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宗祠祖墓
宗祠,又称家庙、祠堂,是承继之基,是同族子孙供奉并祭祀祖先的处所,也是本族宗亲集会、处理宗族事务的活动中心。华夏子孙把宗祠当作团结宗谊,敦亲睦族的文化场所,他们焚香祭拜,祈祷祖先在天之灵,功德昭彰;祈祷家业兴旺,子孙满堂,五谷丰登,福贵安康。他们用原始的虔诚的方式,在勤奋劳作之余,对未来美好生活表达出一种精神寄托和企盼。
河南省
中华谢氏陵园 位于河南省太康县谢家堂村的国家AA级旅游景区--谢安故里文化园陵园区。陵园占地75亩,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环境优美。三公殿为园内主体建筑,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供奉淝水之战大破前秦苻坚,保晋室半壁江山的庐陵郡公谢安、南康公谢石、康乐公谢玄,殿东西两壁有反映淝水之战的彩色绘画24幅。园的北面有谢安曾祖父、谢氏现存最早的谢缵墓,墓碑系北宋名臣谢文瓘依据谢安之弟谢万所立墓碑重新镌刻。因年深日久,风雨剥蚀,断为三截(今已修复),但字体遒劲,潇洒飘逸,游人往往驻足参观,流连不去。三公殿南边有谢民先生捐建的东晋名相谢安像及纪念碑文。谢安像庄严肃穆,神采奕奕,使人想起他当年指挥若定,大败敌军及安邦定国,再造晋室的丰功伟绩。三公殿前有一座宏伟的碑亭,亭内立有“谢氏陵”三字的石碑,系已故世界谢氏总会理事长谢汉儒所书,字体苍劲有力。柱子上有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任崇岳研究员撰写的楹联:“筚路蓝缕有缵公创业维艰,调和鼎鼐赖安公匡扶社稷”,恰如其分地褒扬了谢缵及其曾孙谢安的功绩。园东南角古柏树林中有省文物保护单位谢斌墓及墓碑,园内还有假山和谢灵运墨池等。
谢缵墓 谢缵,魏典农中郎将,病逝洛阳任上,由其子谢衡辞官扶柩归葬于吉迁里(谢家堂村),其曾孙谢万为其立碑:“魏典农中郎将谢公讳缵之墓,曾孙谢万立,升平四年炳月望。”至宋代,风雨剥蚀,损坏严重,由其二十四世孙谢文瓘重刻,只在右下角刻了“宋进士谢文瓘重刻,熙宁丁巳年清和月”。
谢缵墓是谢姓历史上现存最早之陵墓,2008年6月1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唐河谢氏大宗祠 坐落在河南省唐河县谢家庄。由世界谢氏宗亲总会,香港、台湾及大陆广东、福建、湖南、江西、安徽、山东、四川、重庆、广西、湖北、北京、河南、武汉等省、市谢氏宗亲捐建,由世界谢氏宗亲总会原会长谢汉儒题名。
浙江省
余姚泗门谢氏宗祠 坐落在浙江省余姚市泗门镇内。该地谢氏先祖于南宋时由台州临海迁来,到明朝时人丁兴旺,分房18支,每房都建有祠堂。如今,各房支祠堂皆已不存,唯“四门谢氏始祖祠”仍保存完好。该祠本地人称“大祠堂”,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由大学士谢迁(谢阁老)创建。祠堂坐落在后塘河村,为三进15间院落。前两进为高大的宫殿式平房,气势宏伟;第三进为楼房,建筑风格与前院迥然不同。其木件雕刻极为细致,具有鲜明的徽派风格。整座祠堂占地2200平方米,其规模之大、保存之完整,为浙东地区所罕见。
谢丞相府 在浙江临海县大固乡衮绣里,有南宋宰相谢深甫的府第。谢深甫是南宋宁宗右丞相,鲁国公,因孙女为理宗皇后,死后被追赠为信王。临海的洗菜街相传是理宗皇后谢道清当年洗菜处。
谢安墓 位于浙江省长兴县太傅乡。谢安初葬建康(今江苏南京)梅岭,南朝陈始兴王陈叔陵掘谢安墓以葬其母。谢安裔孙谢夷吾任长城(即长兴)令,迁柩葬于长兴三鸦岗今址。宋、明、清时当地县令均曾修葺谢安墓、祠。墓占地近12亩。祠、墓建筑恢宏,松柏参天,蔚为壮观。近代以来,干戈纷扰,谢安墓穴被掘,树木遭到砍伐,一片荒凉破败景象。太傅乡政府组织工匠,费时半载,于1996年10月修葺完毕,供人凭吊。长兴文史研究会称谢安墓向朝北,表明他不忘北伐、收复中原的决心。墓前栽一棵黄连木(至今还在),古时黄连木象征楷模,多种于圣贤墓前。
谢深甫墓 在浙江临海县西北30公里白水洋镇,原保宁院侧。另外,在临海县北浮冈岙,有谢深甫的儿子谢采伯墓;在临海县西茶园岭,有宋理宗谢皇后生父谢渠伯墓;在临海县北6公里松山旁,有谢深甫的父亲谢景之墓,谢景之死后追封为鲁王,从前临海县城东门外有谢鲁王村;现在谢鲁王村已为市区,现名谢里王,也就是过去所称大固乡衮绣里。在临海县西,有南宋谢国公谢俨墓;在临海县南10公里的杨梅山,有南宋参政谢廓然墓。
谢氏墓群 在浙江杭州市西南的富阳市境内,是宋朝名士谢涛及其子谢绛,孙谢景初、谢景温、谢景平等人的墓地。谢涛于1034年去世,其墓在城东5公里春明村,由欧阳修撰写墓志铭,范仲淹写神道碑;谢绛逝世于1039年,其墓在谢涛墓旁边,仍由欧阳修撰写墓志铭,宰相王安石写神道碑。
