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原始信仰

  民间信仰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民众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制度。是人类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中,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心理安全的需要而创造和传承的一种文化现象。民间信仰的内容极其丰富,种类繁多。民间信仰有一定的崇拜对象。它世代相传,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主要包括灵魂、自然神、图腾、生育神、祖先神、行业神等。民间信仰不仅有特殊的思想活动,还伴有行为方式,从事预知、祭祀、巫术等活动。有趣的是,民间祭祀活动除保留传统的意图和礼仪外,活动的外在形式逐渐地向竞技、娱乐方向演变,显示出世俗化的倾向。

  原始信仰是指对自然现象、自然物、动植物、精灵、鬼灵、生殖器的崇拜。远古时代,人类对自然科学处于朦胧状态,解释不了自然现象,比如雷电可以把人畜劈死,把树木崖石劈开,威力巨大,人们自然畏敬不已,也无法抵御,于是把它当作神明来敬祀,便有了雷公、雷母的尊称,并设坛祭祀。当时人们相信,一旦做亏心事,就将会被雷打死,因为雷神主持正义。《太平广记》卷二四三《龙昌裔》:“戊子岁旱,庐陵人龙昌裔有米数千斛粜。既而米价稍贱,昌裔乃为文,祷神冈庙,祈更一月不雨。祈讫,还至路,憇亭中,有黑云一片,自庙后出。顷之,雷雨大至,昌裔震死于亭外。”人们认为龙昌裔心肠太坏,应遭雷打。几千年来,人类在生活中探索和认识一些自然现象,原始信仰便在对大自然的探索和认识中形成。

  真君庙

  许真君是江西人崇奉的神明,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宋以前民间是如何崇祀,今已不太清楚,明代才有比较多的文字记载。遂川许真君庙,在银山下长堤右江畔,明崇祯十年(1637)郭维经建,雍正初修,右增建观音堂,乾隆三十四年(1769)重建。郭维经记云:“许真君名逊,字敏之,书曰逊,字时敏,又曰敬之,亥豖之讹也。当日诛蟒斩蛟遗事,至今传闻耳熟,而其先世不可稽考。至许君之父避汉末之乱,由汝南而家南昌。许君少博异书,尤嗜铅汞之术。初得西安吴猛所传,精修不懈,道德日尊,乃以晋太康元年起为蜀之旌阳令。与民休息,异政遥闻,点石变金,代民输赋,标竹施水,病者以甦。民感之慕之,形诸歌谣。既而弃官东归,遨游嵩阳。卒师谌母,而术益精,而神益阐。鸡犬咸超,民人永奠,迹其灾除,昏垫何殊,绩奏平成。吾邑原名龙泉镇,南唐改为县。考龙泉之所以名,始于唐之开元。初有二龙,戏于武陵泷,遂成泉道,故名曰龙泉。夫龙之出也,必震电晦暝而多怪也,必风雨迷离而昏黑也,必山崩土裂而多所荡塌也,必浊浪排空而猝然奔溃也,而乃驯而不扰,如虎之蹑足而渡河,鳄之曳尾而涉海,冥冥之中,势必有协,制其鳞甲,而使之不可暴也。龙泉虽僻壤乎,而许君之神在天下,如水之在地中,无往不起,则武陵故事,其不至沦我邑为鱼虾之滨者,神之力也。”郭维经是明代遂川五斗江人,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崇祯三年(1630年)任南京御史,满腹经纶,官位高,见识广。他极力推崇许真君,可见许真君的影响力。

  吉安城内有真君山,在城西北隅。宋代城人祀许真君于此,故名真君山。元代皇庆年间(1312-1313),庐陵林浚曾为高安主簿,后弃官归里,在真君山学道,真君庙更为吉安民间所崇。

  在吉安民间,孽龙挂纸的传说,也和许真君有关。每年清明前后,吉安地区一带都会有一场暴风雨,大多数情况下带有冰雹。实际上这是南北气流相遇所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先民们解释不了这种现象,时间又恰好在清明祭祖之时,因而就有了孽龙挂纸的美丽传说。

