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古罗马]塞内加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由于湘赣两省敌军的严密封锁,根据地军民的生活十分困难,粮食、食盐、布匹、药材等必需品奇缺。红军官兵除粮食外,每人每天5分钱的伙食费也难以为继。一日三餐大多是糙米饭、南瓜汤,有时还吃野菜。严冬到了,战士们依然光着脚,穿着单衣。
为了解决粮食问题,红四军司令部发起了一个“下山挑粮运动”。宁冈龙市是当地粮食的集散地,从那里挑粮上山,来回有50多公里。
1928年冬日的一天,天刚亮,朱德军长又带领部分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员到宁冈龙市挑粮。这天,朱军长像往日一样精神饱满,穿着一身灰布军装,背着斗笠,扎着腰带,打着绑腿,穿着草鞋下山去。来到龙市,战士们有的用箩筐担,有的用口袋背;没有工具的战士索性脱下长裤,把裤口扎紧,把粮食装满两条裤腿,往肩上一搭便走。这样,大家挑的挑、背的背,翻山越岭,穿行在井冈山的蜿蜒山径上。
那年,朱德军长已经四十多岁了。他头戴斗笠,挑着满满一担粮和年轻的战士们一道走着。大家想:朱军长晚上忙着思考作战大计,白天还要挑粮,这可会累坏他。他们商量,一起到朱德军长面前“抗议”,劝他少挑些。朱军长似乎看穿了大家的心思说:“同志们,今天我们来比比赛,看谁最先赶到黄洋界上的大槲树那儿!”一听说比赛,战士们劲头来了:“好啊!谁先到大槲树谁是英雄!”一个战士灵机一动说:“朱军长,比赛可以,但有个条件。”朱军长问:“什么条件?”战士说:“你年纪大,不能挑那么多,分给我们一点。”朱军长一听,爽朗地笑起来了:“那可不行!”说着,挑起担子就走了,留下了一阵笑声。
中午时分,队伍赶到黄洋界大槲树下休息。黄洋界海拔1300多米,地势险要雄伟,一边是高山峻岭,一边是万丈悬崖。这里云海翻涌时如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故黄洋界又称“汪洋界”。休息时战士们议论开来了,七嘴八舌地说,劝也劝不住,讲也讲不过,怎么办?最后,大家叫一个机灵的小战士把朱军长的扁担“偷”来藏起来了。战士们认为这样朱军长可以休息了。哪知道朱军长砍来一根大毛竹,做了一根又大又扎实的扁担,并在上面写上“朱德记”三个大字。从此,他的扁担再也没人“偷”了。战士们看到朱军长大步流星走在山路上,满脸是汗,军装湿透了,扁担压得弯弯的,都感动不已。这时,山道上响起一阵阵歌声:
同志哥,扁担闪闪亮,朱军长带头挑粮上井冈;
井冈兵强马又壮,粮食充足装满仓;
消灭白狗子,分田又分粮;
保卫根据地,人民得安康……
“点评”艰苦奋斗、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内容。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弘扬井冈山精神,就要戒奢戒侈、戒骄戒躁,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永葆革命的政治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