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校维稳机制是极其重要的。首先,构建高校维稳机制是营造和谐的人文氛围的需要。“人文氛围是对人际关系的描述,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团体之间的和谐共处。”崔卓兰:《高校公共安全的法制建设》,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75页。和谐的高校人文氛围应该表现为师生之间、师生与学校管理者之间能够进行良性的互动与沟通,学校重视学生的想法、学生认同学校的管理,学校各部门之间能够相互协调、共同发展。高校要想营造一种这样和谐的人文氛围,首先需要一个稳定的公共环境,而构建高校维稳机制是其重要的途径。同时,师生也只有在一种和谐的人文氛围之中才能更好地和谐相处。其次,构建高校维稳机制是保证良好的校园秩序的需要。良好的校园环境,应该是高校内部一切部门与机构运行正常,秩序井然,师生能够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校园内部治安良好,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更没有违法犯罪现象,校园师生都有较高的安全感,教学和科研也有较好的外部环境。而高校稳定就是这样一种良好的秩序状态,高校师生能够在这种秩序状态中安心地生活与学习。“校园稳定不仅关系到高校师生的人身安全,也影响到高校师生的心理感受。只有处在相对比较安全稳定的环境之中,才能保证良好的校园秩序”崔卓兰:《高校公共安全的法制建设》,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75页。再次,构建高校维稳机制是形成有效的治校模式的需要。构建高校稳定机制能够保证高校内部的稳定,从而能够为高校开展法治建设提供有效的平台。“高校法治是法治国家理念和实践在高校领域的具体体现,兼具法治主体和高校主体的双重特性。”崔卓兰:《高校法制建设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9页。高校法治建设以维护高校的秩序与安全为目的,形成有效的治校模式,从而能够保障师生正当权益的实现与高校教学科研活动有效运转。最后,构建高校维稳机制是营造严谨的学术环境的需要。严谨的学术环境要求研究者们在做学问时,要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不收外界各种纷繁复杂的诱惑,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学术造假。构建高校稳定机制,一方面能够为研究者们提供一种严谨的学术环境。另一方面可以防范与惩治学术腐败问题,可以将学术造假的研究人员清离研究队伍,从而保证学校与全体师生的声誉。
当前维护高校稳定工作面临新形势、新情况,影响高校稳定的因素也日益增多,复杂的高校周边环境、传销等非法社会组织的入侵、就业压力与网络诱惑引发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等,这些都可能成为影响高校稳定问题的诱因。因此,在开展维护高校稳定工作必须运用新思路、新方法。要建立健全各种维护高校稳定工作的机制。在当前社会环境下,要想维护高校的稳定,就必须构建完善的情报信息收集与分析机制,全面掌握维护高校稳定工作的信息;就必须构建通畅的高校稳定预警机制,把可能造成高校不稳定的因素消除在初期,确保高校的稳定;就必须构建迅速有力的应急机制,能够处理维稳工作中的突发问题;就必须构建协调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对维稳工作中所出现的矛盾进行化解。
(一)构建完善的信息收集、分析机制
信息化是当前时代的重要特征,各行各业的决策者们都必须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只有掌握充分的信息时,才有可能对问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能够对症下药、做出正确的决策。当前高校周边的环境比较复杂,一些社会问题也会反映到高校中来;高校的逐渐开放,许多外来人员涌入高校,对高校学生造成一定影响;同时部分在校学生因为诸多压力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等等,这些不稳定因素错综复杂,成为高校稳定的隐患。这些也都是在开展高校维稳工作时所必须掌握的信息。因此,必须将信息的收集作为维护高校稳定工作的一部分。我们只有对这些影响高校稳定的因子了如指掌时,才能采取正确的解决措施,各个击破。
当前影响高校稳定的信息不仅极其复杂,同时许多信息还具有一定的隐秘性,不易察觉。如社会上一些传销组织将触角深入高校,对部分学生秘密说教,隐蔽性较强,许多信息不能在第一时间内获得,从而影响着高校维稳工作的展开。也有些西方国家打着“民主”的幌子对部分高校实施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通过网络渠道,宣传其所谓的“西方民主价值观”,企图在青年一代中颠覆我国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这种披着“民主”袈裟的文化入侵行为,具有极大的隐秘性,难以被人察觉。基于此,我们必须要构建一套完善的信息收集、分析机制,采取多种可行策略收集大量信息,不仅包括高校内部的信息,同时也包括影响高校稳定的各种社会上的信息,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提高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促进高校维稳工作的良性发展。
