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附录 熊十力学术行年简表

  1885年(光绪十一年)

  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上巴河细张家湾。具体出生月日不详,后自定正月初四为生日。名继智,又名定中,字子真(亦作子贞)。中年以后改名十力,其父名其相,为秀才,但不以科举为意。授徒于乡塾兼务农。

  1892年(光绪十八年) 8岁

  因家贫不能入学,为邻家放牛。

  1894年(光绪二十年) 10岁

  入父亲掌教的乡塾旁听近一年,习四书五经和国史等旧学。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 12岁

  父亲因病去世。失怙,家贫难以求师,遂辍学。为邻人放牛、务农,利用空闲时间自学。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 17岁

  长兄熊仲甫送他到父亲生前好友何圣木先生掌教的塾馆读书。仅半年,因不耐塾馆规矩的约束,便辞师退塾,仍自学不辍。少慕陈亮,继喜陈白沙。曾从邻县孝廉何焜阁处得一些格致启蒙一类的新学书籍,读后服膺甚笃,遂视六经旧学为粪土,思想应开始倾向于革命。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 18岁

  读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吕留良、颜元等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的著作,确立反清革命志向,与同县何自新、王汉等人结交,图谋革命。投武昌新军第三十一标(又称凯字营)当兵,运动军队,积蓄革命武装力量。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 21岁

  考入湖北陆军特别小学堂仁字斋为学兵。积极从事革命活动,曾在学堂的揭示板上张贴讽骂鄂军统制张彪的署名短文。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 22岁

  与武昌联合军学界有志之士创立黄冈军学界讲习社(参加者不限于黄冈籍)。经好友何自新介绍,认识日知会的刘静庵,加入日知会。他所主持的黄冈军学界讲习社也成为日知会的外围组织。

  秋,革命党人在萍浏醴发动起义,他力主响应。起义失败后事泄,鄂军统制张彪查封黄冈军学界讲习社,缉拿熊十力。熊十力逃出武昌,到江西德安木板垄易名隐居,授徒读书。他的长兄仲甫率家族迁此垦荒。

  1911年(宣统三年) 27岁

  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高涨。熊十力参加光复之役,返武昌,任都督府参谋。

  12月,与吴崑、刘子通、李四光等挚友聚会武昌雄楚楼。三人展纸题字。熊十力写下“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八个大字抒发革命党人踌躇满志的豪气。

  1912年 28岁

  武昌设立日知会调查记录所,孙武、蔡济民、季雨霖等人主持其事。熊十力任该所编辑,参加编纂《日知会志》。因形势逆转,未及成书。

  1913年 29岁

  参加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失败后熊十力退伍离开武昌,回江西德安乌石门芦塘畈定居。在九仙岭阳居寺和敷阳山积庆寺寄居读书,约一年半。主要读先秦诸子和西方哲学书籍的中译本。

  小试文笔,在梁启超主编的《庸言》杂志上发表札记若干条。其中《证人学会启》见于该刊第1卷第7期;《熊升恒答何自新》见于第1卷第12期;《健庵随笔》见于第1卷第18期,《健庵随笔》(续)见于第1卷第23期;《翊经录绪言》见于第1卷第24期。

  1916年 32岁

  作《船山学自记》,后收入《熊子贞心书》。

  梁漱溟在《东方杂志》上发表长篇哲学论文《究元决疑论》,文中批评了熊十力在《庸言》上发表的辟佛言论。

  1918年 34岁

  赴广州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居广州半年多。护法运动失败以后,心灰意懒,思想大变。“念党人竞权争利,革命终无善果。又目击万里朱殷,时或独自登高,苍茫望天,泪盈盈雨下。以为祸乱起于众昏无知,欲专力于学术,导人群以正见。”从此,脱离政界,致力于儒佛两家的学术研究。

  离开广州,返回德安。将1916年以来写的二十五则笔记、短文、书札等整理成书,名为《熊子贞心书》,蔡元培为之作序,自印行世。此《心书》已收入中华书局1985年出版的《熊十力论著集之一:新唯识论》。

