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证明,邓小平的经济特区思想是正确的,正确的理论指导深圳的实践。但是,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因此,笔者从空间的维度分析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在深圳的实践。
(一)实践的高度
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的实践是站在人民的高度提出的,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该思想包涵以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的思想:一是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人民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二是增强综合国力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上二者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是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在“三个有利于”中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具有根本的价值意义。深圳特区近几年提出的关注民生的实践就是站在人民的高度进行的一系列改革。
“民生”的概念最早在《左传》《尚书》中出现,近代由孙中山吸取并发展了中国历史上关于“民生”的观点:“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深圳市根据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思想在实践的过程中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目标,对深圳市民生工程采取了一系列的实践行动:一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进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如为规划好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服务,全方位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标准化服务以及提供免费的就业培训活动;二是实行全方位的社会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如提高医疗保险待遇,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以及健全社会弱势群体的扶持体系;三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动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如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提高学前教育的公益性,配置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的现代设备设施,如2011年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3万个,高中学位6500个,普通高校学位2000个;四是建立健全多层次保障性住房体系,全面落实住房公积金政策,适度扩大住房公积金的范围。如深圳市政府《2011年的计划报告》中提出确保2011年保障性住房新开工3万套、竣工1万套。至2013年深圳民生工程进展顺利,深圳市财政支出向民生领域进一步倾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增长20.1%、15.3%、29.6%,比财政整体支出增速高9.7个、4.9个、19.2个百分点。观察以下的表格可以看出,深圳自建立特区以来在民生领域的投入大幅度提升了。
(二)实践的广度
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最突出的是特区改革开放思想。中央根据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思想提出特区经济坚持“四个为主”:一是建设资金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二是经济成分以“三资企业”为主;三是产品生产以出口外销为主;四是经济运行以市场调节为主。1984年初,邓小平进一步确认了经济特区的功能:“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将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4)由此可见,对外开放是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的主要观点。
因此,笔者把深圳特区实践的广度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对外开放的实践,主要是指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开放;对外开放,即是“加强国际交往”,“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成果和资金”。(5)深圳市继承对外开放思想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如组织企业参加东北亚贸洽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大型展销会,越中(深圳)经贸合作区启动建设。深港合作全方位加强,开展深港机场轨道联络线工程、广深港客运专线(深港段)、莲塘/香园围口岸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实行深户居民一签一年多次往返香港的便民举措。
“十五”时期进出口情况
对外开放以来,深圳市对外贸易出口强劲,其中深圳外贸出口总额连续十三年位于全国大中城市榜首;出口市场多元化多层次化,如:美国、欧盟、尼日利亚、印度、俄罗斯等市场,在深圳投资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总数累计达到114家。根据《关于深圳市2013年1-6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进出口贸易总额达3012.97亿美元,增长42.2%,其中出口1664.6亿美元,增长33.8%,高于年度预期目标25.8个百分点。
二是对内开放的实践,主要是指深圳市加强国内各地区之间的横向经济联系。深圳特区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南边缘,珠江口的东侧,东临大鹏湾,西接珠江口,北靠梧桐山、羊台山脉,南与香港新界接壤。深圳交通便利。陆上有铁路连广州,南接香港;有深圳至广州,深圳至汕头,深圳至惠阳等公路,可以联结全省和全国的公路网。海上、空中航线四通八达,形成对内对外的现代化交通网。由于深圳市独特的优越的地理环境加强了深圳市与国内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与合作,深圳市以“内联”为主要形式,先后与中央40多个部门和29个省区市合办了3900家内联企业,实际投入36亿元。1987年以后,深圳加大外向发展的力度,通过内地、深圳的联合模式,共建出口加工基地,使深圳的出口规模迅速扩大。2009年出台《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2009-2020年)》启动了前海合作区的开发建设,进一步推进深港落马洲河套地区合作、深化珠江口东岸地区紧密合作、加快推进与汕尾、潮州两市的“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共建项目、建立深莞惠多层次合作机制,深莞惠三市公共交通一体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原特区外地区投资增长12.7%,高出全市投资增速1.4个百分点,完成投资694.9亿元,占全市投资比重达到69.4%,比去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
(三)实践的深度
对于经济特区的建立,邓小平考虑的不是要建几个“窗口”的问题,而是要建设强有力的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联枢纽”,正如邓小平在谈到在内地再造几个“香港”时指出:“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同中国的发展战略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为了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目标,要更加开放”。(6)因此,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是通过实行优惠政策和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特定地区,旨在发挥深圳特区的“窗口”“试验田”“排头兵”的作用,中国各个地区可以借鉴深圳经济特区的经验。深圳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对外辐射和对内辐射的枢纽作用。具体来讲其实践的深度有:一是发挥其邻近港澳台的地理优势,利用特殊的优惠政策,更好地吸纳与利用外资,引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科学技术以及管理技术,实现中国经济对外贸易的多元化多层次化,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拉动中国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二是通过与外资企业的多方洽谈,参与国际市场的经济活动,多渠道获得国际市场经济技术信息,加速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实现我国经济国际化;三是为中国经济体制探索改革经验,把深圳这个小范围作为“试验田”进行改革试验,既可以将成功的经验向内地推广,又可以把试验过程中不成功的副作用限制在小范围内,最重要的是还可以通过深圳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进行筛选和过滤,为我国经济发展所用。所以,深圳经济特区的实践在中国对外开放战略格局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对我国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