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代,我国的饲养业与农业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农业中的耕作、运输、看护与牛、马、驴、等分不开,而家庭的饮食以及农业生产的一些废料利用,又与猪、羊、鸡、鸭的饲养分不开。可以说,饲养是我国农业相互补充,互为利用的资源。因此,六畜之名与五谷之名几乎同时产生,六畜的饲养,便有了各地的饲养习俗,促进了中国古代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丰富了古代礼制的内容,三牲祭祀,离不开饲养业。饲养民俗,自然而成。
一、猪
猪是中国古代家庭财富的重要标志之一。养猪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一部分。不论贫富,家庭中不饲养猪几乎成为不可能,人们对猪的认识,往往在对猪的成长,肥壮方面,就习俗来说,从买猪之始至杀猪取财,都有明显的讲究和说法。
买猪。俗话说“富家莫丢书,穷家莫丢猪。”旧时家庭都习惯养猪,数口之家,年内一般养两到三头猪,一是家庭泔水不浪费,二是猪乃积肥的主要家畜。猪崽大多成为乡镇集市的交易品。买猪崽便形成了各地不同的习俗。
直接到养母猪的人家购买猪崽,多是邻里之间。在宁冈,买家来了,主人端来茶水,买户接过茶杯后,一口气喝完,买回的仔猪会饲养得顺利。上门买猪崽,都得清早去,卖家一般会招呼吃早饭,买家吃饭时要样样菜都吃遍,并且要吃得饱又吃得快。清早买猪,可能与空腹出售有关,空腹猪崽,活跃不活跃,一眼能看得见。
永新人买猪回家,入栏时,家人端一碗冷水给挑猪者,一饮而尽,将碗覆置栏边,赞道:“会吃会长,自出自进。”
安福人捉猪崽到家时,先喷茶水洒在猪身上。把猪崽放进栏中,大声祝赞:“风吹花长,养猪门扇大,过栏猪仔三百斤。”
如果六天之内,猪崽因病死亡,可退回原主,不付钱。上门买猪,有约在先。一头猪崽挑回去,另一头则放土砖凑成担。凑担不用火砖、石头,否则,买回来的猪不易长膘。
宁冈人买猪回家时,家门口要用稻草火把熏一下再进大门,剪下猪的眉毛少许,放进鞋里,再投入猪栏,猪能给家里带来财运。
泰和买猪回家,先让猪崽在猪栏门前停留片刻,然后赶进栏圈,并赞祝两句:“顺顺当当,蓬蓬巴长。”
杀猪。猪肉是人们生活中的主要食物之一,猪的屠杀因此有不少习俗。农家杀猪,必燃香放鞭炮。在大门口对天杀,称“祭天”。对着牛栏杀,称“祭姜太公”。洒一些猪血在纸钱上,称“血钱”,将“血钱”贴在栏门边上,对以后养猪有利。将猪尾巴煮熟,供谢神明,意求“六畜兴旺”。有的地方凡杀猪放血后,主人会用几张草纸沾上猪血,系在祖宗神龛下、大门框边和猪栏门框边,谓“祭血钱”。
在峡江,杀猪时,主妇站在栏前,连呼三声,表示下世再来。下刀时先放一挂鞭炮,下刀后用三张钱纸沾刀口上的猪血,扎在栏门上,取“血财兴旺”之意。猪嘴猪尾只能自食,不出售。煮熟后先敬姜太公,再由主妇食用,不能用于敬客。
在万安,屠夫不进猪圈,宰杀时,由养猪人或闲杂人等将猪赶出门外,再由屠夫想办法宰杀。不养猪的人家的泔水长期供给养猪户,杀猪时,养猪户会给供泔水的人家送上一提三至五斤的肉,以示酬谢。
安福杀猪,较之其它地方更特殊一些,一般要把猪抬到厅堂中杀,然后把猪血洒在纸钱上,主人接过钱纸,在户外敬土地和栏神。猪类中,有时会出现五爪猪,五爪猪煞气重,屠夫要披红布行刀。
乡村杀猪最忌讳猪没有抓住,跑到别人家中。农村相信“猪来穷,狗来富”的说法,如果猪跑到了人家,要主动上门鸣炮道歉。
杀猪时,主人希望屠夫不走神,一刀捅死,流出来的血鲜红而有泡沫,主人就高兴,这叫“血财好”,是吉兆。如果一刀捅不死,捅的不是位置,流出来的血紫色,呈黑色,或者猪在倒地时还不停在低沉哼叫,人们认为这不吉利。
