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春秋]左丘明
预警就是事先准备;有备等于一半胜利了。--[西班牙]塞万提斯
1964年10月16日,一声巨响划破长空,茫茫戈壁滩上空升起巨大的“蘑菇云”,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这一伟大成就震惊了全世界,中国从此敲开了核武器世界的大门,成为了“核大国”。
“蘑菇云”记录着我国核技术的发展历史,也见证了那段鲜为人知的光辉岁月。为了粉碎美国的核讹诈和核威胁,为了国家安全,我国于1955年毅然决定建立核工业基地,研制核武器。
1955年1月14日,周恩来总理邀请核物理学家钱三强、中央主管经济的薄一波、地质学家李四光和地质部副部长刘杰到中南海总理办公室,详细询问了原子反应堆、原子弹的基本原理,以及发展原子能事业的必要条件等,并了解我国核科学技术的研究情况和铀矿资源勘探情况。
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席主持召开了专门研究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的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代号为“02”的绝密核武器计划,作出了在我国建立核工业、研制核武器的战略决策。
随着核武器计划的进行,陆续从全国调集了一批最优秀的物理学家、化学家、工程技术专家,集中于核武器的研制、设计工作。同时,周恩来总理决定在苏联、东欧留学生中抽调300名专业接近的学生转学与原子能有关的专业。他们中有一百多人后来成为我国核科学、核工程方面的中坚力量。
从寻找铀矿到制造核燃料,从核部件的设计到制造,从原子弹的组装到核试验基地的选址,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成千上万次的试验,我国终于研制出第一颗原子弹。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进行核爆炸试验。
代号“投篮”的起爆密令是于1964年10月15日发出的。从甘肃酒泉运来的原子弹全部部件存放在试验场的地下装配车间里。15日那天,工作人员用手推车将装在高2米、直径1.5米圆桶状容器里的核弹体,小心地送往铁塔,并通过卷扬机安装在120米高的塔顶上。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现场总指挥是张爱萍,副总指挥是刘西尧。他们根据中央的决定和命令,在首次核试验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宣布原子弹试验的倒计时,“零点”定为1964年10月16日北京时间下午3时。
北京时间下午2时59分40秒,历史性的时刻到了,主控制站技术人员按下决定历史的电钮。10秒钟后,自动控制系统进入自动控制状态,这时倒计时从10到零点顺序跳动。这10秒是扣人心弦的10秒,就在这10秒内,原子弹从雷管点火,炸药起爆开始,能量向内心聚焦--高温高压压缩铀235材料--核材料达到超临界值--中子轰击原子核--原子核产生裂变,释放出巨大能量。只见零点一到,强光闪亮,天地轰鸣,巨大的“蘑菇云”翻滚而起,直上蓝天。
当天下午4点,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东方红”大型歌舞演出人员时,宣布了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喜讯。当天晚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世界播送了这一特大新闻。
“点评”我国是继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后,我国政府发表声明:中国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斗的威胁。同时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这是我国对世界和平作出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