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民族认为是在为自己的声誉、影响和生存而斗争,它是不会去考虑所随的牺牲的。--[英国]迪斯累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
1943年秋,日本军队对我太岳根据地进行所谓的“铁滚扫荡”。为推广这一战术,日本特意从华北各地抽来一百八十多名军官,组成“军官观战团”,前来太岳前线“观战”。
一定要粉碎敌人的“铁滚扫荡”!战士们都摩拳擦掌,纷纷请战。到哪里打?
就在韩略!这里地形很好,既利于隐蔽也利于出击,加上有可靠的群众掩护和民兵的配合,是个理想的作战地点。而韩略之敌,以为左有苏堡、前有古县据点的相互支援,十分麻痹,做梦也想不到八路军的主力部队会来到这里。韩略村边有一条山沟,公路正从三四米高的陡壁中间穿过。这确是一个理想的伏击阵地,我们只要埋伏在两侧,敌人一进口袋,就真像战士们说的:要“包饺子”了。
当天晚上,部队便悄悄进入工事。一直等到第二天早饭的时候,仍不见敌人的踪影。战士们等得耐不住了,甚至有人提议:
“不要再等了,干脆把据点里的狗杂种收拾了吧!”
正在这时,隐约地传来了隆隆的声音,公路远方腾起滚滚烟尘,前面来了13辆日本的汽车。车上满载着鬼子,摇摇晃晃,又说又笑,得意扬扬。
这时,阵地上低声传达着一个命令:“没有命令,谁也不准开枪!”
顷刻间,敌人的汽车驶到了沟口。日本鬼子连观察也不观察,不停地往“口袋”里钻,不一会儿,13辆汽车全部进了八路军的伏击圈。
“打!”命令一下达,六连先动手,打烂了最后一辆汽车,斩断了敌人的退路。战士们纷纷跃出阵地,从陡壁上飞下公路,从汽车上夺过重机枪,顺着公路猛扫。顿时,一条凹道变成了火沟,打得敌人晕头转向,连还击都来不及。好大一会,才有一个大佐带着十几个鬼子军官,举着战刀,狗急跳墙似的扑向我军阵地。这时沟道前面的敌人也端着枪,“呀!呀!……”地怪叫着,顺公路冲来。八路军战士迅速冲上前去,在遮天蔽日的烟雾中,与敌人厮杀在一起。敌人在一阵猛烈的火力下,死伤了大半。剩下的敌人被切成了数段,互相得不到支援,东撞西闯,团团乱转。敌人见夺路逃生无望,就收拾残兵,企图争得一个立脚点以便负隅顽抗,等待来援。
如果让他们拖延下去,对我军十分不利,必须毫不犹豫地速战、速决、速离。部队开始了猛烈的攻击,发起了冲锋。战斗中,八路军战士发现沟中间有一群带指挥刀的敌人,四周的鬼子兵向他们靠拢,看样子是想拼命把这一堆带指挥刀的“长官”救出去。这使我军找到了鬼子为什么这样顽抗的答案,估计被围的可能是个指挥机构。我军指挥员便立即命令部队集中力量,先消灭这股敌人。鬼子们端着枪、举着刀,三五成群,背靠背地掩护着与我军厮杀。民兵和群众也拥了上来,呐喊着,和我军一起战斗。
一直想为带指挥刀的军官们解围的那个敌军指挥官,见大势已去,切腹自杀。残存的敌人,“武士道”的精神也立即烟消云散。一个钟头战斗便结束了,除三个敌人逃脱外,其他均死在沟内。战后打扫战场发现,这个“日军观战团”中,有旅团长一名,联队长八名,少佐十余名,他们想不到还没有走到战地,就尸横遍野了。
“点评”在伏击“日军观战团”的战斗中,八路军不仅战术运用得非常巧妙,而且在出击时机上也把握得非常准确。在敌军援兵到来之前,就干净、彻底地消灭了战场上的敌人,取得了这次战斗的完全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