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暮年承新运

  1945年,抗日战争终以中国人民胜利而告结束。熊十力离开他寄居八年之久的四川,回到武汉在连襟王浙磐(字孟荪)家暂住。1946年夏,化学实业家孙颖川创办黄海化学社哲学研究部,请熊十力主持其事。熊十力早就想创办一个专门研究哲学的学术机构,他自然乐于应聘,随即再次入川,欣然前往重庆五通桥任职。他特为《黄海化学社附设哲学研究部特辑》写了一篇讲词《中国哲学与西洋科学》。1947年春北京大学复校后,熊十力闻讯赶回北平。他原以为可以重过他当年初到北大那种平静沉思、专心治学的日子,想不到内战之火迅即燃起,时局动荡,抗战胜利后的北平依然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他不得不再次飘零,辗转于武汉、上海、杭州、广州等地。1948年夏,他应张其昀、谢幼伟之邀到浙江大学讲学。他们为熊十力准备了寓所一套。熊十力以“漆园”名其室,并自号“漆园老人”,寄托他当时悲凉的心境,自比晚周“游于物之初,游于无何有之乡”的庄子。1948年秋,他南迁广州,在中山大学讲学,寄居在广州郊外化龙乡弟子黄艮庸的家中。1949年5月16日,他从收音机里听到电台播发的路透社电讯: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已占领军事重镇武汉。熊十力极其兴奋,他当即在自己的记事簿上记下了这条消息,展开一张纸,挥毫泼墨写下“解放了”三个大字,以表示自己的心情。军人出身的熊十力知道,武汉一解放,大军挥师南下,广州的解放已指日可待。

  全国解放前夕,熊十力在去与留的抉择上,曾一度徘徊不定。一些朋友和弟子劝他离开大陆,他也曾动过去香港、台湾或者印度的念头,但随即打消了。自己治了一辈子国学,早已把自己同中华民族的命运捆在一起了,何况自己已年过花甲,怎么可能一下子离开生于斯、长于斯、忧于斯、乐于斯的故土呢?他实在下不了这个决心。他当然希望能回北京大学或者湖北老家,找个地方安度晚年,过几年平平静静的日子。但又心存疑虑:虽说自己过去抨击过当局的腐败统治,始终没有与其同流合污,但毕竟没投身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洪流;虽说自己长年埋首书斋,苦心孤诣地研究国学,努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但哲学信仰毕竟与马克思主义者不类。留下来又会怎么样呢?心里不大托底。他彷徨不安,十分焦躁,在疑虑中迎来了广州的解放。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就在广州解放后的第十天,竟收到老友董必武和郭沫若联名拍来的电报。电报请他迅即北上议事,参加人民政府的工作。他回信表示感谢,并称自己非事功之材,不宜做官,若能讲学尚可。1950年1月28日,他接到董必武副主席的回信:

  十力老兄:

  叠函均奉悉,并与沫若、彝初(马叙伦)、东荪、云川诸先生往复商酌,佥以为兄所提不做官、能讲学、路上要人招扶等,都容易办。只有找坐北向南房子一事,至今尚未弄妥。非敢缓也,求之实难。政府负责人现仍有住旅馆者,房子难觅,由此可见。但此非谓来京无住处也,只是不甚如意耳。西屏(李东翊)兄在言谈中表示兄留鄂。待返武昌后彼会与兄面谈也……此上来车盛,已函李主席(李先念)照顾,闻京汉路平时只有二等卧车开行,如无头等卧铺,亦请原谅!

  专此即颂

  近安!

  弟 董必武

  一月廿八日

  接到董副主席的信,熊十力不好意思再推托了,决定立即动身乘车前往北京。广东省主席叶剑英同志受董必武同志之托,为熊十力买好火车票。安排人路上扶持,还亲自到车站送行。踏上北上的列车,熊十力心情十分激动。他已记不得多少次北上进京了,唯有这一次永生难忘:这是专程去中央人民政府商议国是,反映人民的意愿,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而不是为谋生行走奔波。他衷心感谢那些时刻惦念着自己的共产党人朋友。

  列车行至他曾战斗过的地方武汉市。他打算下车略住几日,一来可以解除一下旅途的劳顿,二来可以会会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叙乡情为快。林彪、李先念为他安排住所,设宴款待,湖北籍的郑位三亦到住所亲切看望。同年3月7日,熊十力在武汉收到郭沫若的信:

  十力先生:

  南信均奉到。已电李主席备车票并电示行期。董老所布置之住所,尚为北房无怪。至它一切,均请不必过虑。

  专复

  顺颂大安!

