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十六章 社会反响(2)

  主流化转型提升了报纸品质

  《楚天都市报》3年来的主流化转型,涵盖了内容转型、报纸品质转型、办报理念转型等方方面面,挑战的是纸质媒体特别是都市类媒体所谓的小报、娱乐报、非主流报的传统概念。着眼民生大主题,胸怀时代大背景,彰显的是《楚天都市报》自觉的责任担当,正确的价值取向,崇高的职业精神,具体来讲有三点认识:第一,主流化转型准确把握时代脉搏,适时抢占了时代先机,使主流化转型转出了影响力,转出了高品质,转出了美誉度。回望《楚天都市报》3年前开始的主流化转型,可以看到这张报纸办报人的前瞻意识、战略眼光,他们把握了转型的最佳时机,路径选择正确,使得转型的效果非常明显。

  第二,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着力构建核心价值体系和公民社会,使主流化转型贴近读者、赢得受众。这样的一种转型转出了良好的媒体生态,肥沃的社会土壤,丰厚的市场回报。

  第三,《楚天都市报》的许多报道都是独家、原创、,报道过程中无门户之见,通过与兄弟媒体广泛互动,让读者参与,请专家学者进行理论研讨等等,使宣传的典型人物和事件能够进一步在全社会得到张扬,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从诸多方面我们看到了《楚天都市报》在转型战略中策划运作的能力,团队的职业精神,令人敬佩,令同行敬重。

  满足了读者对时代英雄的召唤

  作为中部主流的传媒集团,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一直秉持“责任造就公信力”的理念。《楚天都市报》开展主流化转型的探索和实践,成功地演绎了这一理念。对于该报所取得的成果,以及表现出来的责任担当,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本集团《湖北日报》和《楚天都市报》率先报道的“大别山师魂”汪金权事迹,感动了成千上万的读者,弘扬了时代精神,也促使人们进行深入思考,推动了社会进步,这就是主流化思维指导新闻报道的典型案例。

  新闻媒体进行主流化报道,贯彻党和政府所弘扬的主旋律精神,也满足了广大读者对时代英雄的召唤。在传播典型人物事迹的过程中,新闻媒体赢得了党和政府的肯定,获得了老百姓的尊重和支持,媒体也有力地提升了自身的公信力。

  《楚天都市报》在这方面进行的探索和实践是可贵的。近年来,《楚天都市报》开展了一系列主流化新闻报道,让党委和政府关注,让同行瞩目,让读者叫好。《楚天都市报》的步伐迈得相当迅捷,也相当稳重。它发掘出一批感动荆楚、感动中国的典型人物,推出了一批颇具分量的建设性的舆论监督报道,承担起一份百万大报应有的社会责任,同时也收获了自身的主流地位。

  主流化转型让“金字招牌”更闪亮

  《楚天都市报》是我省一块响当当的文化品牌,是我省新闻出版业的排头兵之一,以其生活气息浓厚、地域特色鲜明、反映内容广泛、表现方式活泼等特点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多年来连续获得多项荣誉,在全国同类媒体中位居前列。近年来进行的主流化转型,是该报的又一大跨越,从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它所取得的成就、所肩负起来的责任,以及再创辉煌过程中迸发出来的激情。

  在主流化转型过程中,《楚天都市报》始终坚持正确的办报方向,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报道国内外重要时事,充分反映百姓心声愿望,对于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我省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去年以来,《楚天都市报》推出了一系列感动中国的典型人物报道,以及一系列非常具有影响力的舆论监督报道,真正实现了“让党和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主流媒体的办报方针,肩负起一个百万大报肩头沉甸甸的责任,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

  希望《楚天都市报》能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始终坚持“三贴近”,坚守“内容为王”,不断提高办报质量,进一步增强新闻宣传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全面推进报业战略转型,全力打造报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推动和深化主流化转型,把《楚天都市报》这张金字招牌打磨得更加闪亮!

