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行无成,疑事无功。--[战国]商鞅
大海越是布满着暗礁,越是以险恶出名,我越觉得通过重重危难去寻求不朽是一件赏心乐事。--[法国]拉美特利
共和国奠基之初,百业待兴,各行各业的建设与发展都要用油。但中国自己的油却少得可怜,石油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严重缺油,首都北京的公共汽车背上了煤气包,河南等地的汽车烧起了酒精、“老白干”和煤炭,高级航空油全部靠进口。老百姓靠洋货生活,用“洋火”、“洋蜡”、“洋油”。连国防建设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军队训练、国防巡逻、执勤、武器的制作、装备的更新,都受到了限制。朱德总司令曾深有感慨地对时任石油部副部长的康世恩说:“没有油,坦克、大炮不如打狗棍,打狗棍拿着还可以打狗,坦克、大炮没油就不动啊!”
当时,一些西方人断言中国“贫油”。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经过大量调查研究,认为新华夏构造体系的三个沉降带具有广阔的找油远景,从理论上否定了“中国贫油论”。
1959年9月,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学理论,我国地质钻探人员在位于松辽盆地中央凹陷区北部的大同镇开采出了工业石油,并发现了高台子油田。因十周年国庆临近,人们将油田命名为“大庆油田”。
中央决定,用“大部队,大会战”的办法开发这个大油田。于是,3万名退伍军人,和全国37个石油厂矿、院校的4万人在萨尔图誓师,拉开了“石油大会战”的序幕。早春的东北,天寒地冻,石油职工们一无房屋,二无床铺,更缺乏必要的机械设备。工人们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千军万马,人拉肩扛,中国人硬是在荒凉的松嫩平原上开采出了一个大庆油田。
在石油大会战的过程中,大庆石油人中涌现出了一批以王进喜、马德仁等为代表的“五面红旗”。王进喜被人们称为“铁人”,而马德仁带领的1202钻井队也被誉为“石油战线上永不卷刃的尖刀”。凭借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大庆石油人开发建设了当时全中国最大的油田。从此,大庆油田源源不断地为国家输送着石油,结束了中国人依赖洋油的日子。到1960年底,我国基本探明全部油田的面积和储量;到1963年,我国终于甩掉了“贫油”的帽子,基本实现了石油自给。
在半个多世纪里,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20亿吨,占全国同期原油总产量的40%;从1976年起,大庆油田便开始实现了年产原油5000万吨的目标,连续27年稳产高产,创造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为构建我国现代石油工业体系作出了重大贡献。
“点评”大庆油田的发现,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翻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一页。在石油大会战的艰苦环境和激情岁月里,我国石油、地质工作者和老一代“石油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孕育了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成为激励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