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吉安民间有以玩牌为娱乐的活动。古代以骨牌为主,始于何时难以考证,流传至今。清代后期,乡村妇女玩博戏属牌类性质。民国时期以来,以扑克纸牌为主,麻将次之。
古代的牌子是由牛骨做成的,所以叫骨牌。后来,有人为了讲排场,便用象牙做牌,因而叫牙牌。文献最早记载玩骨牌在宋宣宗时期,由骰子演变而来。骨牌的玩法很多,吉安民间的骨牌大多数是用木板做成的,象牙牌不多见。骨牌一共有32块,每块以浅圆孔点表示。一副骨牌里有11种牌面是成对的,共22块,其余为10块单牌。成对的牌有个专门术语叫文牌,单牌叫武牌。玩牌为四人,32块牌分为宫点玄三种类型。玩骨牌离不开骰子,骰子两颗,每颗六面,都有点数,民间用碗或用碟子来掷骰子,骰子滚动后停下来,面上有数字,以此来确定坐庄,坐庄摸牌。输方有权再掷骰子,指定任何摸牌方法。
骨牌与麻将的性质相同,麻将应当是骨牌的派生物,玩法也相似,应该说,都是骰子的产物。麻将108张,骨牌32张,在旧时民间,玩骨牌的多于玩麻将。
当今,民间娱乐中,打麻将和打扑克最流行。扑克牌的玩法最多,一副扑克54张牌,吉安民间常见的玩法是争上游、接长龙、拖拉机、炒地皮、斗地主、炸弹等,五花八门,花样翻新。
不论什么时代,玩牌几乎是赌博的代名词,从民间习俗看,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有一点可以肯定,娱乐性是玩牌的主流,因此,当今把玩牌归入体育活动项目。
民国以前,吉安流行打花会,又叫花会、常家赌等,打花会以古人像下配以牌九牌的挖花图案而得名。大约在清代道光年间,浙江项岩地区流行,后传至广东、福建、江西、江苏等地。
参与花会赌博者以妇女为多,是一种具有迷信色彩的博戏。共有36位古人名字,有皇帝、宰相、将军、状元、公主、乞丐、和尚、道士、儒生等,且与马、蝶、蛇、鱼、鳖等动物一一对应,共为36签,总名“花会”。参赌人任意选其中一个人名投买,如果押中,可获赌注30倍的彩金;未押中,赌注全归赌头(庄家)统吃。参赌人也可同时投买二人、三人,若投买二人中了其中一人,可获15倍彩金,依此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