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六十二章 方志敏: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张伊

  作者简介:南京航空学院马列室教师。中国各族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爱国事业,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光辉灿烂的篇章。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方志敏,为“可爱的中国”捐躯的业绩,正是这光辉史册上的一页。

  评述方志敏由爱国主义者成为共产主义者的思想历程,对培养我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无疑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一)

  1916年秋,方志敏怀着渴望光明的心情,离开了“长夜漫漫,天昏地黑”的家乡,考进了弋阳县立高等小学校。

  这是一所新式小学,除教经书外,还传授历史、地理、政治、艺术以及一些自然常识。这就使方志敏的视野比过去在农村的私塾更为开阔。因而对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壮丽的山河,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有了深刻的了解,爱国之情油然而生。他视祖国广袤的疆土,好像母亲高大的身躯;他视祖国山川湖泊,为母亲丰满坚实的肌肤;他视祖国丰富的矿藏、物产,为母亲无穷的乳汁。他为祖国如画的名胜而自豪。赞美“中国是无地不美”,对祖国发出真挚的呼唤:“母亲!美丽的母亲,可爱的母亲!”

  然而,当时国弊民穷,山河破碎。段祺瑞把持的北京政府继续卖国,承认了日本在山东的特权,因此很快激起了全国各地的反帝爱国热潮。在几个青年教师的倡导下,弋阳高小经常组织时事讲演会,帮助同学了解国家的内政外交形势。方志敏向来关心国家大事,平时从课堂上和报刊中,就知道不少关于列强对中国虎视眈眈,军阀政客朝秦暮楚、卖国求荣的事情。所以他是时事讲演会积极的参加者,有时他也上台慷慨陈词。后来,五四运动大爆发,他更是积极的参加者。无论在弋阳还是在南昌,游行示威、罢课请愿、抵制日货、提倡国货,他都身体力行。当时他的家境十分困难,也毅然将自己用品中的东洋货统统销毁,以慷慨激昂姿态,加入爱国反帝斗争的行列。

  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方志敏更是关心祖国的荣辱兴衰。他曾想在“高小毕业后,即去投考陆军学校,以后一级一级的升上去,带几千兵或几万兵,打到日本去,踏平三岛!”也想“过去从事实业”,以期中华振兴。“读西洋史,一心想做拿破仑;读中国史,一心想去做岳武穆。”尽管这颗爱国的赤子之心尚存稚气,然而正如他在《可爱的中国》一文中所说,当时他的爱国热忱“真有如一个青年姑娘初恋时那样的真纯入迷”。当时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阶段,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容和特点,表现为对外反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捍卫祖国的独立和领土的完整,对内反对同列强相勾结的出卖祖国利益的反动统治阶级,要求改变造成祖国贫弱、阻碍祖国振兴的封建专制制度。方志敏当时就是在这样的爱国主义运动中的先进青年。

  (二)

  1921年夏,方志敏由于积极参加爱国运动,领导学生要求改革校政,受当局的迫害而中断了在南昌甲种工业学校的学习;是年秋又考进九江南伟烈学校就读,在这里又因为他组织“读书会”和“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积极参加九江各界举行的反对日本侵略山东的集会和游行,触犯了这所教会学校的“校规”,加之家境日窘而被迫停学。1922年7月漂流到上海,企图谋个半工半读的职业。

  方志敏原想通过刻苦攻读,学成建国之才以酬报国之志,然而坎坷的学生生活,使他大失所望。他在南昌,见过耀武扬威的洋人邮政局长;在九江,看到外国兵舰、轮船在长江肆意游弋,看到教会学校里中外教员之间悬殊的待遇;在上海,看到法国人办的公园门前赫然挂着“华人与狗不准进园”的禁牌,看到洋人的手杖在中国苦力的背上飞舞,在“西牢”边听到同胞在里面受刑时的惨叫声。这一切,更加激发了方志敏振兴中华的决心。他在《可爱的中国》中写道:“朋友,想想看,只要你不是一个断了气的死人,或是一个甘心亡国的懦夫,天天碰着这些恼人的问题,谁能按下你不挺身而起,为积弱的中国奋斗呢!何况我正是一个血性自负的青年!”

  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1922年、1923年间,方志敏针对时弊发表了《哭声》《呕血》《血肉》《谋事》《私塾》《狗儿的死》等诗歌和小说,这些当时被评论界认为“是穷人的血和泪写成的”文章,揭露封建剥削制度的罪恶,为劳苦大众鸣不平。表达了他对旧社会的激愤心情和向旧社会挑战的坚定信念,袒露出他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

  在南伟烈学校读书的时候,方志敏开始学习《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英文版书籍,并有机会阅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机关报《先驱》,从而看到了中国的光明所在,逐步懂得拯救中国的道理。这期间他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并通过“读书会”和“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在同学中热心宣传,阐述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社会主义必然取得胜利的道理。一方面受到同学们的拥护和爱戴,“社会主义”一词无形中成了他的“绰号”,一方面也常常受到学校当局的斥责。