种猪、母猪肉一般不食用,认为它们有毒性,吃了会生病。
饲养到一定的重量时,不易长膘了,自己不宰杀,卖给别人,俗称出栏。但卖猪的不会把猪亲自送到买户,封建时代认为猪像亲生女,嫁女送亲,会被人耻笑,一般是买家自己来。如果一定要卖户送上门,买主要置办酒席款待,还得额外送个红包,叫脚力钱。
猪栏。猪栏的位置各地不尽相同,有时猪栏与厕所连在一起,让猪吃粪便。有的猪栏与牛栏同时使用,猪牛合住在一起。有的猪栏设在厨房之内,方便饲养。
大户人家,在建猪圈时,要选择吉日破土动工,甚至请风水先生来看地势。猪栏门的朝向也讲究。
除夕之日贴春联,在吉安的乡村中,几乎每家每户的猪圈牛栏都要贴点红纸,至今仍是如此。红纸不大,写上六畜兴旺,猪肥牛壮,六畜平安等吉祥语。有的地方还要贴上一张平安符,以求猪牛马羊顺利吉祥。
猪不吃潲食,人们习惯在猪栏门上贴上“姜太公在此”字样,并在门框或潲食盆上斩上一把菜刀,为猪避邪。吉安民间也拜姜太公是管六畜之神。
宁冈一带做猪食盆,尺寸大小要合“六”,讲究六六顺,寓意饲养顺利。
万安人忌外人在猪圈内撒尿,也不让别人直接夸奖猪养得肥大,认为夸奖之后猪不再长膘增重。
赶猪牯。猪的繁殖,主要得助于专门饲养种猪的人。旧时代,吉安饲养种猪的人都是孤寡人,不论男女,都叫赶猪牯的。有的地方称赶猪的男性为猪牯佬,女性称猪牯婆。这种习俗,缘自于公猪配种,一条公猪几乎覆盖一乡甚至数乡的数十成百头母猪,与之交配,这种亲自上门配种的生意不是光彩的事,孤寡人不顾及面子问题,只为生计,从中收取配种费用,或叫公猪营养费,或叫路途费。养母猪的人家用红包包好给养种猪人,叫利事。
在万安,称赶猪牯的又叫挎搭链,每配种一次,收取一斗米,三个蛋,成为例规。
家畜家禽易发生瘟疫,发生猪瘟时,各地农村都会用红纸书写“姜太公在此”,贴在猪栏门上,插香燃烛放爆竹,祭祀栏神姜太公。
安福西乡泰山一带,每遭猪瘟时,村里都要举行“青狮灯”会,青壮年赤膊上阵,手持关刀,梭标,虎叉之类的器械,在栏屋前后耍舞,是一种古老的驱瘟鬼的活动。
种猪配种都是上门服务,事先约定。配种结束后,赶猪牯的会用竹鞭轻打母猪后臀,并说:“顺顺十二只”,祝愿母猪顺产很多小猪,给东家带来很多财运,养母猪的人家要招待赶猪牯的吃一餐饭,包一个红包。
产猪崽。吉安的民俗认为母猪生产是家道兴旺的事。临产时,主人要在栏前守产。胎盘用稻草包扎好,挂在枫树上,意为“风吹浪长”,第三天用鸡、肉、鱼三牲祭祀姜太公,称为猪做三朝。人出生三日做三朝,可见吉安对猪生崽的重视程度。
两个月后,小猪断乳,分售出去,叫散伙。民俗以为养母猪不是想养就能养,要靠家运,才能产一窝顺一窝。家运欠佳,母猪刨栏,甚至生猪崽后带不大,有的只生一两头,不吉利。母猪怀了胎,出栏粪时留一角不挖去,俗传能防止母猪流产。
民间对猪的毛色有讲究,其中有两类情况比较忌讳,一是破头猪,二是戴孝猪。破头猪是指黑毛猪头上有一撮白毛,或白毛猪头上有一撮黑毛,这是大忌,会给家庭带来恶运。戴孝猪是指黑毛猪白毛头,或黑毛猪白毛尾,对家庭也不吉利。凡遇此类相貌,一般不饲养。
猪的一些畸形也有说法。猪的外形应当是肥头大耳短嘴巴,蹄为四爪,腰圆。民间忌讳饲养五爪猪,尖长嘴的猪单会吃不长膘,耳朵细小的猪被称为铁砣,健硕而不见长。遇上这类畸形猪,主人请亲朋来把猪杀了,由亲朋说一些吉利话,以求家运顺当。
二、牛
吉安自古来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牛是农田耕作的重要帮手,因此吉安民俗中流传一句话叫“牛为农家宝”。农家缺少牛,收成几乎没有希望。所以农户把牛当成家庭成员对待,由此而形成一系列关于牛的风俗。
