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十章 评方志敏的爱国观--兼论撰写《可爱的中国》的本意

  陈忠

  作者简介:陈忠(1956--),江西九江师专学报编辑。《可爱的中国》是方志敏狱中文稿中最为辉煌的篇章。它从狱中秘密传出,经过重重险阻而得以保存,直到方志敏牺牲后才面世。它的被发现,不仅使人们充分认识、理解方志敏的崇高爱国主义思想、民族气节和博大胸怀,同时,也是方志敏成为一名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代表作、奠基作。

  一、方志敏撰写《可爱的中国》,真的是“为了准备越狱继续奋斗”吗

  新中国成立后,《可爱的中国》在国内外公开发行,一版再版。它被亿万人民传诵,是百读不厌的爱国主义教材和文化精品,又是研究方志敏思想、感情和革命道路时难得的第一手材料。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方志敏逝世后的50多年间,我国发表研究《可爱的中国》的文章近50篇,占研究方志敏成果总数的20%左右。粗略考察这些研究成果,大体又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高度评价《可爱的中国》里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对时人或自己的深刻教育意义;二是多方剖析《可爱的中国》作为优秀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构成要素的特色;三是深入探讨《可爱的中国》手稿转递的原委和写作的本意。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尤其是这第三个问题,持续争辩,颇为热烈。

  笔者近日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出版的1992年第9期《中国现代史》上,拜读了赖世鹤先生的大作:《方志敏写〈可爱的中国〉的原因--档案比回忆更可信》。赖先生说,他“去中央档案馆查阅了《可爱的中国》的复印件,也去中央革命博物馆查询了原件”。依据其对接触的档案材料的研究,认为:

  他究竟为了什么要写《可爱的中国》呢?方志敏在1935年6月11日给中央的信中讲得很明白:“可爱的中国》,则为敷衍敌人们写的,因那时正谋越狱,写这一篇小说,以延缓死刑的执行。”换句话说,“方志敏写《可爱的中国》是为了准备越狱继续奋斗”。

  上述方志敏1935年6月11日给中央的信,不知何故,没有收入《方志敏文集》。因此,我们暂时还难以了解该信的全部内容并判断其真伪。不过,反复研读赖先生的论证和结论,我们总觉得无法令人信服。因为,凡有点政治常识的人都会知道:被俘的方志敏怎样才会“延缓死刑的执行”呢?要么放弃信仰,举白旗投降敌人;要么写材料,而这种材料必须是敌人认为有用的;要么有外援,社会舆论、社会营救造成了强大的政治压力。劝降,敌人已派多方人士实施此项计划,但无效;营救,我党及友朋曾做了巨大努力,毫无结果。看来,唯中间这条路,似乎有希望走通。赖先生的文章,借方志敏的话,作了十分肯定的回答。

  殊不知,这里存在两个疑点难以作出圆满解释:一是《可爱的中国》的全部内容,一身正气,没有丝毫泄露我党我军任何秘密,它不可能给敌人提供有用的材料;二是《可爱的中国》尽管是在敌人严密监视下写的,有趣的是,《可爱的中国》既没有被敌人搜去,更不会由方志敏主动交出。就是说,敌人根本没有得到方志敏的狱中文稿。也正因为如此,恼羞成怒的敌人便把原定8月底处置方志敏提前到8月初执行了。

  “方志敏写《可爱的中国》是为了准备越狱继续奋斗”的说法之所以不能接受,是因为它有悖于方志敏撰写《可爱的中国》的本意。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可爱的中国》本身做深入的分析,以找到方志敏本人所提示的答案。内证比外证更可靠。我们寻求的答案何在呢?答案就在《可爱的中国》的开篇与结尾。有三段文字值得重视。一是祥松(即方志敏烈士自己)写给“亲爱的朋友们”的“信”的开端--“关于我被俘入狱的情形,你们在报纸上可以看到,知道大概,我不必说了。我在被俘以后,经过绳子的绑缚,经过钉上粗重的脚镣,经过无数次的拍照,经过装甲车的押解,经过几次群众会上活的示众,以至关入笼子里,这些都像放映电影一般,一幕一幕的过去了!我不愿再去回忆那些过去的事情,回忆,只能增加我不堪的羞愧和苦恼!我也不愿将我在狱中的生活告诉你们。朋友,无论谁入了狱,都得感到愁苦和屈辱,我当然更甚,所以不能告诉你们一点什么好的新闻。我今天想告诉你们的却是另外一个比较紧要的问题,即是关于爱护中国,拯救中国的问题,你们或者高兴听一听我讲这个问题罢。”