  到江苏某中学任教。

  1919年 35岁

  在天津南开中学教国文。致函当时任北京大学哲学系特约讲师梁漱溟称:你在《东方杂志》上发表的《究元决疑论》我已拜读,其中那些骂我的话我觉得还有些在理,希望能同你有机会面谈。是年暑假期间,专程由津赴京,同梁漱溟在广济寺结识并成为至交好友。

  所著《熊子贞来信》发表于《新潮》第2卷第4期。

  1920年 36岁

  经梁漱溟介绍拜欧阳竟无为师,入支那内学院学习佛学。自述:此余一生之大转变。转赴南京,问佛法于欧阳竟无。留宁一年。

  1922年 38岁

  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之聘,到哲学系任特约讲师,讲授选修课《唯识学概论》。

  1923年 39岁

  按照在内学院所学的佛学编写《唯识学概论》讲义约9万字,由北大印出。讲授一半,因对旧唯识学学说有疑,遂尽弃前稿,自创“新唯识论”。

  在北大结识林宰平教授,经常与之讨论哲学问题。同汤用彤教授、钱穆教授常来往,结为讲友。

  1925年 41岁

  所著《废督裁兵的第一步》发表在《现代评论》第1卷第5期。

  应武昌大学之邀前往短期讲学,完成讲课任务后返回北大。

  在南京支那内学院院刊《内学》第二辑发表《境相章》(附“带质境说”)一文。

  1926年 42岁

  所著《因明大疏删注》一书先由北大印成讲义,后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北大印制他编纂的第二种《唯识学概论》讲义。“新唯识论”哲学思想体系初具规模。

  1927年 43岁

  应汤用彤之邀到中央大学短期讲学。

  1930年 46岁

  弟子高赞非根据记录的熊十力自1924年到1928年四年间的论学语及信札,编辑成册。弟子张立民在此基础上编定《尊闻录》,印若干部,分赠友人。

  第三种《唯识学概论》由公孚印刷所印制。

  1932年 48岁

  代表作《新唯识论》文言文本脱稿,由浙江图书馆出版,马一浮题签并作序。另有上海神州国光社版。

  同年,刘衡如作《破新唯识论》,发表在《内学》第六辑。欧阳竟无为之作序。

  1933年 49岁

  赶写出《破〈破新唯识论〉》,答复刘衡如在《破新唯识论》中提出的种种诘难。由北京大学出版部出版。

  所编《新唯识论参考资料》由北京大学出版部出版。

  在《独立评论》上发表《要在根本上注意》一文。

  在《大公报》上发表《循环与进化》一文。

  1934年 50岁

  所著《与张东荪论学书》发表在《中心评论》第9期。

  在《独立评论》上发表《无吃无教》、《英雄造时势》两篇文章。

  所著《易佛儒》和《答谢石麟》二文发表在《大公报》。

  1935年 51岁

  在《大公报》上发表《为哲学年会进一言》一文。

  所著《答伍庸伯》、《中国哲学是如何一回事》等文发表于《文哲月刊》。

  所著《请诰授奉直归州学正傅雨卿先生传》发表于北京大学《史学》第1期。

  在《安雅学刊》第1期上发表《读经》一文。

  搜集从1932年到1935年所写的札记、语录、信函,编成《十力论学语辑略》一书,由北京出版社出版。此书纳入“十力丛书”后改称《十力语要》卷一。

  1936年 52岁

  写作《佛家名相通释》。在《北平晨报》上发表此书的序言。在《哲学评论》上发表该书中28条词释。

  与张东荪合著《关于宋明理学之性质》一文,发表在《文哲月刊》第1卷第6期。

  在《文哲月刊》第1卷第7期上发表《科学的真理与玄学的真理》一文。

  致意大利米兰大学教授罗雪西诺马格里尼一长信,评论、介绍老子哲学思想。此信收入《十力语要》。

  所著《答满莘畲先生》、《答唐君毅》两文,分别载《北平晨报》6月8日、9月25日。

  在《中心评论》第4期上发表《论不朽书》;第9期上发表《与张东荪论学书:宋明儒家取佛学修养方法问题》;第13期上发表《答唐君毅书》。

  1937年 53岁

  《佛家名相通释》由北京大学出版部出版。是书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85年出新版。