太傅墓和谢公祠 385年(太元十年)谢安出镇广陵,不久病笃,返京都(今南京),卒于乌衣巷,时年66岁。孝武帝赠太傅,谥文靖,追封庐陵郡公。今东山上有太傅墓及墓碑,位于祖父谢衡墓西侧。传说墓中随葬孝武帝赐予的秘器和朝服金冠等。此后,东山谢氏后裔为纪念祖先功德,在始宁墓旁修建了谢公祠,祠堂内摆放着东山谢氏祖先牌位。每年清明时节,四方谢氏后裔都要会聚东山,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今上虞丰惠、谢塘及余姚、绍兴等地谢氏均出东山。东山谢氏已历56世,2003年10月,东山召开谢氏文化国际研讨会,台湾世界谢氏宗亲会会长谢汉儒先生率宗亲拜谒东山谢安墓,受到谢氏宗亲热烈欢迎。
福建省
文山谢氏宗祠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南郊谢坑村。该祠始建于明代,原为木梁平瓦,周围土墙,有前后两进,古朴简陋,建筑面积约350平方米。20世纪40年代,谢永煊、谢永钦兄弟出资修葺,并拓平后山坡,增建一进院落,形成了现在深40米、宽14米,面积达560平方米的规模。1988年因土墙崩颓,谢坑村的谢氏裔孙捐资重新修缮,成为一座石柱木梁、飞檐雕花的殿堂。
谢孟墓 位于福建省永春县魁斗村,在邱英林山之麓。谢孟是元末状元,一直未曾出仕,隐居林泉以终,至今魁斗村犹有谢孟后裔。该村因地理位置偏僻,人迹罕至,故谢孟墓虽然年代久远,仍保存完好。该墓碑呈半圆形,左边刻“弘治丙辰年(1496)十二月吉旦”,中刻“大元廷试状元谢公墓”,右边字迹漶漫,模糊不清。拜桌下有石雕三:前一人手举一牌,上写“捷报状元及第”;中一人手举黄罗伞;后一人官服骑马。
连阳谢氏宗祠 建于明代,是一处影响较大的宗祠,有明朝人吴廷云所作的《谢氏宗祠记》一篇,内云:“祠址在城东,地接雩坛,文水环前。金鸡、天麻,若鸣若路,宝嶂、西山,为翰为屏。”可见该祠气势。
广东省
潮汕谢氏大宗祠 位于广东潮安县庵埠文里东郊村。1994年动工,1995年落成,祠宇分三进院落,有后荫和子孙巷,是一座古今结合的建筑,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谢氏宗祠。宗祠旁有宝树花园,园前清流环绕,园内花卉姹紫嫣红,让人流连忘返。
祠堂坐东南向西北,堂前潮安新城,祠后庵埠古镇,北通潮州,南连汕头,交通方便。进入古式三山门楼,牌坊仿古壮观,石栏壁上绘有意如公园、泰佛殿图,外门书“东山安社稷,南土锡屏藩”楹联,三山门上石匾写的是“崧岳贻燕”“宝树增辉”金字。过三山门至宗祠大门,上书“谢氏大宗祠”石匾,大门的楹联是“登堂陈俎豆,入庙整衣冠”。门楼两旁的石雕石刻精工雅致。祠内前厅和正厅红楹绿桷,画栋雕檐,金碧辉煌。屋顶琉璃飞檐,嵌瓷双龙夺宝、松鹤延年、八仙过海,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厅前石柱书“宝树增辉继往开来,海外侨亲思祖德;乌衣焕彩慎终追远,潮汕族老立宗功”,表示这座大宗祠是国内外谢氏合建的。正厅左壁挂谢安像,右壁悬挂谢安墨迹。正厅中央有“宝树堂”金匾,前面有“佐王太师”牌匾,祖龛两旁有“太傅文靖”“都督献武”牌匾,两侧是“江西制置使”“谘议参军”牌匾,前厅正中有“铁牌总管”牌匾,显示名门望族谢安世家将相公侯、文士学士奕世蝉联的美誉。祖龛三个连体,黑漆金画,分11层,奉祀申伯、谢衡、谢安、谢壶山、谢叠山、谢逢春、谢新等及其衍派列祖列宗。两旁子孙巷有六厅八房,留芳厅挂建祠简记及谢氏裔孙捐资情况,其他五厅分别是慧如厅、易初厅、春桂厅、奕如厅、声盛厅,这五人是当地谢氏中的著名侨彦。后荫一厅二房,是办公之地。
外砂谢氏大宗祠 位于广东省澄海市外砂。始建于明代万历至天启年间,清乾隆年间重修,1997年再修。宗祠面积3783平方米,绿色瓦屋,雕檐画栋,金碧辉煌,巧夺天工。祠堂正中陈设龛位,供奉祖先,右侧有奕如厅、得槐厅,左侧有易初厅、春桂厅,这4个厅都是以当地谢氏侨彦的名字命名的。
谢家庄谢氏大宗祠 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谢家庄村,是谢氏族人祭祀、纪念谢家庄开基始祖德锡公及其先人的宗祠。
谢氏大宗祠始建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最初为泥墙瓦面,单进式祠,乾隆五十七年(1792)改建为砖木结构三进式祠,光绪十八年(1892)再次改建为现在规模。该祠堂坐落在谢家庄村西面正中,坐东向西,青砖麻石脚,三路三进,正中为前、中、后三厅二天井,左右青云巷,两侧分别建有横屋、厢房八间,六个小天井,建筑面积共有1603平方米。大厅、厢房采用木叠式金字架顶樑,卷耳硬山顶,盖双层瓦,灰砂卷筒,雕檐画栋,富丽堂皇,典型的明清古建筑。
谢氏大宗祠自清光绪十九年(1893)落成,至今一百多年来,历经自然风雨侵蚀,人为原因损毁,1938年后因失火焚毁,1953-1990年被改作村办小学,土改及“文化大革命”期间,祠堂内所有硬对、壁画,砖、木、石雕均遭到严重破坏和丢失。残缺破败,已处于非全面重修不可的境况。
