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三章 唐宋僧侣使清隐古寺生辉--黄庭坚《清隐禅院记》读析

  余星初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洪州分宁(今修水)人。著名诗人、大书法家、江西诗派始祖。

  黄庭坚虽然才华出众,因处于王安石变法时代,新旧两党斗争激烈,政局不稳,雄才难展。先后任余干主簿、叶县县尉、国子监教授、泰和县令、秘书省校书郎,死后追赠龙图阁学士、加太师,谥号文节。

  黄氏尽管仕途坎坷,却是北宋诗文书法大家,名冠朝野,盛极一时。元丰元年(1078),他写信并作诗两首寄知徐州的苏轼,表示倾慕之意。

  苏轼读黄诗,认为“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驭风骑气,以为造物者游,非今世所有也”。由是诗名大震,京师士大夫尽知其名,从此苏黄定交,心心相印。黄庭坚和秦观、晁补之、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黄氏居首,世称“苏黄”,成为江西诗派始祖。黄庭坚书法,享誉宋代,他和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北宋“四大家”,后人推黄氏为四大家之首,独领风骚。黄庭坚殁后,世人争购其字,一纸千金。

  据同治版《都昌县志》载:黄庭坚,治平进士,苏轼见其诗文,以为超逸绝尘,由叶县尉累官秘书丞。绍圣初,被议谪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既又除名,编管宜州。遂放浪山水,传食南北数十年,最爱县之南山,尝因清隐禅院之修作记,以纪其胜。

  黄庭坚绍圣三年(1096)游览都昌,作《清隐禅院记》,全文如下:

  发豫章下流,略波阳之封,据彭蠡上游,距南康军之落星湾,舆行一舍,舟行百里,有大聚落。是为古之鄡阳,今为都昌县治所。山悠而水远,能阴而善晴,升南山而望之,如李成、范宽(注)得意图画。盖南山之于都昌,如娟秀人,直其眉目清明处也。其东则谢康乐经台,其西则石壁精舍,见于康乐之诗,石壁之湾洄古木怪石,又陶桓公之钓台也。野老岩之下,盘折为隈隩,其上泉甘而繁松竹,曰清隐寺者,唐泰陵皇帝所赐名也。其后县令陈杲,用咸通赦书,改筑于南山之阳,自尔余百年阅废兴多矣。守者非其人,至无,用芘风雨以食。熙宁甲寅令王师孟,初得庐山僧建隆主之,遂为南山清隐禅院。乙卯丙辰而隆卒,长老惟湜自庐山来,百事权舆,愿力成就,而僧太琦实为之股肱,于今八年宫殿崇成。凡所以安众作佛事者,靡不斩新松竹,欣欣安乐雨露,而无斧斤,引高泉以致日用,器械奇巧,如人血脉周流于百体也。阴房藓壁,户牖通达,昔者虫蛇之寝庙,虎豹之燕居,无不畚筑丹垩,粪其宽衍,以为园蔬,老者有所休,壮者有所游,少欲而常足,无聚禄而果人之腹。余得意于山川以来,随食南北二十年矣,未尝不爱乐此山之美,故嘉叹清隐之心,赏风月而同归。清隐曰:吾与子同与不同,付与五湖云水,惟是艰难,以至燕乐,强为我记之。清隐出福清林氏,饱诸方学,最后入浮山、圆鉴、法远之室。浮山,临济之七世孙,如雷如霆,观父可以知子矣。

  笔者粗读黄庭坚《清隐禅院记》,感叹其写了都昌、南山、清隐禅院的方方面面:

  都昌地理位置之显--“发豫章下流,略波阳之封,据彭蠡上游,距南康军之落星湾,舆行一舍,舟行百里,有大聚落。是为古之鄡阳,今为都昌县治所。”(一舍(三十里),百里,均为约数。)

  自然景观之美--“山悠而水远,能阴而善晴,升南山而望之,如李成、范宽得意图画。盖南山之于都昌,如娟秀人,直其眉目清明处也。”如诗、如画、如娟秀人,真是美不胜收。

  人文景观之重--“其东则谢康乐经台,其西则石壁精舍,见于康乐之诗,石壁之湾洄古木怪石,又陶桓公之钓台也。”写出谢康乐经台、石壁精舍、陶侯钓矶,这是都昌独有之名胜。谢诗有云:“春晚录野秀,岩高白云屯,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澹忘归。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多好的诗,多美的景!

