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铭
摘要:家庭伦理是协调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规范和准则,是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家庭伦理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相适应,表现为现代夫妻关系平等意识逐渐增强、家庭成员民主意识日益提高。我国家庭伦理的新变化体现了夫妻关系成为家庭伦理关系的轴心和儿童成为家庭伦理关系的重心等特点,这为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家庭伦理规范体系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有利于加快新时期家庭伦理建设。
关键词:家庭;传统家庭伦理;家庭伦理建设
在很多中国人观念中,在家带小孩似乎是妈妈的责任,但是,节目《爸爸去哪儿》却挑战了传统。红遍全中国的《爸爸去哪儿》,以“反弹琵琶”的节目思路带来的观念反差,不仅吸引了人们的好奇心,还成为家喻户晓的茶余饭后的谈资,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名气还漂洋到美国。有老师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此为“活教材”。老师启发学生如何在陌生环境中待人接物,并试图通过节目中的亲子对话为学生解读亲情,让学生领悟亲情。欢笑过后,静心思考其背后折射出的我国家庭伦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变化,这些变化的具体内容和特征,以及对我国新时期家庭伦理建设有何启示等方面的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探讨。
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生活群体,同时也是一个有组织的基本社会单位,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庭,人们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组织家庭生活,从而使家庭成为一个人际关系密切的群体。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通过其成员的社会活动影响着社会,家庭伦理在对家庭成员的影响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家庭伦理的概述
所谓家庭伦理,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处理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在婚姻家庭问题上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行为准则,并不是人们主观杜撰出来的,而是在一定社会里共同的家庭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义务,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作为家庭中确定的任何一个成员,都必须遵守一定的义务。不论是丈夫还是妻子,是父母还是子女,是兄弟还是姐妹,都应该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和职责。由于爱情、婚姻是家庭产生的前提,并构成最初的家庭关系,而家庭则是两性缔结婚姻的结果,同时又包括婚姻关系。因此,家庭伦理在广义上既包括有关家庭的道德规范,又包括爱情、婚姻伦理。爱情、婚姻伦理的一些要求也是家庭伦理的内容。此外,由姻亲关系而导致的亲属关系和因家庭生活而产生的邻里之间的关系也是家庭伦理规范的组成部分。
(二)中国传统家庭伦理
在我国传统社会,对家庭伦理非常重视。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家庭生活实践中,就曾提出过许多处理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诸如“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男有分,女有归”以及“勤劳俭朴”“治家谨严”等。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人们就把“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相联系,把“忠孝节义”“三纲五常”看作是道德的主要规范。许多古典文献中都提到:“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中国传统家庭伦理概括地说,主要包括三大内容:夫妇之道、孝道和悌道,分别为协调夫妇、父子和兄弟这三种基本家庭关系的规范和准则。其中,孝道协调代与代之间的纵向关系,悌道协调同辈之间的横向关系,夫妇之道则是针对夫妻(妾)关系的规范,其实主要是妇道,即针对女性行为的规范。就其完备性和详密性而言,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在整个人类文明体系中无疑是首屈一指的,这应归因于中国传统社会的独特的演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