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鹏
著名革命家、剧作家,原江西省文化局首任局长石凌鹤同志,于1906年6月20日诞生于江西乐平县太田村“乐陶山馆”。
我深受石凌鹤局长的教诲,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都昌县文化馆干部,成长为全国的文化艺术先进工作者,并上天安门观礼,真是情深意重,恩泽永存。在石凌鹤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特写此文。以资纪念!
南昌初见面
我认识石凌鹤局长是1955年,这年3月,省文化局召开全省文化行政工作会议和文化馆长会议,我参加了。在会上石凌鹤同志来到九江组参加讨论,他听了我对都昌的文化工作汇报,很感兴趣,并约我于下午三时到他办公房间去一下。我当时很是感动,心想:能面对面地受到石凌鹤局长的教诲,是我的夙愿。下午三时,我就到了石凌鹤局长在江西饭店办公的地方(当时会议是在江西饭店开的)。石凌鹤局长起来迎接我,请我坐,他说:我今天约你到这里来谈谈,是由于你在小组会上的发言对我很有启发,我想跟你商量一下,把这个发言写成《我是怎样试办鲍家塘文化村的?》,突出这个重点,对发展全省农村基层单位的文化工作,是有好处的。这个材料怎么写,我想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介绍鲍家塘的经济基础,着重说明鲍家塘的人口、收入、今昔对比,群众对文化工作的要求迫切程度;二是怎样启发他们逐步建立各种群众文化组织开展活动的?三是坚持业余、自愿、小型、多样,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情况;四是坚持为政治、为生产服务的效果。要有具体实例。“并说:你这个发言材料,明天下午三时拿到我这里来,我看一下。”从中可以看到,这个发言材料的提纲已经出来了,写起来就更方便。我就按石局长的意见,写好后按时把发言材料送给他审阅。他看了以后说:这个发言材料可以。“第二天,我的发言便铅印出来了,并指定我在会上发言,发言以后,与会同志给予赞赏。从此,在搞文化馆工作这件事上,我在全省便被文化部门的同志所熟知。并迎接了全省各地文化部门的同志来都昌指导文化工作。这时,《江西日报》发出了《文化村--鲍家塘》,《人民日报》发出了《鲍家塘的文化生活》等报道,来都昌指导文化工作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这时,我曾接到石凌鹤局长给我的亲笔信,信中叫我把”鲍家塘文化村“改为”鲍家塘农村俱乐部,并告诉我,可再亲自组织辅导办一个农村俱乐部,开展情况随时向他来信说明。于是,我就在都昌东山明星高级农业社组织他们又办起了一个农村俱乐部。这个俱乐部办起来以后,活动效果很好,省文化局在这里写出了《都昌东山明星俱乐部活动散记》,首先在《江西文化报》上发表,后来在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我写出的《东山明星俱乐部》在《光明日报》发表了,文化部党组书记、副部长钱俊瑞率领江苏、浙江、广东、福建、湖南、江西、上海等七个省、市的文化厅、局长到东山明星俱乐部视察,给予赞许,因而东山明星俱乐部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来这里考察的人就络绎不绝了。
同上北京城
1958年春,文化部召开了全国农村文化艺术工作会议,省文化局决定都昌文化馆和都昌东山明星俱乐部派人参加会议。当时的县文教局长问我馆里谁参加此会,我作为主持文化馆工作的馆长,就推荐由新来的党员副馆长参加(我当时还未入党)。因此县里就把名单报给省文化局。不久,县文教局通知我去参加全国农村文化艺术工作会议,事后知道:原报给省文化局参加全国农村文化艺术工作会议的名单,经省文化局石凌鹤局长审阅后否定说:“参加全国农村文化艺术工作会议,应当是有实践经验的同志和先进工作者,叫一个新来的副馆长参加,怎么行。”于是石局长亲自打电话给九江行署文教处邱家珍处长,指名要我去参加全国农村文化艺术工作会议,因此,邱家珍处长立即挂电话给都昌县委书记王仲发同志。王仲发同志说:“决定谁能参加,事前我不知道,当然应是程鹏同志参加了。”因此,4月16日我和都昌东山明星俱乐部主任陈仁水赴省文化局报到,带队的是石凌鹤局长,因此,我得和石凌鹤局长朝夕相处,亲聆他的教诲。到北京开会时,文化部要我在大会上发言,发言稿从推敲到定稿都是在石凌鹤局长亲自指教下完成的,因此,我的发言在会上引起了反响,被文化部编辑出版。“五一”国际劳动节,我被邀上天安门观礼,真感到这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这幸福的得来,是与石凌鹤局长的亲切教诲和培养是分不开的。
都昌现场会
北京全国农村文化艺术工作会议结束,石凌鹤告诉我说:不久将在都昌召开全省文化馆工作现场会,贯彻全国农村文化艺术工作会议精神,并将我要汇报的工作题目定下来了,题为《面向基层,普及文化,坚决贯彻为政治、为生产服务的方针》,其他都昌各个乡镇也要准备交流农村基层文化工作经验。我带着这些任务回都昌,县里立即召开全县农村文化工作会议,贯彻全国农村文化艺术工作会议精神。