  二是“信”的临近收尾处,又作交代说--

  “朋友,我的话说得太噜苏厌听了吧!好,我只说下面几句了。我老实的告诉你们,我爱护中国之热诚,还是如小学生时代一样的真诚无伪;我要打倒帝国主义为中国民族解放之心还是火一般的炽烈。不过,现在我是一个待决之囚呀!我没有机会为中国民族尽力了,我今日写这封信,是我为民族热情所感,用文字来作一次为垂危的中国的呼喊,虽然我的呼喊,声音十分微弱,有如一只将死之鸟的哀鸣。”

  三是《可爱的中国》的全文写好后,另在最后加了一个不应视为可有可无的附注--

  “这篇像小说又不像小说的东西,乃是在看管我们的官人们监视之下写的。所以只能比较含糊其辞地写。这是说明一个×××员,是爱护国家的,而且比谁都不落后以打破那些武断者诬蔑的谰言!”

  在这三段话中,方志敏交代了以下几点:一、自己被俘入狱了,并经历了种种非人道的折磨和屈辱,对此他不愿再回忆和向人诉说;二、狱中失去了白由,提笔写东西均受敌人“监视”;三、现在想急切告诉人们的“紧要的问题”,是关于“爱护国家、拯救中国”的问题,方志敏要用文字、用生命“为垂危的中国”呼喊;四、不要轻信那些流言蜚语,我们共产党员其实都是“爱护国家的”爱国者。总之,上述几段话把方志敏写《可爱的中国》的主观动机表述得再清楚明白不过了,它是我们研究的重要依据。

  倘若根据方志敏提示的思路去考察,不难发现:《可爱的中国》乃是方志敏用血书写的一篇昭示天下的“爱国宣言”。

  二、方志敏爱国观之一:嫌弃中国还是爱护中国,

  这是一个人对国家态度的分水岭我们知道,每个人都定居生活在一定的国度,接受祖国山河、文化、历史的熏陶,从而产生一种眷恋乡土之情、眷恋祖国之爱。同时,国家环境的变化,又对每个人的爱国认知、爱国情感、爱国动机,即爱国态度,产生深刻的影响。

  方志敏生活的时代,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经过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以后,我是渐渐的长大了,据我所知,情形也是愈弄愈糟,没有一点好的现象”。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中国,在豪绅地主资产阶级统治下的中国,方志敏高度概括为:“黑暗的中国!”

  对于“黑暗的中国”,对于这个生育抚养了我们的祖国,每个中国人抱有怎样的态度呢?

  有的怨恨她太穷、太弱。他们把祖国母亲视为“憔悴褴褛和污秽不洁”的穷“叫化的婆子”,不愿理睬她,欲弃之而后快。

  有的垂头丧气,担心失望。“唔,亡国,是的,中国迟早是要亡掉的。中国不会有办法,我想是无办法的。”他们茫然无措。

  有的两耳不闻窗外事,试图超脱红尘。“朋友,在上海最好是埋头躲在鸽子笼里不出去?倒还可以静一静心!”其实,任何人都是无法回避严峻的社会现实的。

  有的卑鄙、可恶,心甘情愿“去帮助恶魔来杀害自己的母亲”,“你们看!他们在恶魔持刀向母亲身上砍的时候,很快的就把砍下来的那块身体,双手捧到恶魔血口中去!”他们都是所谓“高贵的华人”。委曲求欢,无非是当傀儡、当汉奸、当走狗。他们终究是少数,且受到国人的抨击和唾弃,其结局定然可悲。

  大多数的中国人,“有良心有民族热情的中国人,仍然是热心爱护自己的国家的”,“他们决不让中国被帝国主义所灭亡,决不让自己和子孙们做亡国奴。朋友,我相信中国民族必能从战斗中获救,这岂是我们的自欺自誉吗?”

