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时代精神 勇担媒体责任三年磨一剑。《楚天都市报》实行主流化转型的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吸引了新闻界的关注。2010年7月14日下午,中国记协国内部、湖北省记协和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联合在汉主办《楚天都市报》主流化转型学术研讨会,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湖北省委常委、时任宣传部部长李春明出席会议并讲话。
研讨会由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李存厚、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总编辑唐源涛共同主持。湖北省记协主席、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江作苏致欢迎辞,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楚天都市报》总编辑张勤耘汇报了实践主流化转型的探索与思考。
翟惠生在讲话中表示,《楚天都市报》通过3年的实践与探索,不但拥有最广泛的受众,实现了有效传播,而且很好地体现了主流价值,充分运用好了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这三大武器,自觉地、成功地实现了主流化转型,值得全国都市类媒体学习借鉴。
李春明指出,《楚天都市报》经过艰苦的阵痛、理性的选择、不懈的追求,成功地实施主流化转型,在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加强舆论监督等方面,充分展示了我省市民化报纸的“龙头”风范,发挥了“带头羊”和“领跑者”作用,极大地提升了新闻宣传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大、华中师大的著名学者以及新闻界的领导和专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楚天都市报》主流化转型的成果与收获。
我要由衷地为《楚天都市报》叫一声好
今天参加这样一个研讨会,我要由衷地为《楚天都市报》叫一声好!我到其他地方也开过类似的会,也叫过好,不能说不由衷,但是这次应该是最响亮的,而且是最真诚的。为什么?原因有两条:第一,本次研讨会的议题让我眼前一亮。在去年中宣部举办的“党报子报子刊和都市类媒体研讨班”上,中宣部领导曾经提出“都市类报纸和子报子刊也要做主流媒体”,其实,《楚天都市报》已经在这么做了。
第二,楚天传媒大厦6万多平方米的建筑,所有设施一应俱全,我感到为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作出重大贡献的《楚天都市报》不一般。
对于《楚天都市报》的主流化转型,我谈一个感受和两条建议。
一个感受就是:《楚天都市报》的主流化转型做得好。
如何界定什么是主流媒体?其实就是三条标准:第一,拥有广泛受众。《楚天都市报》,从干部到老百姓大家都爱看,拥有大量受众。
第二,实现有效传播。《楚天都市报》日均100多万发行量,且基本是自费订阅,传播不可谓不有效。
第三,体现主流价值。调查发现,目前超过90%的人从网络获得信息,而其中70%的人还要通过传统媒体验证信息真伪。这就是说,网络尽管具备“有效传播”和“拥有受众”两条标准,但是不具备“主流价值”标准。
主流价值是什么?主流价值是旗帜,是主心骨,是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楚天都市报》做到了。
实现主流价值有三大武器: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这三大武器《楚天都市报》全用好了、用足了,他们是自觉地实现了主流化转型。
如“1024英雄群体”、“大别山师魂”汪金权,都是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在《楚天都市报》体现得也很明显;“鲜榨果汁”等舆论监督,则推动了地方标准的出台或修改。
以上三条标准,《楚天都市报》都具备,能说不是主流媒体吗?对于《楚天都市报》以后的发展,我有两条建议。
第一,把握住“内容为王”四个字,把握住“国计”和“民生”之间的辩证关系。都市类报纸一般都打民生牌,而民生有“小民生”和“大民生”之分,“大民生”就是“国计民生”。要把国家大计落实在民生上,还要用民生来折射国家大计。从《楚天都市报》的报道中,我发现“大事看楚天”这几个字是确确实实的。
第二,实现现代化传播。一方面和其他媒体特别是像新华社这样的全国性媒体有效合作,“借船出海”,借助全国性媒体给全国人、天下人讲湖北事,这点《楚天都市报》做得很好;另一方面必须和新媒体融合,利用科技新手段、利用新媒体实现报纸内容的最广泛传播,让百万读者以几何倍数地放大。
《楚天都市报》成功实施主流化转型
今天,我们相聚在美丽的东湖之滨,回顾总结近几年的发展历程和成功实践,研究探索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楚天都市报》这一品牌,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楚天都市报》按新闻传播规律办报,不断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努力使新闻宣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为抓手,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在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加强舆论监督等方面,充分展示了我省市民化报纸的“龙头”风范,发挥了“带头羊”和“领跑者”的作用,极大提升了新闻宣传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为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梳理《楚天都市报》近几年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到,《楚天都市报》在主流化转型方面实现了突破性进展,取得了丰硕成果:第一,紧紧围绕中心开展宣传,着力引导社会舆论。近年来,《楚天都市报》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创造性地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积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2008年初南方雪灾、汶川大地震、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北京奥运、神七飞天、国庆大阅兵、全国及省市“两会”、世博会等等,凡有国内大事,处处能见到《楚天都市报》记者的身影,随时能看到《楚天都市报》的强力报道。
第二,积极塑造典型形象,着力树起时代需要的道德标杆。荆楚大地是一片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沃土,英模辈出,群星闪耀。《楚天都市报》充分发挥与市民联系密切、信息渠道通畅的优势,善于从“小人物”的命运中发掘人性的光辉,彰显真善美的力量。《楚天都市报》率先报道的荆州“1024”英雄群体、割肝救子的“暴走妈妈”、武汉“信义兄弟”、“大别山师魂”汪金权等重大典型人物,树起一座座道德丰碑,履行了新闻传播引领社会舆论的使命,凸显了新闻舆论塑造美好心灵、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的功能,放大了都市类媒体的影响,提升了都市类媒体的品质。这些来自基层的典型,可感可触,可亲可敬,可信可学,通过《楚天都市报》的塑造与传播,感动大江南北,形成了典型报道中的“楚天都市报现象”。
