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铿的高祖程焕采在“三个大红顶子”中排行老二,谱名新瞳,字晓初,号霁亭,是程矞采的胞弟。焕采1787年四月生,1816年乡试中第五十二名举人,1820年会试中第五十三名进士,复试一等殿试二甲,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授职编修,方略馆纂修。
道光十四年初,程焕采为京察一等,题掌河南道事务,巡视南城。因忠实履行职责,贯彻朝廷意旨,简放湖南衡州府知府。皇上召见,当问及衡阳事务时,焕采答焕采辞官对曰:“衡阳有衡山,山高路险,百姓生活困苦,治理衡阳,当休养生息,切勿扰民。”皇上点头称是。召对后省亲,便从京城赶赴浙江,侍奉老母回籍,一堂孝养,甚得欢心。假满,欲陈情终养。其父不肯,说:“吾二老尚健,尔但体亲意,做好官耳。”旋抵衡州府,在知府任上兴利除弊,一时称治。后因聘请书院主讲,焕采“以物论不孚,力争止之”,竟得罪上司,“遇事牵掣之”。他向上司告假说,父母年迈,遂乞养归。衡阳士民遮道留之,焕采挥泪以别。戊戌至辛丑,程矞采刚调江苏布政使又丁父忧。守孝一满,升江苏巡抚。程焕采丁父忧后则被选任为湖北盐法道。当时湖广总督打算更变盐政,由政府垄断,虽然自己有了权力,但程焕采认为更变盐政,会使商人和民众的利益都受到损害,因此着力劝止,没有更变盐政。
1845年,程焕采升任湖北按察使,1847年调湖南按察使。所到之处清理积案,不事严刑,杜绝株连,民赖苏息。1848年,程焕采升任江苏布政使,不久奉旨代理江苏巡抚。数月后,江苏饥荒,捐廉银三千两赈灾,又通令各州县,将亲临勘灾。正当此时,原配夫人章氏亡故,次子程文川和长孙相继亡殁。家中一年之内死了三代三个亲人,程焕采心灰意冷,决心辞官。由于他为官清正,朝廷和地方都不会同意他的辞呈,于是,他用黄杞子汁搽遍全身,装扮成肝病形象,哄骗同僚和朝廷官员,以病剧告归。
程焕采辞官告归居家日久,生活恬淡俭约,却热心公益事业,兴修水利,救济灾民,对乡邻的赈济更是尽心尽力。“道光戊申岁大水,百余年所未有,田庐多被淹没,公与长者商议,倡捐米三千石……新增圩叠被水患,庚子、先(矞采)捐钱万贯,以管理不得其人,工程不坚,复圮于水。公以父兄之志未伸耿耿于心者久矣。咸丰辛亥冬,亲诣量圩,徒步数日,惫甚则就草中假寐。议既定,即措资三千余串,克日兴工,命长子亲临监筑。”(《程氏三世言行录》)至道光末年咸丰初年,乡邻“称贷维艰,山乡豪富放谷例于春,价昂贵。小民明知其苦而又不能不借,虽遇丰年,所存无几。时居于家的程焕采十分怜悯,乃捐谷数百石,设立‘谡思堂会’,以济之。春借秋还,每石取息二斗,中荒减息,大荒免息。民咸德之。”(《程氏三世言行录》)
程焕采常告诫子女:“一曰要吃亏;二曰学吃亏;三曰吃得亏;四曰还不算吃亏。”
训子孙:惜福者添福;享福者减福。
又曰:有势不可使尽,有福不可享尽,贫穷不可欺尽。使势、享福、欺人,本损德事,况乎尽乎?此真富贵家药石之言。
又曰:“求己”二字是一生受用,道德、学问、功名皆从此出。
又曰:外精明而内深厚方为善行事者。
为了更好地规范和约束家人尤其是子孙的行为,他还特邀众兄弟商定家规和家法,以备遵守。
家规如下:
尊长敬贤,唯礼是尊;孝顺父兄,共敦友爱。
待人持物,仁义为本;自省其心,非礼莫为。
不事人非,教子宜家;居乡为善,和邻睦族。
恬淡俭约,度入量出;声华奢欲,非礼莫近。
廉慎以持,敬业唯勤;修齐治平,兴邦利民。
家法为:
忤逆犯上、肇生是非者,杖责并游行示众。
有辱斯文及礼义者,警训改过、责令自新或处以鞭责。
偷盗、奸淫、劫、杀、抢掠者,一经发现沉河处死。
1853年,太平军进攻江西,接连攻下数十个州县。程焕采奉命抗御太平军。他首先建议并捐资疏通挖深南昌城护城河,并让他的儿子程统瀚办地方武装--江西团练,抗击太平军。他甚至在汪山土库也建立民团,设置兵械库,备有刀、叉、剑、戟、棍棒和火枪。但太平军当时势头正旺,汪山土库也遭受洗劫,被搜抢白银六十万两,其他珠宝无算。1859年,程焕采病死家中,终年73岁,诰授通政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