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秩序则是其公共安全性高的重要表现,它以为国家培养各行各业的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为教育目的。安全的高校环境是其能够顺利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基本条件,也是其能够抵御来自外界社会的各种危险的重要保障。新时期构建维护高校稳定机制是极其有必要的。维稳应成为当前高校工作的重点,然而部分高校对其维稳工作的认识并不充分,学校保卫力量薄弱,落实维稳工作不到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情报信息收集不足。部分高校领导人忽视了信息对高校维稳工作的重要性,常常因为信息缺乏而使维稳工作陷入了困境。即使部分高校做了一些信息收集工作,但因其信息收集方法比较落后,所收集来的信息内容过于单一,往往不能适应当前维稳工作的需要。同时,由于缺乏一些专业的信息分析人员,对所收集的信息缺乏深入的研究,使得收集的信息也并未发挥真正的实际作用。国家行政学院的一份以“大学生危机管理现状的调查”为主题的调查报告显示:近70%的高校缺乏有效的信息收集渠道,并且没有正确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王克华:《高校突发事件成因及预警机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6月。
第二,预警能力不足。当前社会环境比较复杂,在高校维稳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高校管理者要意识到这种复杂的局面,提高预警能力,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把握危害高校稳定问题发展的规律,对其发展的趋势和可能引发的连锁危害反应进行预测,并采取多种趋利避害的切实措施,尽量减少和避免新风险所造成的损失。然而,当前高校的预警工作存在明显缺陷,危机预警机制及应急计划的科学性不够,预测结果不够科学与精准,难以使人信服,并未达到预警目的。当前我国高校重视事后处理,而对事前的预防准备、监测预警等综合性和基础性保障性工作则重视不够,这种重事后处理、轻事前预防的机制使高校丧失了将突发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的时机。韦庆辛:《中美高校应急管理体系比较研究》,《中国公共安全》,2010年第2期。
第三,矛盾排查化解能力不足。排查化解高校内部矛盾对维护高校稳定至关重要。然而当前部分高校忽视了排查化解机制的作用,排查方案不完善,没有全面考虑到可能引发矛盾的因素;排查过程中不够仔细,忽视了许多隐性问题;同时,排查方法也比较落后,不能从源头上排查和化解矛盾。高校缺乏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和化解心理危机的专业机构与人员。在国外,每1000名大学生就有一名专职心理辅导员,而在国内,每5000名大学生一名心理辅导员的水平都没有达到。全国1000多所大专院校,只有30%建立了心理咨询机构,远远落后于国外。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高校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研究报告》,《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10期。
第四,应急能力不足。当前高校突发事件呈现增长趋势,这也就要求高校必须具备一套能够完善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系统。然而有些高校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手足无措,缺乏专业的处理突发事件的队伍;各部门分工不明确并且相互推卸责任。部分高校缺乏良好的内部管理环境,一些部门属性不甚清晰且使命意识趋于淡漠,出现随意性的“人事变迁”与权责不清、责任不明的现象。当前我国许多高校在处理突发事件时缺乏应急计划。调查研究表明,事先做好应急计划,在处理突发事件所花费的时间为8周半,而我国许多高校缺乏相应的应急计划,处理突发事件所花费的时间则为平均时间的2.5倍,这就使得高校在突发事件中损失巨大。眭衣凡:《大学的内部管理与管理理性》,《高校教育管理》,201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