2006年5月,祠堂理事会在谢家庄村党政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多方筹集资金130多万元,对谢氏大宗祠进行大规模全面修复,采用优质材料,优质工艺,修旧如旧,精雕细琢,2006年10月开始动工,至2007年7月重修工程基本竣工。祠堂中厅匾额“荫兰堂”三字及大门口对联“业镇宣城永,勲留寝庙新”为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卢有光先生所书。祠堂中庭悬挂着太康县谢氏文化研究会顾问任崇岳教授、谢纯灵会长、纯纪副会长、世敏、世啟名誉会长赠送木制对联:“东山堂衡祖源自陈郡阳夏缵派传承枝叶繁茂,乌衣巷安公肇在东晋淝水功高继荫万代裔孙。”全面重修后的谢氏大宗祠,雄伟庄重,富贵大方,绚丽多彩。
谢翱纪念堂 位于广东省揭阳市黄岐山泽湖畔,为纪念南宋爱国诗人谢翱而建。纪念堂占地28亩,正面以纪念堂为中心,堂两侧有碑亭、碑廊拱卫,东侧为办公楼、思圣亭,西侧为接待性建筑。正堂前有华表、牌坊三座,堂前大广场可容6000人以上同时凭吊,融祭奠、表彰、歌颂为一体。纪念堂工程自1995年秋奠基,第一期工程是主堂建设。堂高17.2米,宽27米,深22米,建筑面积803平方米,为仿宋式全石木建筑。纪念堂使用佛山琉璃瓦,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重斗叠拱,红桁绿桷,台基地面均用优质花岗岩嵌砌。整座建筑以宫式旋子彩画为主,格调雅致,集潮汕建筑的石雕、木刻、镶嵌、油漆建筑装饰艺术的大成。纪念堂已被有关部门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庄太君及其曾孙谢琨夫妇墓 据任崇岳教授《谢安母亲墓的发现及其意义》称:广东湛江市遂溪县太平镇白鸽山,是一处林泉优美之地,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涓涓小溪迸珠溅玉,汇成河流,然后奔腾入海。山不甚高,烟岚雨壑,松苞竹茂,松涛阵阵,幽篁挹翠,这在堪舆学上称得上是风水宝地。东晋名相谢安的母亲就长眠在这里。该墓是一座红色、长方形石棺墓,石棺上面镌刻着3行繁体字,第一行是“元嘉甲申岁九月”7字,第二行是“曾祖妣庄太君”6字,第三行是“丙午日癸巳时”6字。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甲申年为元嘉二十一年,即444年。这座石棺墓距今已1562年,虽然岁月沧桑,风雨剥蚀,字迹仍然清晰可辨。在庄太君石棺墓的左右两侧是她的曾孙谢琨夫妇的石棺墓,也葬于元嘉甲申年九月。三墓呈品字形,石棺上镌刻有花纹。年代如此久远的石棺墓,在国内也很罕见。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谢姓始祖谢季一夫人莫氏墓 坐落于广西横县横州镇东北马岭乡壬水村,地名宝鸭塘,距县城30多公里。广东谢氏始祖谢季一致仕后定居宾州(今广西宾阳),娶宾州王灵塘书香世家莫氏之女为妻,生四子,第三子谢仁双奉母莫氏迁居横州谢圩,死后母子同葬于横县校椅镇(今马岭乡)壬水村,地名宝鸭塘。这里山明水秀,群峰逶迤,墓园掩映在一片茂密的森林中。坟墓不甚高大,上面长满了荆棘野草,坟墓前立着一块白而光滑的石碑,上写“莫氏太夫人之墓”。每年农历四月八日,谢氏裔孙都要扫墓祭祀,以尽孝忱。
桂中谢氏宗祠 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城县东泉镇对河村,因柳城县在广西中部,故称桂中谢氏宗祠。对河村的谢氏宗祠始建于清代同治四年(1865),在经历了近一个半世纪的风雨侵蚀后,已是摇摇欲坠,成为危房,亟待修葺。对河村谢氏裔孙集资17万元在原址上重建,既保留原有的建筑模式,又具有现代气派。宗祠用钢筋水泥建筑,以光泽耀眼的褐红波纹瓦铺盖天面,人字形的三座屋脊均有海碗粗的双龙戏珠装饰,前座和中座大门各有一对高1.98米,雄壮威武的大石狮守护,上座有雕龙画凤的先祖神台牌位,墙上镶嵌有56块纪念碑,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墙上还悬挂有晚清时柳城籍著名书法家、举人谢三聘书写的《诗经》集句:“崧高维岳,兰茁其芽。”这八个字刻于樟木板上,每字一尺多见方,笔力遒劲,堪称书法珍品。
安徽省
淝水谢氏宗祠 谢氏宗祠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位于合肥市北乡、定远县西南蒋集乡谢集村东头,离合肥市、定远城关均距45公里。谢氏宗祠一栋四间,砖瓦结构,门向正南,门楣上端悬着“谢氏宗祠”金光闪烁的字匾,门联上句“乌衣绵世泽”,下句“淝水振家声”。乌衣即乌衣巷,是陈郡谢氏在南京城的住所。下句,阳夏谢安、石、玄、琰四人淝水一战,克敌有功,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绩,阳夏谢氏一门四公。从此谢氏家声源远流长。祠堂门前竖立一对旗杆,寓意“丰碑”,是对祖上敬意缅怀,民国三十五年,族人筹资对宗祠进行翻修、扩建。后因年久失修,后建祠宇残破,以致倒塌。