第一,拓宽信息收集的范围。影响高校稳定的因素日益复杂化,因此,要更大范围地收集相关信息。主要包括高校治安稳定、政治稳定、特殊时期的稳定以及社会上对高效稳定问题的反馈等方面的信息内容。治安方面,高校既要加大对本校学生基本信息的了解,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情绪状态的了解。同时,高校相关部门应该注意收集总结各类违反治安管理的案件与学校各阶段的治安管理情况以及各类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各类治安灾害状况的掌握。政治方面,要警惕校外的一些非法组织与闲杂人员在高校内所从事的一些影响高校政治稳定的非法活动,随时掌握相关动态。要注重收集一些具有高质量的信息,如反映敌对势力有政治嫌疑活动的人在高校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内幕性情报信息。此外,高校领导应该对特殊时期可能会发生的突发性事件进行排查以及对社会上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可能波及高校提前做好准备。要在相关部门同意领导下,定期对影响社会稳定的不确定因素展开排查,警惕容易引发突发事件的问题。在一些关键时期与重要场合采取必要的手段收集相关信息。同时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学生工作,要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与困难。
第二,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信息收集。网络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其具有信息大、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当前多媒体与计算机办公基本在高校得到普及,这使高校通过网络收集信息成为可能。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信息收集既能提高情报收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又能加大保卫部门的影响力。因此,高校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结合自身的科技优势研发相关软件,利用计算机终端从网络情报信息库中收集有效的情报信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信息数据库纷纷建立并使用,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平台从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信息库收集相关情报数据,扩宽信息收集的范围,从而能够更大范围地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同时,要建立信息数据库与信息处理系统,保障信息安全,加强与校外的信息沟通,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将信息收集工作推入新的发展阶段。另外,在充分利用网络收集信息时也必须加强其安全性,高校应建立网络监控小组,并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合作,坚决抵制网络黑客的攻击,防止境外势力利用互联网非法窃取情报信息,各高校之间也要加强合作,尽可能以最小的代价掌握敌对势力通过网络所渗透的信息,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
第三,多种信息收集方法并用。信息化时代下信息来源途径广泛,对于不同的信息源,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信息收集方法,既包括观察法、访问法、问卷调查法与资料阅读分析法等一些常用的传统方法,通过现场观察、面谈访问或书面访问、让被收集对象填写调查问卷以及阅读各种资料并从中筛选有效信息,畅通信息收集渠道,变被动为主动,挖掘深层次信息,沟通上下之间的情况,从而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同时也运用一些时下比较流行的方法,譬如开设各种论坛以及关注高校学生的贴吧等等。把传统的方法与现代新方法相互结合、以点带面、综合运用,将传统的方法用现代流行的形式呈现出来,尽可能收集更多的有效信息。
第四,建立一支高效的信息分析队伍。如何从已收集的信息中发现问题、使其发挥真正的实践作用是最终能否对症下药、找到合理解决方案的关键。因此,要想从大量的信息表面把握其实质性的内容就必须要有一支专业高效的信息分析队伍,通过他们专业的眼光与科学的技术以及定测、定量与定性的信息分析方法,对信息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辨别,使所收集来的信息发挥最大价值。同时,信息分析队伍里的各成员要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公开的、群众性的、能够覆盖高校内部各个领域的、反应灵敏、触角广泛、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情报信息员网络,即人力情报信息网络”王若阳,李志民,杨玉海:《新时期维护高校稳定工作体系及机制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37页。建立高效与高素质的信息分析队伍,就是要培养信息收集人员的业务性思维、逻辑性思维和关联性思维。提高信息分析人员的业务熟悉度、深厚的业务根基以及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将相关的情报信息联系起来,按照逻辑推理的方法,寻求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从中迅速分析出有用的情报信息。
