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石和平

  鄱湖水落一川牵,

  疑是银河沼泽眠。

  鹤舞云霄天地迥,

  舟移渚岛港湾延。

  浮沉楚越兴亡泪,

  见证沧桑过往烟。

  不舍渊流千古唱,

  浪花飞逐数先贤。

  --《冬咏鄱阳湖》

  千百年来鄱阳湖养育着都昌儿女,见证着历史变迁,世世代代都昌人在期盼和祈祷中,守望着鄱阳湖。历史上多少邑外名人驻足都昌,流连忘返,为都昌风光点赞,为都昌人文喝彩,或赋于诗文,或诉于传说,或遗于古迹,或融于山川……他们为世人了解都昌留下了不可缺失的财富。

  都昌素有“五水三山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说。地理位置显要,“环山带水,形甲东南”,“倚山枕湖,实全省要害之地;自江蕃论之,乃中流之砥柱;从境外望之,为北门之锁钥”。

  都昌人文,独领风骚于江右。“宁沦鼎于弱晋,则有若陶长沙;殉大义于危城,则有若江故相;明礼经于来学,则有若陈可大。--三君者,皆先代之名流,人伦之懿矩,然皆不产于他邑,而并育于都昌。--长江之右,莫敢望焉!”此为明万历江西按察副使王世懋为首编《都昌县志》作序所述。

  经过邑外文人墨客浓墨重彩,使都昌山更幽,水更远。谢灵运诗中,有“山水含清晖”的描写。黄庭坚《清隐禅院记》开篇写道:“发豫章下流,略波阳之封,据彭蠡上游……有大聚落,是为古之鄡阳,今为都昌县治所,山悠而水远,能阴而善晴,升南山而望之,如李成、范宽得意图画。盖南山之于都昌,如娟秀人直其眉目清明处也。其东则谢康乐经台,其西则石壁精舍,见于康乐之诗。石壁之湾洄,古木怪石,又陶桓公之钓台也。”这是对县城自然人文的高度概括。苏东坡游历都昌时曾留下优美诗篇:“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水隔南山人不渡,东风吹老碧桃花。”

  邑外名人对都昌的影响,主要还是人文和古迹。

  影响最大者,莫过于两位朱姓人士。

  一位是理学大师朱熹,在知南康军期间,经常走进都昌考察文化、体察民情;他修复并掌教于白鹿洞书院,为都昌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不乏出类拔萃者,如被称为“朱门四友”的黄灏、彭蠡、冯椅、曹彦约,及其再传弟子江万里、陈澔、余濂、余应桂、曹履泰……他们作为朱子传人,以朱子为榜样,有的创办书院,广聚门生,著书立说,光泽儒林;有的步入仕途,以爱国、亲民、清廉励其志,居庙堂则忧其民,处江湖则忧其君。由于朱子的栽培和影响,现代学者研究认为,都昌客观上存在一个儒学圈,或称朱门学派。

  另一位是明太祖朱元璋,他曾大战劲敌陈友谅于鄱阳湖,一举歼灭陈友谅,为建立大明王朝扫除了最大障碍。朱元璋通过这场鄱阳湖大战,在都昌留下不少美丽传说和文化古迹,如左蠡、朱袍山、柴棚、围里、圣驾墩……传说朱元璋曾在鄱阳湖落难,有一老人驾着小船,渡朱元璋君臣左蠡登岸,朱元璋回头四顾,不见老人和小船,却见一只大头鼋在水中拨水点头。朱元璋大悟,遂封大头鼋为显应元将军并许立庙祀之。他书写并剑刻“水面天心”四个大字,至今仍保存在老爷庙旁,似在诉说世事沧桑。都昌人称显应元将军庙为“老爷庙”,入庙即见匐伏庙庭的大头鼋,联想到南京通往明陵的大道两旁,匐伏许多石雕大头鼋,这应是大明王朝标志性文物,堪称大明镇国之神。