  从本世纪初开始,社会心理学家们十分重视人们的社会态度。“每个人在对待任何一件事情上都有态度,赞成否?中立否?接受否?回避否?都属于态度现象。”它无时无刻不在。嫌弃中国还是爱护中国?就是人们对国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反应倾向。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文化素养和斗争实践经验的方志敏,从民众的社会心理、从民族的文化心理、从环境变化对人心的冲撞出发,全面分析了时人的爱国现状与态度,并把它揭示于众,以期唤醒人们的爱国良知!

  在国难当头的日子里,人们忧虑、不安、浮躁,心境极难清静,头脑极难清醒。这种社会心态当然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方志敏进一步指出,造成上述消极的负面心态的症结,在于缺乏“民族自信心”,“因为中国对外战争的几次失利。真像倒霉的人一样,弄得自己不相信自己起来了”。针对时人的这种心理障碍,方志敏以大量翔实的事理和切身的人生体验,抓住亡国与救国、自救与他救、少数与多数、悲观与乐观等现实生活的“热点”问题,逐一进行评说与辩解:

  --“帝国主义固然厉害,但全中国民众团结起来的斗争力量也是不可侮的啦!”民族的伟力一旦爆发,中国定然不会灭亡的。

  --“中国真是无力自救吗?我绝不是那样想的,我认为中国是有自救的力量的。”君不见,省港罢工、五卅运动、收回租界等等,只要革命势力强大了,“那外国人也有点怕中国人了!”

  --“虽然在我们之中,有汉奸,有傀儡,有卖国贼,他们认仇作父,为虎作伥;但他们那班可耻的人,终竟是少数。”而大多数中国人还是爱国的。“现在不是有成千上万的人在那里决死战斗吗?”

  --“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有的,肯定有!“中国在战斗之中一旦斩去了帝国主义的锁链,肃清自己阵线内的汉奸卖国贼,得到了自由与解放……到那时,中国的面貌将会被我们改造一新。”

  方志敏用他的热血胸怀、冷静理智、严密思维、赤诚语言劝告人们:不要悲观,不要畏馁,要奋斗!要持久的艰苦的奋斗!

  值得注意的是,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里,用了近3000字的篇幅,既纵情又严肃地回答了一个众人迷惘的问题:“黑暗的中国”还值不值得爱?或者说,被屈辱和蹂躏的“中国母亲”还要不要亲?

  方志敏的态度极为明朗。他说:“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你们是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尽管“美丽的母亲,可爱的母亲”,只因“受着人家的压榨和剥削,弄成贫穷巳极”,但她仍是“挺慈祥美丽的母亲”。中国不仅有良好的地理气候环境条件,更有闻名于世的悠久文化历史,它是亿万勤劳节俭忠厚的中华儿女的坚强后盾。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做“无母亲的孩子”。要明白:“亡了母亲的孩子,不是到处更受人欺负和侮辱吗?”方志敏在大声呼喊:“朋友们,兄弟们,赶快起来,救救母亲呀!”

  “可爱的中国”--便是方志敏发自肺腑的心声,是方志敏的爱国认知、爱国情感、爱国动机,即他的爱国态度的高度浓缩的结晶。“可爱的中国”--也是时代的最强音。

  三、方志敏爱国观之二:出卖中国还是拯救中国,

  这是一个人的爱国行为的试金石列宁谈到爱国主义问题时曾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这种感情集中地表现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尊心。爱国之情就是关心祖国的兴衰荣辱并随时准备为国献身的炽热感情。这种感情是爱国主义的基础。难能可贵的是,方志敏不仅从历史文化中继承了爱国传统,更从现实生活中激发了爱国热忱。在他看来,具备爱国之情是第一步,紧接着还应把强烈的爱国之情转化为爱国的实际行为。他强调,脚踏实地地投身于爱国实践,乃是爱国热情的升华。

