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楚天都市报》围绕“大事看楚天,服务看楚天,活动看楚天”的三大目标,以信息量大、深度思维、舆论监督、服务性强为抓手,锐意进取,大胆尝试,矢志使《楚天都市报》从一张市民生活报阔步跨向一份有影响力、公信力、引导力的主流综合类大报,为构建责任媒体、和谐媒体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一是围绕大局,服务人民。2008年,《楚天都市报》紧紧围绕党与政府的中心工作,做好服务人民的大文章,进一步强化时政新闻、民生新闻的地位。例如2008年,《楚天都市报》开设了“走进社区”专版,启动“记者进社区”挂牌服务,又与有关部门开展了“江城十大特色社区”的评选活动,得到武汉市政府的高度肯定。
二是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汶川地震,《楚天都市报》前后共有15名记者在灾区经历了十余天的艰苦奋战,发回大量讴歌抗震救灾精神的好报道。2008年6月2日起,本报从抗震一线归来的特派记者先后走进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省政府办公厅、省委办公厅等处作报告。一场场演讲,激扬起听众们的爱国热情,树立起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在一系列重大报道上,《楚天都市报》发挥贴近性、可读性强的特色,有效地引导了舆论,体现了大事看楚天的重大影响力。
2009年,面对新的办报形势,《楚天都市报》对未来依然充满自信,我们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加强多元融合,实现跨地域大发展”。
一是进一步改版,对主流人群实现“三贴近”。主流化转型,就是要关注主流阶层、主流人群的生活,报道来自主流人群的新闻,反映主流人群的意愿,向社会各个阶层传播主流价值观,为主流人群服务。继2008年以深度思维调整版面设置、实现内容分叠的改版后,2009年,《楚天都市报》将进一步优化版面设置,进一步对主流人群实现“三贴近”。
大学生是社会最活跃的一个群体,是未来的栋梁;而大学的教职员工,则更是知识最密集的主流阶层,主流思想引领着社会的方向。在围绕主流化转型进行的不断改版中,我们将特别增加来自高校的新闻,拟于2009年设立专门的校园版、恢复并扩充大学生记者团,以使校园丰富多彩的美好生活能在报纸上得到及时生动的反映,还将积极组织“湖北高校十大年度人物评选”、“高校大讲堂”、“校园文化行”等多种活动,为广大师生服务。
同时还将设立评论版,组建评论队伍,进一步强化评论的地位,满足主流人群表达观点的需要。
二是加强报网互动,促进多元融合。2008年7月,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与腾讯联姻组建大楚网,以《楚天都市报》为主要合作平台,集约腾讯在鄂1300万QQ 用户资源优势和《楚天都市报》的原创新闻优势,报网联动平台推出后,首批3名特派记者已在网上挂牌上岗,报纸与读者之间又多了一条重要的“连接通道”,传播创新又出一招。2009年,本报将进一步加强报网互动,更热烈地拥抱网络媒体,实现《楚天都市报》与网媒的融合。
三是开设地方版,实现跨地域拓展。在挑战面前,更需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办法,密切都市类媒体的合作关系。2009年,本报在办好《楚天都市报襄樊新闻版》的同时,将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力争在与地市级报纸合作办报方面取得突破,实现品牌的战略扩张,以避免省级晚报都市报与地市级晚报都市报之间的无序竞争,推动新闻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传媒产业的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