第三,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着力架设政府与群众间的“连心桥”。
“三贴近”是所有新闻媒体都必须遵循的原则,对都市类报纸尤显重要。
只有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才能更加清晰地掌握社情民意,准确触摸到社会、时代的脉动,才能使新闻更加鲜活,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
实施主流化转型后,《楚天都市报》创新理念、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努力为广大读者提供全方位的生活服务,在党和群众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通过增设社区新闻版和“记者进社区”等活动,通达社情民意,收集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举办湖北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资助贫困大学生、楚天杯作文竞赛、楚天都市之夜、相亲文化节、万人健步行等系列品牌活动,增强了报道的亲和力、感染力,扩大了品牌引导力和影响力。《楚天都市报》以实践证明,媒体不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见证者,同时也是参与者和推动者。
第四,有效开展舆论监督,着力推动社会和谐稳定。环境守望、社会良知,是新闻媒体责任担当的重要体现,《楚天都市报》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通过科学监督、依法监督、建设性监督,达到了解剖问题、汇集民智、提出建议、推动工作的目的。去年《楚天都市报》调查采访了“武汉经适房六连号”、“江城鲜榨果汁多是勾兑”、“套牌的士追踪”、“湖北高速清障乱收费”等系列报道,今年又推出“惠普‘问题’笔记本追问”、“武汉小区监控设施成摆设”、“梁子湖在众多‘婆婆’间纠结”等报道,都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并有效推动了问题的解决,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对一些重大恶性突发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楚天都市报》坚持正确引导舆论,严守新闻纪律,坚持内外有别,帮忙不添乱、释疑不炒作,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与稳定。
总之,《楚天都市报》主流化转型3年的实践探索,赢得了党和政府的高度评价,赢得了读者、学界、业界等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赢得了市场的良好回馈,《楚天都市报》也由此成为极具公信力和竞争力的品牌。
希望《楚天都市报》继续总结经验、深入探索,进一步做大做强品牌。
借此机会,我提几点要求:一是强化导向意识,进一步把《楚天都市报》办成让党放心、让读者满意的媒体。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进一步形成定位明确、特色鲜明、覆盖广泛的主流媒体,尽量让成就报道生活化、会议报道信息化、政策解读通俗化、批评报道建设化,努力吸引主流人群,主动设置议题,精心组织策划,通过生动感人的报道,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二是强化精品意识,不断提高报纸质量。
要大力培养培育名记者、名编辑、名栏目,不断提高报道深度、内容广度和采集强度,着力打造一批精品佳作,切实提高报道质量和办报水平,增强报纸的可读性和影响力;三是强化创新意识,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要认真研究新媒体发展的新特点,吸收借鉴省内外新媒体的先进经验和积极元素,不断创新经营思路和方式,在取得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同时,收获经济效益最大化,牢牢巩固全国都市报第一方阵的地位。
在全国都市报中起了带头作用
《楚天都市报》2007年提出“主流化转型”,具有超前意识,在全国众多都市报中起到了带头作用,在全国都市报中开了先河,经过3年的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在典型宣传、时政、民生报道、建设性舆论监督等方面卓有建树,被业界称为“楚天都市报现象”。
国家经济发展在转型,都市报的办报理念也要转型。以前是“大报管导向,小报闯市场”,在一段时间内有一定道理,但不是长久之计。都市报在占领市场后,要受到读者欢迎,就要正确引领舆论导向,公信力、影响力、权威性,是都市报努力的方向。
“主流化转型”不是喊口号,而是用身边的感人事迹去打动老百姓。《楚天都市报》的荆州“1024”英雄群体、割肝救子的“暴走妈妈”、武汉“信义兄弟”等报道,是“主流化转型”的最好体现,不仅感动湖北,还感动了整个中国。
中国记协国内部、湖北省记协、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共同研究决定主办《楚天都市报》主流化转型学术研讨会,我们通过这次研讨会,一方面希望对《楚天都市报》主流化转型的经验认真加以总结,更重要的是希望从中找出主流媒体的共有特征和发展规律,使更多的媒体从中能得到启示并加以借鉴。
都市类媒体发展史上精彩的一笔
在我国的传播格局中,都市类媒体是一支新兴的富有朝气的重要舆论力量。向主流化方向转型,是伴随我国都市类媒体发展、成熟、壮大而出现的新的理论课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2007年,《楚天都市报》审时度势,提出了实施主流化转型的战略决策,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为我国都市类媒体发展作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探索。
迈向主流是都市类媒体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受众已不再满足于媒体提供单一的浅表信息和感观功能,媒体若不能在这个信息泛滥的网络时代梳理出有价值的信息,将会被抛弃。
《楚天都市报》的主流化转型实践,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始终坚持新闻改革和创新图变的具体体现。2006年,《湖北日报》提出了“责任造就公信力”的办报理念,为我国党报的改革作出了一定的探索和贡献。我们的系列报纸《楚天都市报》实施主流化转型,与党委机关报的改革有异曲同工之处,他们提出了个性化的办报理念,提出了一系列坚持服务群众、贴近群众,同时又符合新闻传播价值规律的独特做法,很多成果已经在国内产生影响。例如,2009感动中国的10个人物中有两个就是由《楚天都市报》率先发现、跟踪报道的,在全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今天的研讨虽然时间有限,但是必将在中国都市类媒体的发展史上留下精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