  社会行为学认为,人的爱国行为是受其爱国思想、爱国感情支配的。爱国行为是爱国思想、感情的外在的表现形式。一个人的爱国行为的过程,是从心理到行动、从内心向外表转化的过程。具体点说,从爱国认知到爱国欲望,只是爱国行为的萌芽,爱国情感是爱国行为的内驱力,爱国动机的确定才是爱国行为的真正开端。换句话说:从感觉到欲望,是行为的心理过程;从动机到效果,是行为的实现过程。

  长期重视社会实践、爱国斗争实践的方志敏认为:从崩溃毁灭中救出中国来,从帝国主义恶魔生吞活剥下救出我们垂死的母亲来,这是刻不容缓的了!时间紧迫,情境紧迫,心态紧迫,因为:“再迟些时候,她就要死去了。”

  但是,到底怎样去营救母亲、挽救中国呢?时人的行为是大相径庭的。

  --“是不是由我们同胞中,选出几个最会做文章的人,写上一篇十分娓娓动听的文告或书信,去劝告那些恶魔停止侵略呢?”

  --“还是挑选几个最会演说、最长于外交辞令的人,去向他们游说,说动他们的良心,自动的放下屠刀不再宰割中国呢?”

  --“抑或挑选一些顶善哭泣的人,组成哭泣团,到他们面前去,长跪不起,哭个七日七夜,哭动他们的慈心,从中国撒手回去呢?”

  “哀求帝国主义不侵略和灭亡中国,那岂不等于哀求老虎不吃肉?”

  上述种种办法,那“都不会丝毫有效的”。所以,方志敏认为:

  --“我想,欲求中国民族的独立解放,决不是哀告、跪求哭泣所能济事,而是唤起全国民众起来斗争,都手执武器,去与帝国主义进行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将他们打出中国去,这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也是我们救母亲的唯一方法。”

  是出卖中国还是拯救中国?是哀求敌人发慈悲还是手执武器去战斗?这是面对外强入侵、国之破碎情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及行为表现。方志敏按照马列主义的唯物史观,考察了中国近代史,观察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深刻指出:一、爱国,就应以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要将个人前途和命运置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之中;二、爱国,要自觉维护国家的独立、统一、领土完整和国家的尊严;三、爱国,当务之急是唤醒民众,团结起来,手执武器,英勇奋斗,“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赶走侵略者,保卫全中国;四、爱国,要丢掉幻想,放弃哀求,反对卖国,避免失败,唯有争取胜利才是我们责无旁贷的爱国责任;五、爱国,进行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这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六、爱国,维护民族的利益和维护工农阶级的利益是一致的,为工农阶级谋解放和为中华民族谋解放是一致的。凡此种种,便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人方志敏的爱国思想、爱国情感、爱国行为所包含的主要内容。

  方志敏的具有时代高度和鲜明特色的爱国观点、爱国行为,并非人人都能理解、接受和赞同。有误会者,有嘲讽者,有毁谤者。在时人的眼中--

  “他们都承认我是一个革命者;不过他们认为我只顾到工农阶级的利益,忽视了民族的利益,好像我并不是热心爱中国爱民族的人。朋友,这是真实的话吗?工农阶级的利益,会是与民族的利益冲突吗?不,绝不是的,真正为工农阶级谋解放的人,才正是为民族谋解放的人,说我不爱中国不爱民族,那简直是对我一个天大的冤枉了。”

  方志敏正是为“打破那些武断者诬蔑的谰言”,正是为消除朋友的不必要的误解,他才抓紧临刑前的宝贵时间,写了这篇长文《可爱的中国》。或许,写《可爱的中国》的最初起因,是为了解决这个“天大的冤枉”的问题;而实质上,它却回答了时人的疑惑--中国共产党人搞斗争、闹革命,不仅仅是为了广大工农的阶级利益,也是为了谋求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民族利益与阶级利益的统一论者。

