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十五章 方志敏开展兵运工作的实践

  万焕生

  方志敏在创建赣东北红十军的过程中,除了采取“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之外,还不惮艰苦地进行国民党军队中的士兵运动,以此作为扩大红军兵员和充实军事人才的一条路子,并取得了卓越成绩。

  一、赣东北红军的发展壮大,既靠红军作战的胜利,也是由于方志敏不断开展兵运工作,策动敌军士兵起义,瓦解敌军,并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分人员不断补充自己的结果。在弋横武装暴动前夕,方志敏就很重视开展兵运工作,成功地策动国民党朱培德第三军驻河口第八十三团指导员刘渗等官兵对农民年关暴动的同情和支持,刘渗亲率10余人到弋阳九区与方志敏派出的人员洽谈,陈述他对当时“政治极反动,非武装暴动,革命者将没有出路”的观点,还表示“我在河口驻扎,你们尽可暴动”,并向农民革命武装提供了5支步枪。方志敏从接触这些国民党军队下层军官和士兵中认识到,开展国民党军队中的士兵运动,对于迅速壮大红军队伍、充实军事人才、增添红军的武器装备等,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有可能的。其一,白军中的部分官兵受大革命的影响,对我党发动的农民武装暴动持同情和支持态度;其二,白军士兵绝大多数出身贫穷,并不坚决反对工农群众;其三,因国民党财政破产,军官对士兵的薪饷一再扣减,白军士兵生活痛苦已到极点。因此只要派人打进白军内部稍作活动,就可以引发激变和起义。1928年12月国民党军周志群旅向赣东北苏区发动第三次局部性“围剿”,方志敏成功地策动匡龙海率第十一连在德兴磨角桥起义,接着第九连也弃暗投明,归顺红军,从而瓦解了周志群部队的“围剿”,红军力量猛增两倍,由原来20余人枪的土地革命军第二军第二师十四团一营一连扩大为满编的3个连。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是方志敏开展兵运工作的一大特色。方志敏在组织开展对白军士兵的宣传工作时,主要采用了如下几种形式:一是利用同乡同学关系通信联络,宣传革命道理。原在上海国民党军队中任炮兵团长的宣化民,是方志敏的同乡同学,为动员他起义,方志敏派人到上海找他,带上一封言辞恳切的亲笔信,叙谈乡情,晓以大义。经过半年多的争取工作,终于使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宣化民在1931年初,携母亲和妻小及随身护卫,还有2支驳壳枪、2挺花机关枪和15支步枪来到赣东北苏区。二是写标语,发布致国民党军队官兵书,揭露国民党的罪行,宣传党对起义人员的政策,使白军官兵人人知晓红军不杀俘虏、医治伤兵,参加红军者分给土地,带枪到红军中来者有奖,愿回家者发给盘费等等优待政策。三是开欢迎会、联欢会,送慰劳品,待之以礼,动之以情,激发白军士兵对红军的向往和留恋之情。四是发动妇女唱山歌、喊话,动摇白军的军心。

  1928年敌周志群部进攻苏区时,妇女们对白军士兵唱道:“骂一声蒋介石,死绝无良心。你早先骗我出外来当兵,说什么有饷银寄家养母亲。讲起来饷洋每月十块整,左一扣右一扣无钱来洗衣。说错了一句话,打骂又上身,我母亲在家中惦我出眼泪,我为什么当白军帮助地主与豪绅?打红军苏维埃是穷人打穷人,我牺牲了一条性命死也不甘心。”如此富有感染力的唱词,激化了敌军内部的矛盾,引起白军中许多穷苦出身的士兵对悲惨经历的回忆和对国民党的憎恨。这种宣传形式对于匡龙海等人率部起义起了很大的作用。

  三、尊重放下武器的敌俘,实行量才录用、用人不疑的原则。方志敏对待起义人员不加歧视,与红军战士一视同仁。对于俘虏兵,他认为:“须大胆留用,不要惧怕,只要政治工作做得好与待遇适当,俘虏兵决不致有损害于红军。”在方志敏这一思想指导下,起义人员得到妥善使用,有被派到军中任职的,有安排在军校当教官的,也有分配搞军事技术的,使他们都感到在团结和谐的环境中战斗着、工作着,从而发挥了他们的军事才干和技术专长。例如带兵起义的匡龙海,先后任赣东北红军第十军第二连连长,独立第一团(后改称第五团)团长,红十军第七旅旅长、代军长、参谋长等职。他不仅作战勇敢,屡建战功,而且在1935年秋献出了宝贵生命。方志敏制定的正确用人政策,不仅极大地调动了起义人员和俘虏士兵的革命积极性,而且对于发动白军中的士兵起义也起了积极作用。

  四、加强对起义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他们为苏维埃而战的自觉性。方志敏不仅关心红军队伍的自身建设,而且对起义过来和俘虏的国民党军队官兵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抓得很紧,他指出:“对于白军俘虏以后,还要十分优待,加紧教育他们,并与他们发生一种友谊的……关系,使他们出来不致忘掉苏区。”方志敏对起义人员和俘虏战士的教育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采取集中办短训班和忆苦思甜,提高政治觉悟,明确为什么参加红军,为谁作战,使他们充分发挥临战不怕牺牲、坚决勇敢地为阶级解放和苏维埃政权而战斗的热情;另一方面,派遣经过考验、斗争经验丰富的红军干部到起义军中去任职,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带动他们、影响他们,使他们自觉地克服从旧军队带来的不良作风,团结一致,共同为解放全中国的伟大目标而不懈战斗。

  (此文发表在《上饶师专学报》1989年04期)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