  主流媒体是新闻的界定者

  今天的主题是关于主流化转型。那么,什么是主流化?如何做一个主流媒体?经过对国内主流化媒体进行考察和思考后,我们可以推出这样的命题,即“主流媒体是新闻的界定者”。主流媒体对新闻进行界定,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新闻界定体现在价值判断上。我身在北京,但是通过中央电视台以及多种媒体,已经接触了大量由《楚天都市报》率先报道的新闻,尤其是一系列典型人物,感人至深。在这些报道中,《楚天都市报》对社会主流意识的把握和价值的提炼,为每一则率先刊发的新闻做了精准的定义,这种价值判断,为其他媒体设定了一个报道方向。

  第二,新闻界定体现在对新闻事件的议程设置上。比如“1024英雄群体”的事迹,全国各类媒体做了多方位的报道。《楚天都市报》作为媒体,首先就为事件设置了一个非常有高度的议程,即“90后”的精神追求,把这种精神追求和“人梯精神”联系在一起。大众其实非常想了解“90后”的年轻人的精神追求,过去对他们也存在很多误解,而“1024英雄群体”议程设置步步推进,把报道引向了深入。

  第三,新闻界定需充分体现传媒监督社会的责任,以及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功能。《楚天都市报》实践了媒体应有的社会功能,比如“经济适用房六连号”的报道、“套牌的士”的报道等等,对社会进步无疑起到了应有的促进作用。

  解决了多年来的典型报道难题

  翻开《楚天都市报》,我们会发现它和一般的都市报不同。

  一般情况下,党报和都市报各成系统,新闻操作手法有很大差别。但《楚天都市报》在做传统党报的典型报道,而且做得非常鲜活。

  《楚天都市报》要主流化转型,典型人物报道肯定是最主要的标志之一。先进模范等典型人物的报道,在近10年里发生了巨大改变。主题上,过去主要是弘扬拼搏、奋斗精神,现在加入了对传统美德的弘扬,如孝心、诚信等,主题在变宽泛;从人物上,过去讲究高大全式的完美人物,现在则关注平凡人物身上的精神;从内容上,过去更倾向意识形态的宣传,现在则凸显人文关怀。但在先进模范人物报道中,仍然有一个问题在困惑我们,那就是如何让人物的新闻性更强,这一点《楚天都市报》的实践给出了答案。

  无论是“1024英雄群体”,还是“暴走妈妈”和“信义兄弟”,都是从一个突发事件中,由记者和编辑发掘出社会特别缺乏的精神,从而将其提炼出来,这需要有非常好的新闻素质。在一个突发性事件中做的典型人物报道,阅读起来很新鲜,有悬念,真实可信,有天然的传播效力,解决了很长时间内先进模范人物报道新闻性不强的问题。

  责任担当是主流化转型的核心词

  我应该算是《楚天都市报》主流化转型的一个积极的助推者,在主流化转型之初就为《楚天都市报》做过相关研究,看到今天它取得的成果,我感到非常高兴。我们曾对都市类报纸生存状况进行过调查,结果并不乐观,向市场转型的都市类报纸报品下降,这个问题一直没找到好的方案,而《楚天都市报》的主流化转型,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其经验有两点:第一,《楚天都市报》把主流化转型概括为5句话,分别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责任担当为使命,传播主流价值观,影响最广泛人群,做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其核心词就是“责任担当”这4个字。近几年《楚天都市报》的正面报道和舆论监督报道,都彰显出对责任担当的正确理解。

  第二,主流化转型过程中,《楚天都市报》良好地处理了都市报特色与主流化转型的关系,没有失去自己的特色。作为都市类市民报,就是从社会新闻来取材;从报道内容、报道视角来说,就是贴近草根百姓的视角。《楚天都市报》报道的都是草根典型、平民英雄,故事更多流露的是平民百姓的情感。我觉得这个做法值得肯定与推广。

