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报道再次体现“大事看楚天”
奥运报道,总体感受非常漂亮,再次体现“大事看楚天”。
刚收到中宣部对我们奥运报道的新闻阅评,这是今年以来中宣部对本报的第三次专题阅评。
奥运报道的成功,在于满怀激情地做好主题宣传的报道。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届体育盛会,也是政治大事,国之大事,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光荣与梦想,承载着国力强大、民族复兴的追求与情怀。这组报道以平民视角、人文精神,成功挖掘出了众多体育明星的感人故事,深受读者喜爱。尤其是最后一天的收官之作“北京传奇”当日零售净增3万多份,省委宣传部领导和江作苏社长给予高度评价。
这说明,主题宣传并不是“交公粮”的苦差事,做好主题宣传对于扩大报纸影响力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收获的果实是甘甜的。
本周关于“巡司河”的报道很有章法。“长江隧道”的报道、包括“阅马场几成公交百慕大”这组报道,不只是几万换乘市民关注的事情,还能引起更多读者的关注,主管部门重视并迅速采取了改进措施,这是对报道很好的回应。
我们为老百姓服务体现在什么地方?就是为他们的衣食住行服务,为一些他们每天所必需的生活节点服务。我们各个部门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都应该从这个地方出发。除“大事看楚天”,世博会报道作出了差异化从世博会的报道来看,我们做得不错,但是还可以动脑筋。《湖北日报》在湖北周那天做了一个特刊,百余个版,全是招商广告,放在湖北馆免费发放。这样的事以后再碰上,《楚天都市报》怎么做?其实我们如果跟世博局联系好了,做特刊印10万份放在湖北馆免费发放,不也很好?这样的事情需要提前策划。世博会报道我们有不少亮点,比如我们几乎独家约到了世博会晚会总导演专访,这是很不容易的,与其他媒体的报道相比,显出了差异化。几家大型网站上挂出的总导演专访,都是我们报纸这一篇。
《荆楚蝶变》为历史存档
作为都市类报纸怎么为历史存档,这是我们的一种责任,也是从更高的历史层面来对待,很重要。
《荆楚蝶变》这组报道气势恢弘,有点有面,站在宏观的背景上,对我省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作了生动的诠释,切合时代要求。荆楚大地正重新改写在中国版图上的分量与地位,作为新闻人,我们有责任记录下这些石破天惊、波澜壮阔的时刻。
这几年,《楚天都市报》的成绩有目共睹,主流化转型成效显著。人物典型报道已炉火纯青,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搞得非常漂亮非常成功。下一步,怎么把主题性的策划报道作出《楚天都市报》的特点,值得大家思考。大时政、大民生、大评论、大气派,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
要敢于投身主题宣传
“十七大”的报道做得很漂亮。这是我们第一次用这么大的篇幅来做重大题材的报道,创刊以来可能也是首次。这向外界表明:我们在主流化转型的过程中,敢于去做重大政治性题材的报道,而且是有准备地推进。
主题宣传,就是以党和政府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要决策部署为主题,集中、连续开展的重大宣传报道活动。主流媒体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就要统筹协调好主题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主题宣传是自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体现,有利于把宣传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动员和激励干部群众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楚天都市报》背靠集团,跟随《湖北日报》有计划、有组织地协同作战,这是我们的优势。另外,我们的落地解读,有独到的视角,有权威性,这对于改善、提升《楚天都市报》在社会主流人群中的形象大有帮助,有利于我们一改《楚天都市报》细碎的形象,提高报道的分量。
主题宣传对我们来说就是打大仗,我们要有打大仗的准备,也要打有准备的大仗,就是事先做好策划,做好成熟的报道方案。
要在合规的前提下再出彩
我们的报道,首先要合规,在合规的前提下再出彩。
合规,就是要合乎规律,合乎规则,合乎规定。这次十七大的报道,社内外很多同志评价都很好,省委宣传部领导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就是在合规的前提下出彩的一个例证。
作为发行过百万的一份报纸,对于十七大这么重要的政治活动,我们的报道怎么做?首先,我们必须关注,这是没有疑问的,这就叫做合规,动作要符合规则。然后要出彩,绝对不能应付了事。这些方面,我们以前比较忽视。我举个例子:我回到《楚天都市报》上任第一天,胡锦涛总书记今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的讲话,我们版面上居然一个字没有报道。现在回头看当时的讲话,就是十七大报告的雏形,这么重要的一个标志性文献我们一个字都没有刊发,就不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表现了。
我们要做一份主流大报,就要合乎规则、规律、规定,关注主流人群所关注的事情,然后结合《楚天都市报》的特点,找准着力点,争取出彩。十七大报道,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所以编委会给予高度肯定。特别是我们的落地解读,有计划地推进,主动地介入,这是提升报纸品质的有益尝试,非常好。
“走进襄樊”唱响业务创新的主旋律
实施主流化转型就要开放办报,“市民有约--走进襄樊”报道对本报品牌、品质有提升作用。
自从提出主流化转型以来,我们做了一些积极有效的尝试,这种尝试使得报纸尽管没做很大的版面调整,但在面貌上已有不小的变化。不仅在市场上有所反馈,而且主管部门、集团内部都比较肯定。在这个时候,我们再往上提升一下,推出了聚焦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报道。我的思考有三个方面:第一,作为湖北省发行100多万份的报纸,怎么体现出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性作用?怎么体现出主流意识?毫无疑问,对于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要战略决策,就要通过我们的报道进行关注。
第二,这种报道要投入大量的精力,需要对纷繁复杂的事实进行提炼,要有独到视角,是对区域经济的一种“鸟瞰式”的宏观把握,是从过去到未来的一种全景式的观照,要浓缩在这么几个版上,很不容易,采编人员都付出了不少艰辛,队伍得到了锤炼。
第三,这组报道毫无疑问是对报纸品牌、品质的一次提升。为什么这么讲?以前别人都认为《楚天都市报》只是市民生活报,尽管此前我们也有不少重量级的报道,但像这么正面接触的、直接研究区域经济的报道,还是第一次。我想,这组报道不仅襄樊的民众关注,省直部门、武汉的读者、其他市州的干部群众也会关注,他们可能会注意到:原来《楚天都市报》也能做这些内容。我相信对于主流人群,这组报道是一个提示,一种标志。
开放式办报,也包括对《湖北日报》的学习。《湖北日报》有其独特的优势。《湖北日报》的一些报道方式和报道理念也值得我们借鉴。多方面学习借鉴,结合市民报特色,加以融合,最后就能使我们的报纸具有独立的品格和丰满的精神气质,具有不可替代性。
当然,这一类报道是《楚天都市报》作为市民报的高端产品,就像一桌子菜,多是萝卜白菜,再上一盘龙虾。但是不能每个菜都是龙虾,餐餐吃龙虾。这是一种稀缺产品,一种高端产品,是一种耗费心智的产品,我们不会也不可能经常搞。
编辑部就是要形成钻研业务的好风气,唱响业务创新的主旋律,只有这样,报纸的质量才会得到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