2006年1月2日,谢氏宗亲筹委会在合肥召开,确定新宗祠就在原址上重建。在理事长有佐、道文的带动下,宗亲慷慨解囊,踊跃捐款捐物,共筹资90多万元。在蒋集乡谢集村谢氏宗亲和乡村干部的鼎力支持下,2008年3月9日,重建宗祠动工。2009年4月顺利完工。宗祠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85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66平方米。祠宇三进两院,粉墙黛瓦,飞檐翘角,气势恢宏,古朴大方。门朝正南,前厅门额上镶嵌“谢氏宗祠”四个大字,门联为“乌衣绵世泽,淝水振家声”,四周墙上分别高挂着“淝水谢氏字辈匾”、“道德楷模匾”、“荣誉榜”等,墙体上镶嵌着捐赞功德碑。
二进享堂横额为“宝树堂”,门联为“陈留郡承先启后,宝树堂继往开来”。厅墙上悬挂着“明荣知耻”匾和“五心”匾。前者内容为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荣八耻”;后者内容为“对祖国有忠心,对人民有爱心,对工作有热心,对父母有孝心,对前途有信心”。
三进寝堂门头横额为“固本浚源”,门联为“自从江西分故土,流落淝水结宗支”。大厅正面设立先祖龛位,龛位前设置香案、香炉、烛品、酒樽及各种祭品。龛位下摆放席垫,以备祭祀时上香拜祖之用。
按照计划,门厅和寝堂作为首期工程,于2008年3月9日正式开工,2009年2月底前完工。享堂作为二期工程,待后兴建,以期更好。
庭院和围墙内进行了纪念性、寓意性的绿化、美化,植有银杏、松柏、桂花、腊梅等珍贵树苗,四季花团锦簇,长年苍郁葱茏。
北京市
北京谢叠山祠 位于北京市宣武区法源寺后街,为纪念南宋民族英雄、诗人谢枋得而建。枋得被元兵押往大都(今北京)后,拘押法源寺,后人在其殉节处建谢叠山祠。该寺坐北向南,范围甚大,占了法源寺后街北部大半条街。踏入寺门入口处悬一块“薇馨堂”匾额,枋得不食元粟,堪与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相媲美,故称“薇馨”。祠内正院有一座两层小木楼为享堂,上有一副楹联:“萧寺怀忠魂回首故乡何处是,桥亭留片迹伤心祖砚几时还。”此联为枋得后裔所撰,上联中的萧寺即佛寺。意思是说在佛寺为忠魂祈祷,枋得死后魂魄何时能回到弋阳家乡;下联是说谢枋得卖卜建阳驿桥桥亭时用过的石砚已经流失,何时才能回到谢氏裔孙手中。享堂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一层正中供有枋得塑像,高三尺,二层正中供枋得牌位。祠堂内还有戏楼(西跨院)、宏慈院(东跨院)、花园、亭阁(北院)。该祠一直由江西会馆管理,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毁于炮火,后重修。1937年祠为北京回教实践女子中学所占,学校停办后改为民宅。
江西省
叠山书院 位于江西省弋阳县城东部,为纪念宋代民族英雄、诗人谢枋得(字叠山)而建。始建于元代延祐四年(1317),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书院前瞰大江,占尽形胜,是一处独具赣东北地方特色,有极高文物、艺术等多种价值的古老建筑群体。整座书院分文明殿、明伦堂、藏经阁、桂花园、山长室、望江楼六部分,并由一条X形朱漆长廊连为一体,占地7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为全省第一,超过庐山白鹿洞书院。望江楼是整个叠山书院中最壮观的建筑物,画栋雕梁,飞檐耸翘,极有气势。清代名臣林则徐题写过“叠山书院”牌匾,现挂匾额是新中国成立后江西第一任省长邵式平所书。叠山书院多为木质结构,因年代久远,损坏严重,1996年江西省文化厅、文物局、弋阳县政府斥资110万元进行全面维修,现已恢复了它的古朴风姿。
叶坪谢家祠 坐落瑞金市叶坪乡叶坪村谢家祠,砖木结构,占地500余平方米。前厅拼列三道双合大门,前后厅间为天井,正厅后墙神台。1929年5月18日,毛泽东同志曾在这里主持召开过红四军前委会议。1931年11月,在这里开了中国共产党苏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1933年4月,临时中央政府迁至沙洲坝。
1953年,瑞金革命纪念馆筹备处将这里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按原貌进行修复而对外开放,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于都谢氏宗祠 坐落在于都县城内中心地处--交通巷。赣南十八族谢氏后裔为纪念入赣始祖,于清末民初年间合资而建。系砖木结构,具有客家民居风格建筑,占地面积880平方米。
宗祠坐北向南,壬丙兼子午吉度分金。祠内分上下前厅,二厅间有天井,二侧厢房上下厅直通,屋面分别为梁式结构。祠堂东西两侧各有一排二层厢房,大门前有宽阔的空坪,空坪东西两侧各有店房。
