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孔子“仁”的思想及其对大学生道德修养的启示

  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的状况,总体上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面对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转型,部分大学生由于受西方思想和文化观念的冲击与影响,其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模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滋长蔓延,缺失社会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人际关系冷漠,诚信意识淡薄,缺乏人生理想,意志薄弱,不思进取。孔子的仁学思想强调“仁者爱人”,能够帮助大学生克己修身,学会待人处事之道,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一)为己之道

  孔子倡导“为仁由己”,他指出道德修养必须依靠自觉,不能依靠外力,每个人通过自觉的修养,都能够成为道德高尚的人。“为己之道”是君子提高自我修养的修炼方法,目的就是要把“己”所具有的自发向善能力转化为实际的自觉趋善能力,使人能够自觉地从沉沦状态中脱离出来,复归到最初的本真本性。为己之道内容丰富,可归为以下几类:

  1.克己修身

  《礼记大学》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可见,修身是做人的根本。大学生要提高自身修养必须从“克己修身”做起。

  第一,内省。内省是指从思想意识、情感态度、言论行动等各个方面去深刻认识自己、剖析自己。孔子十分重视自省,并提倡时常要保持这种自觉意识。他的学生曾参提出了“吾日三省吾身”,主张每日每时都要对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进行反省,不断地检查和督促自我,使自己能够自觉上进。孔子自己也提出要能“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其过而内自讼”(《论语公冶长》),以“贤”为榜样,以“不贤”为鉴戒,时刻反省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过失后,能做出恳切的自我批评。孔子的这一思想提醒大学生要时时反省察己,养成自我批评的习惯。经常做到自省和反问自己的愿望和行为对周围的人是有利还是有害,是快乐还是痛苦,有没有给别人带来不幸、烦恼和不便,这样就会逐渐培养出一种精神力量,对自己不良的欲望起到制约作用。

  第二,改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犯错并不可怕,只要“过则勿惮改”,勇于改正错误,还是会像孔子所说的“人皆仰之”。但如果是犯了错,却“过而不改”,这才是真正的错误。当代大学生处于多元化社会,由于其世界观尚未形成,在接触新事物中,道德识辨能力较差,道德免疫力低下,难以抵挡得住来自各方面的诱惑,在所难免地犯下这样或那样的过错。这时候大学生也许会受到身边人的批评,感到沮丧难过,有些甚至于变得自暴自弃,但这些都不是面对错误正确的态度。大学生应该做到如孔子说的“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知错即改,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2.立志向仁

  孔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里仁》)意思是立志于仁,一个人就不会轻易做坏事了。在孔子看来,“志”是心之所向,如果立志行仁,内心就会产生一股向善的力量,这是成为--个有德之人的重要前提和内在保障。那么“志于仁”应该如何做呢?从孔子和颜渊、子路谈论志向的对话中,我们能够得到些许启示。子路说:“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论语公冶长》)意思是说,情愿把自己的车、衣服拿去与朋友其用,即便坏了也没什么可遗憾的。颜渊说:“愿无伐善,无施劳。”意思是,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孔子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我愿使老年人能安乐、朋友能信任我、年轻人能得到关怀。由此看出,“仁”就是要对朋友大方,有福同享;就是要默默奉献,不求回报;更是要像孔子一样达到忘我的境界,心怀天下,关心百姓。现在有些大学生,由于受西方拜金主义的影响,太过关注具体的物质利益,具有明显的功利化倾向,缺少高远的目标和情怀。孔子心怀天下的志向正好启示大学生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以国家民族的命运为己任,而不以个人的荣华富贵为人生的理想。只有个人的志向同国家的命运相结合,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能成就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二)待人之道

  儒家的“仁”不仅是个人修身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也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大学生要以“仁爱”作为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情感基础。

  1.推己及人

  儒家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提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凡是自己认为好的事情,也应该推及他人身上;凡是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也不要勉强他人接受。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基本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受到父母的溺爱,以至于习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凡事先追求自身的利益,强调自身的感受,不顾他人的权利和想法,从而导致人际交往冲突不断增多。因此,要用儒家的“仁爱”精神去引导学生,让他们懂得在人际交往中应该遵循“忠恕之道”。自己厌恶、否定的,一定不要施加于别人身上。与此相反,应该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并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人。正所谓“惠则足以使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乐于助人,施恩不图报,雪中送炭,解人急难,别人就会信服你,朋友之间自然就会形成一种互帮互助的和谐状态。

  2.诚信待人

  孔子主张在人际交往、朋友相处中,一定要以信为本。当颜渊、子路问到孔子的志向时,孔子便答道:“朋友信之”(《论语公冶长》)。意思是说,让我可以得到朋友们的信任。由此可见,信是人际交往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是建立朋友关系的基础和准则。孔子主张对朋友心存信任,反对猜测、怀疑。子贡谤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论语宪问》)子贡诽谤别人,孔子说:“子贡啊,你就好吗?我可没这闲工夫。”子曰:“不逆诈,不臆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贤者是不会轻易去怀疑朋友的。这启示大学生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应该以诚信为交往的准则,坦诚相对。这要求大学生做到三点:第一,朋友之间做到不欺不瞒,不对对方撒谎;第二,要对朋友言而有信,答应朋友的事情一定要做到;第三,对朋友不能心存猜忌,一定要做到全然信任。

  3.宽以待人

  孔子的学生子贡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意思是说:“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子曰:“其恕乎!”意思是:“那大概就是恕吧。”(《论语卫灵公》)所谓的“恕”,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宽容。孔子主张在人与人交往中,要宽以待人。他认为“宽则得众”(《论语阳货》),待人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因此,他主张要做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意思是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简而言之就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一旦发生矛盾,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能一味指责别人。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也应该树立宽容的心态、包容的品格、博爱的情怀。当朋友之间闹矛盾的时候,首先应该多想想自己的不足,主动承担责任,以求得“化干戈为玉帛”,增进朋友之间的友谊,同时还应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即使受点委屈,也要从大局出发,以友谊为重,做到“有理让三分”。如此一来朋友之间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争执,有利于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处事之道:慎言力行

  孔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论语宪问》)“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里仁》)这些论述都说明孔子主张要慎言,少说多做,反对夸夸其谈和言过其实的行为。在言行的关系上,他特别强调言行一致,并且认为“行”比“言”更重要,言只有转化为行才是有效的,因此,他教育弟子要“讷于言而敏于行”“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言必信,行必果”,做一个身体力行的“躬行君子”。

  然而当前许多大学生存在着言行不一、知行脱节的现象。他们明明签了考试不作弊的承诺书,却仍旧在考场上耍各种花招作弊;明明说好要遵守学术规范,却依旧抄袭他人的论文,东拼西凑、移花接木;明明将社会公德的规范要求背得滚瓜烂熟,却依旧乱闯红灯,随地吐痰;明明已经签了就业协议书,却仍旧跳槽到薪水更高的公司。在他们看来只要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坚定立场,除此之外做些小的“出格”的事情是无关紧要的。由此可看出,大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更加需要从小事开始抓起。首先,要学会慎言,做不到的事情不要承诺,承诺了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从培养良好的习惯抓起。其次,大学生力行应当从身边事、平凡事、眼前事做起,从文明说话、文明行路、文明乘车、文明用厕等事情做起。因为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学生在“大事”上有荣辱之分,却往往在“小事”上存在着荣辱观模糊、知行不一的情况。因此,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要从小事做起,应善于在日常小事上明辨是非、区别善恶、分清美丑。

  §§第十二章 科技时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内在理路与表现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