  邑外名人亲自考察都昌的古迹,为世人释疑解惑。如县治西南有陶母墓,而江西有五处陶母墓。唐代中叶官拜平章舒元舆撰有《陶母坟板文》中写道:

  “小子汛彭蠡,见谢灵运石壁,壁东南行百步许,有高坟嵯峨……”此处“高坟”,就是长卧都昌矶山牛眠嘴的陶母之坟。“小子蹶起疾眩视之”,踮脚远眺,坟上“陶母之字”依稀在望,“坟前有碑,书迹照湖”。为了看得更清,于是“落帆之陆”,走到陶母墓前,发现坟板上并无碑文,感叹:“坟板不书,岂斯意耶?”他在墓前,“徘徊耸慕,纂成斯文”。

  舒氏留下的板文,使人对陶母墓在都昌坚信不疑。目前,都昌正在筹划重修,使陶母墓再现彭蠡之滨。又如宋学士洪迈,撰有《太尉刘锜铭碑》,文中写道:

  “公姓刘讳锜,字信叔,出自庐南鄡阳,寄居秦州成纪。”于是,邑人对抗金名将刘锜祖籍都昌,坚信不疑。出了《刘锜研究》一书,并在其故里七里桥修了纪念陵园。

  爱国丞相江万里,平生“志念在国家,精神在庐陵”,江万里在庐陵创办的白鹭洲书院,培养了大批爱国士子,其中不乏栋梁之材,文天祥、刘辰翁系江万里弟子,他们常来都昌拜会恩师江万里,留下不少诗文。

  也有邑外名人并未到过都昌,但同都昌人有接触、有交往。刘少奇同志是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未来过都昌,1958年7月12日夜晚,他在火车上同都昌参观团一行34人同坐一个车厢,同都昌人热情交谈,谆谆教导和亲民作风让大家记忆犹新,参观团以《幸福的夜晚,难忘的会见》,记其盛会。著名教育家、北大校长蔡元培虽未来过都昌,但他夫人黄世振(仲玉)是都昌人;黄世振之弟黄世晖,成为他事业上的得力助手。高平叔(都昌多宝乡西高村人)曾是蔡元培的秘书,为蔡氏身后文字整理、学术研究,独挑重担,出了多本蔡元培研究巨著。近代史上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革命家和政治家郭沫若,也未来过都昌,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同都昌一位仁人志士李幼农戎马并肩,结为好友。曾为幼农亡兄李伯农撰写《李公伯农先生墓志序》,成为一段佳话。

  都昌文化底蕴深厚,引多少古今名人风云际会。

  2011年中国红学会会长胡德平率红学专家来庐山举办红学和曹氏祖籍研讨会,到都昌作了考证,肯定了曹氏先祖曹孝庆就是都昌县龟山曹族曹炎村人。元儒吴澄为都昌先贤祠作记,第一次提出了都昌“朱门四友”之说。青阳腔(又称弹腔)最早形成于都昌,20世纪50年代戏剧家、省文化厅厅长石凌鹤从都昌调了十余名老艺人赴省传唱青阳腔,于是江西省赣剧团应运而生,石凌鹤创作了新编《西厢记》,1959年省赣剧团赴京汇报演出,《石派西厢》唱红京城,《人民日报》副刊载文《余音三日绕屋梁》。

  铭记历史,缅怀先贤,虽物换星移,但能励志后人。发挥“存史资政、传承光大、团结育人”的作用,是政协文史工作的责任和使命。编辑《名人与都昌》,旨在通过邑外名人与都昌的关系,记录他们留下的履迹和墨迹,宣传都昌,为都昌发展服务。该书即将付梓,在此,谨向为编撰此书给予大力支持的各级领导、付出辛勤汗水和智慧的各界人士及所有参与人员,致以诚挚的感谢!

  是为序。

  (作者系都昌县政协主席)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