山区放牛与非山区地带放牛不同,山区的牛习惯在牛脖子上挂一个竹筒铃铛,牛在深山走失,寻找时便于听声音。山区放牛,除农忙时,不论大小牛,都赶进山里,任其生活,有时十数天甚至一两个月不进村,寒冷时才进山寻牛,拉回家中饲养。非山区放牛或牵牛在田塍上吃草,或派一至两人集中看管,把牛驱赶到丘陵荒坡,早放晚归,或用长长的牛绳用木桩固定在草地,每天换两三个地方。
放牧时,水牛可以骑,黄牛不能骑,俗话说:“水牛骑长膘,黄牛骑断腰。”
农忙季节,耕牛辛苦,需要煮精饲料饲养,春冬尤为注重栏干食饱,冬寒,经常加喂盐汤。
俗话说:“人歇端午牛歇社。”在永丰,每逢春社,牛不耕作,歇息并吃好的饲料,多吃谷糠。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靠近七都或江口的农家,赶自家的耕牛到七都圩或江口圩当牛市,以讨吉利。
遂川一带,每年四月初八这天耕牛不下田劳作,还要吃蛋和米粥等精饲料。相传四月初八是牛的生日,像人一样,生日要吃蛋,能身强体健。遂川对耕牛下田很看重,谷雨节前,凡阴冷雨天,不让耕牛劳作。
泰和则在除夕那一天,给牛喂三个鸡蛋过年,牛角上卷红纸压岁,寓意来年能给家人带来财运。
万安在春耕之前,再困难的农家也要省些鸡蛋、茶油喂给牛吃,催膘壮体,以便农忙。
宁冈建牛栏有讲究,牛栏门一般朝东向,据说对饲养牛顺利。
永新农村在元宵节时,有以汤圆粥喂牛的习俗。
黄牛水牛的圈养不同,俗话说:“水牛一眼塘,黄牛一铺床”,是指水牛爱湿,黄牛爱干。
牛出行。春节第一次牵牛出栏,须在龙头绳上扎红布条或红点,点燃香烛,插在牛桩边,鸣炮后,将牛系在桩上,祈求春牛健壮。有的地方,牵引牛向该年大利方向走,以祈求天神保佑耕牛一年中无病无灾。
正月十五,吉安农村都有闹元宵的习俗,农家在这天会在牛栏点几盏灯,祈望耕牛一年中无灾无难。
驯牛犊犁田。牛犊长到一岁半或两岁时,主人要给牛穿鼻绳。适当的时候,让牛犊上枷拉犁。初学拉犁活动一般选择泥沙地或土质较松的地方。
正月二十日,俗称天聋地哑日,吉安民间说:“天聋地哑,教牛教马”。此日,如果天清气朗,农家会教牛犊犁田,叫“开生教”。万安教牛犁田是日早起,忌碰到生人,如果碰到生人,教犁不会太顺,学起来困难得多。永新乡俗认为此日所驯教的牛,日后驯服善耕。
驯牛犁田,须先一日选好便于南北开犁的田,以免阳光直射牛眼。开犁前,掌犁者唾口水于掌中,在牛背上顺擦三下,以示鼓励。牛前由一人导引。犁完后,掌犁人从犁尖抹一把泥往牛肩上擦三下,意为日后犁田不含摩破肩峰。
母牛生崽。主户在母牛生崽三日后做三朝,须备香烛供物祀牛神,祈求牛犊长快长好。安福一带在做三朝时,鸣炮祭栏神,用一段猪小肠缠在一双筷子上。小肠象征绳索,筷子意为成双成对,取牛崽紧跟牛婆走,寓不走失之意。
母牛生产后易生虱,主户会使用特制蔑梳,为之梳洗。
在泰和,母牛产子时,搓一根草绳拴在社官庙旁的树上,祈求社官菩萨照管好牛崽。
买牛。旧时代买牛,中间有牛牙人,或相牛的行家。这与我国长期农耕依靠牛有关系。人与牛在农耕中互不相离,所以古人对牛的认识可谓十分周到,因此有著名的《相牛经》,其全称叫《齐侯大夫宁戚相牛经》。全国的相牛方法,大多都源于此书,经千多年的传承,又形成各地一些习俗。吉安地区各地买牛的习惯不尽相同,但总体上相近。买主要花钱雇请牛牙人或相牛人帮忙,成交后,牛角贴上红纸,并换上新绳索,卖主好言祝福。
农家选牛,主要是为了耕犁,讲究皮毛油亮,正圈正水。圈是指牛毛的旋纹,最忌乌牛白舌,头顶白,或反圈,俗话说:“黄牛看齿,水牛看圈。”
牛的毛色如果是黄色的,牛头上有一撮白毛,俗称白鹫星,白鹫星被民间认为是凶物,会给家人带来不幸。
民间对牛齿的多少,能判其优劣,“六齿溜光,七齿遭殃,八齿平平畜,九齿买田庄,十齿是牛王。”牛旋生长在额头、耳朵、背部、脚上等部位,有几十种旋的称呼,如蜈蚣旋,牛肚下有此旋,牛则属劣等。俗话说“不怕蜈蚣旋飞上天(长在牛头上),就怕蜈蚣草上眠(长在腹部)。”