  传说南昌人许逊年轻时与广东人叶隆是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个人下河洗澡,玩得最开心的时候,河底下露出一颗闪亮的大明珠。许逊和叶隆同时发现,但叶隆眼明手快,先拿到明珠,许逊说给我看看是什么宝物,叶隆却放进嘴巴,一口吞掉了大明珠。过了一会儿,叶隆的身体发生了变化,皮肤上生出了薄薄的鳞片,头上生出了一节短角。许逊看见叶隆变成了这个模样,就说:“叶隆呀,这样下去你可能变成一条蛟龙。”叶隆却洋洋得意地说:“我若真的变成了一条蛟龙,我就要以华山为中心,把你江西搅掉,变成东海。”许逊没想到同窗好友会说出这种话来,也毫无惧色地说:“你胆敢危害江西,我马上就去学法,到时把你征服住。”

  蛟龙是一种巨龙,传说它能发洪水危害百姓,民间称它为孽龙。许逊很了解叶隆,为了日后江西的平安,许逊告别家人,只身外出学道。几年后,许逊屈指一算,叶隆快要变成一条蛟龙了,便打算去降服它。果然,变成了蛟龙的叶隆不顾同窗情义,想试一试许逊的法术学得如何,便来到了江西,它的尾巴只是在鄱阳湖边上卷动了一下,江西的上空便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山河摇晃。许逊亮出宝剑,向蛟龙劈去,神力无比,但蛟龙十分狡猾,一下就钻到鄱阳湖的深处。许逊在鄱阳湖同蛟龙展开了一场斗智斗勇的拼杀,最后谁也没有占到上风,双方都累得筋疲力尽。后许逊心生一计,化作一位面馆掌柜,在湖边不远处开面馆,等候蛟龙来吃东西。不久,又累又饿的蛟龙化为一位厚道的老者来面馆吃东西。蛟龙太饿了,叫上了面条只管呼啦呼啦地吃。谁知这面条是许逊设下的埋伏,等蛟龙吞下几碗面条后,许逊来到了跟前,说:“孽龙,你就乖乖地服输了吧!”蛟龙心知中了许逊的埋伏,想把面条吐出来,可是吐出来的全是铁链,吐也吐不尽。许逊随即拽住铁链,孽龙发不了威,因为它的内脏被铁链锁住了。孽龙就这样被镇在西山万寿宫的一口井底,铁链拴在那根深不见底的铁柱上。许逊念及同窗之情,答应每年春天允许孽龙回广东一次,扫墓祭祖,吉安民间叫挂纸。因而江西每年农历二、三月之间总有大风暴,还夹带冰雹,民间就认为是因为孽龙回去挂纸的缘故。

  吉安地区春夏的雷雨特别多,是江南著名的雷电多发地带。每年有不少人、牲畜、树木、建筑被雷电击毁。祖先们以为这与恶龙有关,旧传龙过之处,必有暴雨冰雹,雷电交加。民间治理恶龙的办法是将家中的铁器扔出去,如锄、铲、钯、刀、钗等,据说恶龙见到这些锐器,会望风而逃,不敢久留,接着就风停雨止,大地又重归安定了。

  龙王庙

  旧时代,吉安城乡到处有龙王庙,河流边上更多。民间深信龙王是主宰雨水的神祗。雨水过多,造成洪水暴发。摧毁房屋桥梁,淹没田地庄稼,给人们带来灾难。古人认为是龙王在发脾气,是对人的惩罚。人们大惧,慌忙去龙王庙敬香,抬龙王游神,请龙王息怒。遇到久晴不雨,千里赤地,百姓又以为是恶魔旱魃所为,人们又虔诚地来到龙王庙敬香跪拜,请龙王开恩,出面驱除旱魃,引来东海的水,降下甘霖。因此祈雨又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生产中进行巫术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秦汉至元明,峡江有敬祀龙母的祠,其庙宇名叫孝通庙,清以后,未有所闻。元代丰城人揭傒斯《揭傒斯全集文集》卷五《孝通庙记》载:“临江新淦之上游,有镇曰峡江,镇有龙母祠曰孝通之庙。古祠在今德庆之悦城镇。峡江受吉、赣、南安诸水,又豪商大贾之所会,两山如束,水势湍悍,岁数坏舟楫,必有尝受神赐于岭海之间而分祠于此,以厌水患,然不可考矣。凡舟楫上下,水旱疾疫,必祷焉。至大二年,镇民唐文寿既倡义以敞其楼,延祐改元,王友忠复新其殿。至元二年丙子之夏,余扈从上都,庐陵龙立忠始介临江孔思济及其郡人李源,请志丽牲之石。夫作于始封之庙,则有唐宋之碑。今作于分祠,必概见神之始末,俾乞灵者知所本也。”“按唐李景休、赵令则碑,神为秦温氏之媪,渔于程溪,得巨卵,藏于家。生七龙,五雄二雌,从而豢之,鳞角既具,乃放之江。媪日侯江次,龙辄荐嘉鱼于媪,若致养焉者。始皇帝闻之,召媪,媪行中流,龙挟舟而还。媪死,乡人葬之程之左澨绛水之滨。后有衰麻而杖哭诸墓,且恶其迫潮汐也,一夕大雷电,迁之高冈,乡人祠之始此。”

