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勇红军凭肉搏,红旗翻处白旗没。地动天摇风雨跃,雷霆落,今日渠魁应活捉!”毛泽东这半阕《渔家傲》生动地再现了红军鏖战黄陂时惊心动魄的场景。黄陂大捷使红军由被动变为主动,是第三次反“围剿”的关键之战,毛泽东的得意之笔。
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围剿”,以损兵折将的惨败告终。
1931年6月6日,南昌行营“剿共”会议在百花洲原北伐军司令部大厅召开,蒋介石在检讨第二次“围剿”时,竟当场痛哭失声,他号令三军:“悠悠诸事,剿共为大。”还庄严发誓:“三个月内肃清江西赤匪,不成功则成仁,如不获胜,定当自刎首级。”为此,他自任总司令,调集30万兵马,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围剿”。
7月1日,红一方面军总部电台截获了蒋介石给“围剿”军下达的总攻击令密电。朱毛原以为,当时国民党南京政府与广东地方军阀陈济棠矛盾非常尖锐,有爆发战争的可能,所以虽然预计到国民党军将发动第三次“围剿”,但没有料到来得这么快,规模也比第二次“围剿”大得多。这时红军主力正分散于在各地筹款和做群众工作,尚未来得及补充、训练和休整。
大敌当前,虽事出意外,但毛泽东、朱德处变不惊,决定仍采取“诱敌深入”、“避其主力,打其虚弱”的战略方针,待敌深入苏区中心区时,再集中兵力实行反攻。为此,他们立即下令收拢部队。7月10日,红一方面军主力冒着酷暑,从建宁千里回师,经归化、清流、宁化、石城、瑞金、于都,来到兴国、桥头地区,绕到了敌人的背后。
7月28日,红一方面军主力转移到兴国高兴圩一带。
8月7日,红军一天内连续作战,分别取得莲塘、良村两场战斗的胜利。朱毛原计划乘胜进攻逃往龙冈之残敌,后发现龙冈之敌已增至9个团,附近敌5个师也快速朝红军合围过来,而敌毛炳文第八师已缩回到宁都县黄陂,孤守据点。
敌变我变。8月8日晚,红一方面军总部决定,放弃攻打龙冈之国民党军计划,奔袭驻黄陂之毛炳文师。
黄陂是宁都北部山区的一大重镇。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后,1931年7月13日,其第六路军朱绍良部之毛炳文第八师进占黄陂。该师占驻黄陂后,以团为单位分兵在君埠、中村、石马、南团一带进行“清剿”,征集民伕粮草,弄得这些地方鸡飞狗跳,村村不安,户户不宁。8月上旬,毛炳文获悉郝梦龄师兵败良村后,匆忙将兵力收拢集中于黄陂圩,并在圩镇四边抢筑地堡,在临圩的鼓形寨、义子窝、罗山寨、峰岭仙部署警戒部队,企图将红军拦阻于圩镇之外。
10日晚,按照部署,担任正面进攻任务的红四军、十二军经宁都阳霁、大沽、刘家坊进抵黄陂圩附近;担任右翼的红三军团,经宁都鹅公塅、乌迳、枧田、银坑、金坑、王布头到达包抄地域;担任左翼的红七军,经宁都丘坊、雷坑、桐湖湾、杨依进至黄陂圩东北端,形成对毛炳文师的合围。红一方面军总部进驻大沽刘家坊城江庵下指挥。11日晨,红四军扫清罗山寨、鼓形寨毛炳文之警戒部队,并向当地群众征集大量稻草,做好攻击准备。红三军团迂回途中,遇峰岭仙守军一个团兵力阻击。彭德怀来到峰岭仙上,用望远镜仔细观察后,命令各师的迫击炮集中起来,连同在莲塘、良村战斗中缴获的大炮对其连轰78发炮弹,5分钟内,炸得峰岭仙土围子墙倒屋塌,吓得守军魂飞魄散。炮声停息,战场一片寂静,在硝烟刚刚散开的围墙缺口,敌营长举着白旗战战兢兢地走出来,整营投降,峰岭仙被红三军团占领。
黄陂圩四周平坦,西面北面是河流,东面南面是水田。毛炳文在西北面开挖了壕沟,沿河和壕沟修筑了地堡,企图凭险固守。
11日中午,林彪一声令下,红四军发起强攻,几十挺机枪怒吼起来。当时正逢倾盆大雨,低矮地堡里的国民党军无法看清滂沱大雨中的目标,只顾盲目乱射。战至午后1时,红四军几十支军号呼啸,几十挺机枪怒吼,四个师奋勇扑向黄陂圩镇,势不可挡,敌军被打得乱作一团。红军战士每人手举一捆稻草投入壕沟,很快将壕沟填平,然后越过壕沟展开巷战,仅半小时就攻占黄陂圩,地堡里的国民党守军大都被俘。毛炳文师直属骑兵连已备好马鞍,人却未来得及上马,也悉数被擒。
在红军总攻开始时,毛炳文一面命令两个团死守圩场牵制红军,一面让副师长带领一团人马向宁都县城逃窜,自己来不及收拾机密文件,带领另一个团向洛口方向突逃。
红三军团占领峰岭仙后,迅速完成对黄陂圩的包围,并冒雨追击逃走的敌3个团20多华里,又歼其一部分。
黄陂战斗,速战速决,红军以牺牲80余人、伤300余人的小代价,共歼毛炳文师4个团,俘敌4000余人(其中团长2人),毙伤其1000多人,缴获长短枪3000支、机枪30余挺、迫击炮11门、电台1部、子弹40余万发。毛炳文战后的报告说:“是役阵亡团长2名,营连长10余名,伤亡及生死不明之官兵2000余名……”
黄陂圩以南十几里的连陂桥赤卫队,埋伏在黄陂与宁都之间的隘道上,截获散落的敌兵40余人,缴获长短枪167支、重机枪1挺、迫击炮1门。俘虏中有敌人的连长、排长,被俘后,他们很感慨地说:“当兵十几年,走了十几个省,没有遇见这么厉害的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