  四、方志敏爱国观之三: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

  这是一个共产党人终生追求的爱国理想行为科学认为:人的行为的主要特点之一,在于人的行为具有目的性。任何人的任何一种行为,都指向一定的目标。所谓无目的的行为,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诚然,相似的行为,但其所追求的目标却可能是不尽相同的。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人的爱国行为主要表现在抵抗外敌入侵,阻止中国灭亡。对此,方志敏是举双手赞成的。他从小开始,终生为之奋斗,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然而,方志敏的爱国目标不仅仅如此,他追求着更高更彻底的目标。他认为,中国的真正获救,唯有“创造苏维埃新中国”。1935年1月,方志敏率领北上抗日先遣队转战皖南受挫。在返回赣东北根据地休整途中,不幸在江西省德兴县陇首封锁线被俘。1月29日,方志敏在交给敌人那张极简短的“自述”中,坦然地写道:

  “我已认定苏维埃可以救中国,革命必能得最后的胜利,我愿意牺牲一切,贡献于苏维埃和革命。”

  嗣后,他在狱中写下的《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我们临死以前的话》《给某夫妇的信》《赣东北苏维埃创立的历史》等文稿中,一而再、再而三地重申他的爱国观:“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这是已经十分明显的真理。”

  当时,多数善良的中国人对执政的国民党政府及其首领蒋介石假抗日、真反共的“庐山真面目”并未识破,尚存幻想;他们的爱国行动局限于抗日反帝,而不主张倒蒋。针对这种社会现状和民众心理,方志敏强调指出:

  --“中国国民党,已成了中国一切灾祸之根源!里面没有别的什么,尽是一伙强盗,一伙卖国贼,一伙屠杀工农群众的刽子手!国民党不灭,中国就要灭!帮助国民党的,就是罪恶;破坏国民党的,就是正义!”

  在此,方志敏把反蒋与爱国联系在一起,把为什么要反对国民党政府的道理讲得明白透彻,从而也确立了“正义行为”与“罪恶行径”的是非判别标准。不仅反帝,而且倒蒋,应该说,这是当时爱国行为的新视野、新发展。可是,方志敏并没有把反帝、倒蒋作为自己爱国追求的终极目标。在他看来,每个中国人的爱国理想,应该是:“苏维埃的制度将代替国民党的制度,而将中国从最后崩溃中挽救出来!”

  何谓苏维埃?苏维埃救国伟力何在?中国能够建立苏维埃并取得救国的彻底胜利吗?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及其他狱中文稿中做出了详尽且有说服力的回答:一、苏维埃是工人农民民主独裁的政府,是抗日反帝的组织者与领导者,苏维埃政府是强有力的政府,它有英勇善战的红军,它有千百万受它指导的工农群众,它对于进攻的敌人,是要坚决抵抗的。二、苏维埃在全中国的胜利,中国民族和工农群众才能得到最后的解放。三、苏维埃追求的目标,是要造成和苏联同样富强和快乐的社会主义的国家,以进到世界革命。四、世界上只有苏联实现了苏维埃,他们的无产阶级革命成功了,实行了无产阶级专政,才把全国农村不是改良而是彻底改造,千千万万的农民都得到完全解放。这也是我们应该走的一条正确路线。五、从社会发展历史来看,苏维埃属于共产主义体系。“共产主义世界的系统,将代替资本主义世界的系统,而将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从痛苦死亡毁灭中拯救出来。全世界的光明,只有待共产主义的实现!”

  方志敏深信,苏维埃在全中国的胜利,“决不在辽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到那时:

  --“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的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的携手了。”

  这不是梦想。这不是神活。1935年8月方志敏牺牲后,仅过了14年,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就诞生了,预言变成了现实。

  最后,我们还需说明,方志敏的爱国态度、爱国行为、爱国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整体,即方志敏的爱国观。这个完整的爱国观,不是笔者人为臆造或杜撰的,它实实在在存在于方志敏的狱中文稿中,存在于方志敏的毕生社会实践中。笔者大量引用方志敏的原作原话,是因为我们更相信内证的真实性。唯“真实”才有力量。

  (此文发表在《上饶师院学报》1993年01期)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