工作方针。“把农业生产放在经济建设的首位”,这是赣东北发展经济的重要方针。在此基础上,苏维埃政府提出了大办苏维埃工业的口号和自力更生办工业的方针,并实行了“保护贸易自由,准许外来经商,开辟市场进行赶集”的贸易方针。这种以发展苏区经济来增加收入解决财政困难的经验,曾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从发展国民经济来增加我们财政的收入,是我们财政政策的基本方针,明显的效验已在闽浙赣边区表现出来”。

  为了彻底贯彻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密切苏维埃与群众的联系,保证革命战争胜利进行,赣东北苏维埃提出要建立完善廉政机制,发扬“苏维埃的刻苦精神”,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以“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而著称的方志敏是廉洁奉公的典范,他认为“苏维埃的工作人员,为战争的领导者,自应以身作则,节衣缩食,刻苦耐劳,为着战争”。正因为苏维埃政府的领导者和工作人员具有这种艰苦奋斗的品质,使他们能够密切联系群众,经常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的疾苦。“苏维埃政府,是工农群众自己的政府,非常亲近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忠实的为群众谋利益。”

  为保证政府的廉洁,苏维埃政府实行了监督评议制度。苏维埃政府提出“应从事组织工农检查部,以执行监督和纠正腐化、官僚化、财政的浪费、怠工等不良现象的任务”。“工农检查部是工农群众监督政府的一种方式。他是代表工农群众,经常检查国家政权机关和经济机关是否正确的执行苏维埃的政策与法令,是否有官僚腐化、贪污浪费、消极怠工的分子。”在工农检查部下设控告局,每个乡村都设有控告箱,接受工农群众的举报控告。此外,苏维埃政府还提出:“应立即自下而上的发动广大劳苦工农群众的自动性和积极性及自我批评的精神,检阅各级苏维埃工作上的错误和缺点,以改造苏维埃。”苏维埃工作人员都要经过工农群众或代表大会的选举,如被选人发生违背群众利益的错误行动时,群众可以公开直接撤换他,另选他人。各级苏维埃的工作方针和计划,都要经过各级代表大会的决议。为了坚决杜绝官僚腐化、贪污浪费,教育广大劳动群众和苏维埃干部,政府采取了严厉的党纪、政纪和法律制裁手段严惩腐败分子。

  苏维埃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使赣东北苏维埃政府成为一个廉洁奉公、密切联系群众的“模范苏维埃省”。

  (此文发表在《上饶师院学报》1996年04期)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