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香港群体意识形态与内地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作用的机制和途径研究”阶段性成果(12BSH036);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香港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研究”阶段性成果(11YJA710061)。
冯庆想 徐海波
摘要:港人风水文化观念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传统伦理道德、香港民间风俗、封建迷信等元素,成为一种复杂的、特殊的群体文化意识。对港人风水文化观念的认识必须将其置于具体的、历史的香港社会条件和环境中,深入了解港人风水观念的传译机制,客观看待风水文化观念在香港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香港;中国传统文化意识;风水文化观念
香港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在金融、科技、信息等行业高度现代化的社会里,风水文化观念较为盛行,这与崇尚科学理性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显得不相协调。但是香港的人口结构以华人为主,风水文化观念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意识,映射在港人的生活世界中亦不足为奇。香港社会的发展背景和进程不同于内地,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港人信仰风水文化有其历史性和现实性的因素。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风水文化观念的合理性和局限性,认识香港群体意识的独特性,客观评价风水观念在香港的社会功能。
中国是一个重视生存智慧的国度,我们的祖先在远古就开始通过观察宇宙、自然、人体变化的机理,探究天时地势变化与居住规划布局的关系,为种族的生存发展环境提供理论指导,形成独特的风水文化。风水在历史上曾经长期作为帝王之术,为封建集团所垄断,历代不少帝王认为在建都选址上觅到“龙脉”就能永保千秋大业,但都逃不过朝代更替的历史规律。然而封建统治者依然把风水践行作为维护其统治秩序连续性的一种操作手段。唐代以后,风水文化流入民间,经过民众传播和历史沉淀,演变成文化观念而流传至今。
在中国古代风水文化的论述逻辑里,风与水是自然界万物两个重要代表,风与水在阴阳二气交流中产生各种变化,影响到人们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环境,迫使人们寻求适宜居住的地方。即是说,风水不是风和水的物质形态本身,而是以抽象的“气”为媒介,沟通自然环境与人的一种复杂的、变化的关系。风水观念就是反映这种关系的一种意识。换个角度来看,风水观念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和反映,是人们对客观环境和运动变化规律的感知,并做出调节人们心理需求与环境信息流动的反应,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平衡、协同、和谐的状态;同时使人们获得精神层面上的自在、平安和释然。就文化价值而言,风水文化观念传递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积极信号。但从认识论来进一步反思,风水观念中的“自然”是自在自然还是人化自然?风水观念中的主体对客体所反映的世界是否真实?假如脱离世界的真实性来构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模型,这不是注定了风水观念在乌托邦世界的围墙中徘徊?这些疑问都是风水观念自身设置的困局。
从社会历史角度切入,风水文化观念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其发展过程受制于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能力,又受到封建社会官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它在社会变迁中吸纳了儒家、道家等文化元素,从时间、空间、能量角度,以阴阳辩证的中国古代哲学思维和整体性文化逻辑论证“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天人合一”既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又是合乎人的心性和天的德性的生存状态。人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寻求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但人又独立于自然环境,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人不仅是自然存在物,还是文化存在物。人的心性以心理状态和气质性格为表征,既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又深受社会文化的模塑;天的德性是封建统治秩序的人格化特征,是让民众心甘情愿地顺从现实秩序的观念规范,以消解民众对现存政治上层建筑的否定力量。“在帝国时期,风水是乡村民众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既投射着地域社会的权力秩序,亦反映了国家制度与民间文化的结合。”
可见,风水文化观念的形成过程有内在逻辑和社会历史的局限性,但是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到其“合理内核”展现了朴素的自然观和近代形而上学辩证法的合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