1958年5月25日,全省文化馆工作现场会在都昌召开了,参加全省文化馆工作现场会的有全省各县(市)文化馆长、地(市)文化处(局)
长、省直各文艺单位负责人,计140多人。在会议上石凌鹤同志全面传达了全国农村文化艺术工作会议精神,在会议中间,中共都昌县委副书记、县长占日新作了《我们是怎样领导群众文化工作的》发言;中共都昌县徐埠区委书记卢彩昆作了《中共徐埠区委是怎样领导农村文化艺术工作的》的发言;我作了《面向基层,普及文化,坚决贯彻为政治、为生产服务的方针》的汇报;都昌县东山乡明星社俱乐部主任陈仁水作了《我们是怎样领导俱乐部开展活动的》发言;都昌县徐埠镇业余剧团作了《一个业余剧团的组织与发展》的发言。6月l日石凌鹤局长在会上作了总结。其中说到:“都昌县委在认识大力开展群众文化工作重要的前提下,他们对群众文化工作抓得紧、抓得深,真正做到书记挂帅、全党动员、上下动手,他们的体会是:要领导好生产,就要把文化工作同时领导好,使其促进生产,为生产服务。因而都昌县的群众文化工作得到广泛的深入和发展,有力配合和推动了中心工作和生产运动。”
力挺青阳腔
记得在同石凌鹤局长到北京开会的途中,石局长向我说:“都昌民间艺术很丰富,你要把它发掘出来,因为民间艺术是经过历史的考验,存在下来是经久不衰的,发掘出来,把它搬上舞台,是会受到人民欢迎的。在这方面,你发掘出来的民间艺术节目,可随时写信给我,使我掌握这方面的情况。”因此,我在发掘民间艺术上,随时留意,并多次组织专人下乡搜集整理,整理出的民间艺术节目有《奉茶香》,这是根据采茶戏小段《双望郎》进行改编的,曲调风格独特,地方色彩鲜明。通过汇演,获省民歌改编一等奖,演唱者何美容被评为优秀歌手,被省睦艺团调用(后在江西省群众艺术馆工作)。这首优秀民歌,由省送上北京,在中南海进行演唱,并获得文化部奖。
《红绣鞋》是1959年在民歌《红绣鞋》的基础上,改编成为赣北民间小歌舞剧。该剧是通过绣花鞋来抒发一对青年男女追求幸福婚姻的纯真心灵。其中唱道:“红鞋结良缘,花间双蝶欢,哥耕耘来妹绣花,携手并肩绣家园……”在全省农村文艺汇演中,获优秀节目奖。其中特别值得回忆的,是青阳腔的发掘。青阳腔是明代江西弋阳腔的一个支派,都昌称之为高腔。明代万历三十八年(1610)由安徽皖南的青阳一带传入都昌,明末清初是都昌高腔戏曲发展的鼎盛时期。由围鼓坐唱转入半职业性班社,剧目均出自文人之手,情节传奇,造句文雅,当时农家子弟借唱戏曲来学习文化、增长知识,因此唱曲文、抄剧本,在民间流行开来,手抄剧本几乎家藏户有。都昌剧本之多,可谓全省之冠,不过自抗战以来,大本的剧本大部分已经散失。我们在派人调查发掘当中,向民间老艺人进行深入的了解,搜集出大、小传奇剧本一百多本。其中,手抄本年代是清同治年间到民国初年。我就写信向石凌鹤局长报告,石凌鹤局长立刻回了我的信,叫我准备把这批剧本献给江西省首届剧目工作会。因此,我就请我们馆江常烈同志带领献剧本的老艺人一同到省里开剧目工作会。当江常烈和老艺人等把青阳腔剧本献给首届剧目工作会后,新华社发出专电,报道都昌县戏曲老人,把他们保存的49种手抄青阳腔剧本献给正在进行的剧目工作会议上。当时来昌参加会议的田汉同志,认为这批宝贵的手抄本为青阳腔的继承与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在这批献出的剧本中,有《拜月记》、《四友记》、《瓦盆记》等,还有《宝剑记》、《赠玉记》、《摔镜架》等单折戏。以前有的专家认为青阳腔剧本中没有表现宋代的戏,这次发掘的《瓦盆记》就是演宋仁宗的故事;《宝剑记》就是演林冲的故事。通过青阳腔剧本的发掘,中共都昌县委对高腔倍加关注,创办了“都昌县高腔剧团”。
1958年5月,省里党政领导,为使青阳腔这一古老剧种进一步系统挖掘、整理和继承,把都昌县高腔剧团的王和义、查士玉、游图彩、江如雪等十几位老艺人和部分学员上调到省,进入江西省古典戏曲实验剧团。
关怀情难忘
石凌鹤局长对我的关怀是多方面的。记得1960年,我在庐山养病,在风景点“花径”遇到他,他即向我打招呼。当时有人同行,我告诉他我的住址房号后就走开了。第二天下午,他就到了我住的病房来看我,并勉励我安心养病,他说:“这也是战斗,我相信你是这场战斗的胜利者……”1976年,石局长调任上海文联,我去拜见他。他询问我的近况,我告诉他“现在政策还未落实”。他问明情况后说:“我因现在搞文联,帮你解决这件事就不方便了,我写封信给你,你到北京去找文化部群文局许翰如局长,看他有办法否?”我后来拿了信到北京找到了许翰如局长,此后许局长成了我的师长和知交,在工作中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我想,我们在纪念石凌鹤局长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应当继承和发扬他在社会文化、艺术教育、戏剧创作及各类文艺事业中,从实际出发、紧扣时代脉搏、不断探索、开拓创新和笔耕不辍、无私奉献的精神,为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开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