  七七事变后乘煤车逃出北平,暂住原籍黄冈避难。

  1938年 54岁

  入川避难,配合抗日斗争宣传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坚信“日本人决不能亡我国家,决不能亡我民族”。写出6万多字的《中国历史讲话》,由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作为教材印行。另著有《中国历史讲话》未刊。为汤用彤著《汉魏西晋南北朝佛教史》第10章撰写了《鸠摩罗什赠慧远偈》一节。

  1939年 55岁

  马一浮在四川乐山乌龙寺创办复性书院,聘熊十力为主讲。9月17日开学,熊十力致长篇《开讲词》,后收入《十力语要》。因与马一浮意见不合,遂离开书院。

  武汉大学迁至乐山,应教务长朱光潜之邀前往武大作短期讲学。

  1940年 56岁

  《新唯识论》语体文本上卷完稿,由吕汉才资助印行200本。

  《十力语要》卷二完稿,收入熊十力从1936年到1940年语录、笔札若干篇,由周封岐资助印400本。

  梁漱溟在重庆北碚金刚碑创办勉仁中学和勉仁书院,熊十力应邀前往执教,从事学术研究。

  1942年 58岁

  《新唯识论》语体文本上卷和中卷脱稿,由居正募资赞助,以勉仁书院哲学组的名义出版,印数不多。该书的序言发表在《志学》杂志上。

  在《思想与时代》杂志上发表《论体相》、《论玄学方法》、《儒家与墨家》、《谈生灭》、《答谢幼伟论玄学方法》等文章。

  1943年 59岁

  在《思想与时代》上发表《哲学与史学--悼张荫麟》一文。

  所著《研究孔学宜注意春秋周礼三经》发表在《孔学》杂志上。

  应北大校长蒋梦麟之聘,任北大哲学系教授,并特许他可以不到学校上课,每月寄给薪金。仍住勉仁书院。

  与侯外庐教授通信,讨论王夫之哲学的性质。

  1944年 60岁

  他的最主要的哲学著作《新唯识论》语体文本全部完稿,由中国哲学会推荐在重庆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纳入“中国哲学丛书》甲集之一”,抗日战争胜利后,商务印书馆迁回上海,又再版。

  此书为熊十力新中国成立前销量最多的书。

  在《哲学评论》上发表《新唯识论问答》、《说易》、《论性》、《论文》、《答友人书》、《情感与理智》、《谈郭象注》等关于国学的文章。

  为居正著《辛亥革命札记》作序,又为李西屏著《辛亥武昌首义纪事》作序。两篇序文都热烈颂赞辛亥革命,高度赞扬鄂人的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

  为谢幼伟著《现代西方哲学名著述评》作序。

  所著《与人论执中》一文发表在《三民主义半月刊》。

  1945年 61岁

  为张难先编《湖北革命知之录》(商务印书馆出版)撰写《吴崑传》、《何自新传》。

  在《图书集刊》、《中国文化》、《三民主义半月刊》等杂志上发表《重印〈周易变通解〉序》、《论汉学》、《说食》、《公诚与自由》等文章。

  国学专著《读经示要》一书脱稿,亦由中国哲学会推荐在重庆商务印书馆出版,纳入“中国哲学丛书》甲集之三”。

  1946年 62岁

  抗日战争胜利后离开四川到武汉连襟王渐磐家暂住。

  夏,化学实业家孙颖川创办黄海化学社并附设哲学部,请熊十力主持其事。熊十力应邀二次进川,前往重庆五通桥黄海化学社所在地。《黄海化学社附设哲学研究部特辑》刊发他的讲词《中国哲学与西洋哲学》。