  传承主流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感觉中国报界、平面媒体应该感谢都市类报纸的发展,正是因为都市报深入民间、飞入寻常百姓家,真正成为大众化的报纸,使读报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我们不敢设想,如果没有都市报的兴起,现在中国传播的格局会是什么样?在中国林林总总的都市报里,《楚天都市报》是非常成功的,是整个荆楚大地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楚天都市报》不仅是发行量上去了、广告上去了,而且在主流文化的传承方面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楚天都市报》近3年来主流化转型实践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样本。

  《楚天都市报》要进一步地主流化,要完整意义上实现主流化转型,个人认为还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要有更强烈的责任感,要有更多的责任担当;第二,要有更高、更强的公信力;第三,要有更客观、更掷地有声的言论。

  引领报纸顺应时代的变化

  《楚天都市报》在主流化转型的探索与实践中取得的成绩非常显著,从最近几年连续推出的影响全国的重大典型中可以得到证明。

  从浅层次意义上说,《楚天都市报》在唱响主旋律、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观方面为都市类报纸作出了表率;从深层意义上来说,《楚天都市报》的办报理念以及办报方式将引领报纸顺应时代的变化。

  《楚天都市报》主流化转型的探索与实践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具体而言,我认为这种有益的启示主要表现在他们三点成功的经验上:第一,强烈推荐生活典型。典型报道是我国新闻工作的优秀传统,《楚天都市报》在继承这一传统时又有创新,推荐的是平民英雄、生活典型。

  第二,反复发掘生活典型的社会价值。生活不缺少典型,而是缺少对生活典型价值的发现,在这一点上,《楚天都市报》的典型报道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堂课。

  第三,努力表现生活典型的时代精神。

  都市类报纸主流化范本

  都市类报纸曾面临一些困境和问题,如娱乐化、低俗化、负面新闻和灰色新闻过多等。这些困境和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使都市类报纸面临转型的必然选择。《楚天都市报》在典型报道和大事件报道上的成功,为都市类报纸主流化转型提供了实践范本。

  《楚天都市报》具有传播面广和贴近大众的天然优势,能够影响最广泛人群。从此特点出发,该报提出“主流化转型”的口号,在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效益,经过3年的主流化实践,逐渐摸索出责任、公信这一新闻价值的衡量标尺,自觉扛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旗:“19年前的良心债”、“暴走妈妈”、“1024英雄群体”、“信义兄弟”和“大别山师魂”等报道,形成了典型报道的“楚天都市报现象”,这不但体现了中央提出的“赋予都市类媒体主流化的时代内涵与历史使命”的要求,而且彰显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凸显了新闻传播引领舆论的社会功能。

  应特别说明的是,主流化转型是《楚天都市报》在已有基础上的改进、革新,而不是对原有特色的否定和抛弃。只有继续保持对民生民情的关注,继续保持舆论监督的力度,这样才会得到各方认同,永葆报纸的生命力。

  主流化转型中特色立报

  如果转型既丢掉了原来的特色和风格,又没有形成新的优势,就会失去读者,丢掉市场份额。因此,它要以高超的办报能力和引导艺术为前提和支撑。

  可喜的是,《楚天都市报》主流化转型取得了成功和成效。

  首先是建设性立场,传播主流社会价值。可以说,先进人物典型如何做好做活,《楚天都市报》提供了成功样板和可鉴经验。对重大社会现象深刻透析、对新的政策法规权威解读、对经济文化现象的专业解读,构成了《楚天都市报》主流化转型的基本构架。

  其次是个性突出。都市报主流化转型不能以湮没甚至牺牲自己的个性为代价,仍应以特色立报兴报。比如2008年的奥运报道,在这一同题竞赛中,《楚天都市报》十分注重差异化立意、差异化处理。在近年许多重大事件报道中,都做足了自己的特色、风格。

