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事件报道 检验主流媒体的核心能力
作为主流媒体,对重大事件的报道不能回避。重大事件一般具有这样的特征: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影响面大,关注度高,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发生、发展;可以是突发的,也可以是非突发的。《楚天都市报》可以发挥策划及时、反应迅速的特长,将重大事件报道作为向主流化转型的契机,借助重大事件的报道提升影响力,塑造品牌,积极应对变化的媒介生态环境。
在重大事件的报道中如何正确把握宣传基调、体现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对政治、政策水平和把握全局能力的检验,也是对采编人员业务素质的考验。
《楚天都市报》有做突发事件的传统优势,如何进一步提高重大事件报道的驾驭能力,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因为这是主流媒体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新闻竞争绕不开的选项,必须提升。
汶川地震报道实现了三个层次的跨越
这次汶川的抗震救灾报道可以说是《楚天都市报》十多年来,我们宝贵创业精神的再次集中体现,是《楚天都市报》作为湖北领军媒体的再次检验。这不仅仅提升了《楚天都市报》的品牌,而且进一步改善了媒体的生存环境,赢得了广泛好评。奔赴前线的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出色完成了任务,他们是《楚天都市报》的英雄。
前方记者克服了体力、意志和智慧三个层次的考验,最后实现了三个层次的跨越。
第一个层次是进一步彰显了《楚天都市报》的品牌。这次报道,整个编辑部决策迅速、果断,群策群力,高度团结,举编辑部之力,前后方强力协作,多个部门特别是教科文部、时事部、总编室以及出版部,表现了非常高的素质和境界。不仅锻炼了队伍,而且培养了人才,检验了实力。
我们的发行量涨到128万,比2007年同期增长了20多万份,是近几年发行量最高的时期。这是靠同志们的汗水和心血得到的市场回报。
第二个层次是彰显了我们的媒体责任。作为一个主流媒体来讲,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不能失语。这个层次是对所有媒体的检验,它不仅是个决策的问题,更是个责任问题,这个层面上,毫无疑问,这组报道再次体现出我们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
第三个层次是人文精神的张扬。报人作为知识分子,在巨大灾难面前,怎样体现我们的良知、我们的价值观?作为社会的精英,这个层面是最高层次。报纸这种快速消费品能够让人读得掉泪,说明记者是用心血在写作。
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体现了我们的人文精神。不仅是报道人与灾难的抗争,更是生命价值和人性尊严的弘扬,在坚韧和温暖的力量中树立起民族不屈的丰碑,不仅是记录历史,而且把灾情感受沉淀为民族的文化记忆,这是媒体精神价值的体现。或许,这就是新闻乃至文化的力量。
所以,我觉得我们经受三个层次的考验,实现了这三个层次的跨越。
我们今后要不断总结,这充分说明在大事面前检验人、检验媒体,所以对媒体来说既是巨大挑战,也是巨大机遇。说实话,这次从决策到策划到执行非常完美,给高扬的《楚天都市报》的旗帜赋予了新的内涵。历次大的事情当中,有成功也有不足,但不断的总结提高,就形成我们宝贵的财富。
我们还有一系列工作要推进:快速推出抗震图片巡展,走进武汉的高校和社区,还要下到省内地级市,准备印制精美的特刊,公开出书,记录这段历史,记录楚天都市报人在灾难面前的勇气、风貌。我们前方记者还将走进高校讲座,与学子们面对面互动。
总的来说,这次抗震报道打了一个漂亮仗,我感到很自豪,感谢大家的共同努力,很多同志这段时间太辛苦了,要调整好、休息好。现在转入常规报道,特别是圣火传递之后,希望各个部门把良好的状态保持下去。
