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军对峙,险象环生,这是一场又一场的生死博弈。
柳暗花明,一波三折,这是一次又一次的智谋较量。
从南昌起义打响第一枪开始,一路走来,人民军队总是在与强大的敌人作斗争。他们面临的危险千万重,他们遭遇的困境无计数。
但是,他们总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化腐朽为神奇,变不可能为奇迹。因为他们总能想到出其不意的谋略,出现在敌人意料不到的地方。
在井冈山,敌人惊叹“飞将军自重霄入”;在长征路上,战士们高唱“毛主席用兵真神奇”;在中原大地,他们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党的军事指挥家深谙斗争艺术,他们用兵有法,但无定法,因敌、因时、因地、因情而设计用谋、用兵、用术、用技,以“正兵”迎敌,以“奇兵”取胜,匠心独运,另辟蹊径,创造了无数经典的战争案例。
在红土地与黑土地上,在赣江之滨和黄河岸上,从第一次至第四次反“围剿”,到四渡赤水,再到三大战役的全面胜利,战略运用之精彩、战术娴熟之巧妙,令人惊叹,让人叫绝。
这是多么伟大的革命队伍,这是多么智慧的人民军队。
他们的勇与谋,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铭刻在历史的篇章上。
智是谋之本,有智才有谋,所以智比谋更重要。--邓拓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古希腊]苏格拉底
1928年1月的一天,一支号称是“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第一四〇团先遣队”的部队大摇大摆地开进了宜章城。带队的“长官”是“副团长”胡少海--当地大名鼎鼎的“五少爷”。县长杨孝斌率地方官绅到城门口毕恭毕敬地夹道欢迎。
“胡团副”说:“为了共谋防共大事,保护乡梓,本团奉范(石生)军座之命移防宜章。晚生领前锋先行,王团长率全团主力即于明日赶到……”
杨孝斌和那些土豪劣绅风闻共产党的队伍已接近宜章城,早已坐立不安,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如今“胡团副”领“国军”回乡防护,正如天降甘霖,求之不得。于是他们殷勤地安顿好军队,表示次日还将隆重迎接“王团长”,设宴“接风洗尘”。杨孝斌等人做梦都想不到,“荣归故里”的“五少爷”,其实正是他们日夜担心的共产党朱德的手下。
原来,1928年1月初,朱德带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准备发动湘南暴动,并且决定首先在宜章点燃革命烽火。然而,朱德深知当时的宜章城,虽然敌人的守备力量比较薄弱,但是城坚难摧。如果强攻,不仅会造成重大伤亡,而且还会引来敌人援兵。为确保湘南暴动第一仗的胜利,朱德定下一计:智取宜章城!于是,他利用部队曾与国民革命军将领范石生结成统一战线,至今仍然保存的第一四〇团的旗帜与着装的有利条件,派出胡少海率队先行进城,拉开“智取宜章城”的大幕。
第二天,朱德率“一四〇团”主力在当地士绅的簇拥下,堂而皇之地开进了宜章城。一路上,朱德按计划悄悄在各要道布置岗哨,控制了当地的反动武装。
下午4点,杨孝斌摆上“鱼翅席”,宴请“王团长”。朱德、胡少海领着14名干练的卫士如期“赴宴”。席间,官绅们频频向“王团长”、“胡长官”敬酒,吹嘘他们“铲共”的功劳。“王团长”、“胡长官”也神情自若地与他们周旋。
酒过三巡,大厅进来一个“跑堂”的,高喊一声:“鱼来了!”这正是战斗准备完毕的信号。朱德闻声倏然起身,“啪”的掷杯于地。说时迟,那时快,他的卫士们如猛虎扑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缴了敌哨兵的械。一队战士随后冲进大厅,端枪齐呼:“不许动!”官绅们见了,瞠目结舌,面如土色。
“你们究竟是什么人?”杨孝斌惊恐万状地问。
“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军!”朱德威严地说道,“你们这些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鱼肉百姓,屠杀工农,罪大恶极,通通押起来,听候公审!”
一面绣有镰刀、斧头的红旗在县长公署楼冉冉升起,革命军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宜章城。此后,朱德将部队改组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不久就拉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
“点评”“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带兵打仗要有勇,更要有谋;同敌人斗勇,还要斗智;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才是兵家上策。朱德智取宜章城,无疑是这方面的光辉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