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干,固然遇不着失败,也绝对遇不着成功。--邹韬奋
经验是真知与灼见之母,因而它的一切举止都是明智而又坚定的。--[英国]欧文
1935年1月29日至3月16日,长征途中的红军为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已经来来回回地三次渡过赤水河,最后进入西岸的川南。蒋介石因此判断红军要北渡长江,并认为“剿匪成功在此一举”,于是他急调所有部队向川南集结。
蒋介石此举正中毛泽东的下怀。他下令红军四渡赤水,乘敌不备,折兵向东,把敌人抛在西岸。3月20日,为迷惑敌军,红军的一个团大张旗鼓地向古蔺前进,诱敌继续向西;主力则突然折返,于21日晚至22日分别经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渡过赤水河,到达东岸。然后趁东岸敌军防备空虚,在31日强渡乌江,红军主力直奔贵阳方向。
此时,蒋介石正在贵阳坐镇督战,由于黔军都因追堵红军而外调,城里只有一个团。当红军主力突进至离贵阳只有15公里的地方时,蒋介石慌了神,他一面急催滇军入黔,一面派人挑选了20名向导、12匹好马、2乘小轿,准备随时逃跑。
然而,让蒋介石做梦都想不到的是,红军虽一路披靡至贵阳城下,却并无攻城之意。当毛泽东得知滇军3个旅已赶往贵阳,其他各路敌军也正纷纷向贵阳增援时,突然“剑锋一转”,指挥红军突破敌军在贵阳的防线,以每天60公里的速度,向敌人兵力空虚的云南急进。当红军仅留一支小部队佯攻贵阳时,蒋介石还在为自己及时的调兵遣将而暗自得意,浑然不知红军的真实意图。
红军浩浩荡荡地直扑云南,“云南王”龙云因其主力部队在半个月前就被蒋介石调走,现见“老巢”不保,急忙调集云南各地守军驰援昆明,这无疑松懈了滇北各地和金沙江的防御。于是,在昆明附近虚晃一枪后,毛泽东突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指挥红军兵分三路,飞奔最近的三个渡口--龙街、皎平和洪门,横渡金沙江。
一路红军昼夜兼程100余公里赶到皎平,缴获了几只小木船并控制渡口,走活了“最关键的一着棋”;一路红军化装成国民党的“中央军”,在一天中一枪不发地智取三座县城,由此控制龙街渡口;最后一路红军也及时抢占了洪门渡口。后因龙街、洪门渡口江宽水急、无法抢渡,红军主力全部转向皎平渡。与此同时,毛泽东指示留下少量部队在龙街渡,继续架设浮桥,造成红军在此过江的假象,吸引了敌军大批的主力追兵。
5月3日至9日,在当地汉、彝、纳西等各族船工舍生忘死的帮助下,红军依靠几只小船,载运两万多人及无数骡马,全部从皎平渡渡过了水流湍急的金沙江,未掉一人一骑。至此,中央红军摆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成功突围。蒋介石千方百计要在赤水河两岸围歼红军的企图化为泡影。
“点评”四渡赤水,毛泽东灵活地变换作战方针,指挥红军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界地区,巧妙地穿插于敌人的重兵集团之间,处处牵着敌人的“鼻子”跑,从而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四渡赤水”无疑是我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