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社会之维:大学生公共精神不足

  公共精神是大学生在处理社会关系时人文精神的主要表征。“所谓公共精神是指以利人的方式对待公众利益所关心的态度及其言行、方法和形式,也可以理解为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对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规范的主观认可并体现于客观行动上的遵守、执行。”大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与公共生活发生联系及与公共利益关联时公共精神不足,主要表现为公共意识淡薄、公共关怀缺失和公共参与乏力。

  第一,大学生公共意识淡薄。公共意识是公共精神的内核,是大学生对自身与社会关系认知的表现,是大学生作为公民自律、担负责任与义务的理性根据。公共意识意味着公民并没有把自己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人,而是把自己认同于一个与他者联系在一起的共同整体,通过在共同体中寻找彼此之间的共同联系来确定共同的规则,以维护和实现共同的利益、价值和秩序。如今的大学生公共意识的萌发与成长受学校智育所影响,他们集中主要心智去推进知识和技艺的学习,但是被局限于该技艺的个体的公共意识却退化了。一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一定程度上让大学生心智与思维习惯变得萎缩,知识成为他们最为信赖和亲密的伙伴,从而弱化了与他人、社会之间共同联系与共同规则的构建。另一方面,学校专业教育让大学生囿于狭小的利益视野,他们的行动范围变得狭小,不断专注于自我利益的实现和获取,思想超越意识和使命感降低,社会共同规则的维护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增进似乎越来越远。

  第二,大学生公共关怀缺失。公共关怀是公共精神在态度层面的体现,是公民对公共利益和价值、公共事物、公共秩序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自觉关心、关注的态度,是个体对群体一种向善的道德表现。建构在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的现代高等教育在物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驱使下,以科学和技术的逻辑培养出的大学生把社会当作名利场,他们以获取精深的专业知识作为竞争的首选方式和占据社会资源的主要手段,知识和技能逐渐成为他们最为关怀的东西。大学生不断割裂自身与社会的关系,喜欢从社会中索取而不愿意付出,公共关怀从自身的价值使命中抽离,不再是基于自我价值的自律性行为,而是更多地体现外界的他律性要求。不仅如此,正如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在“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上公开指出:“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知识性教育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对大学生的公共性的培育,大学生不但缺乏公共关怀,有时候甚至会做出损害公共利益的事情。

  第三,大学生公共参与乏力。公共参与是公共精神在行为层面的体现,是大学生基于对共同利益和价值的体认、关怀而自觉生发的行为。大学生通过公共参与不但可以增进公共利益,而且可以实现大学生公共关怀的道德美感,以此促进主客体的和谐共生。高校知识性教育让大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和集体,他们似乎比一般人懂得更多,但也给他们带去灾难性的副产品,即社会的弊端让大学生变得消极、冷漠。他们更加相信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远比集体值得信赖,渐渐学会明哲保身,丧失对公共生活的热情。他们更乐意于用知识和技能来武装自己,以此积累未来生存和竞争的资本,至于公共的事情则似乎与他们无关。大学生公共参与活动的目标主要围绕个体将来的就业和出路问题展开,对承担集体公共事务、志愿者服务、各类选举投票漠不关心。某种程度上大学生公共参与潜质被专业和学科所遮蔽,他们更多地专注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公共领域中的身影和作用越来越少、越来越小。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