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许真君信仰的演变

  许真君崇拜由来已久,许真君的传说非常多,许真君祠观也分布很广,特别是在鄱阳湖地区,许真君崇拜深入民间,十分普遍。许真君崇拜自晋代开始,经过南北朝至唐宋时期,由民间神灵发展成为国家祀典中的正神,受到皇帝敕封,并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到了明清时期,许真君祭祀与崇拜更是呈现高潮,俨然成为全国性的民间信仰。许真君崇拜是如何起源与发展的?特别是在明清时期,许真君在鄱阳湖地区是怎样的一位民间神灵?它又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呢?对此,下面结合史料进行探讨与梳理。

  对许真君的崇拜,更多是源于其奇异的道术、各种传说、明德忠孝道义及其为民的精神。特别是许真君的奇异道术,民众深以为是,如斩蛟治水,所求无所不能等。对许真君的道术,在白玉蟾的《晋旌阳令许真君实录正传》有载:

  既而与吴君游于嵩阳,闻镇江府丹阳县黄堂靖有女师谌姆多道术,遂同往致敬,叩以道妙。姆曰:“君等皆夙禀灵骨,仙名在天,然昔孝悌王自上清下降,化度人世,示陈孝道,初降衮州曲阜县兰公家,谓公曰:后晋代当有都仙许逊传吾此道,是为众真之长。留下金丹、宝经、铜符、铁券令授公,使吾掌之以俟子,积有年矣。吾受孝道明王之法,亦以孝为本。子今来矣,吾当授子。”乃为阐明孝道,示戒丁宁,出铜符铁券、金丹宝经,并正一斩邪之法、三五飞步诸秘要,悉以传许君。(清)金桂馨、漆逢源编纂:《逍遥山万寿宫志》,光绪四年影印本,第209-210页。

  这一故事将许真君予以神化,真君非等闲之人,其有仙风道骨,位列仙班,并得金丹、宝经、铜符、铁券,获斩邪之法,会三五飞步之术。将人物神化,并赋予其超自然的力量,于是民众寄希望于这种超自然的力量,以帮助他们解决现实中的困难与问题,并祈求其庇护和保佑。这既是基层民众的基本诉求,也是许真君信仰盛行的原因之一。

  许真君的传说甚多,尤其是斩蛟治水的故事。在古代,赣地多水患,特别是鄱阳湖地区,此民间多认为乃蛟之害。许真君周行山川河流,防治水患,而随着真君的神化,其治理水患的故事也随之演变成斩蛟、镇蛟及治水的诸多传说。如《逍遥山万寿宫通志》载:“真君闻新吴有蛟,因持剑捕逐之,蛟惧。窜入溪穴,真君乃以巨石书符,及作镇蛟文以禁之。”(清)金桂馨、漆逢源编纂:《逍遥山万寿宫志》,光绪四年影印本,第214-215页。此以巨石书符镇蛟,以防水患。真君斩蛟的故事,文献中亦多有记载。如:

  时海昏之上缭有巨蛇,据山为穴,吐气成云,亘四十里。人畜在其气中者,即被吸吞,无得免者;江湖舟船,亦遭覆溺,大为民害。真君闻之,乃登北岭之巅验之,见毒气涨空,真君悯斯民之罹其害,乃集弟子将往诛之。初八,其界远近居民三百余人知真君道法,竞来告诉,求哀甚切。真君曰:“世运周流,当斯恶会。生民遭际,合受其灾。吾此来,正欲为汝曹除之,吾誓不与此妖俱生也。”有顷,群弟子至,亦同劝请。真君曰:“须时至乃可。”于是卓剑于地,默祷于天。良久,飞泉涌出,俄有赤乌飞过。真君曰:“可矣。”遂前至蛇所,仗剑布气,蛇惧,入穴,乃飞符召神兵驱之。蛇出穴,举首十余丈,目若火炬,吐毒冲天。乡民皆鼓噪相助。是时,真君啸命风雷,指呼神兵以慑服之,使不得动。吴君乃飞步蹑其首,以剑劈其颡,蛇始低伏。弟子施岑、甘战等引剑挥之。蛇腹裂,有小蛇自腹中出,长数丈,奔去六七里,闻鼓噪声,犹返听而顾其母。群弟子请追而戮之。真君曰:“蠢兹小孽,未为民害,且仓皇中犹知返顾其母,吾不忍污吾剑也。若五百年后仍为民害,吾当复出诛之。”(清)金桂馨、漆逢源编纂:《逍遥山万寿宫志》,光绪四年影印本,第215-217页。

