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高万仞无欲则刚。--[清]林则徐
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印度]泰戈尔
1933年3月28日下午,上海市中心山西路五福弄9号,一位身穿旧西装、短发、八字眉的小伙子刚刚走进去,猝不及防,便被一群密探抓获。
小伙子不会讲上海话,广东口音,密探从他身上搜出好多张字条,有的是借据,有的是收据,其中有一张写着“反帝盟”字样。密探暗自得意,因为“反帝盟”即“上海反帝大同盟”的缩语。显然,小伙子有着鲜明的政治色彩。这个猝然遭捕的小伙子就是廖承志,他是国民党元老廖仲恺与何香凝的独子,时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部长、全国海员总工会党团书记,由于叛徒的出卖而被捕。
廖承志颇为机智。他在上海,并不住在母亲何香凝那里。他突然被捕,唯有迅速把这一消息告诉母亲,才可能利用母亲的社会影响来营救他和他的战友。可怎么办呢?
廖承志开动脑筋,叫来英国巡捕,表示自己要交代一条“大鱼”。于是英国警方高兴地跟着他去“抓鱼”。
晚上10时许,两辆汽车风驰电掣般往英租界疾驶。汽车七弯八拐,当穿过法租界抵达英租界何香凝寓所时,廖承志叫道:“停!”巡捕们鱼贯下车,廖承志带着巡捕前往寓所去敲门。开门的是何香凝,她看见爱子廖承志被手铐扣住,一下子什么都明白了,大声嚷道:“我儿子究竟犯了什么罪,你们为什么要逮捕他?”
机智的廖承志让母亲得知了他被捕的消息,也以这种方式及时通知了地下党组织去营救战友。55岁的何香凝在中共地下组织的帮助下,充分运用她崇高的社会威望展开了营救工作。
第二天,何香凝就致电全国军事长官,表示情愿“与儿共留囹圄,唯不愿留外国囹圄,要求解往华界”。通电发出不久,又有消息传来,当局要将廖承志转押南京。何香凝不顾心脏病发作,叫人用藤椅把自己抬上汽车,由柳亚子陪同,来到上海市公安局,坐在寒风凛凛的院子里。
廖仲恺烈士的公子廖承志被拘捕的消息,轰动了上海滩,同时也惊动了国民党的高层人士。事已闹大,在何香凝、宋庆龄、柳亚子等人的积极营救下,迫于各方的压力,蒋介石不得不释放了廖承志。
“点评”廖承志一生历经坎坷,却始终达观坚定,时刻表现出其潇洒、豁达、幽默、风趣的一面,体现出坚强的意志。这是因为他心里充满了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才会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做到志坚如钢、胸怀如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