牛牙人讲价钱多用江湖语开价,目的是不让一般的人听他们之间对牛的评价。
卖牛不卖绳,买牛的除了给牛钱外,还要拿一两块钱给平时牵牛喂养的家庭主妇,称为出栏钱,对方一定要收下。
杀牛。吉安人杀牛,大部分地方有讲究,一般都是先用布条将牛眼蒙住,不让牛看到人杀它。用木棰敲牛头。围观的人要把手背到身后,意思是我的手被缚绑,无法相救,以表示对耕牛的最后敬意。安福的民间认为,牛通人性,杀牛前一定要蒙眼,不蒙眼,牛在杀前要对人流泪,让人不忍心杀它。如果心狠一定要杀它,牛死后,它会设法让杀它的人来世变成一头牛。
泰和水东、庐陵东南一带,杀牛用刀取血,传统上有食牛血的习俗。
三、狗
忠犬奸猫,是我国长期来的饲养观念。狗是人们亲近的家庭成员之一。饲养狗,重要的是守护家院,随主人外出作伴。狗通人性,狗在对待主人忠诚上是十分可靠的,因此,自然地衍生出不少养狗的习俗。
在安福,新造房屋安狗洞,安在大门左侧下方与门槛平齐的墙下。安狗洞时,主人要送泥匠师傅一只鸡、一升米、一个红包。
狗是杂食动物,但不食草类,而民间普遍认为,狗在啃咬青草,是将要发生洪水的预示。
吉安民间对于不请自来的狗,有比较相同的说法,“猪来穷,狗来富,猫来孝”。不知来历的狗来到家里不愿离开,被认为是家道昌盛的预兆。
杀狗取血,镇妖辟邪,是古代的普遍认识,早在汉代就有“杀白犬以血题门户”的风尚,到明代,李时珍《本草纲木》还记载:“术家以犬为地厌(压服的意思),能禳辟一切邪魅妖术”。吉安各地至今仍有用狗血辟邪的做法,尤其方术道教更为常见。
家畜也忌讳独生,如独猪、独狗、独猫等,都被认为是不吉利的,但主人不轻易丢弃,送给邻居正在哺乳的家畜群,主人还要包上一个红包给收养人。
家畜家禽崽子抚养一段时间后,有时要送给亲友抚养,如猫、狗、鸡、鸭、鹅之类的,收养的人要包上一个象征性的红包给主人,意思是卖出而不是送走。否则,主人家的家禽家畜饲养会不旺。
四、鸡
鸡在六畜饲养中占重要地位,因为公鸡报晓,是人们每天依赖的伙伴,它又是人们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祭祀中用鸡而不用鸭鹅,鸡的读音与“吉”相同,给民间带来吉祥喜庆色彩,与鱼一样,吉(鸡)庆有余(鱼)。这是供敬神灵的两种重要的祀品。鸡还是凤凰在民间的化身,人们喜好将公鸡鸣叫称为“功名”,如将雄鸡和鸡冠花画在一起,表示冠(官)上加冠(官),一只雄鸡和五只小鸡画在一起叫五子登科。
我国古代认为鸡是玉衡星变来的,在五行中是火的象征,家养红公鸡,能保护住宅不遭火灾。这些文化现象实际上反映出古代人们的饲养鸡的生活心理。此外,作为区域文化,它还是乡风民俗的反映。
吉安民间,不论城乡,男孩在变声的时候,父母一定会想办法谋一只大公鸡煮给男孩吃,让他发育好,身强体强。女孩到了十二三岁,母亲会杀一只子鸡(即将生蛋的母鸡)来给女儿吃,使其发育成人,此俗至今仍普遍流行。
宁冈人买回生鸡,或接受别人送来的生鸡,要在鸡窝前,把它绕着人的身子转三圈,再投入鸡窝中,让它与其他的鸡和睦共处,不致被其他的鸡啄伤。
遭遇鸡瘟时,有人把鸡笼放进厕所里,使瘟鬼子找不着鸡。
孵鸡崽。安福在种蛋这一天,家里要用甑蒸饭,不能闷饭。
男女定终身时,作为未来的女婿被女方请上门,这次见面非常重要,女方很隆重,其中一定要杀鸡款待。这只鸡不是随便杀的,男青年吃了这只鸡,就意味着定下了这门婚事。
旧时代,婚姻是父母包办,有时男女定下了婚事,男的没结婚便死了,而女的迫于始一从终的传统思想,仍要举行婚礼,便找来一只雄鸡来替新郎。吉安各地,无不如此,但此俗早几十年前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