  从该记载可知,许真君已被神化且名气很大,远近居民知道真君道法,咸来苦诉,请真君除害,真君誓言斩蛇,并呼神兵相助,蛇得以伏服,真君斩蛇除害,然见大蛇腹中有小蛇,小蛇逃逸,真君诸弟子要求杀戮之。真君动恻隐之心,言小蛇未加害于民,姑且纵之,如若有害,再诛之。从这段材料还可以知道,真君为人善良,不杀无辜,明是非,辨曲直。

  在古代鄱阳湖地区,洪涝比较多,水患严重,在古代科学不昌明的年代,人们将水患归结于蛟害或蛇患,都是可以理解的。许真君为除水患奔走各地,“次年,真君以蛟蜃之属有散入鄱阳、浔阳界者,虑其复还,乃周行江湖以殄灭之”(清)金桂馨、漆逢源编纂:《逍遥山万寿宫志》,光绪四年影印本,第223页。可见,许真君奔走于鄱阳湖地区,治理水患,为民操劳。

  许真君道术高明,拜谒、求教者络绎不绝,真君为选良材,使用道法考校诸弟子,“化炭为美妇人,夜散群弟子处以试之,明旦阅之,其不为污染者唯十人耳,即异时上升诸弟子也。自是凡周游江湖诛蛟斩蛇,无不从焉,余多自愧而去”(清)金桂馨、漆逢源编纂:《逍遥山万寿宫志》,光绪四年影印本,第219页。收徒授业,门人众多,可见,其时许真君崇拜已为甚广。

  许真君立祠崇拜,自东晋始,初为族人立祠膜拜,如《逍遥山万寿宫志》载“真君飞升后,里人与其族孙简,就其地立祠”(清)金桂馨、漆逢源编纂:《逍遥山万寿宫志》,光绪四年影印本,第353页。即许仙祠。到了南北朝后,由于道教的兴盛与发展,后人随将祠改为观,并称之为游幄观。关于游幄观的来历,《逍遥山万寿宫通志》载:

  游幄观,即逍遥山故宅。初,真君回自旌阳,奉蜀锦为传道质而信于谌母。制以为幄,施于黄堂。及仙去,锦幄飞还,周回旋绕于故宅之上。南北朝改祠为观,遂名游幄,至唐荒废。(清)金桂馨、漆逢源编纂:《逍遥山万寿宫志》,光绪四年影印本,第354页。

  真君为取信谌母,以蜀锦制成幄,放于谌母的黄堂观,后真君飞仙,锦幄飞回,旋绕于真君老宅上。唐代时,许真君的事迹流传更盛,并进一步神化。到宋末元初净明道创立,他又被追奉为净明道第一代祖师。

  许真君除了民间乡众崇拜,还不断得到朝廷的封赐与重视。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观升为宫,真宗亲自御书“玉隆万寿宫”,并赐许真君名号为“神功妙济真君”。宋徽宗政和六年(1118),下诏以西京崇福宫为例,建大殿六座,小殿十二,五阁七楼,三廊七门,再御书“玉隆万寿宫”。鼎新建造时,宋徽宗仍诏书江西诸路收拾钱粮,以纳贡支持,其敕命如下: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洪州军有玉隆宫,乃东晋许逊升仙处也,朕欲作立宫殿,崇祀弗替,特虑鸠工庀材,方命虐民,尔承务郎方轸夙凛官箴,久操廉洁,兹命尔董修是举,宜思匪载雕镂,曷表诚悃。忘私忘身,聊抒经济之才,克勤克俭,用彰土木之功。弘兹令典,绘乃新图,其将体朕崇祀至意,钦哉无替朕命,故谕。大宋政和六年丙申岁八月二十二日(清)金桂馨、漆逢源编纂:《逍遥山万寿宫志》,光绪四年影印本,第130页。

  宋徽宗是有名的崇道皇帝,故对许真君十分推崇。宋高宗、宋宁宗、宋理宗等均有封赐。至元成宗时,亦有诏书封赐,赐许真君为“神功妙济真君、江西真逸太上都仙”。至明清时,许真君崇拜已然到一高潮。明太祖初定江山,在南昌滕王阁宴请群臣,并驾幸铁柱宫(铁柱宫即万寿宫),给许真君上香,此《逍遥山万寿宫通志》有载:

  明高祖初定鼎,宴群臣于滕王阁,幸铁柱宫降御香,嗣是益重厥祀。(清)金桂馨、漆逢源编纂:《逍遥山万寿宫志》,光绪四年影印本,第133页。

  皇帝亲自驾幸上御香,可说是重祀,影响极大,许真君信仰由此走向高峰。

  明正德年间,武宗皇帝赐金修葺铁柱宫。嘉靖间,铁柱宫失火,两次动用国库银两帮助修缮,皇帝并亲题墨宝,为之作文。万历年间,颁《道藏经》于万寿宫,万历帝并亲自赐“灵佑宫”名。在明代由于皇家的赐封和膜拜,许真君信仰迅速走向全国。在清代,许真君祭祀一样香火旺盛,仍受到国家敕封与祭祀。时清江西巡抚秦承恩奏请皇帝请求敕封许真君神号,以妥神灵。嘉庆八年(1803)十一月二十六日奉旨依议,因江西士民向来崇信晋旌阳令许真君,各处皆有祠宇,礼部行文“奉旨着用灵感普济之神,钦此”(清)金桂馨、漆逢源编纂:《逍遥山万寿宫志》,光绪四年影印本,第138页。清咸丰三年(1853),江西巡抚张芾奏:“为神佑江城灵应显著,请旨敕加封号并恳御书匾额,以光祀典而答神庥,仰祈圣鉴事。”(清)金桂馨、漆逢源编纂:《逍遥山万寿宫志》,光绪四年影印本,第145-146页。对此,咸丰帝御笔亲书“诚祈应感”四字匾额,悬挂正殿正中额上。

  许真君信仰自晋由族人的立祠纪念,几经变化,随道教的兴盛,亦演变为国家祭祀,在宋元明清时期,均得到国家敕封,纳入祀典,春秋祭祀。

  对许真君民间崇拜原因的研究,有诸多方家论述。邹良志、陈立立认为,许逊在世有善举,为民所纪念,推崇许真君是统治者的需要;在明末清初,儒释道融合,满足了民众的需要;在明末清初,国疲民穷,民众寄希望于宗教救助。邹良志、陈立立:《略论许真君崇拜》,《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2期,第3-5页。王小军认为,在晋至隋唐时期是许真君崇拜的初步阶段,在这一阶段时,许真君崇拜的原因是因为道教文化的推动,统治者的倡导及民众需要神的庇护。宋元时期,是许真君崇拜的高速发展阶段,许真君崇拜高速发展的原因有三:一是崇报的心理,二是江西经济文化的发展促使了许真君崇拜的发展,三是宋元王朝借助神权提高自己的威望。明清时期,是许真君崇拜的高潮,高潮的原因也有三:一是国家行为下的许真君崇拜,二是许真君崇拜走向全国,三是乡土神的魅力。王小军:《试论许真君崇拜的历史发展轨迹》,《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2期,第7-10页。陈文滨认为,许逊从一个普通的人转变为神,主要也有三个步骤:第一步是许逊成为鄱阳湖地区,主要是南昌及南昌以西地区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菩萨;第二步是成为众多道士推崇并得到统治者青睐的真人--许真君;第三步是由皇帝敕封为神。陈文滨:《浅谈许逊由人到神的转变》,《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2期,第13-14页。

  对于许真君崇拜,后世人们崇拜因由举凡很多,不一而足,最主要的是其惠及乡邑百姓,有德于民。如王安石作《重建许旌阳祠记》云:

  晋有百里之长,曰许氏者,尝为旌阳令,有惠及于邑之民。其为术也,不免乎后世方技之习,如植竹水中,令疫病者酌水饮焉,而病者旋愈,此固其精诚之所致也。而藏金于圃,使囚者出力而得之,因偿负而或免于桎梏,岂尽出方技之所为者,以是德于民。(清)陈兰森等修,谢启昆等纂:《南昌府志》卷二十,乾隆五十四年刊本,第1710-1711页。