第五,建立情报信息共享与反馈系统。情报收集部门要克服情报收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建立情报信息共享系统,及时将相关情报信息公开,以便信息分析人员进行深入分析,要增强情报收集系统的开放性,加强与社会以及高校内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不断获取新的情报信息,将情报收集工作纳入有序化轨道。另一方面,要畅通信息共享渠道,包括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以及高校与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情报信息的共享,要使情报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流转至信息平台,真正实现信息快速共享。此外,情报信息收集系统还必须以全局为重,要有全局意识,要建立协调机制,通过调节解决不同系统之间以及系统内各部门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使各系统之间既能相互制约,又能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各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后,还必须建立相应的情报信息反馈制度。通过信息反馈提高决策部门再次决策的正确性,决策部门利用所反馈来的信息,调整决策中与实践不相符的部分,从而取得决策所预期的结果。情报信息的反馈有利于提高信息的质量,使信息发挥充分的作用,通过信息反馈及时传达决策执行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以及出现的状况,及时分析解决问题,保证决策或计划的稳定性与正确性。通过信息反馈系统,采取口头反馈、书面反馈或网络反馈等方式密切关注信息的变化,并基于此制定周密的预案,防患于未然。
(二)构建通畅的高校稳定预警机制
事物的变化都是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的,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必然联系,“每个事物是和其他的每个事物联系着的”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91页。因此,我们应该利用事物之间这种相互联系的内在关系对可能会发生的问题或是问题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提前采取相关对策将事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同时减少更大问题发生的可能性。高校的稳定是其所处的整个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的,高校维稳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也与高校其他方面的工作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影响高校稳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原因、也有高校自身的原因以及学生个人的原因,而且这些原因是相互交织的,因此,维护高校稳定不只能是对单一方面问题的解决,我们必须从整体上把握,要有全局观念,对影响高校稳定的这些原因综合分析,探索其中的特点和规律,以便对高校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推测,预先发出警示,从而采取相应措施。
对危害高效稳定的问题进行科学的预警可以一定程度上遏制问题的严重性,同时可以提高相关部门对这种危害高校稳定问题的应对能力。高校应该构建通畅的高校稳定预警机制,通过合理的预警,把握高校稳定和治安发展变化的现状和趋势,做出合理的对策;同时根据预警机制的反馈,总结维稳工作中的经验,以便更好地指导维稳工作,分析其中的问题,使决策者对偏离维稳工作的决策进行调整。构建通畅的预警机制,对危害高校稳定问题预先综合分析,同时抓住主要矛盾,在全面中把握重点,提高防范危害高校稳定问题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做好高校维稳工作。
第一,坚持主观与客观、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的原则。对危害高校稳定问题做出预警,必须要掌握全面可靠的客观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有重点的主观能动性分析。在预警过程中,必须坚持主观与客观、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结合,就是要我们在预测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时必须掌握大量的客观信息,我们所做出的预测也必须是在了解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符合主观与客观一致的原则,不仅要求过去的情形要和现在一致,而且要求主观与对象的未来发展趋势也要相一致,切忌凭空想象,要深入事物的内部把握其本质和发展趋势。只有深入事物内部掌握其本质,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其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科学的预警;另一方面,坚持全面与重点相结合,就是我们在预警时,必须考虑到问题的各个方面,同时有重点的对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对可能出现的严重问题加以重点对待。通过将全面性与重点性相结合,既可以把握事物发展中的偶然性,又能把握事物发展趋势的必然性。也只有坚持主观与客观、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的原则,才能做出科学的预警,当问题出现时才能灵活应对。
