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九节 接待工作

  “概况”2012年,县接待办按照“接待无小事”的高标准、严要求,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立足岗位服务职能,全面融入地方特色,积极宣传推介永新,在建设开放、文明、美丽、小康“四新永新”中发挥了“软实力”作用,打造了“接待生产力”。2012年,共接待来宾730批次,近11000人,其中接待省(部)级领导13批次,司(局)级领导80批次,并圆满完成了25批重大接待任务,如全国总工会春节慰问组、省委省政府春节慰问组、中央信访督查组、中组部新闻采访团、国家科技部扶贫团、南京军区红色教育参观团、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中国国画院刘勃舒大师、李敏女士回乡行、省委巡视组、新疆《王恩茂》专题电视摄制组、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厅(局)级干部学员参观团、深圳万加利集团投资考察团、浙江嘉善企业家投资考察团、全市关工委流动现场会等,获得了来宾好评和领导肯定。

  “加强内引外联,全力打造“一专多能”的接待队伍”针对全县接待工作任务重、人员少的现状,2012年初,在县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县接待办的职能得到完善,力量得到充实。一是成立了“永新接待中心”,并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选聘了3名优秀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担任中心接待员。二是从乡镇选调了1名副镇长任接待办副主任,充实了接待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根据工作需要,每月选派1名接待员赴市接待办跟班学习,提升接待员的综合素质,努力培养一支开口能讲、提笔能写、遇事能办、甘于奉献、一专多能的接待干部队伍。四是加强对外交流,积极学习借鉴兄弟县(市、区)的好经验、好做法,提升接待水平。

  “挖掘优势资源,积极探索“永新特色”的接待方式”挖掘资源创特色。把接待工作与旅游推介和产业发展相结合,精心印制了标注永新荣誉、代表永新形象的接待手册,从细微处着手,附上天气、温度等温馨提示,让来宾切实享受到家的感觉;积极引入永新廉政书法进宾招客房,全面展示永新人民“忠、勇、信、义”的人文精神和吃苦耐劳的革命精神,让宾客在欣赏永新书法艺术的同时,感受老区风清气正的发展氛围。

  厉行节约出实招。明确公务接待标准,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做到节约不吝啬,大方不浪费;注重地方特色,菜肴以本地菜为主,如永新狗肉、血鸭、爆椒泥鳅、酱萝卜老鸭汤等,酒水用本地的三湾老酒及水酒、永新老酒等,不上名贵烟酒水果,做到勤俭接待,用心接待。

  “优化全程服务,努力实现“高效圆满”的接待目标”按照“热情周到、耐心细致、高效规范”的工作要求,努力提升接待工作的水平和质量,注重把握接待工作中的三个重要环节。一是认真细致地做好接待前的准备工作。及时与相关对口单位沟通协调,掌握来访对象的组成结构、考察意图、活动日程及要求等基础信息,制定详细接待方案,细致落实接待安排,做到情况明了,分工明确,层次清楚,任务到位。二是热情周到地做好接待中的服务工作。在接待过程中,安排专人全程做好来宾服务工作,掌握来宾的动态需求,让来宾吃得放心、住得舒心、满意而归、印象深刻。三是及时规范地做好接待后的总结工作。每一次接待任务完成后,认真总结归纳,建立服务档案,查找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一步规范接待程序和行为,不断提高接待质量和服务水平。

  (吴珍华)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