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古称之为“彭蠡”、“宫亭湖”,对鄱阳湖的形成与演变,学界有多种说法,但总的来说,其应属多种因素复合作用与长期发展的结果。
在古代,由于各种自然灾害较多,根据文献资料,笔者不完全的粗略统计,自洪武元年(1368)到同治元年(1862)的近500年中,鄱阳湖地区共发生水灾37次,旱灾12次,震灾32次,蝗灾2次,疫灾4次,虎害3次,风灾2次,兵灾1次,冰雹1次,火旱灾1次等,各种灾害近百次,当然这统计粗略,实际灾难远比此统计的还多。对于灾难和现实社会的无可奈何,民众只好将希望寄托于虚无缥缈的具“超自然力”的各种神灵,对这些神灵膜拜与祭祀,希冀神灵能给他们带来福音,免灾难,保平安。而这些神灵的祭祀与崇拜,与明清政府的祭祀政策和管理又无不相关。总的来说,明清祭祀政策基本沿相不变,即利用又抑制。在民众现实需求情况下,明清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信仰结构,呈现出多元化色彩,主要有忠臣崇拜、道家尊神信仰、城隍信仰、水神信仰、观音信仰等。
§§第三章 忠臣崇拜与忠臣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