第二,采用正确的预警方法。“预警就是根据对危害稳定和治安问题的预测,在思维中预演事件和问题的未来发展结果而发出的警报。”王若阳,李志民,杨玉海:《新时期维护高校稳定工作体系及机制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61页。要想达到理想的预警效果,就应该采用正确的预警方法。即定性预测与定量预测相结合、形象思维与理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质与量的互变原理,一方面在量上把握事物,通过数量分析与预测有关高校稳定和治安态势,量化预警资料,并通过统计法、数据模拟法等常用的定量预测法预警资料进行归纳,从大量信息资料中辨别与筛选有效数据,得出问题发生的概率,以便做出相应的预警;另一方面,要在质上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把握,即定性预测法。在高校维稳工作中,就是从性质上对未来会发生危害高校稳定的问题预测,可以通过逻辑推理、专家推断等定性预测的方法,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料与经验知识,在经过大量分析的基础上推断事物发展的趋势,集体推断。把握事物发展的性质,分析其一般的发展规律与轨迹,从而推断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三,建立一套科学的预警指标体系。“社会稳定预警指标是在社会治安状态各种警情评价指标的基础之上,经过定性与定量分析后,制定出由于各种警情发展变化有可能出现影响和破坏社会稳定和治安秩序或极端影响社会发展进程常态的警度标准。”王若阳,李志民,杨玉海:《新时期维护高校稳定工作体系及机制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40页。当前能够反映高校稳定状况的指标非常多,因此不能将其全部作为维护高校稳定发展出现的危险预警指标,同时深入分析影响警情的各种因素而制定出对当前出现的问题有可能诱发新警情的预警指标。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选出最能综合反映高校稳定的那部分指标作为维护高校稳定的预警指标,并形成一套全面性的量化统计资料,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的科学预警指标体系。一方面,预警指标体系要根据科学的方法并经过专家周密的分析与论证,能够监测和预警高校运行状况,反映高校发展趋势与学生状态。另一方面,科学的预警指标体系应该是其中的具体指标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与社会实际情况不断变化以及人们对高校稳定认识的变化而变化的。总之,预警指标体系要与时俱进。
第四,完善预警的支撑系统。要对妨碍高效稳定与高效发展的问题与现象预先警报,就必须完善预警支撑系统。首先,要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高校情况信息预警报告系统。预警不是凭空产生的,而必须依据一定的情报信息,包括高校的管理者、师生以及与高校相关的其他社会组织所提供的情报信息。而要将这些情报信息转化为预警所需要的有用信息就必须通过信息预警报告系统。信息预警报告系统涉及的面最广,反馈的也最为及时,是高校稳定与治安状况的传递途径。“高校的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社会稳定问题的搜集和反映,加大对重大决策的负面效应的掌握,使得社会不稳定因素一经出现,就能发出警报,各级组织和单位,对所辖部门出现的不安定因素和突发性事件要逐级上报,紧急情况可以越级上报。”王若阳,李志民,杨玉海:《新时期维护高校稳定工作体系及机制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56页。其次,要完善预警分析系统。任何问题出现的背后都隐藏着一定的原因,危害高校稳定的事件也必定事出有因。要想做到科学预警,就必须完善预警分析系统。高校必须建立维护稳定预警的专门分析机构,能够深入分析社会问题,研究预警对策,从而做到科学预警。再次,建立预警协调系统。针对那些非规范化与非程序化的复杂事件,必须通过比较复杂的程序与环节,并经过协调后才能解决。建立预警协调系统,相关部门可以根据预警分析的情况,确立预警政策,并由职能部门实施,使得预警分析能够化为具体行动。政府部门作为预警协调系统的组成部分,要有效地进行协调,排除社会矛盾,使预警机制能够高效地运行。
(三)构建协调的内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
影响高校稳定的因素主要来自校内与校外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校外环境即社会大环境的稳定状况如何对高校的稳定影响巨大;另一方面是高校自身内部的人文环境状况如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学生心理状况如何等都影响着高校的稳定。高校应该配合政府相关部门营造一个稳定的社会外部环境,而外部环境也要通过影响内部环境才能起作用,因此,高校更要构建协调的内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排查化解高校内部矛盾,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高校内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是指高校中负有维护稳定职责的机构和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本单位、本部门所管辖的人、事、物进行检查分析评估,以提前发现影响高校稳定的主客观因素,做好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避免发生影响高校稳定事件的一种工作机制。”王若阳,李志民,杨玉海:《新时期维护高校稳定工作体系及机制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89页。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高校改革也进入深化阶段,内部各种矛盾纠纷复杂化、社会化、特殊化,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构建协调的内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以便使高校排查化解各种矛盾,顺利进行各项改革,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维护学校稳定。
