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十四章 革命宁愿抛头颅 弃家甘心为民族

  在汪山土库,程氏家族名人众多,堪称官宦世家,但亦有贫寒之人,七房程时轩、程晓侯、程时辐一家可以说是少数贫困知识分子中的典型代表。在20世纪30~40年代,人们热奔仕途发展,而这兄弟三人却不寻常地秘密投入与蒋介石反动政府对抗的阵营。他们革命宁愿抛头颅,弃家甘心赴国难。

  程时辐的父亲程一琋,名天泽,字仲禧,生于光绪戊子年(1889),毕业于江西南昌优级师范学堂。时值清末民初,战乱不已,他找不到工作,便与同乡一道修堤围湖造田务农。1930年,鄱阳湖区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堤溃家淹,他们的家业仅剩几间住房,数口之家难以维生,被迫外出谋生,曾先后在江苏江阴、镇江等地做财政税务等工作,后在湖北汉口、四川西康及西昌、河南遂平及西平等地公路系统的财务科、总务科当职员,后为科长,所赚薪水断断续续寄家糊口。

  因受家族文化的熏陶,家境虽贫寒,但程一琋尽力供儿辈念书,重视对子女的品德教育,支持他们走正确的道路。程时辐的二哥程时轩1937年秘密加入共产党的组织,1938年时轩、晓侯、时福三兄弟一起辗转于江西吉安、泰和一带秘密从事党的工作,进行抗日救国的宣传活动。程时辐的母亲赵仁挨也坚定地支持他们的活动,并教育小儿子时轴作掩护和联络工作。当日寇南侵到吉安、泰和一带,她按党的指示进入难民营,组织新的难民家庭。情况经常有变,经常搬家,常有新来的同志成为家庭成员,这些人称呼她为妈、婶、干娘、姨娘,大家亲如一家人。程时辐的母亲疼爱他们,机警地保护他们。她把三个儿子交给了党,认为儿子的工作都是正确的,对儿子的前途充满希望,并将儿子抗日宣传曾经使用过的旗帜一直保存在身边。1938年,程一琋在新华日报上看到陕公(陕北公学)、抗大(延安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工学院等校的招生广告,希望时轩带晓侯、时辐一同前往,跟随共产党闹革命。此前,他也读过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和《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特别是近期看到美国记者埃得加斯诺写的《红星照耀中国》,了解共产党领导的队伍“官兵一致,军民一致”,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的军队。他敏锐地感觉到共产党将打败国民党,夺得江山,建立理想社会,即从河南筹钱寄回一百大洋做路费,供儿子们前往延安。后因情况有变,时轩未能与时辐同往延安,时轩给了时辐十元大洋的路费,时辐一直未用,带在身边。

  1939年,程天放辞去德国大使之职回到汪山土库。当他得知时轩三兄弟和十房的侄子懋增他们加入了共产党,曾告诫其父母要好好教育子女,他说:“我们家是官宦世家,以忠孝廉洁为本,不要做乱臣贼子,跟着共匪瞎胡闹。”程天泽回答说:“人各有志,孩子大了,有自己的选择,我们也不好阻拦。”

  时轩身份暴露后于1940年转入新四军,皖南事变后被捕,被关押在上饶集中营三中队,1941年在狱中参加秘密纪念共产党成立20周年的活动被敌人发现后关押在茅家岭监狱,在东南分团成立时编入“顽固队”的第六队。在狱中,他遭受了严刑拷打和残酷折磨。在1942年6月17日的赤石暴动中不幸中弹负伤,不能走动,被敌人枪杀,壮烈牺牲。

  时轩牺牲时没有结婚,按程家传统习俗,堂兄时辂将其小儿懋钊过继给时轩。

  当得知儿子时轩参加新四军在皖南事变后被捕,关押在上饶集中营,后来又听到在赤石暴动中不幸牺牲的消息时,母亲万分悲痛,但她懂得革命总会有牺牲,儿子的死是光荣的,她更加痛恨国民党反动派。