  徐复观将熊著《读经示要》呈蒋介石一部,蒋赠给熊十力法币二百万元。熊十力责徐此事做得鲁莽,拒收赠款。后接受徐复观的劝说,将此款转赠支那内学院。

  在《中国文化》上发表《与陶恺士书》和《示菩儿》两封书信。

  当选为辛亥首义同志会名誉监事。

  1947年 63岁

  因经费不继,黄海化学社附设哲学研究部停办。熊十力离开四川,返回已复校的北京大学。向北大校长胡适建议设立哲学研究所,未得采纳。

  所撰《论本体书与说理书》(与贺自昭、朱孟实合著)发表于《哲学评论》第10卷第6期。

  所撰《读汪士坤谈荀》载《龙门杂志》第1卷第6期,所撰《论湖湘诸老之学书》和《论治学不当囿于孔书》二文发表于《龙门杂志》第1卷第6期。

  在《哲学评论》第10卷第5期上发表《与柏特教授论哲学之综合书》。

  在《龙门杂志》第1卷第4期上发表《论关老之学书》。

  在《东方与西方》第1卷第3期上发表《论关尹与老子(与陈君书)》。

  所撰《读智论抄》一文载《东方与西方》第1卷第4期和《世间解》第3~7期。

  在《三民主义半月刊》第9卷第5期上发表《为青年申两大义》一文;在第10卷第8期上发表《朱尊民生生事略》。

  在《学原》杂志上发表《与友论〈新唯识论〉》、《论学三书》、《答牟宗三问格物致知书》、《略说中西文化》等文。

  7月,致信胡适,附《读谭(峭)子〈人化书〉》。

  1948年 64岁

  应张其昀、谢幼伟之邀到浙江大学讲学半年。名其住所为“漆园”,自号漆园老人。

  在《学原》上发表《漆园记》、《论事物之理与天理答徐复观》、《略论新论要旨答牟宗三》。

  湖北省主席万耀煌拨款印行“十力丛书”,《十力语要》四卷合成一函付梓,印一千部。此书是反映熊十力哲学的重要著作。

  口述《申述新论旨要平章儒佛摧惑显宗记》(简称《摧惑显宗记》)由黄艮庸记录整理,准备编成一书。

  1949年 65岁

  义女熊仲光整理编辑的《十力语要初续》完稿,收入熊十力从1947年到1949年写的札记、短文和语录,由香港东升书局出版。

  《读经示要》由上海正中书局再版。

  居广州弟子黄艮庸家,5月16日从收音机中听到电台播发的路透社电讯:中国人民解放军已渡过长江,占领武汉三镇。喜极,书条幅“解放了”三个大字。

  10月,广州亦宣告解放。10天后接到董必武、郭沫若拍来的电报,邀请他北上入京,共商国是。

  1950年 66岁

  1月末2月初,收到董必武副主席1月28日发出的亲笔信。

  动身北上,中途在武汉盘桓数日。3月,又收到郭沫若3月7日发来的亲笔信。同月到北京,政务院秘书长齐燕铭到车站迎接。

  向政府坦诚表示心迹:只讲学,不做官,仍回“北大老巢”,获准。工资为每月800斤小米,系当时最高标准。中央政府为其安排房舍,配备家具。定居在什刹海后海附近的鸦儿胡同。

  生活安定舒适,专心治学,笔耕不辍,成绩斐然。写出《与友人论张江陵》四万字,印二百部;黄艮庸整理的《摧惑显宗记》八万多字已脱手,以黄艮庸名义发表,印二百部;熊十力口述、弟子胡拙甫记录整理的长文《韩非子评论》,四万余字,发表在香港出版的《学原》第3卷第1期,另有香港人文出版社出版的单行本。1951年67岁写出《与友人论六经》,六万多字,由大众书店出版,印二百部。该书呼吁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向政府建议继续办好南京支那内学院,由吕澂主持;恢复浙江智林图书馆,由马一浮主持;恢复勉仁书院,由梁漱溟主持;筹建中国哲学研究所,由他牵头。收到熊十力的建议,毛泽东主席曾回信表示感谢。