第一,坚持以排查预防为主、化解处置为辅的原则。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有一个运动的过程,它不是突然凭空出现的。危害高校稳定的问题也有其自身的一个发展过程,我们在维护高校稳定的工作过程中,要尽早地发现滋生问题的温床,提前做好排查工作,一旦接收到将要出现问题的信号,就立即进行化解,防止事态的扩大。要坚持以排查预防为主、化解处置为辅的原则,对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但还未出现的尽量预防,尤其是预防大学生自杀。近年来,高校大学生自杀现象时有发生,成为影响高校稳定不容忽视的问题。据某地区一份针对高校大学生调查显示:“10.71%的大学生表示当遭遇挫折时想到用结束生命的方式来解决,28.6%大学生‘偶尔有’或‘经常有’自杀的念头,5.79%的大学生认为死亡是解决一切痛苦的办法。”《大学生自杀率升高委员建议大学重视挫折教育》,《南方日报》,2008年1月21日。因此,构建有效的大学生自杀防控机制刻不容缓。首先,建立相关预防制度。以制度的形式将预防大学生自杀事件确立下来,要将各种预防措施细化到高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中去。如引入心理测试、定期组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讲座、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心理救济制度、健康教育宣传制度、心理辅导制度等,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文化理念。其次,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抗挫训练。毕业生即将踏入社会,而社会环境远远比校园环境复杂得多,许多应届毕业生步入社会后,开始很难适应社会上的生活。在求职或是人际交往中受挫,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也会给他们带来巨大困扰。因此,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抗挫训练是极其有必要的。进行抗挫训练可以增强他们的社会适用能力,并且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具有坚韧的意志力,从而适应快节奏的社会生活。
第二,做好宣传导向与维稳教育工作,加强管理部门与师生的沟通力度。高校内部矛盾一旦激化就可能引发局部范围内的群体事件。因此高校领导必须做好内部矛盾排解化解工作,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做好宣传导向与教育工作。要在全校范围内加强学校稳定重要性的宣传,坚持党性原则与正面宣传的方针,贯彻以大局为重的思想,让全校师生及其他工作人员意识到维护学校的稳定是自身安全与稳定的保障。要大力宣传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性,努力营造维护高校稳定与治安秩序的舆论宣传氛围,引导广大师生认识到维护学校稳定的重要性。当学校的政策可能牵涉到师生的利益时,相关部门一定要做好对师生的宣传解释工作,以防突发事件。同时,要充分重视有关维稳的教育工作。学校要加强对师生关于维护高校稳定重要性以及如何维护高校稳定的教育,提高他们协助学校相关部门做好排查化解内部矛盾工作的能力。“高校主管部门要从严把关、掌握政策、统一口径、把握好度、做好理顺情绪、平衡心理、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防止因工作疏忽、把关不严、造成重大失误和影响稳定的现象发生。”王若阳,李志民,杨玉海:《新时期维护高校稳定工作体系及机制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07页。高校管理部门要做好排查化解工作,就应加强与全校师生的沟通力度,认真听取师生对学校政策的意见,尤其是在做出关系到全校师生利益的决策时更要加强与师生的沟通,要尊重他们的想法,或是直接让师生参与到决策的制定。同时高校管理者要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做到公平公正,并接受他们的监督。当出现矛盾时,管理者要尽量从师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维护学校的稳定为前提,尽快争取矛盾的妥善解决,防止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危害高校稳定的突发事件往往具有突发性、紧迫性、公共性等特点,因此,各部门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必须相互配合,必要时以命令的形式进行自上而下的协调,确保高校行政组织能够高效运转。同时,学生作为高校的主体,管理部门必须协调好他们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他们纳入应对突发事件的队伍中来,他们作为学校的组成部分,有责任也有义务维护学校的公共安全。其次,要保障学生的知情权,信息要透明公开。“组织内部信息沟通渠道愈畅通,信息量愈大愈正确,组织的有序程度就愈高;反之,则愈低。”王毓玳:《论行政协调》,《地方政府管理》,1992年第1期。
第三,采用合适的矛盾排查化解的方法。构建协调的内部矛盾排查化解机制的目的就是预防与化解矛盾,维护高校的稳定,要达到其目的就必须采取合适的方法,即从源头控制与主要矛盾优先化解相结合的方法。高校领导在开展工作进程中,要以尊重客观事实为前提,要充分考虑全校师生的利益、想法及抗压能力,尽量可能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的产生。要抓住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尽量减少和缓和矛盾,消除不稳定因素。对涉及高校师生切身利益以及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容易引发矛盾的问题要重点分析,采取有力措施,尽量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阶段。与此同时,高校领导在进行决策时尊重全校师生、尊重客观实际,充分考虑师生的利益与情绪,尽量避免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矛盾纠纷。当多种矛盾并发时,要抓住事关全局的主要矛盾,加大化解力度,优先化解。同时在一些容易引发矛盾的特殊时期,要加大排查与化解工作的力度、深度,必要时采取一些非常措施确保学校的稳定。
