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十五章 试论方志敏的爱国主义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陈家鹦

  李松和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方志敏,以其毕生执着的追求,卓越的才干,丰富的实践及艰苦的拼搏,为中国革命创立了不朽业绩,可谓功垂青史,彪炳千秋。他一生中所表露出来的丰富的思想、崇高的精神、优秀的品格,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的遗产。当今,我们发掘先烈给后人留下的精神财富,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试图就方志敏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形成演变之特征作些探究,并对其现实意义谈一点我们的体会。

  一

  方志敏走过一条由一般的民族爱国主义者到杰出的共产主义者的历程。他的“爱国主义”从仅有朴素的爱国情感,不断上升到具有科学的爱国精神,有更为崇高的境界和更加丰富的内容。这便是他区别于同时代和不同时代的其他人物爱国主义之特征。方志敏在其思想和行动上完成这种变化,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青少年时期所萌发的爱国主义思想,仅是一腔热血的强国梦。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方志敏,十分痛恨“长夜漫漫”黑暗让会,诅咒“黑暗的九区!黑暗的弋阳!黑暗的中国!”同时,随着知识视野的开阔,对祖国辽阔的土地,壮丽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爱国之情油然而生。这种情感,他在《可爱的中国》中多处宣泄:赞美“中国是无地不美,到处皆景,自城市以至乡村,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只要稍加修饰和培植,都可以成流连难舍的胜景,这好像我们的母亲,她是一个天姿玉质的美人,她的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有令人爱慕之美。”

  具有强烈求知欲的方志敏在与进步青年教师的接触中和从进步书刊中了解到,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妄图瓜分中国,军阀官僚朝秦暮楚,卖国求荣。为此,他积愤在胸。当五四运动爆发时,他积极组织学生游行示威,请愿罢课,街头演讲,抵制日货。方志敏是一个穷学生,“好不容易弄到几个钱,买了日本牙刷,金刚石牙粉,东洋脸盆,并也有一床东洋席子。我明知销毁这些东西,以后就难得钱再买,但我为爱国心所激动,也就毫无顾惜地销毁了。我并向同学们宣言,以后生病,就是会病死了,也决不买日本的仁丹和清快丸”。

  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方志敏更加心系于祖国的荣辱兴衰。他在《可爱的中国》中说:“在我幼稚的脑筋中,作了不少可笑的幻梦;我想在高小毕业后,即去投考陆军学校,以后一级一级的升上去,带几千兵或几万兵,打到日本去,踏平三岛!我又想,在高小毕业后,就去从事实业,苦做苦积,那怕不会积到几百万几千万的家私,一齐拿出来,练海陆军,去打东洋。读西洋史,一心想做拿破仑;读中国史,一心又想做岳武穆。这些混杂不清的思想,现在讲出来,是会惹人笑痛肚皮!”尽管方志敏后来也坦然承认这些都是“可笑的幻梦”,但“一个青年学生的爱国”,那“真纯入迷”的神态已跃然纸上。

  第二,逐步摆脱了幼稚的冲动,认真地、理智地找到了一条科学的救国救民之道。

  1921年秋,方志敏被迫离开南昌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来至九江南伟烈学校就读。这是外国人办的一所教会学校。在这里,他开始研读《共产党宣言》等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大开眼界。次年他又读到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报《先驱》。在这期间,思想极活跃的方志敏在同学中组织了“读书会”和“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这时,正是他世界观处于急剧转化时期,因而其爱国主义思想也有了新的变化和表现。

  1922年至1923年间,方志敏先后写了《哭声》《呕血》《血肉》《快乐之神》《我的心》《同情心》等白话诗文。在这些诗文中,作者怀着对祖国人民深厚的情感,深恶痛绝地揭露和鞭挞吃人的封建剥削制度,抨击黑暗的社会,暗示人们,要强国,要拯救民众于水火之中,必须鼓足勇气向剥削制度挑战。他的这些作品被当时的评论界认为“是含穷人的血泪涂成的文章”。这时,方志敏已逐步吸取和应用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观点。他的白话诗《同情心》(写于1923年4月23日)简直要把剥削阶级那“冰一般的冷”“铁一般的硬”“烂果一般的烂”的心统统剜割出来示众了。

  旧的剥削制度要彻底砸烂,新的强国安邦之道在何方?在刻苦的学习中,在艰难的摸索中,马克思主义的光芒终于照亮方志敏的心田。他通过“读书会”“马列主义研究小组”与同学们潜心探究“苏俄道路”,畅谈“社会主义”,以至于醉心到言必称“社会主义”的地步,为此同学们送给他一个“社会主义”的绰号。