  在吉安境内,号为龙窟的地方有多处,大多为旧时人们祷雨祀平安之所,如在吉水县南的文昌江侧,泷水之上,有一个巨石,远看像破瓮,侧立千尺,临泷水,有深潭,当地人称蛟龙窟宅。每遇旱岁,便在此祷雨,因有潇泷庙。南宋王庭珪曾为此作记。

  吉安城内有几座龙王庙,详址今不可知,只知在焕文门外金牛寺左有龙王庙。雍正七年(1729),知府郑(山喜)创建,并有记。旁建甘雨亭。乾隆三十九年知府卢崧修,并葺甘雨亭,濬金牛井。郑(山喜)记云:“……会有诏命,天下郡邑皆立龙王庙,以祈甘雨女谷士女,乃捐傣庀材,择南门外地,距泉可百步庙焉。”清初,朝廷令各地建龙王庙。

  月神

  敬月神,也是原始信仰的一种反映。在吉安乡村中,每年到了八月十五,都有烧塔、敬月神和讲古的习俗。敬月神、讲古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至今只有在山区中能偶尔见到这些古老习俗,非山区地带只有烧塔这么一形式了。

  八月十五日前几天,村中孩童拾捡碎瓦片,架起一座约二米高的塔。架塔的地方是历年固定不变的村中空地。天一黑,村中孩童都来到塔前,各自带来不少稻杆,烧塔全用稻杆。把塔上的瓦片烧至通明,撒上谷糠,火焰高涨,烧塔活动达到高潮。为了使火焰更加炽烈,有时还洒上一点茶油,火上浇油,场面热烈。烧塔活动持续大约个把小时结束,各自散去,回家吃月饼。烧塔是男孩的活动,女孩一般不参加,成年人有时也来看热闹。

  月亮升出山头之前,每家每户将一只小圆桌或小方桌摆置在庭院之中或大门口,桌上放上柚子、月饼、花生和油米果之类的贡品。待月亮一露出山头,家中长辈率领全家起立,站在桌前,敬祀月神。他们先点燃一对红烛,插在桌面的柚子上,接着燃香。燃香有讲究,一般要数好三百六十五根线香,一根代表一天,祈望全家得到月神保佑,天天平安吉祥。如果家里每月初一、十五有烧香拜神习惯,则数上一百根线香,代表一年到头百事顺意。由于燃香颇多,一般插在香炉上,或放置事先准备好的泥盘中。香烛齐备后,长辈站在前面,全家人一齐对着月亮鞠躬。之后要鸣炮,一般是短架爆竹。接着,全家围在小桌上喝开水,吃点东西,以示邀神进食,来年丰衣足食。红烛烧尽,把柚子剖开,每人享用一瓣。

  敬完神,不愿呆在家里的孩童,吃了点东西,便往外跑,到村中人群比较集中的地方玩耍。或捉迷藏;或游戏;也有孩童一起唱古老的歌谣:“月光公公,担一担水桶。水桶一包盐,打到大门前。大门前一本鼓,打到吉安府……”;还有的围在老人身边听讲古。讲古的内容很丰富,既讲月神,也讲家族历史,讲地方名人轶事,也讲古老的传说。