  许真君因功德而受祭,因为民而受祀。《祭法》曰:“法施于民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许真君“诛海昏巨蟒以除民殃,斩江湖老蛟以息水患,川泽无罔象之虞,山林绝魑魅之怪。复冶金作柱以镇昏垫,环千里之间民物奠安,其功大矣。”(清)金桂馨、漆逢源编纂:《逍遥山万寿宫志》,光绪四年影印本,第677页。许真君除大害,息水患,民祭祀之,历代文人墨客对许真君崇拜,大多有文记之,如清代江西巡抚裴率度作《重修许真君祠记》载:

  公讳逊,字敬之,仕晋为旌阳令,有善政。致仕归,会里有蛟为民害,公起而除之,铸铁柱以镇地脉,水患于是乎息。《晋史》虽逸其事,而江右至今盛传,且豫章书及郡邑志载其颠末甚悉。公所著有《灵剑子》等书,多道家言,而大旨归于忠孝。夫忠孝,天地之常经,生民之极则也。公以忠孝事君亲,以事君亲者教臣子,宜乎俎豆千秋也。(清)金桂馨、漆逢源编纂:《逍遥山万寿宫志》,光绪四年影印本,第723页。

  许真君为旌阳令时有善政,致仕归,除公害,息水患,忠孝事君亲,教臣子等,都是彪炳千秋的好事。许真君信仰不仅是其有德于民,惠及乡里,但更甚者,是其忠孝事君亲,教臣民等,这是历代统治者所倡导和需求的,所以许真君信仰历千百年来经久不衰,也是许真君信仰由地方神灵能走向全国的因由之一。对许真君信仰变迁,在地方志中也有诸多记载,江西士民称其为“福主”,许真君为福气之神,信仰许真君有诸多好处。

  鄱阳湖区许真君崇拜是非常普遍的,宫观比较多,余干县有7处,鄱阳县2处,湖口县2处,南昌县7处、德安县1处、星子县1处、新建县5处、永修县3处、德化县7处、进贤县5处。其中以余干县、南昌地区和九江地区最为普遍。因南昌地区为许真君活动主要场所,自然人们更为熟知和信仰许真君,其神迹故事及踪迹,四方遍布。如“磨剑石,在城东北小山下,片石横斜,上有磨剑痕,相传许真君逐蛟,剑于此”(清)许应等修,曾作修等纂:《南昌府志》,同治十二年刊本,第852页。“试剑石,在县西八十里,有巨石,中分如削,旧传许真君逐蛟,尝试剑于此”、“镇蛟石,在县西十里延真观内,旧传许逊、吴猛二真君逐蛟入穴,以巨石书符镇之,有碣尚存”(清)许应等修,曾作修等纂:《南昌府志》,同治十二年刊本,第850页。锁石、铁针石、荷包石等,无不与许真君关联,均有神迹故事寓于其中。

  在鄱阳湖区,许真君既是“福主”也是“雨神”、“水神”、“湖神”,有求必应。对许真君为“雨神”的记载,清人邹树荣作《迎神祷雨词》:

  五月六月天不雨,村村祈神击神鼓,佈金寺里奉关侯,山上秦村迎福主。二神下座曝日中,柳圈装首人与同,神巫持旛作神咒,纷纷跪拜呼爷公……折坛收会巫亦去,老农兀坐愁冥冥。侧闻城中万寿宫,大吏祈祷邀神功……(清)邹树荣:《南昌邹氏--栗园丛书蔼青编年诗草》卷九,江西官纸印刷所铅印本,1922年。

  可见,在民间,当遇到天旱时,“福主”许真君“雨神”之形象而受到百姓膜拜和祭祀,不仅乡村祭拜,“山上秦村迎福主”,城内亦然,“侧闻城中万寿宫,大吏祈祷邀神功”。

  清咸丰三年(1853)八月三十日,江西巡抚张芾请旨敕加许真君封号及恳御书匾额。在奏章中他写道:

  国朝嘉庆八年,江西旱,前抚臣秦承恩以祷雨灵应奏,奉敕封灵感普济之神,列于祀典,春秋致祭。江西士民无不称为福主,妇孺皆知敬奉,香火之盛,盖莫与比。臣等因贼扑省城,当即率领官绅同诣庙中,虔申祈祷,并移奉神像于德胜门楼。幸赖神威佑庇,两次地雷轰城,均得化险为平。第二次三穴未发,尤极危险,正值连日北风,黑烟扑进,人力难施之际,忽转东南风,我兵得以顺风施放火器,抢护城垣,此处地道虚陷者十数处,行迹显然。又九十余日以来,贼营炮子打入城中,不计其数,从未伤一居民;火箭射入,亦未延烧一屋,且有被风吹回反烧贼营者。现在贼众败窜,省城解围,此皆仰荷圣德诚孚、神灵助顺。(清)金桂馨、漆逢源编纂:《逍遥山万寿宫志》,光绪四年影印本,第147-148页。