  这时,方志敏的爱国主义思想还体现在他具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不崇洋媚外。他身处教会学校,但特别讨厌“趋奉洋人”,非常鄙视动辄在“洋人”面前口称“YES”。

  有一次,方志敏问一位喜好“趋奉洋人”的同学,为什么对洋人要如此去尊敬呢?那同学答道:“倘若谁得到洋人的欢心,在校可望免费读书,毕业之后,包管你容易找事。密斯特方,你要明白,找到一个翻译员或洋行公司的用员到手,就是几十块花边一月的薪水啦。如搅得更好的话,还可以在洋人帮助之下,留学美国呢!”面对在奴化教育下中毒很深的同学,方志敏十分痛心。于是方志敏在他的“读书会”中,努力向同学宣传中国人当有志气。不久,他在回复一位同学的信中表示:“读书不成,只为家贫,但因贫而无受教育机会的人,在中国何止千百亿万?无论如何,我是不会相信基督教的,现在,我也不愿再读那些无意义的书,我要实际的去做革命工作了。”

  与方志敏同时代,同怀爱国热情的许多青年在探索中,有的信奉“教育救国”,有的推崇“实业救国”,也有吹捧“好政府主义”、兜售“无政府主义”的,真是五花八门。方志敏选择的是社会主义道路,他于1922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关于“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的救国政治主张。

  1924年3月,方志敏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他在《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中,庄重地记述了这“生命史上一件最可纪念的事”,真诚地说:“共产党员--这是一个极尊贵的名词,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做了共产党员,我是如何的引以为荣呵!从此,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自此,方志敏的爱国主义由于融注了共产主义的新鲜血液,已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的爱国主义不仅以反帝反封建为目标,而且将它同争取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前途紧密联系起来,同促进世界人民革命斗争事业联系起来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历史上最先进最伟大的爱国政治集团。方志敏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在树立了共产主义理想的同时,终于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救国救民的道路。

  第三,在外争民族独立、内求人民民主、挽救祖国危亡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斗争中,谱写了一曲曲壮丽动人的爱国主义战歌。

  随着爱国主义思想的升华,方志敏的爱国主义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救国行动。大革命时期,方志敏任中共江西区委农委书记,国共合作的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农民部长。由于他卓有成效的领导和北伐战争不断胜利的推进,江西广大农民的革命运动暴风骤雨般地发展起来了。农会会员数由1926年10月近6000人,至1927年6月猛增到30万人;农会组织发展到全省54个县。在此基础上,方志敏在南昌主持召开了全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会后,促进了农民运动更猛烈地发展,全省农会会员人数最多时达到600万人。方志敏以他的卓越成绩被推崇为江西农运领袖。大革命失败后,方志敏没有气馁,他怀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决心“重起炉灶,再来干吧”!不久,他便领导了震撼赣东北大地的弋横农民暴动。当暴动农民受到反动派“围剿”,形势十分严峻时,他“为着主义的信仰,阶级的解放,抱定了斗争到底的决心”,领导根据地的群众度过了艰苦的1928年。此后,他又怀着火热的激情,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将赣东北的革命推进到了创建、发展和巩固苏维埃政权的阶段。

  在为苏维埃政权而斗争的时期,方志敏同他的战友们一道,在与上级党组织联系甚少的情况下,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赣东北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粉碎国民党反动武装的多次“围剿”,经受了种种挫折和考验,创建了纵横五六百里、人口逾百万的闽浙赣省根据地,使百万苏区人民第一次摆脱了外国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国内数千年剥削制度的桎梏,成为赣东北大地上政权的主人。当年,毛泽东在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高度评价了“方志敏式”革命根据地。

  方志敏怀着坚定的革命信念,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当中央电令方志敏率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他怀着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火一般的革命热忱,离别妻儿亲人,离别家乡故土,踏上了征程。这次行动宣传了中共的抗日主张,推动了全民族抗日运动的发展。当他不幸被俘,面临着敌人的屠刀时,庄严宣告:“我对于政治上总的意见,也就是共产党所主张的意见。我已认定苏维埃可以救中国,革命必能得最后的胜利,我愿意牺牲一切,贡献于苏维埃和革命。”