大门为大屏风活动式,分中门、左右两边门,平时出入走边门。中门上方悬挂镌刻“谢氏宗祠”黑底金字大横牌。四个金字闪闪发光,显得庄严肃穆。大门门厅擎立四根圆体木柱,飞檐走壁,蔚为壮观,檐厅长11米,宽3米。厅前三级台阶,进大门是上下厅堂,上厅中堂是神龛,端放的神位牌位,敬书十八族各脉祖宗名讳。上厅有六根朱红圆体木柱,圆柱正面都挂有镌刻金字楹联。东西两侧厢房门上方分别横书“出悌”、“入孝”二字,中厅有八根朱红园体木柱,前厅有十二根朱红圆体木柱。
中前厅倒板俱用油漆,当年画师搭起木架,仰卧其上,手执画笔,精心绘有精致、古香、吉祥图案。雕梁画栋,栩栩如生,显得华丽、典雅、气派。大门上方嵌横书阳刻金字“谢氏宗祠”四字。
1970年按原貌修复后,作为县博物馆办公场所,1982年于都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5月县博物馆筹资全面修复,保持其原貌之壮观。
1934年10月15日,为掩护和支援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突围,中共赣南省委和省苏政府在于都谢氏宗祠召开省、县、区三级干部大会。会议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研究部署了掩护主力红军战略转移,架设浮桥、筹粮筹款、组织支前运输队伍,慰问红军,实行坚壁清野,开展游击战争及安置伤病员等工作。毛泽东同志出席了这次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在讲话中毛泽东同志深刻指出:国民党军队采取“步步为营”的堡垒政策,打到我们中央苏区门口来了,企图“抽水捉鱼”,我们主力红军应顺水而出,冲到敌人的后方打击敌人,留在地方的同志要迅速组织游击队,做好坚壁清野工作,开展游击战争,在敌人的侧翼、背后打击与牵制敌人,掩护中央红军主力进行战略转移。并鼓励到会同志不要怕,不要认为红军主力部队走了,革命就失败了,不能只看到暂时的困难,要看到长远,革命是有希望的,最后的胜利是属于我们的。毛泽东同志的讲话使到会同志坚定了信心,鼓舞了斗志,在当时特定条件下稳定和促进了赣南省的工作,对主力红军长征后中央苏区的各项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台湾地区
台北谢氏大宗祠 位于台湾台北市郊风景名胜区阳明山,1953年开始兴建,1982年全部竣工。大宗祠宝树堂的结构主体是单一正殿,屋顶叠做两层,线条简单明快,由屋脊向廊檐伸展,脊尾四端有十二生肖塑像,造型淳朴。殿顶覆以土黄色,显得厚重端庄。由宝树堂前庭拾级登上殿门,写有“宝树堂”三字的石匾高悬于正殿大门上方,大殿正厅奉祀有申伯、谢安、谢玄三尊神像。除三尊神像及一面“谢氏历代祖先神位”大型牌位外,神龛上依其位置之尊卑分成七种等级,按神主对国家的贡献排列,总计宝树堂各龛共有1100人,陪侍200余人,规模之大,可谓少见。
振兴村(振隆宫)依其庙壁碑文记载,寺庙兴建于乙酉年(1945)乃完工,主祀谢府元帅(主要人物为东晋淝水之战立下战功而广为推崇的晋太傅谢安及晋车骑将军谢玄,望蔡公谢琰。),另奉玄天上帝、清水祖师及天下圣母。于每年农历十一月六日为该朝之祭神日,规定每隔三年举行一次盛祭,以供善男信女祭拜宏愿。
历经56年岁月更迭,庙身不堪风雨摧残,而毁坏漏水,经请示元帅爷后搭建铁皮屋暂时安置,于2001年5月23日拆除旧有建筑,原址于2003年9月6日(农历八月十日)动土,同年10月7日(农历九月九日)动工兴建新庙,历时三年余耗费4000多万重建,择定2006年12月12日(农历十月二十二日)安座开庙门,2007年农历二月完工。据耆老表示,谢府元帅神通广大,建庙每一阶段要付工程款时就有信众如及时雨般捐助,不只村民捐款,也有外地人热情赞助建设经费。落成当天,袅袅烟雾,冉冉上升,心灵无限平静,衷心请求元帅爷显现神威,保国卫民。
陕西省
骊山明圣宫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骊山西绣岭,距西安市30公里,是大唐开国元勋、瓦岗英雄谢映登隐居修行、得道成仙之地。整个地形山环水抱,左有青龙之水潺潺而流,右有白虎山头昂然而立,背依烽火古台,恰似一张太师椅,前有渭河之水缓缓东流,好比玉带缠身,真乃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是出家人修真炼性、悟道证玄的绝佳胜境。骊山明圣宫是台湾爱国人士颜武雄先生于1992年修建,为仿明清土木结构。整座道观规模宏大,气势辉煌,青砖墁地,古色古香,香烟缭绕,仙乐飘飘,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是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道观之一。殿内神龛采用当今世界顶级红木--南非进口红木雕琢而成。神像则采用江西小叶香樟木,独木雕成,形态逼真,栩栩如生,雕刻工艺精美绝伦,巧夺天工,堪称华夏一绝,令人叹为观止!