  许真君被江西士民称为“福主”,求“雨”得雨,俨然是个“雨神”,也被国家敕封为“灵感普济之神”,纳入国家祭祀,春秋祭祀。被称为“福主”的许真君在江西香火旺盛,无一寺庙可与之比肩。官兵平乱也要借助其神力,在奏章中,巡抚张芾将省城解围归结于许真君的庇佑与显灵,“贼营炮子打入城中,不计其数,从未伤一居民;火箭射入,亦未延烧一屋,且有被风吹回反烧贼营者”,“福主”称谓名副其实。对此,《新建县志》亦载:

  咸丰三年,粤匪围城。巡抚张芾迎置神像于新城门敌楼。贼火箭礮子落城中如雨,而不伤一人,攻城时,有反风灭火之异,张中丞芾奏请加封神号,文宗显皇帝,御书“诚祈感应”匾额。颁挂神庙。(清)承霈修,社友棠、杨兆崧纂,《新建县志》,同治十年刊本,第937-938.

  许真君是“福主”又是水神,其治水之功,尤为人们所崇拜。白玉蟾撰《晋旌阳令许真君实录正传》载:

  真君曰:“此地蛟螭所穴,不有以镇之,后且复出为患,人不能制也。”乃役鬼神,于牙城南井铸铁为柱。出井外数尺,下施八索,钩锁地脉,祝之曰:“铁柱若斜,其妖再兴,吾当复出;铁柱若正,其妖永除。”由是水妖屏迹,城邑无虞。复虑后世奸雄妄作,故因铁柱以为记曰:“铁柱镇洪州,万年永不休。八索钩地脉,一泓通江流。天下大乱,此地无忧,天下大旱,此地薄收。地胜人心善,应不出奸谋。纵有奸谋者,终须不到头。”真君之虑后世也深有如此者。次年,真君以蛟蜃之属有散入鄱阳、浔阳界者,虑其复还,乃周行江湖以殄灭之。(清)金桂馨、漆逢源编纂:《逍遥山万寿宫志》,光绪四年影印本,第223页。

  以上文本记述中,许真君已然为“水神”,或言是“水利工程专家”。许真君为防治水患,永除水害,铸铁柱以镇蛟,铁柱下有八索,钩锁地脉,以铁柱镇洪州,万年永固,真君周行鄱阳湖和浔阳,以灭蛟蜃。同时,从文本中可以知之,许真君深谋远虑,为治理水患,永保平安,打造铁柱,这其实都是老百姓对许真君治水之功的神化。许真君治水,考虑周全久远,水利工程非常的坚固和稳牢,因而治水有效,百姓膜拜。

  在鄱阳湖地区,许真君变迁为水神的记载随处可见。明代文人徐南杰作《咏铁柱》:

  妖为蛟,华为怪。宅大江,作民害。幻牛与人百千态。洪流滔天迫阛阓,神君不来虑颠沛。神君来,水孽除。镇其浮,铁为柱。(清)金桂馨、漆逢源编纂:《逍遥山万寿宫志》,光绪四年影印本,第909页。

  又《重修玉隆万寿宫志序》载:

  余思晋末中原扰攘,生民涂炭,而江右蛟怪出没,吴楚几至陆沉,若非许旌阳道德神异,弃官求民,法斩老蛟,靖其余孽,锁地脉而镇浮洲,西江不几为大海,苍黔不尽为波臣乎?(清)金桂馨、漆逢源编纂:《逍遥山万寿宫志》,光绪四年影印本,第1038-1039页。

  两文本均言及许真君治水之功,除水孽,平水患。在鄱阳湖地区,洪灾时有发生,人们认为此属妖害,妖即蛟也,神君即许真君,真君来后,除去水孽,铸铁柱,镇妖孽,水患永息,使得西江不为成大海,百姓苍生不受波涛之害。在老百姓心目中,许真君已变迁为水神,造福一方。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