  时辐的三哥程时毂(后改名程晓侯)1919年生,曾与时轩同为南昌心远中学的优秀生。1939年6月参加革命,曾任《吉安抗日报》编辑;1940年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任吉安县委书记,1945年任新四军第五师《七七日报》编辑;1946年任《解放日报》编辑;1947年5月随刘邓大军南下大别山,同年10月任湖北麻城县西张店区委书记;1948年3月任鄂豫区党委报社副主任;1949年任新华社湖北分社总编辑;1952年任新华社中南总分社第一副社长;1957年任新华社黑龙江分社社长、新华通讯社党组成员;1978年任新华社副秘书长;1980年任黑龙江省委副秘书长、代秘书长。1989年离休。1996年因病去世。

  程晓侯妻子王良顺,籍贯湖北,1919年生,1940年入湖北大学经济系学习。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前夕在湖北武汉私立中学任中共地下党支部组织委员,1950年在武汉市委组织部工作,1953年任武汉市三反五反办公室秘书,1958年病逝。

  程时辐系程仲禧四子,1924年1月20日生,从小生活在汪山土库。他的二哥时轩、三哥时毂(程晓侯)秘密参加共产党,在外从事革命工作,时辐也接受了革命思想。当年国民党特务经常在他家门口监视,哥哥他们有家不能回,他开始参与一些地下工作。1934年,母亲带着时辐和时轴迁居至南昌三眼井,她靠做女工、替人洗衣、贩卖蔬菜维持生计,时辐和弟弟就读三眼井小学。

  1937年“七七事变”时,时辐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参加了江西徒步宣传团。1938年3月,经组织介绍,随西北青年抗日救国团的代表赴延安,一路宣传抗日救国,同年9月到达延安,因年纪小进入延安边区中学学习。1939年11月,先后在中央财政部和光华盐业公司任会计,1941年春在延安自然科学院任会计,1942年夏转入自然科学院预科班学习,194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参加延安整风,接受了严格的审查和组织考验。

  1945年日本投降后,时辐进入中央组建的干部大队,参加抗日胜利后的地方工作,后中途接受中央指示立即改赴东北地区。一路艰难转折,11月达到沈阳,先后任沈阳市公安局总务科长、第三总区谟家堡分区负责人、财粮科科长、华沟三区组织委员、安平区区委委员、马圈子区区委副书记,1947年8月任辽宁三地委工作团副队长,1948年5月调任通化地委调查研究组组长。

  日本投降后,地方上的残余土匪、特务活动猖獗,滋扰严重,百姓不得安宁,时辐他们也时时受到袭扰攻击。当时老百姓对他们还不太了解,他们不敢贸然进村。时值冬天,他们只能冒寒披雪住山边钻草垛,保卫地方安全。虽然环境恶劣,但他们无所畏惧,深入百姓,终于打开了工作局面。

  1949年3月到安东聚集,加入中央组织的南下工作队,随解放军一起南下,开展接收工作。同年6月,时辐到达南昌,回到久别的家乡,他无比激动,见到十多年来为他们兄弟担惊受怕的老母亲,喜泪相迎。7月,时辐任分宜县委组织部长、副县长;1950年6月,调至袁州地委秘书处任主任;1951年调南昌320厂任基建科长、工程处副主任。当时正值解放初期的镇反运动,汪山土库程氏家族部分官僚地主被镇压,时辐堂兄时辂(字伯羔)也在被镇压之列。七房人求他出面说情,他说:“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推翻封建社会,建设新中国,我的二哥就是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国家大事自有政府做主,我一个小小的县级干部哪有这么大的面子?”

  1953年5月,时辐调北京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四局(原航空局)基建科长、副处长。1957年在石家庄干部学校脱产学习文化。1958年进入北京航空学院特别二班飞机专业学习。1961年毕业后任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在抗美援越时,1965年9月赴越南援建飞机修理厂,任设计专家组组长,荣获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颁发的“友谊徽章”。

  1978年出席全国第一次科技大会。

  1982年3月出任北京航空学会理事。

  1983年12月离休。离休后有程家人请他来汪山土库,但他自参加革命后至今仍然没有回来。

  妻子黎荫陶 1928年1月生,1949年5月在江西萍乡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萍乡上栗特支妇女支部委员,先后在袁州地委、南昌320厂、中央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四局(原航空局)、北京第二通用机械厂、北京微电机总厂工作。1982年离休。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