  修改《新唯识论》语体文本和文言本,定名为《新唯识论》壬辰删简本。

  1952年 68岁

  《新唯识论》壬辰删简本定稿。董必武、林伯渠帮助出版印行数百册。

  1954年 70岁

  秋,因年迈多病不适应北方生活,请求离京到上海长子熊世菩处定居,获准。先住上海青云路,环境嘈杂,不便读书写作,致信陈毅市长要求调房。陈市长亲笔书写回信,表示同意,遂搬到淮海中路(旧霞飞路)一座环境幽雅安静的花园式小楼。

  1955年 71岁

  作《哀文》,收入唐玉虬编的《怀珊集》。

  1956年 72岁

  以特邀代表的身份出席政治协商会议,当选为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以后连任第三、四届政协委员。

  陈毅同志致信熊十力写道:“至学术见解不能尽同,亦不必强求其同,此事先生不必顾虑。对尊著毅除佩赞外,尚有若干意见,俟他日见面时再细说。”陈毅还曾在上海一次高等院校会议上,号召大家向熊十力求教,不必存有顾虑。

  被北京大学评为一级教授。工资345元,每月寄到熊十力在上海寓所。后改为由上海市政协发给。

  新中国成立后大部头国学专著《原儒》在上海龙门印书局出版,印1000部,每部一函二卷。此书曾被中央政府作为礼品赠给印度、日本、前苏联和东欧各国,为熊十力国际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原儒》应得稿费退掉一半,只领3000元。

  在《哲学研究》第3期上发表《说“百家争鸣”》一文。

  1957年 73岁

  为已故好友何自新妻杜氏撰《贞节夫人何母杜氏墓志》。

  1958年 74岁

  再次修改《新唯识论》,撰写《体用论》,因病中辍,所成稿九万字由上海龙门印书局影印二百部。分明变、佛法上、佛法下、成物、明心五章,明心章有目无文,实则四章。熊十力在该书《赘语》中说:“今得成此小册,故《新论》宜废。”韩元恺为之作序。

  辞去北大教授职务,工资仍由政协照发。

  1959年 75岁

  继《体用论》之绪写完《明心篇》,亦由龙门印书局出版。

  所著《唐世佛学旧派反对玄奘之暗潮》一文收入《中国哲学史论文初集》(科学出版社出版)。

  1960年 76岁

  《读经示要》由台北广文书局再版。

  1961年 77岁

  所著国学专著《乾坤衍》由中国科学院印刷厂影印。

  1963年 79岁

  作《存斋随笔》,未刊。

  1964年 80岁

  出席全国政协第四届第一次会议,列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听周恩来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对其中所引毛泽东关于“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论断颇有体会。反复研究学习后写心得呈周总理转毛泽东,思想上表现出由唯心主义向辩证唯物主义转化的苗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鼓励。

  1965年 81岁

  周恩来总理自己出钱购买线装大字本《毛泽东选集》四函以及大字精装本《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毛主席四篇哲学著作》等书,请董必武转赠熊十力。董必武给熊十力写两封亲笔信,向他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并称“兄治哲学之背景,不仅弟理解,吾党之士亦多能理解也”。熊十力认真学习周总理所赠书,写出心得笔记若干篇。

  1968年 84岁

  5月23日,因受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迫害,在上海虹口医院病逝。

  1979年4月10日,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召集各界人士举行隆重的“熊十力追悼大会”,为其平反昭雪,推倒一切诬蔑不实之词。

  熊十力去世后,海峡两岸学术界都着手整理出版或发表熊十力旧著及未刊手稿。据不完全统计,大陆整理发表的熊氏遗著有:《熊十力致蒙文通书简》、《辩佛学根本问题--吕澂、熊十力往复函稿》、《略释十二缘生》、《熊十力致黄焯论学书》、《佛家名相通释撰述大意》、《中国文化散论--十力书简》、《佛家名相通释》、《熊十力论著集之一:新唯识论》、《熊十力书函选辑--回忆熊十力》、《熊十力论学书札》、《与友人书》。香港发表的遗著有《先世述要》。台湾整理发表的遗著有:刘述先编《熊十力与刘静窗论学书》、《与梁漱溟论宜黄大师》。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