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十章 郭沫若与都昌

  余星初

  郭沫若是中国近现史上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革命家和政治家,是毛泽东主席的诗友和挚友,朝野上下都亲切地称他为“郭老”。郭老从未来过都昌,但郭老在大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同都昌有一段重要的鲜为人知的人文关系,同都昌结下不解之缘。

  大革命时期,都昌有一位仁人志士,姓李名幼农,又称李林翰,系都昌县土塘乡钟鹿村人,出身书香门弟。青少年时代,曾就读南康中学(即原白鹿洞书院),后升入江西农业专门学堂,毕业后任该校教习四年,后又以优异成绩考取北京文官。在五四运动和共产党活动影响下,李幼农从1921年开始,毅然走上了革命道路。

  由于李幼农投身革命活动出色,于1923年至1925年春,被推举担任江西省农会会长,为争取广大农友的福利事业同军阀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26年秋,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爆发,李幼农在广州投入了伟大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正是从这时候起,李幼农与郭沫若戎马相识,结为好友。当时,郭沫若任北伐军政治部秘书长,李幼农任北伐军第三路总指挥机要秘书。两人志趣相投,年龄相当(李比郭大四岁),工作上经常联系,同怀壮志,交往坦然,常从文学谈到革命,从家事谈到国事,彼此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他们携手随军北伐,攻克武昌后,郭沫若任北伐军政治部副主任,代理主任;李幼农奉命回江西,创办南昌市党部机关报《贯彻日报》,宣传“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争取革命成功”的思想。次年,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残酷杀害革命党人。郭沫若在武汉《中央日报》发表讨蒋檄文;李幼农以《贯彻日报》为阵地,揭露蒋介石的反革命行径。蒋介石大动肝火,下令通辑郭沫若、李幼农,查封《贯彻日报》,郭、李处于白色恐怖之中。

  1927年秋,郭沫若和李幼农毅然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二人同时随军南下,打到广东。当时,李幼农任起义军政府革命委员会秘书科科长,兼顾后勤部工作。当起义军行至潮州、汕头时,突遭反革命武装钱大钧等部的严酷围剿。起义军虽顽强血战,但终因寡不敌众,惨遭失败,大部分将士壮烈牺牲。李幼农虽然幸存,但因长途征战,身染重病,终与存留部队失去联系。同年10月,随郭沫若、谭平山等同路颠沛上海。之后数月,李幼农和郭沫若更是相处如亲了。次年2月,郭沫若东渡日本,开始了10年的流亡生活,李幼农依依不舍,挥泪送别。

  此后11载,为寻求光明,李幼农辗转上海、江西、南京、广西等地,一直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为革命事业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后来不幸染病,于1939年8月于桂林逝世。由江西旅桂同乡会捐款,葬于桂林江西公墓,时年51岁。

  郭沫若与李幼农长达十几年的交往中,不但对幼农诚挚以待,而且对幼农的大哥李伯农先生也深为敬重。

  李伯农比郭沫若年长16岁,郭沫若视他为长兄。伯农在南昌任省教育厅科长时,郭沫若曾偕幼农从武汉来南昌专程拜访,见面熟识后,二人常有交往,郭称伯农劲节刚风,勤俭有志。

  李伯农于光绪二十年(1894),结识、联络了一批志士,联名上书知府,力陈“不变法不足以图强,变法须自废八股停科举始”。表现了他心怀天下、变法图强的大无畏精神。他在省教育厅任职之时,决心废除千年陈腐的私塾,大力弘扬新学,让她在全省开花、结果。由于其五弟幼农是“八一起义军官”,面临捕杀风险,只好被迫辞职,返回都昌。在都昌,以为国兴教为己任,积极发展新学教育,他首先在源头港创办了都昌第一所“广智高等学堂”。之后,又在都、湖、鄱、彭四县交界处的陆家祠,创办了“都昌东北高等小学堂”。他非常重视全县的新学普及教育,将千年私塾改造成新学堂,发展了大批初小、高小、完全小学,如马涧桥小学、土塘小学……1937年农历2月13日李伯农病逝,享年61岁。他终生热衷教育事业,不以功利分心,成为都昌近代史上一位教育先贤。

  郭沫若在流亡日本时,适遇伯农二弟仲农之子李异三也在日本留学。朋友之晚辈,相遇于异国他乡,故对李异三格外亲切,结为小朋友。抗日战争爆发,为了拯救祖国,郭沫若和李异三同返故土。李异三来到郭沫若故乡四川,在重庆军事委员会杂志社当编辑。他经常作文撰稿,请郭沫若赐教润色,有时请写文稿,两人感情甚笃。

  1937年,正当郭沫若奔波于抗日烽火之中,李幼农从庐山去信,告知其兄伯农去世,并请郭撰写碑文。郭沫若惊悉李伯农病逝噩耗,异常悲恸,一种强烈的缅怀之情,敬仰之心,使他倾心所动,一气写下“李公伯农先生墓志序”,文曰:丁丑秋,抗日战兴,予间关西渡,幼农君由牯岭来书,恸述伯子之丧,嘱予为文以志其墓。予于轰炸中讨生活,何敢言文。但以幼农君之友爱,犹子异三复与予为小朋友,行不敢辞,谨案状:

  先生系出陇右,世居都昌钟鹿村,梓亭公冢子,乾元公长孙。性纯朴,内方外圆,素嗜饮,不及乱居,恒慕颜习斋、李刚主,为人舋舋然,动皆中节。甲午中东之役,先生与清诸生,上书大府,内有不变法不足以图强,变法须自废八股停科举始,其高瞻远瞩有过人处,丙午,先生毕业江西优级师范,厥后办理教育行政四十余年,绝不以功利之见分其心,知所先务可以风矣。

  先生生于清光绪丙子年九月初一日申时,殁于民国丁丑年五月十三日申时,葬大坂上祖莹之侧,生子一女四。

  谨志

  蜀人 郭沫若 谨撰 丁丑年秋

  尔后,又有原国民党中央陆军大学校长、总司令部参谋长杨杰,特赐匾额:“一乡善士。”

  原国民党江西省长熊式辉也题写挽联:“为国育才虽死无憾,以身殉教其贤可知。”

  刻有郭沫若序文的李伯农墓碑,已由其后裔献出,由都昌县博物馆收藏并展出。此碑如同青史,记载着一代风流,遗泽千秋。

  (承蒙易至刚先生从上海寄来网上搜索资料,幼农之子李挺先生惠赠有关史料,更有刘章高文作参考,一并至谢。)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