  郭沫若

  三。七。

  接到信后熊十力迅即动身,由武汉来到新中国的首都北京。政务院秘书长齐燕铭专程到车站迎接,接待规格也相当高。

  中央人民政府对熊十力的生活起居很关心,作了周到的安排,为他选择合适的住房,配备齐全的家具。先把他同义女仲光安排住在交道口附近,北房五间,很宽敞。住了两三个月,他嫌院子嘈杂,影响读书写作,请求调房。政府帮他搬到西城宝禅寺街,住进一套独院的房子。未住多久,政府又给他在北海鸦儿胡同买了一处小四合院,请他搬入。这里出门不远就是什刹海后海。他在这里定居直到1954年离开北京为止。熊十力的工资定为每月800斤小米,这是当时的最高标准。他很喜欢在鸦儿胡同的小四合院。这里绿树环绕,碧水清澈,建筑古朴,恬静幽雅,虽离市中心很近,却有田园清趣,堪称“都市里的村庄”。这里过去曾是达官显贵居住的地方。在风清日朗的时候,熊十力经常到后海畔散步。时而饱览周围的景色,时而坐在长椅上沉思,锤炼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

  在北京,熊十力最感亲切的老朋友要算是董必武同志了。他与董必武都是湖北人,又都是辛亥革命的参加者,年纪亦相仿,都已六旬以上。每逢二老相会,总是欢喜异常,仿佛有说不完的话。董必武身居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要职,仍同熊十力称兄道弟,相处十分随便,十分融洽。熊十力在董必武面前也无拘无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刚到北京时,熊十力为择房、搬家、工作等事经常找董必武。董必武跟他开玩笑说:“我简直成了你熊十力一个人的副主席了。”熊十力听罢一笑了之,毫不介意,有事情仍照找不误。董必武深知熊十力的为人和禀性,曾赠给他一条幅,上书:

  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粗率毋安排。

  董必武借用傅山论书法名句赞美熊十力坦诚、率真、质朴的人格。

  除了董必武之外,在中央人民政府中与熊十力交厚的还有郭沫若。他俩也是老相识。抗日战争时期熊十力避难四川,郭沫若带着桂圆和肉鸡,登门造访熊十力。二人交谈甚契,郭沫若希望熊十力能有更多的大作问世,领袖学界群伦。熊十力到北京后,彼此见面的机会更多了。这两位国学根柢深厚的著名学者经常在一起聚餐,谈古论今,参经求道。郭沫若劝熊十力到他任院长的中国科学院工作,熊十力则表示“我还回北大老巢!”熊十力每逢在生活上或工作中遇到困难,找到郭沫若的头上,郭沫若总是尽量帮助解决。

  熊十力到京后联络了一些老朋友,也结识了一些新朋友。常来看望熊十力的老朋友除了董必武夫妇、郭沫若夫妇外,还有林伯渠、徐特立、李济深、陈铭枢、张申府、张岱年、林宰平、张云川等人。一些旧日的弟子也常来拜谒、求教。著名哲学家贺麟、艾思奇等人常与他在一起切磋学术。老朋友梁漱溟与他隔湖而居,更是常来常往。熊十力还结识了著名的国画大师齐白石老先生。熊十力的义女仲光在齐白石老人家里学画,两家有了来往。也许是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酷爱吧,国学大师与国画大师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竟然一见如故,相交十分默契。齐白石老人最佩服熊十力的人格与文采,曾请他为自己故去的老母写祭文,熊十力慨然应允。齐白石回赠一幅题为《老少牛》的国画相报。齐白石把熊十力当作自己最要好的朋友。熊十力在北京的这些年真是诸事如意、顺利,日子过得很舒心。

  中央人民政府答应了熊十力“只讲学,不做官”的要求,没有在政府中给他安排任何职务。熊十力仍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同从前一样,他并不到校上课。有的时候贺麟教授带领北大哲学系的学生到熊十力家中听讲。1956年前,熊十力的工资是每月200元。1956年定为一级教授后,工资为每月345元。熊十力迁居上海工资仍由北大邮去,后来熊十力嫌邮寄太麻烦,改由上海市政协发给。

  熊十力在北京的这些年备受礼遇,受到党和人民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亲眼看到新中国欣欣向荣的开国气象,庆幸自己能在暮年迎来新时代。他曾用“惟幸暮年承新运”的诗句表示自己的欣喜与快慰,表达对党和人民政府的衷心感谢之情。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