骊山明圣宫建筑主要包括:山门、灵官殿、弘道堂、道绪轩、仙祖殿、慈舷殿、财神殿、三清殿、方丈室、监院室、香房等,占地面积60余亩,殿堂房屋300余间,是我国近代史上少有的大型纯木古建筑群。与骊山浑然一体,可谓道教的又一洞天福地,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风景秀丽的骊山大地之上。
越南
宝树堂谢氏大宗祠 在越南胡志明市第五郡阮智方街138C号,系五层楼建筑,楼下是由谢氏宗族合资的“宝树公司”办事处,四楼是敬奉太傅谢安牌位的地方。
二、楹联赏析
中国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启蒙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楹联是悬挂于墙壁间、柱子上的联语,起初是从律诗中摘出颔联、颈联,因其对仗工整,寓意深长,给人以美的享受,人们书写后张贴于宗祠和家庙,以祭祀祖宗。后来道观、寺庙及府衙、规模宏大的建筑物也有了楹联。时至今日,即使老百姓建一幢新房,也要贴上楹联以增光辉。
楹联是宗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谢姓楹联多张挂于宗祠及家中厅堂上,内容多是颂扬祖宗德泽,鼓励谢氏后裔奋发图强一类的吉祥语。“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现撷取一部分,略加诠释。
关中良相惟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
古代称函谷关以西为关中,前秦苻坚占有关中之地,这里关中是指前秦。王猛是苻坚的宰相,他辅佐苻坚平定北方,屡建功勋。百姓有诗歌颂王猛,王猛的确是关中的良相。后半句是说谢安功在社稷,一身系天下安危,谢安未出仕时,人们就互相议论:“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意思是说谢安如不出来做官,天下的老百姓还有什么指望呢?百姓盼谢安出仕,真如大旱之望云霓。前秦倚王猛为干城,东晋以谢安为柱石,一北一南,双峰对峙,这副楹联内容贴切,恰到好处。
堂前宝树家声远,槛外鸟衣世泽长。(广东潮汕谢氏大宗祠)
宝树也称玉树,传说中的仙树,晋室天子曾为谢安题“宝树堂”三字,以后成为谢氏堂号。乌衣指乌衣巷,在今江苏南京城内。南京是东晋的都城,当时叫建康。陈郡谢氏迁往会稽始宁后,有不少人在京城做官,谢氏就居住在乌衣巷。东晋名相王导也住在这里。东晋南朝时期,乌衣巷谢姓中出了上百位名人,公侯将相,骚人墨客屡见史册。宝树堂、乌衣巷最能体现谢姓特色,因此这一联中用了这两个典故。对仗工整,堪称名联。
德业并山河,俎豆馨香同四海;
勋名昭日月,烝尝禴祀及千秋。(广东潮汕谢氏大宗祠)
这一联没有特别指出姓名,是对所有谢氏先贤的赞美。俎豆馨香、烝尝禴祀都是指祭祀祖先。祖先的美德、功业与山河并存,祖先的声誉与日月同辉。因此,千秋万代都要承传祖先的德泽,子子孙孙永远祭祀下去。
功勋如日月千秋永在,业绩若山河万古长流。(广东潮汕谢氏大宗祠)
这一联与上联立意相同,也是歌颂谢氏祖先功业的。
俎豆衣冠宗功衍庆,诗书礼乐世泽流徽。(广东潮汕谢氏大宗祠)
这一联是说祖宗之功应该永远祭祀,谢氏一向以诗书传家,这个传统要发扬光大。
扶宋抗元功勋永载史册,保国安邦英名长留人间。(广东湖汕谢氏大宗祠)
这一联是歌颂谢壶山、谢枋得、谢翱三人矢志抗元,坚贞不屈,宁死不作贰臣,高风亮节,彪炳史册,英名永留人间。
乌衣累代家声旧,宝树逢春气象新。(山东单县谢氏宗祠)
这一联是称颂谢安文韬武略,淝水大捷,光大了谢氏门第,其功勋名垂史册。联中也引用乌衣巷、宝树堂的典故,乌衣巷家声依旧,宝树堂焕发青春,表示谢氏子弟已承传了先祖美德。此联虽无新内容,但意境甚好。
晋朝仕宦无双品,江左文章第一流。
上半联是说谢安录尚书事、加太保、太傅,是东晋风流宰相,位极人臣,举世无两。江左是指东晋及南朝宋、齐、梁、陈各代统治下的全部地区。古代在地理上以东为左,以西为右,因此江东也称江左。下半联是说谢灵运、谢惠连、谢朓等人的文章天下第一,无人能够匹敌。
扶晋室为卿为将为相,振家声立德立言立功。
这一联是说谢姓历史上当大臣、当大将、当宰相的不乏其人,要重振雄风必须在立德立言立功上下工夫。谢氏子弟一定要奋发勤勉。
入斯第怀恩怀德,登此堂必敬必恭。
这一联是说进入祖祠就要缅怀祖宗恩德,进入祭祀厅堂要怀着尊敬虔诚的心情。