  第三,主流化都市报应该是“新闻纸+文化纸”,《楚天都市报》的文化含量增强了,更好地体现了“新闻引客、人文留客”的效应,使报纸成为文化的重要载体,成为人们的一种普遍生活方式,更好地得到读者精神和情感上的维系和认同,这是网络媒体不可替代的报纸的优势资源。

  主流价值融合百姓情怀

  《楚天都市报》15年的办报经验与转型实践,给处于新的历史性发展关头的中国都市报提供了一个范例。

  第一,体现了报纸向主流转型的坚定性,和朝着这一明确目标前行的执着精神。

  第二,体现了报纸实现目标之路线和方式选择的得当性。

  比如通过一系列有全国影响的行为、动作彰显主流价值,特别是几个有全国反响的典型报道,让主流价值与百姓情怀得到很好的结合,赢得了令人称道的市场竞争力。而报纸在服务性、贴近性、监督力、表达手段、品牌建设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都是增强影响力、促进报纸成功转型的良策。

  第三,重实际、求实效的务实精神。不搞花架子,一切从地区和报纸实际出发,既有宏观视野,与时俱进,又脚踏实地,注重实效。

  最后,希望《楚天都市报》能进一步借鉴新媒体的长项,继续开拓做大做强的新路。上海世博会给了人们一个启示,我们已进入一个动感的影像时代,相比之下,文字甚至图片都逊色几分。这给传统纸媒的启示是:简单表达,一些夸张而直观的传播更容易打动人,在报道中要更重视内容体验、更重视接受者的需求满足与被尊重。

  主流化转型非常有远见

  都市类媒体提出主流化转型理念,需要非常有远见的眼光。

  曾经有一段时间,中国的市场类报纸只靠一些品位不高的社会新闻来吸引眼球,这种新闻操作方式是难以持久的。

  报纸是历史的载体之一,在若干年后,后人要回头来研究我们现在的历史,如果只看到这些社会新闻,当然不可能真实地看到今天的现实,那样就是我们一代媒体人的失职。所以《楚天都市报》在几年前提出主流化转型,就显得非常重要。

  我一直在关注《楚天都市报》的主流化报道,觉得成效明显。《楚天都市报》以主流价值观为指引,关注国计民生的课题,提升了报纸的品位,也获得了很好的市场效益。都市类媒体有自身优势,比如视野开阔、触觉灵敏、深入基层;而《楚天都市报》在主流化转型之后,原有优势得到了更好的发挥,主流意识也促使报道更具有感染力,更符合时代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要求。

  传媒格局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传统的主流化媒体和都市类媒体日益有融合、共通的趋势。社会核心价值观、传统的价值取向在哪个时代都不会有大的变更,我们可以在共同价值理念的指引下,各展所长,相互融入,共同履行社会责任。

  主流化不失市民报本色

  通过3年的转型实践,《楚天都市报》在保持原有的市民报特色的同时,出现了三大突出的变化。

  一是报纸注重将大事报足报好。时政与民生新闻在内容构成中占有更大的比重,报纸在服务大局、推动中心工作和促进社会发展进步方面的主动承担意识和推动作用明显增强。该报在报道重大时政新闻、政策法规与领导人活动时,十分注重寻找党委政府的作为与百姓关切的契合点,并以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加以呈现,由此使舆论引导的影响力和百姓的关注度双获提升。

  二是报纸在弘扬、重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着力成为引领世态人心向上向善的精神风向标的意识和作用显著增强。

  “1024英雄群体”、“暴走妈妈”、“信义兄弟”和“大别山师魂”,一家都市类媒体接连率先发现并推出感动中国、叫响社会的重大人物典型,是国内传媒界一个罕见且值得关注的现象。

  三是报纸始终绷紧舆论监督之弦,着力维护公众利益和民众的知情权,力促社会和谐、公平正义与文明进步的守望意识日益增强。

  市场表现和读者反馈表明,该报影响力、公信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