  在这所教会学校里,不少人趋奉洋人,见到洋牧师和外籍教员总是鞠躬敬礼,只要洋人开腔,不分青红皂白,总是点头连说“Yes”!方志敏不以这种奴颜媚骨为然。有次他忍不住问一位一贯趋奉洋人的同学,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位答道:“倘若谁得到洋人的欢心,在校可望免费读书,毕业之后,包管你容易找事。密斯特方,你要明白,找到一个翻译员或洋行公司的用员到手,就是几十块花边一月的薪水啦。如搅得更好的话,还可以在洋人的帮助之下,留学美国呢!”对于在奴化教育下中毒很深的同学,方志敏没有说什么,只能苦笑一下而已。而在参加“读书会”的同学中,他却努力宣传中国人应当有志气,不能为个人的荣华而丧失人格、国格,否则是枉费人生,与草木同朽。

  校方有人很赏识方志敏的天资和学识。方志敏离开南伟烈学校后,接到同学来信,说校内有一个有力的洋人希望他回校去,可以帮助他的学膳费,但要他相信基督教。方志敏断然拒绝了这位洋人的“好意”,毫不犹豫地复信说:“读书不成,只为家贫,但因贫而无受教育机会的人,在中国何止千百亿万?无论如何,我是不会相信基督教的,现在,我也不愿再读那些无意义的书,我要实际的去做革命工作了。”

  与方志敏同时代的青年,许多同怀爱国心的人,为寻求中国的出路而努力探索。在当时纷繁的政治主张中,有的信奉教育救国,有的推崇实业救国,也有吹捧“好政府主义”、兜售“无政府主义”,真是五花八门。方志敏则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在共产党员赵醒侬的帮助下,坚定地拥护中国共产党关于“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的政治主张。经赵醒侬介绍,他于1922年8月在上海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三)

  1924年3月,方志敏经赵醒侬介绍在南昌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中,庄严地记述了“生命史上一件最可纪念的事”。他发自内心地说:“共产党员--这是一个极尊贵的名词,我加入了共产党,做了共产党员,我是如何的引以为荣呵!从此,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自此,他的爱国主义思想注入了共产主义的新鲜血液,有了更为崇高的境界和更加丰富的内容:不仅以反帝反封建作为自己的斗争目标,而且同争取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前途紧密联系起来了,同促进世界人民的革命事业联系起来了。因为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先进最伟大的爱国政治集团。方志敏在共产主义思想指导下,终于找到救国救民的真理和归宿。

  在革命危难时,方志敏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定不移。大革命失败后,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屠杀,白色恐怖笼罩全国。方志敏坚信“杀了一个共产党员,还有几十几百几千个几万个新共产党员涌现出来,越杀越多,越杀越顽强的干!”1927年8月底,他只身从吉安潜回弋阳漆工镇,组织秋收暴动,领导弋横大起义。1927年底,在敌人以数十倍于我的武力残酷“围剿”中,革命力量受到严重摧残,方志敏“为主义的信仰,阶级的解放,抱定了斗争到底的决心”,领导根据地的群众胜利地度过了艰苦的1928年。在党内出现错误倾向时,方志敏对共产主义坚信不疑。1931年王明的“左”倾路线全盘否定了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工作,扣上了“右倾保守”“富农路线”等帽子,排斥方志敏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由于党内机会主义者的胡作非为,根据地的工作受到严重的损失,根据地的版图日见缩小,经济财力也日见枯竭,使一部分同志对革命的前途悲观失望。对此,方志敏非常气愤,但对革命的前途仍然充满信心,并鼓励同志们要相信共产党,要坚持做好本职工作。1933年1月在反对敌人第四次“围剿”的紧急关头,中革军委电令赣东北的红十军南渡信江,参加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方志敏毫无怨言,以党的事业为重,坚决执行命令,一再叮嘱红十军干部战士南渡后“一切听从中央指挥”,然后又不惮艰苦地亲手重建新十军。

  在生死关头,方志敏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坚贞不渝。他视祖国的利益和荣誉高于一切。1934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三省后,又把侵略魔爪伸向关内,中共中央和中央工农民主政府鉴于寇深祸急,电令方志敏将新红十军与红七军团合编为红十军团,继续执行北上抗日先遣队的任务。方志敏怀着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烈火般的革命热忱,舍弃了妻子儿女,告别了亲手创立的革命根据地,率部北上抗日。并表示“假使能使中国民族得到解放,那我又何惜于我这一条蚁命”。由于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皖南遭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在返回根据地途经怀玉山时,方志敏于1935年1月29日不幸被俘,受到敌人严刑逼供、巧言劝降,然而他以“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努力到死!奋斗到死!”来勉励自己。在牢狱中,他鼓励同狱的战友坚持斗争,同时又在敌人内部做分化瓦解工作。他还不顾自己的病体,置生死于度外,竟然在狱中写了《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的中国》《死!--共产主义的殉道者的记述》等13万字文稿,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在受敌人逼迫而写的《方志敏自述》中,庄严宣布:“我对于政治上总的意见,也就是共产党所主张的意见。我已认定苏维埃可以救中国,革命必能得最后的胜利,我愿意牺牲一切,贡献于苏维埃和革命。”

  尤其值得郑重指出的是,在方志敏被俘后,一些国民党反动派的政客、党棍充当劝降的说客,他们攻击方志敏“只顾工农阶级的利益,忽视了民族的利益”,诬蔑方志敏“不是热心爱中国爱民族的人”。对此,方志敏予以严正的驳斥,他说:“工农阶级的利益,会是与民族的利益冲突吗?不,绝不是的,真正为工农阶级谋解放的人,才是为民族谋解放的人。”

  是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谋求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显示出了赤胆忠心。历史已经证明,他们是最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此文发表在《上饶师专学报》1983年04期)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