福建省仙游县钟山乡麦斜村有个麦斜岩,俗名云居山,云居是隐居的谐音,怪石嶙峋,曲径通幽,是仙游的旅游胜地。宋代进士谢洪曾隐居于此,建竹楼一座。因年代已久,竹楼早已颓圮,后经谢氏族人捐资重建。新建的竹楼上有不少楹联,谢氏后裔谢亚榆撰写的楹联独具一格,今摘录数联:
竹连碧海烟波澹荡开画境,楼接蓝天峰峦参差谱诗篇。
云浮翠竹玉屏参天地,日断危楼翰墨贯古今。
山光云影子石洞天皆是画,梵宇竹楼古梅劲松均成诗。
邀来明月同揽胜,挹住清风共登楼。
竹添万重山色,楼传千古诗草。
淝水震北寇,宣城惊南文。
前半联是说谢安合家抗前秦,淝水之战大获全胜,挽狂澜于既倒;后半联是说曾任宣城太守的谢朓,文采藻然,笔下生花,使南朝所有的文人折服。
簪缨钟鼎尚书家风,礼乐冠裳御史门第。
这是福建长乐县江田乡东岚村谢氏始迁祖谢星祠堂的楹联。谢星系谢安之后,宋徽宗时进士,官至殿前御史。上半联是歌颂谢安,谢安当过尚书仆射。下半联是说谢星承继了祖宗家风,娴熟礼乐,官至御史,也是谢氏的荣耀。
世稽黄炎 迁浙迁闽迁粤 瓜瓞绵绵 开三千年基业;
望出阳夏 盛汉盛晋盛唐 螽斯振振 历数十代中书。
(古阳夏谢家堂谢氏宗祠联)
上联是追溯谢姓,源于黄帝炎帝,后世子孙先后迁往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像一根长藤上结着大瓜小瓜一样繁衍生息,从西周算起,开创了近三千年的基业;下联说明阳夏谢氏是中华名门望族,历经汉、晋、唐等朝代,世代高官,如螽斯振动翅膀发出响声一样,彪炳史册,历史上曾出过数十个宰相。此联是追溯谢姓发展历史,文字叙述十分确切。
筚路蓝缕有谢缵创业维艰;
调和鼎鼐赖谢安匡扶社稷。
(河南省社科院任崇岳教授为大康县谢家堂村谢氏陵题的楹联)
上联说阳夏谢姓始祖谢缵创业之初,手足胼胝,历经艰辛,劳苦功高,谢氏子弟会永远铭记在心中;下联是谢安作为调和鼎鼐的宰相,他苦心孤诣,撑起了晋室半壁江山,其丰功伟绩当流芳百世。
堂前宝树枝繁叶茂;
阳夏祖地人杰地灵。
这是太康县谢家村牌坊对联。
谢氏诸子尽兰香,各震芳名满帝乡。
唯有千斤更堪重,只将高卧向齐王。
这是《乾隆太康县艺文志》咏谢朏三首。
东山韬略光门第,淝水功勋照汗青。
乌衣望族;宝树家声。(世界谢氏宗亲会)
上联说位于京城乌衣巷的谢姓家族,是名门望族,后来成为陈郡阳夏谢氏的专用语;下联说像姿貌秀美的玉树一样,人才辈出,声名远播。
堂前玉树家声远;
槛外乌衣世泽长。(南京谢氏祠堂联)
玉树:又称宝树,传说中的仙树。魏晋时指那些姿貌秀美、才干优异的人。典出《世说新语》记载,谢安曾问族中子孙:“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谢玄回答:“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这是玉树由谢家人使用的最早记录,至唐代,宝树又指贵族子弟。如王勃《滕王阁序》即有“谢家之宝树”一语。整副楹联的意思是“我们谢家子弟应该像芝兰玉树一样,生长在自己的庭院里,走出乌衣巷家门的谢家人要弘扬祖德,长久造福后世”。
乌衣望族;
凤羽名流。(广东谢氏大宗祠联)
凤羽:指谢灵运的孙子谢超宗。他曾作《殷贵妃诔》献给宋武帝,武帝看后大加赞赏,对谢庄说:“超宗殊有凤羽,灵运复出。”比喻文学才华很高。上联指谢氏是建康(南京)乌衣巷与王氏相等的望族,下联同样用的是谢超宗“凤羽”的典故解释上联。
相业古今三太傅;
家声吴越一东山。(广东潮汕谢氏大宗祠联)
东山:谢安隐居地名,典出《晋书谢安传》,说谢安隐居东山,无仕宦之志,朝廷展屡不出。后国内外形势吃紧,朝中无能臣,故寄希望于谢安,甚至有人说:“谢安若再不出来秉政的话,天下生灵依靠何人?”上联的三太傅指东晋宰相谢安、明代宰相谢迁、清朝初年宰相谢升(浙江泗门谢氏祠中堂供奉的三太傅是谢安、谢深甫、谢迁),太傅是三公之一,能追赠太傅是非常荣耀的事。下联是专指谢安,吴越地区古代属于会稽郡,东山在会稽境内,是谢安隐居之地。他从这里出仕,成为一代名相。
诔似芙蓉,藻思挹凤毛之彩;
赋成鹏鹉,风华袅兰玉之烟。(广东潮汕谢氏大宗祠联)
上联说谢灵运的孙子谢超宗作的《殷贵妃诔》受到宋孝武帝的大大赞赏,如凤毛麟角,灵运复出。下联指谢弘微的儿子谢庄善撰诗文。南平王刘铄献一红色鹦鹉,文帝十分喜爱,命群臣作赋,谢庄写的赋高人一筹。有一次,宋文帝读到他的文章后,对尚书仆射殷景仁等说:“真是蓝田出玉,一点也不错呀。”
宝树传芳百年堂树恢先绪;
凤毛济美一代文章启后贤。(广东潮汕谢氏大宗祠联)
上联指晋孝武帝亲书谢安宅为“宝树堂”。下联用的是谢超宗“凤毛”典故,解释上联首句。这副对联用典恰当,对仗严格,盛赞了谢家的光荣传统。