  送子观音,观音老母,送子娘娘

  远古时代,人类平均寿命很短,初生婴儿的成活率很低,因病夭折的现象非常普遍。有的夫妻连生数孩,都被疾病夺去生命,人口繁衍受到影响,因而产生生殖崇拜,随之生殖神灵也出现了。据说这类神不但能使妇女怀孕生子,而且能保护婴孩健康成长,民间称作送子神。其中送子观音是我国比较普遍敬祀的一位生育神明。关于观音为生育之神的说法见于《妙洁莲花经》:“若有女人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能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吉安山乡到处有敬奉送子观音的习俗,神祇的形象是观音老母手抱一个男孩。

  吉安不少地方还流传着三位观音娘娘之说,据称她们的出生日分别是农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和九月十九日。每逢此三日,城乡生育时期的妇女都斋戒沐浴,备供,亲往观音台前跪拜,以求子祈福。

  北斗星

  旧时吉安每到农历九月初一至初九,有敬北斗星的习俗,民间谓北斗星君赐福。九月初一前,户户洗家具炊具,迎接北斗星君,叫吃九皇斋。九天之内,吃斋食素,第九日晚才可吃荤。九天内,人们到九皇坛跪拜、念经,祈求北斗星君保佑。每满九年,大村落大家族还要请道士设坛做道场。

  五岳

  五岳是我国东南西北中的五座标志性山岳,古代皇帝敕令敬祀,本身就是有代表国家对五方神灵的一种崇拜。在吉安,敬五岳也很流行。

  吉安城有一座五岳观,坐落在吉安城的西面(今吉福路上)。据称东晋黄辅结庐于此,旧名黄贞观。宋祥符天禧间,道士徐保宁修缮一新,更名为三官院,庐陵人胡察为之记。宋治平三年(1066)丙午,彗星出现,徐保宁应诏祈祷,有应验,英宗皇帝极为感动,敕赐名玉虚观,观内有五岳行宫,后改称五岳观。熙宁三年(1070),观内生长出灵芝,韦骧作记。隆兴元年,袁富在观内修建三清殿。明代吉水人解缙有诗云:“庐陵城西有黄坛,五岳秀拔当天关。”写的就是五岳观。

  吉安在明朝以前还有专门祭祀五岳的庙宇,建在螺子山下,叫“东岳庙”。明代改祀文天祥及督府诸忠义赵时赏等五十四人,叫文丞相忠义祠。明尹直《文丞相忠义祠记》:“……择地得城东螺峰之南麓故东岳祠,宏深亢爽,前峙双石,仿佛螺川二字,岁迭为晦明,挺拔雄猛,有忠勇状,遂撤朽敞规度方位……。”

  各县也有专祀五岳的庙宇。元代延佑四年(1317年),安福由达鲁花赤胆思丁始建东岳于城东门外的秀岭,安福知州郭恢台等协其谋,州民之乐善者相其财,庙成。请元代著名学者翰林学士揭奚斯作《安福州东岳庙记》:“……夫东岳,鲁望而庙于兹,从民志也。民不知善而惟神之依,惑也。苟政不平,岁不成,欲事神得乎?福善祸淫,天有常道;事神治民,国有常礼。礼不可黩,道不可诬。”

  此外,遂川东岳行祠在县北门金山下,雍正九年(1731)修;西岳行祠在县西四十里的峨岭;南岳祠在雩田。吉水东岳庙在文兴桥上,永丰在南坊,宁冈的南岳祠在城西三里罗陂。

  火神

  火神祠,在吉安城西门外,山川坛前。万历二十二年知府余之祯建。郡城内外居民每虑火灾,纷纷祈祷,因择坛前隙地鼎建火神祠,以时祭祀。清初,外门额“元帝庙”,乾隆三十九(1774)年知府卢崧釐正祀典,仍复旧名。

  此外,原始信仰还有很多表现。特别是古代医疗卫生欠发达,对人体的一些病征解释不了,产生恐惧心理,于是想依赖对大自然的信仰来消除病痛。痘花娘娘信仰在吉安也很流行,在安福武功山地区,正月十六要设娘娘坛,以送走危险的痘花。在永新白鹭,当小孩患上了麻疹,就会说成是娘娘显灵,并组织人游神,把娘娘送到溪边河畔,水流会把病灾带走。参加游神活动时,任何人都不能打骂狗,不能吃狗肉,相传狗是娘娘的舅舅。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