  在狱中,方志敏抱着“应该努力到死,奋斗到死”,为国捐躯的坚强意志,克服种种困难,写下了《可爱的中国》等十几万字的文稿,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列宁曾经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血性文章血写成,方志敏在生命最后一刻留下的文字中,无处不渗透着这种“深厚的感情”,无处不闪耀着已经升华了的光彩夺目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

  方志敏牺牲了。但烈士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伟大的爱国主义情神,一直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对后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40年,叶剑英在重庆得知方志敏为国捐躯,心情异常激动。他在烈士照片上题写诗句:“血染东南半壁红,忍将奇绩作奇功。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他将方志敏的爱国主义精神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同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类比。新中国成立后,德高望重的革命家谢觉哉也称方志敏的著作及其精神“对于工人阶级,青年一代的教育,其帮助是很大的”。联系到神州大地处于全面改革开放的今天,联系到我国当前的实际,弘扬方志敏的爱国主义思想,更具有十分强烈的现实意义。

  首先,我们要像方志敏那样,将朴素的爱国主义感情上升到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

  早年曾幻想过“做拿破仑”“做岳武穆”的方志敏在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后,逐步掌握了要从根本上推翻人吃人的剥削制度,建立无产阶级当家做主的社会,才能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于是,他自觉将爱国主义情感与远大的共产主义目标结合起来,从而在行动上表现得更加忠诚坚定。方志敏的思想升华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朴素的爱国主义热情固然可贵,但必须上升到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才能持久地支配自己的行动。这一点,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年,尤其对那些接触社会实际尚少、政治上还幼稚的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更有启示作用。前不久发生的学潮,不也向我们证明,那些仅怀有朴素爱国主义情感而容易冲动的学生,尽管他们确有善良的愿望,不是由于盲目行动,被极少数阴谋分子利用而酿成不良后果吗?

  其次,我们要像方志敏那详,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把祖国引向繁荣昌盛。

  方志敏在南伟烈学校读书时,从开始接触“社会主义”到热心探究“社会主义”,加入共产党后更坚定了自己的信仰,以致后来“认定苏维埃可以救中国”,其间他经历了艰难的探索过程,并在爱国主义精神的驱使下,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毛主席把人民领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长期以来,尽管我们的党和人民经历了风风雨雨,但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仍坚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奇怪的是近几年来,我们有些同志对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对立和斗争不大讲了,似乎在一片“缓和”声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界限消失了、融合了,一股否定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潜滋暗长。方志敏等共产党人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在黑暗中摸索并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换取的“社会主义”遭到亵渎。邓小平在最近一次重要谈话中指出:“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最终发展起来也不过成为一个附庸国,而且就连想要发展起来也不容易。……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发展到今天,讲爱国主义就必须热爱社会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把爱国主义升华到爱社会主义的境界,立志为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昌盛而献身。

  第三,我们要像方志敏那样,具有高度的民族自尊心,维护祖国和民族的尊严。我国人民具有高度的民族自信、民族自豪和民族自尊的光荣传统。方志敏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与民族传统密切相关。在南昌他见过耀武扬威的洋人邮政局长;在九江他看到外国兵舰在长江肆意游弋;在上海法国公园看到“华人与狗不准进园”的禁牌,看到洋人的手杖在中国苦力人的背上飞舞,在“西牢”边听到同胞受刑时的惨叫声:这一切,更激起方志敏要“从崩溃毁灭中,救出中国来,从帝国主义恶魔生吞活剥下,救出我们垂死的母亲来”。而当今,我们有些同志在世界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被弄得晕头转向,居然因自己祖国尚不富裕就看不起自己的“母亲”,特别是在同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交往中妄自菲薄,丧失民族自尊,卑躬屈节,以至丧失国格人格。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谁要是等祖国富强起来,才想到祖国,那就不是她的赤子。”我们在坚持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一方面必须吸收世界上一切有益的东西,特别是先进的科学技术,另一方面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警惕“和平演变”,维护祖国和民族的尊严。很难设想,一个根本鄙弃自己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历史传统的人,能为自己的民族振兴和国家繁荣作出什么贡献。

  前不久,我们共和国的首都出现了一场由国内外反动势力相勾结、旨在推翻共产党领导、取消社会主义的反革命暴乱。在这场血与火的考验中,我们的人民和人民军队为了捍卫方志敏等无数革命先烈以生命和鲜血换取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涌现出一批坚强的“共和国卫士”,他们的业绩,奏响了当今爱国主义的最强音。我们在纪念方志敏诞辰90周年的时候,结合当前斗争作一番深入思考,充分认识到学习和研究方志敏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此文发表在《上饶师专学报》1989年04期)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