我们6月开始要把业务大讨论搞起来,要组织大规模学习,不断提升我们的素质,开阔我们的视野,才能长盛不衰。我们的潜力是巨大的。我们一定要珍惜内在能量,激发我们的能量,每一个人、每一个部门都不可小看。
雪灾报道显示出锐意进取的姿态
关于雪灾的报道,省委宣传部和集团主要领导对我们的报道给予好评。今天的报纸也做得非常漂亮,可以说是有起伏,有波动,有许多亮点,当然也有遗憾,值得我们认真总结。正如评报时谈到的观点:精品不够,因此我们仍需强化精品意识。出版、校对、调度等各个环节都费了心。
情感和经验告诉我们,灾难中人的命运最值得关注。如果一味把关注点放在交通方面,那么大量无出行计划,或家里与受灾地区没什么关系的市民,就可能产生事不关己的心理。因此在报道时,要非常注意拉近新闻人物与本地市民的距离,要把镜头对准那些在城里辛勤工作的农民工、准备回家探亲的外地人等。
《楚天都市报》作为一份成熟大报,就要有这种素质。
其实,哪怕是我们一点点小的变化,读者都会注意到。像抗击50年最强降雪这个题图的设计,很多人说有国画的美感和质地。这显示出了我们《楚天都市报》的功力,也显示出锐意进取的姿态,非常好。
因此,下一步要继续以三贴近的原则,做好抗击冰雪灾害的报道,对地域资源的挖掘,往往是独家报道和深度报道的来源。
报道在灾难面前,团结奋斗、众志成城、坚忍不拔的精神和自信、从容、开放的心态;2.报道对生命的珍重,对生命理解的升华以及战胜困难的勇气,彰显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精神力量;3.报道政府在救灾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决策能力、应对能力、动员能力、协调能力,反映政府执政理念的新变化。
重大事件要有快速反应机制
对热点问题的快速反应,要逐步形成机制。
媒体的竞争体现在对事件的快速反应上。越早发出声音越容易吸引观众注意,并在更大程度上赢得信任。因此,要力争第一时间介入事件,争取用最快速度将消息传播出去,成为信息的权威发布者,在舆论导向上占据主动。
我们有成功的经验,大家回忆一下汶川地震,2点28分,我们疏散到楼下,大约3点20分左右,我和值班的韦总迅速召集部主任在小会议室开会,同时我们派遣的第一分队4个人就在赶往机场的路上。开会时议到8个版,不够就加,第二天我们的版最多,内容最丰富,这样一出来就做出了气势,读者注意力就跟你走了,这叫先发优势。这表明,《楚天都市报》作为一份百万大报,我们的快速反应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我们要高度评价受编委会统一派遣到前方的同志。他们确实是冒着生命危险,凭着对《楚天都市报》的热爱,对新闻事业的敬业精神、职业操守,主动请缨到一线战斗,体现出了《楚天都市报》人的风范。他们每天都活跃在报纸上,为报纸增光添彩。通过他们,我们的触角真正伸到了现场。
他们是《楚天都市报》的英雄。
通过这次突发事件的报道,我们的快速反应能力得到极好的彰显。大家都讲,这次报道比九江地震时好得多。但我更愿意看到的是,《楚天都市报》一直以来的风范、精神。我们要保护好这种热情,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集中我们整个编辑部的行动能力,一声令下,快速反应。关键时刻考验人,越是在危险的地方,越是有《楚天都市报》的身影,越是有《楚天都市报》品牌的体现。
新闻工作具有挑战性,我们不断地要碰到各种事情,要不断总结。
重大的、突发的事件,《楚天都市报》一定要形成快速反应、民主决策、重拳出击的机制:在重大事件报道中锻炼采编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跟踪策划能力和“联合作战”能力。我们全体同志都要有这种意识。
决策力、采集力是我们成功的根本
重大事件报道属于核心新闻产品,《楚天都市报》要将重大事件报道作为向主流化转型的契机,借助重大事件的报道打造影响力,塑造品牌。
主流化的指向在于以思想力受到社会主流阶层的关注。
因此,我们在重大事件报道上要体现出独特的思考和人文关怀,做出蕴涵在重大事件之中的附加价值。这就要对共享的信息做到从粗放型加工转向精细化开发,在激烈的传媒竞争环境中,人无我有不大可能,人有我新、人新我优才是竞争的重点。