第四,做好维护高校稳定的外部行政协调工作。“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尚未走出主体单一性、空间封闭性、时间滞后性的危机应对套路,没有形成政府、学校、社区、用人单位、家长、媒体等利益相关方的联动机制。各方的信息成孤岛状态,没有联通。”中国行政管理协会课题组:《高校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研究报告》,《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10期。因此,要想维护高校稳定,高校与高校之间应该加强合作与交流。政府部门也要重视高校的稳定与安全,将其作为政府安全管理的一部分,建立与高校信息沟通与联络制度,一旦发生危害高校稳定的突发事件时,政府主管部门能够尽快掌握相关情况。同时要加强对高校相关人员的专业训练与培养,适当储备维护高校公共安全的人力资源。另外,广大其他社会部门和社会组织如社会服务机构、社区管理者以及医疗机构等应该参与进来,以各种形式密切合作,建立援助网络,共同维护高校的稳定与安全。
第五,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也是当前许多高校面临的难题,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也高校维稳工作的重要部分。如果高校毕业生不能充分就业,势必影响他们对未来的信心与积极性,同时也会降低高等教育在社会民众心中的地位,从而降低公众对接受良好教育的追求。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实施科教兴国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体现,因此必须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一方面,高校要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出台的各项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与措施,加强市场调研,注重收集大学生的就业信息,了解专业培养模式与就业需求之间的矛盾,不断优化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培养模式,以进一步适应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要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当前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存在挑三拣四、眼高手低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与择业观的指导,转变他们的就业观念,引导和教育他们树立远大的就业观与择业观,使他们把个人就业与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鼓励大学毕业生走向广大中西部地区及基层岗位。扶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给他们创业提供资金与技术支持。此外,要想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就应该加强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与毕业生就业指导网,及时搜集人才市场的需求信息,努力为毕业生提供全面的就业信息与各种双选会,拓宽他们的就业面,从而提高他们的就业率。
(四)构建迅速有力的应急机制
构建迅速有力的应急机制是维护高校稳定强有力的保障。并不是每次危害高校稳定的突发事件都能提前预防的,由于影响高校稳定的不确定因素很多,难免会有些矛盾迅速激化而造成突发事件,高校相关部门就必须构建专门的应急机构来处理这些突发事件,找出处理这些突发事件的关键点,从而采取应急措施,迅速控制局势,确保学校稳定和师生的安全。
第一,建立专业的高校治安应急队伍与完善的预案体系。近年来高校突发事件频发,影响学校的安全稳定,相关管理部门应该予以高度重视,有必要建立一支专业的治安应急队伍,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一旦出现突发事件,要迅速启动应急方案,确定应急工作的方法与步骤,从容应对,争取在第一时间内妥善处理好突发事件。事后,还应该对该事件进行深一步的分析与调查,找出事件发生背后的深层原因,总结其中的经验,为以后处理类似的突发事件提供参考。首先,高校要进一步完善处置突发事件的领导体制,要明确相关领导与部门的职责、权利与义务,当出现突发事件时,以便学校能够做到统一指挥与联合行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其次,高校要根据政府部门有关预案的要求,建立一套完善的预案体系。应急预案就是针对突发事件而预先制定的处理办法。高校根据自身维稳工作的特点制定一套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是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基础。当前影响高校稳定的因素是极其广泛的,因此高校在制定应急预案时必须考虑全面,要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预案体系包括整体应急预案与具体应急预案两方面,整体应急预案作为整个预案体系的总纲,具有全局指导性的作用。具体应急预案则为某一类型或是几种相似类型的突发事件而制定,针对不同的突发事件而专门制定的应急预案,并会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而不断更新。