宝树传芳,枝荣本固;
光州衍派,源远流长。(福建省安溪县厚安明少博伴读谢氏祖祠联)
这个祖祠是纪念明代建文年间(1399-1403)任过陕西郑王府伴读谢仙举而兴建的。上联说他们是宝树堂传人,下联说厚安的谢氏是从光州即今河南潢川迁来的,枝荣本固,源远流长。
治易经芳名驰北阁;
赐金杖誉荣遍南疆。(福建省安溪县厚安明少傅伴读谢氏祖祠联)
此联说谢仙举酷爱史书,以研究《易经》驰名,道德文章,朝野称颂。年老致仕后,郑王赐金杖,荣归故里,名声传遍南部中国。
功追岳武穆,时危始见精忠志;
名媲文天祥,国破方知壮士心。(广东揭阳谢翱纪念堂联)
此联把南宋抗元名将谢翱比做精忠报国的岳飞和矢志抗元的文天祥,在时局恶化,国家遭难时才可以看出他的精忠报国的雄心壮志。
清明正大之气不可以威夺;
英明果锐之心不可以利回。(福建省顺昌县岚下村叠山纪念堂联)
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宋代信州弋阳(今江西弋阳)人。福建省顺昌县岚下村是谢枋得次子谢熙之的后裔定居的地方。此联称赞谢枋得英勇抵抗蒙古人的侵略,威武不可夺其志,金钱不可动其心的高尚气节。
晋室风流东山德业;
南宋名臣弋阳儒宗。(福建省顺昌县岚下村叠山纪念堂联)
上联追述叠山是会稽山阴谢安的后裔,谢安品德高尚,才干过人,是晋朝的风流人物;下联赞扬谢枋得是南宋名臣,他满腹经纶,是江西弋阳的一代儒学宗师。
举目东山再追步;
回首江左更风流。(福建上杭湖洋谢氏宗祠联)
此联的中心思想是缅怀先祖谢安不朽业绩,抒发后裔们决心弘扬祖德、再创辉煌的豪情壮志。
簪缨钟鼎尚书家风;
礼乐冠裳御史门第。(福建长乐县江田乡东岚村谢氏始祖谢星祠堂联)
谢星系谢安之后代,宋徽宗时进士,官至殿前御史。上联是歌颂谢安,谢安是当时尚书仆射,下联是说谢星承继了祖宗家风,娴熟礼乐,官至御史,也是谢家的荣耀。
东山系望于苍生;
西堂自夸夫奇梦。(谢氏通用联)
全联意思是说,谢家既有德高望重的国之栋梁,又有才思敏捷的文人墨客,后代子孙效法学习,光荣无比。
江西省宁都谢燕忠先生在《中华谢氏》上发表了不少此谢氏对联,有些楹联颇具功力。如:
谢安略,玄公胆,卫国护疆,裕后光前扬祖德;
道韫才,灵运诗,足智多睿,开来继往振家声。
祠建流芳,业壮千秋,敦宗睦族功耀日;
名留耀彩,德标万代,仁孝忠心世流芳。
寻根追远,正本清源扬古训;
认祖归宗,敦宗睦族振宗声。
淝水勋功重创建,谢家祖业必弘扬。
祖业弘扬光世代,人文蔚起振家声。
业绩人文傅盛世,勋功祖德焕新天。
东山再起千秋业,宝树重新万代荣。
庭生玉树;世济凤毛。
上联典指东晋名将谢玄,字幼度,陈郡阳夏人。他叔父谢安任宰相时,任他为广陵相,组织北府兵抵御前秦,太元年间在淝水大战,并率军收复徐、兖、青、豫等州,进兵到黎阳。后镇守淮阴,又因病改任会稽内史。曾回答谢安的问话说:“子弟们好像是芝兰玉树,让他们生长在阶庭。”下联典指南朝齐阳夏人谢超宗,南朝宋诗人谢灵运的孙子,好学而有文辞,宋时任新安王国常侍。新安王的母亲死后,他写了诔文,当时皇帝见了,大加赞赏,对谢庄(谢安弟弟谢万的玄孙)说:“超宗非常出众,身有凤毛,简直是又一个谢灵运!”入齐官黄门侍郎,因恃才纵酒失去礼仪,出为南郡王中军司马。
程门道学;江左风流。(选自《平阳谢氏志》)
上联典指北宋谢良佐,为理学家程颐四大弟子之一。下联典指晋谢安,风流洒脱,人称风流宰相。
托佣复仇;蔽障解围。
上联典指唐代谢小娥,改男装托佣仇家,手刃仇人,报杀父杀夫之仇。下联典指东晋谢安侄女谢道韫聪慧有才名,曾以青绫屏障自蔽,为小叔解围。此联两个故事,说明谢家既有名垂青史的名臣宿将,又有世人瞩目的才女英杰。
法治轻能退谷;文章美若叠山。(选自《平阳谢氏志》)
上联典指清代教谕谢金銮,字退谷,侯官人。乾隆举人。喜读宋儒书,博通传注。有《泉漳法家》、《退谷文集》等。下联典指宋代进士谢枋得,字君直,弋阳人。号叠山。为人豪爽,观书五行俱下。好直言,以忠义自信。私谥文节,世称叠山先生。有《文章轨范》、《叠山集》。
绝粒元都,忠义两尽;悬旌唐县,节孝双奇。
前半联讲宋朝忠臣义士谢枋得被俘入元后不食而死的事,后半联说清朝谢万程夫孝妻贤被旌表门闾,意在告诫宗人:忠、孝、节、义乃传家美德,应铭记,不忘本。
以上对联,分别从不同角度颂扬祖宗功德和家族声望,讴歌谢氏先祖先贤品格高尚、才识卓越、功业辉煌,显示以建功于国家民族的荣耀和自豪。意在激励后人,自励自强,弘扬祖德,为国立功,为祖上争光,为社会、为人民作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