怎样在重大事件报道中抢占先机?决策力、采集力是成功的根本,我们有成功的经验,还要进一步强化决策机制,通过人力资源的调配整合,不断强化采集力。
记者站是提高采集力的重要一环
加强记者站工作正式列入我们议事日程,我们编辑部要高度重视记者站工作,这是提高我们采集力的重要措施。
不设记者站,信息源就会窄很多,而且记者从武汉跑过去现场都没有了。经过编委会研究,驻站记者任期不超过两年,如果愿意多驻一段时间也可以。总而言之,要引导鼓励年轻人到一线去,到基层去,到艰苦的环境当中去,勇于担当,把《楚天都市报》的事业不断引向深入。《楚天都市报》刚创办的时候,条件多艰苦,记者都是自己搭公汽、骑自行车去采访。总是要有艰苦工作的心理准备,而且将来要像大报一样,年轻人都要下站,特别是男同志,严格意义上都要去下站。
《楚天都市报》汉口采访中心2010年元旦开始运行,就是为了更快抵达新闻现场,加强采集力,从而更好提升传播力。只有加强传播力,才能扩大影响力。加强传播力的首个关键点是要迅速抵达新闻现场,接近新闻源头。设立汉口采访中心,记者们要更好地深入实际,接近群众,把握社情,提高《楚天都市报》作为百万大报的影响力。
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
《楚天都市报》出身于草根,立足于平民,确实做得很优秀。但是怎么样把我们的文化品牌有意识有针对性地提升?要尊重个人特点,把每个人用好,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不同的岗位,有的人有成长性,有很好的荣誉感,有的岗位可能一辈子就是那个位子就是那个事情。大家要有胸怀。《楚天都市报》这么大的报纸,需要加强我们的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这是好事。大家不要拱眼睛,横鼻子,这些都是小事情。什么是大事情呢,我们大家每个人都能发挥力量,把报纸办好,我们收入能够不断增长,品牌能够不断提升,打造百年老店是最重要的。再有一个不能说方向搞错了,报纸不能因为报道失实造成重大损失,搞停了搞垮了。
包括对年轻人的培养,确实需要用心,我们的事业是要靠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为了我们将来的发展还要不断地培养人才,特别是年轻的好苗子。我们有一大批人才,德才兼备,埋头苦干,不事张扬,从不抱怨,他们十分优秀,要好好培养。
在座的都是从一线起来的中层干部,有些新人适合搞这个,不适合那个,他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兴趣,可以提出来便于编委会参考,为这些年轻人成长出一把力,目的还是为了《楚天都市报》发展,只有培养优秀的人才,《楚天都市报》才会越办越好。
抗灾救灾报道要有权威性
如何做好抗灾救灾报道,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抗灾救灾报道政策性强、政治性强,要把好关。比如说,旱情汛情由湖北省防总、灾情由民政厅来权威发布。我们要汲取以往的经验教训。我刚回编辑部的时候,有一篇稿子写到天门溃坝,其实是漫溢,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所以,首先对事实要调查了解清楚。另外,有些农村水利设施老化,存在危险,我们也需要去整体性把握,了解我们省里的政策是否被运用到位了。做这些报道前还要向省里的相关部门去请教,通过整合资源,到权威部门去采访,还可以从他们那里获取素材。这样的深度调查,我赞成从建设性的角度来做,下边有些地方“捏着鼻子哄眼睛”,这些情况上面也不一定很清楚。通过我们的调查报道,可以引起领导的高度关注,甚至对某一个领域解决很大的问题,进而提升我们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如果有人愿意花点时间做这样的事情,我认为是很有意义的。
所以抗灾救灾报道,一方面我们常规推进,另一方面如果有更大的水情,我们要投入更多的人力来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