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中国成立以后三十年
1949年,首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劳动者的业余教育和在职干部教育”。1950年,政务院(即后来的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农民业余教育的指示》文件,确定把工农教育列为国家教育工作的重点。针对当时文盲人数占人口总数80%以上的严重状况,同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发出了“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的号召。南城县制定和颁发了《南城县业余教育暂行实施办法》文件,为农民开办半日学堂,也称补习学校,举办识字班、技术培训、农业夜校、耕余补习班等。农民学文化的热情高涨,农民业余夜校象雨后春笋般地在各乡、镇涌出。南城县开展了大规模的扫除文盲运动,同时开办了各种成人文化班、技术学校。1951年冬,声势浩大的扫盲运动在南城县城乡全面展开。1956年农业合作社高潮出现后,掀起了群众性学习文化热潮,全县要求参加冬季学习的农民达到27000人。但后来农民坚持性差,复盲率较高。1964年,据县人委批转县业余教育委员会《关于1964年农民业余教育工作计划的报告》显示:全县有青壮年52840人,期中文盲约计10000人,半文盲11000人,合计21000人,占青壮年总人口的39.7﹪;少年28719人,其中在校人数19660人,占少年总人口的68.5﹪;该年全县27个公社、138个生产大队、410个生产队,办起了业余夜校348个,组织了5454人参加业余学习,其中有127个业余夜校坚持常年学习。1965年至1966年,以村为单位建立政治、技术、文化三结合的夜校,全县夜校发展到1127个,学员増至18372人(其中还有上千人参加了“毛主席著作”学习班的学习),约有8000多人摆脱了文盲状况。以上数据证明,农民业余教育以扫盲为重点,青壮年文盲率大幅度降低,农民文化水平整体得到提高。从1949年至1966年,是新中国成人教育的起步和发展时期。
“文化大革命”开始,农民夜校改称为“政治夜校”,1968年冬至1969年春,又将“政治夜校”改叫“毛泽东思想大学校”。
从“政治夜校”到“毛泽东思想大学校”又到“政治夜校”,它都是农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一块阵地。当时虽然声称贫下中农在这所大学校里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但重点是搞“革命大批判”。学文化即和学政治融为一体,基本学习材料是《毛主席语录》、“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以及“文化大革命”中发表的最新最高指示和中央“两报一刊”(即《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发表的有关“文化大革命”的社论和重要文章。学军事即民兵在“大学校”里学习有关民兵工作的重要文件和军事常识。“大学校”也经常教唱“文化大革命”中流行的革命歌曲,教跳“忠”字舞,有的“大学校”还排练一些配合政治运动和中心工作的文娱节目在社、队演出,活跃当时群众难得的文化生活。“大学校”即是农民业余政治、军事、文化学习的课堂,又是“革命大批判”的战场,还是生产大队、生产队开会研究和布置工作、生产任务的会场。“毛泽东思想大学校”这个名称由于未得到有关权威部门的承认而在“文化大革命”后期悄悄消失,“政治夜校”这个名称则一直延用到1977年,并且发展到一校多“牌”(“青年政治夜校”“民兵政治夜校”“妇女政治夜校”等多块牌子同挂在一所夜校里)。当时夜校基本上以生产队为单位设立。
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成人教育得到恢复和发展。在农村着重进行扫除文盲和农业实用技术知识教育。中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成人教育迅速恢复,蓬勃发展,至1987年,国家正式确认“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要条件”。
1988年国家教委正式部署“燎原计划”,旨在推进农村教育改革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计划。它是为“星火计划”、“丰收计划”的推行培养农技人才、奠定发展基础的计划。“燎原计划”的主要任务是:在扫除文盲,做好普及义务教育工作,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农村各级各类学校智力、技术的相对优势,积极开展与当地建设密切结合的实用技术和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大批新型的农村建设者。积极配合农业与科技等部门,开展以推广当地适用技术为主的试验示范、技术培训、信息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农业和农村建设的发展。“燎原计划”的目的是:改变过去农村教育脱离实际的状况,通过发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推广效益显著的农业技术,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产技能,同时增加他们的科技意识及商品经济观念,真正给农业植入自身的“造血”机能。国家对示范乡和县的主要要求是:扫除文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所有学校配备劳动基地;建立劳动技术教育的制度和措施;所在县办好一所能起骨干和示范作用的职业技术学校;乡办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村发展农民夜校;普遍对在乡初、高中毕业乃至小学毕业生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使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当地生产技术、人民的收入及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
至1998年,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县(市)非文盲率达到95%以上,城镇职工中基本扫除了文盲。国家提出口号:在本世纪末将完成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任务。21世纪初,全国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成人教育培训网络。
1992年,江西省教委提出的“3696”工程(即在全省建立30个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县,600个燎原计划示范乡,9000个科教兴农科技村,使600万农户每户有一个掌握实用农业科学技术的新农民),培养数以万计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南城县教育局于1992年5月制定了《南城县实施“3696”工程的意见》,有五个乡被列为“燎原计划”示范乡。
1995年冬,国家教委开始实施“燎原计划百千万工程”。工程的主要内容是:充分利用广大农村现有各级各类学校的条件,利用广播、电视等多种教学手段,在全国上千个乡、上万个村,尽快推广上百项实用性强、生产效益高的农村实用技术,加快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生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对不断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成人教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