第二,加强在校学生的相关教育。一方面,加强高校学生的安全教育与应对突发事件的教育,提高他们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当前高校改革不断深入,与社会的联系也日益紧密,如何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至关重要。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关于消防安全、网络安全、交通安全、财产保护与人身安全等方面的教育,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高校要定期开展一些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的讲座,传授一些常用的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法,对他们进行一些现场模拟训练或应急措施业务培训,掌握在突发事件出现时如何应对及如何自我保护的方法与基本要领。另一方面,加强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政治论与经济论的价值取向,更重要的是人本论的价值取向,是以塑造完美人格和健全心智为核心的。樊华强:《我国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审思》,《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当前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影响高校稳定的重要因素。许多突发事件如自杀、盗窃、打架等都是由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而造成的。因此,学校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杨新起:《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对策思考》,《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第5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安全的重要保证,学校要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人际关系处理、抗压、环境适应等方面的能力。建立融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于一体的新课程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效地融合到高校德育体系中去,使其成为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张晓洪,袁国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途径研究》,《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与此同时,成立专门的心理辅导部门,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安排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进行耐心辅导,认真倾听他们的心理诉求,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
第三,加强对高校外来流动人员以及周边环境的管理。随着高校的日益开放,大量外来流动人员进入高校,成为影响高校稳定的一大隐患。许多不法分子在高校内从事盗窃、斗殴、传销等非法活动,严重影响高校的治安秩序。因此,高校要加强对这些外来人员身份的管理,必要时限制外来人员的进入,学校保卫部门要对流动人员进行定期清查,将一些无身份证、暂住证、用工证明的三无人员清除出去。同时,加强与当地公安部分的合作,坚决打击外来人员的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高校的治安稳定与全校师生的人身与财产安全。复杂的高校周边环境也是引发突发事件的重要原因,为此,必须加强高校周边环境的治理。治安综合管理部门要指导与协调其他部门重点解决高校周边不良商业经营项目与治安问题。公安部门要坚决打击高校周边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严格处理侵害师生人身及财产权利的治安案件,强化高校周边的治安管理,对部分复杂地段设立治安岗亭并加大巡逻力度,并根据需要向高校派驻专门的保安人员,加强对高校内外的保卫工作,提高高校安全防范水平。政府文化部门要加强对高校周边文化娱乐场所如酒吧、网吧的管理。工商与卫生部门要加强高校周边餐饮业的监督管理,查处无照经营与违法违章经营活动。交通管理部门加强高校周边交通状况的管理,合理规划高校周边的交通标线,建立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严惩超载、超速与闯红灯等违法违规行为。
第四,做好后勤管理工作。高校后勤工作既包括学校日常的行政、财务、学生教学课程安排等方面,又包括大学生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生活作息等相关方面。由于当前部分高校后勤工作不到位,致使一些高校学生发生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的事件。首先,加强对大学生宿舍的管理,确保宿舍安全。宿舍作为大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之一,做好其安全工作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引用现代化科技做好宿舍的安保工作,如在宿舍门口安装摄像头,进宿舍大楼进行刷卡制度,对于陌生人进入宿舍要进行实名登记。另一方面,培养良好的大学寝室文化氛围,提高大学生的生活素质。良好的寝室文化氛围可以减少或防止宿舍成员之间的摩擦。