  清隐成寺之初--“野老岩之下,盘折为隈隩,其上泉甘而繁松竹,曰清隐寺者,唐泰陵皇帝所赐名也。”最初清隐寺建于野老岩之下,茂林修竹之中,唐泰宁皇帝赐名,可见当时影响不一般。

  清隐寺移位--“其后县令陈杲,用咸通赦书,改筑于南山之阳。”陈杲县令考虑到庙址陡峭,香客拥挤,于是改建于“南山之阳”,受到香客欢迎。陈杲是都昌立县第三任县官,县志“名宦”有载:“陈杲,字可大,咸通中令邑,苦水患,筑长堤以障之,民赖以安,名其堤曰‘陈公堤’,亦名‘陈令塘’,后人称为‘官塘’。”

  宋称清隐禅院--过了二百多年,庙宇老化,急待修茸。“熙宁甲寅(1074)令王师孟,初得庐山僧建隆主之,遂为清隐禅院。乙卯丙辰而隆卒,长老惟湜自庐山来,百事权舆,愿力成就,而僧太琦实为之股肱,于今八年宫殿崇成。”历时二百多年,庙宇破败,由县令王师孟牵头,惟湜和尚为主,太琦和尚协助,化斋筹资,八年过后,庙宇重光,更名清隐禅院,焕然一新。

  众僧努力,庙务兴旺--庙宇挂牌清隐禅院,“凡所以安众作佛事者,靡不斩新松竹,欣欣安乐雨露,而无斧斤,引高泉以致日用,器械奇巧,如人血脉周流于百体也。阴房藓壁,户牖通达,昔者虫蛇之寝庙,虎豹之燕居,无不畚筑丹垩,粪其宽衍,以为园蔬,老者有所休,壮者有所游,少欲而常足,无聚禄而果人之腹”。一座“虫蛇寝庙,虎豹燕居”之衰败庙宇,依赖众僧努力,自力更生,自修门窗,自种菜园,森严庙宇掩映在崭新的松竹之中,佛事兴旺,蓬壁生辉。清隐禅院迎来香火鼎盛新局面。

  山谷道人感叹--“余得意于山川以来,随食南北二十年矣,未尝不爱乐此山之美,故嘉叹清隐之心,赏风月而同归。”黄氏欣欣然,他假设清隐仍在,仿佛在说:“吾与子同与不同,付与五湖云水,唯是艰难,以致燕乐,强为我记之。”清隐在请他作记,遂成斯文。

  关于清隐其人--“清隐出福建林氏,饱诸方学,最后入浮山、圆鉴、法远之室。浮山,临济之七世孙,如雷如霆,观父可以知子矣!”

  也就是说,观父知子,名师高徒,清隐非常人也。

  清隐寺,清隐禅院,是都昌最早建成的寺庙之一,有泰陵皇帝赐名,黄庭坚作记,使其声名远播;赖县令陈杲、王师孟的重视,赖众僧--清隐、建隆、惟湜、太琦……等努力,“南寺晓钟僧起早”,成为都昌八景之一;使得南寺晓钟长鸣,千年香火不断。

  有人问:“南寺晓钟僧起早”这一古景,还能再现吗?我们这一代人能见到、听到吗?

  都昌八景、八景诗,是历来受到全县人民喜爱的传统文化和景点,是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都昌游子,无论天涯海角,想到八景,默诵八景诗,乡情油然而生。“西河晚渡”已被现代化履带碾碎,荡然无存。

  历史和时代在呼唤,愿有识之士爱护八景,重视八景,修复八景,再现八景,使这些历史文化得到传承和复苏,同新兴的文化景点相映成趣,交相辉映,让都昌更可爱,更美丽。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