相关部门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寝室文化活动,并宣传一些安全知识,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理念,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同时也可以降低高校后勤管理在宿舍管理工作中的难度。其次,加强高校食堂卫生的管理。食堂是高校师生用餐场所,其食品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全校师生的身心健康。因此,高校后勤部门要加强对食堂的监管,禁止购买未经过检验的食品或是检验不合格的问题食品,对于食堂的餐具要清洗干净、定期消毒。同时,要定期对食堂员工进行食品安全与卫生方面的培训。加大监管力度,设立专门的监督电话,用餐人员一旦发现食堂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向监督部门反映、举报,协助监管部门的工作,提高监管的效率和效果。再次,要转变后勤部门管理理念,以服务理念为核心。高校后勤部门是为高校服务的,它不同于其他消费市场,不能以谋取最大利益为目标,而应该是为服务高校师生为中心。高校是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而存在的,因此,高校中的后勤部门也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一切从教学、科研和师生的需求出发,做到始终服务教学、科研和师生,以最优质的服务来促进学校的发展。最后,要提高后勤部门的管理与服务质量。服务质量永远是后勤部门工作的主旋律。后勤部门要树立以提供优质服务与优质管理的宗旨,做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也只有做到这些,学校正常的教学与科研活动才能得以展开,高校师生的日常生活才能得到保障,从而确保高校的稳定。
第五,坚持采用法律手段处理突发事件。不仅对于严重危害高校稳定的违法行为如抢劫、杀人或是其他群体性的违法行为,应该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而且对于师生员工因校园意外伤害、民事纠纷侵权等等造成的矛盾,也应以法律为准绳解决,不可无原则迁就,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花钱买平安,只能是好人吃亏,恶人占便宜,长此以往势必会形成恶性循环,为今后校园稳定留下隐患。在处理这类违法事件中,国家相关部门要构建从立法、执法、司法一系列完整的法律机制,真正维护高校的稳定。首先,立法上,要建立一个独立完整的规范的法律体系,以便当影响高校稳定的群体性事件或突发事件发生时有法可依。立法的宗旨是为了实现高校校园的安全与稳定,维护教学、科研与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保障全校师生人身与财产免受非法侵害。在立法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与及时应变等原则,切实维护师生的利益。其次,执法上,要贯彻依法行政的理念,同时要严格执行相关的程序,保障学生的相关权利。在处理高校群体事件时,公安部门要文明执法,根据高校应急预案的等级标准,采用维持秩序而不主动出击的原则,有限度的使用武力,即“严禁滥用警力、警械和各种强制性措施”韦欣仪:《国外关于群体性事件的理论研究与处置实践述评》,《理论与当代》,2009年第8期。执法要遵守“生命第一”的原则,安全执法要以师生的生命安全为前提,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多数人的生命安全。同时,执法过程中要遵循效率优先与合法守法的理念。突发事件往往具有突发性与震撼性等特点,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及时应对,争取第一时间内控制局面,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采取相应的措施。要做到在执法过程中既能反应迅速,又不超越法律的规定而滥用职权,而是在合法守法的范围内以安全适度的措施保障师生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最后,司法上,要“突出司法调解功能”陈建华、李博:《论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法律规制》,《中外企业家》,2009年第9期。实行能动的司法模式,稳当的化解危害高校稳定地群体性事件或突发事件,以便最大程度上地实现高校的稳定和谐。
总之,高效稳定是整个国家与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高校稳定工作是构建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维护高校稳定的工作是项巨大而复杂的工程,一方面,高校维稳工作既要维护校园内部环境的稳定,保证高校师生身心健康及教学科研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与政府部门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要坚持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定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保证政治上的安定与团结。高校本身的性质与地位决定了高校维稳工作必须形成一个体系,针对当前我国高校维稳工作中存在信息收集能力、预警能力、矛盾排查化解能力、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不足等问题,必须构建完善的信息收集体系、通畅的预警体系、有效的矛盾排查化解体系与有力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形成一个全面的高校维稳工作系统,确保高校的稳定安全。
§§第五章 高校稳定安全的评估体系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