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在人类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溪人日常路遇熟人时,就以一句“吃了没”相互致意。老辈人常把就业谋生称作“赚食”“讨食”,而且把“食”看作堪与气节相提并论的大事,甘愿饿死,也不去做这件事(指有失气节的事)。
尤溪是水稻产区,盛产稻米,高寒地区一年一熟,洋面地区一年两熟,因此,尤溪人的主食以大米为主。农历六月收割的早籼稻加工而成的大米称早米,十月收割的晚籼稻加工而成的大米称晚米,单季籼稻(中稻)加工而成的米亦称蜀季米,此外,还有粳稻加工的粳米(俗称大禾米、粿米)、糯稻加工的糯米(俗称酒米)。煮米饭用籼米,打白粿用粳米,酿酒用糯米。
尤溪人煮米饭,一般是水烧开后,把淘净的米下到锅里,煮沸几分钟(时间长短因人而异,喜吃硬饭的时间短些,喜吃较软饭的,时间略长些)后,用笊篱将大米漉起,盛在木制的炊楻(饭甑)里,隔水蒸熟即成米饭。一般的家庭是将一日三餐的饭早上一次性蒸熟,中餐及晚餐加热一下便可。农家为了节俭,男劳力或当日有干重活的辅助劳力,一日三餐皆吃干饭,妇女及老幼早餐则吃稀饭(糜)。煮糜的方法是漉米饭时不将锅中的米饭捞净,留下一些和适量的米汤熬成糜,多余的米汤舀起,或留作汤用,或作猪食料。粳米、糯米只作粿,很少用作米饭。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随着粮食的定量供应和集体食堂的兴起,如上述隔水炊熟的米饭在城乡居民家庭和单位食堂里已很少再做了。代之以焖饭(大米直接在锅里加入适量的水焖成)和炖饭(大米放在饭钵或饭盒里加水再隔水蒸成)。如今,用电饭煲、高压锅煮饭日益普及。
此外,尤溪人还有个习惯,由于上山下田劳作,离家太远,中午回家吃饭往返太费时间,早晨离家时就将中饭带去,俗称“带昼(干粮)”。这种干粮有时也做成饭团,即将蒸熟的米饭加点盐,揉捏成团状。
尤溪人除食用米饭外,还吃杂粮。杂粮主要有番薯(甘薯)、大麦、小麦、高粱、小米(犬尾粟)、粟籽、畲禾(山禾)、玉米、苦麦、荞麦等。番薯除直接蒸熟吃外,还常加工成薯干或薯丝、薯片、薯粉。番薯干由番薯蒸熟后切成条晒干而成,随时可食;番薯丝、番薯片是将生番薯洗净后刨成丝或切成片晒干而成,食用时往往掺入大米熬成番薯粥或煮成番薯饭;薯粉是由生番薯洗净粉碎捣成浆装入布袋,将清水冲入布袋,反复冲洗,所得浆水经沉淀去水而得的淀粉(即番薯粉),这种淀粉晒干后即可备用,或加工成粉丝(俗称番薯干),或冲入沸水制成羹,或用作烹调勾芡佐料。大麦、小麦加工成面粉后,可制成线面、面条(俗称白面、切面)。高粱、粟籽一般不直接食用,而是加工成粉后,做成粿或糊食用。现在,麦子、高粱、粟籽、苦麦、荞麦、畲禾等,已很少有人种植了,食用的面粉多从外地调入,番薯等杂粮仅作调节口味或保健食品食用。
主食之外的副食,尤溪人一般称为“配菜(下饭菜)”。副食是极其丰富的,有新鲜的时令蔬菜,有农家自己加工的腌渍菜、豆制品,有禽畜肉、蛋和各种水产品,还有野生的笋、菇、蕨等。在反季节蔬菜问世之前,尤溪的各种时令蔬菜有:夏天的甍菜(空心菜)、苋菜(有白、紫二种)、小白菜、茄子等,冬天的芥菜、芥蓝菜(甘蓝)、包菜(卷心菜)、大白菜、花菜、菠菠菜(菠菜)、萝卜等,还有夏天的金匏(南瓜)、白匏(有长形、圆形、葫芦形三种)、丝瓜(有棱的八角瓜和无棱的绵瓜)、苦瓜、冬瓜、黄瓜、酱瓜、甜瓜和各种菜豆(四季豆、豆荚、豌豆、豇豆、刀豆等)。民间常在房前屋后、墙边壁角栽种金匏、白匏、冬瓜、丝瓜。由于这些匏、瓜都是蔓生的,人们常用竹、木搭成瓜棚匏架,让其自然攀爬蔓延。此外,山里林间还有许多野生的食用菌,如红菇、香菇、草菇、木耳、冬菇等。其中笋的种类极多,有猫儿笋、绵笋、黄笋、甜笋、苦笋、石笋、篙笋等。另有一种绿笋,是夏令极佳的食品,其中个短头大、形似马蹄的马蹄绿笋,品味最佳。这些野生的食用蕈、菇、木耳、笋都是纯正的绿色食品,而且还有一定的药用保健功能。芋蓣(有红芽芋、白芽芋、竹芋、九头芋、槟榔芋、红芋等)、薯子(有小薯、大薯之分,小薯又称淮山)、马铃薯、魔芋等也是常见的食品。
尤溪民间有加工腌渍菜的传统。所谓腌渍菜,也称作咸菜,可佐餐,也可作烹调菜肴的辅料。常见的腌渍菜有:芥菜或萝卜叶腌制成的菜咸、糟菜,萝卜腌制的萝卜干、萝卜丝,笋腌制的卤笋咸,姜用糖醋渍成的醋姜等。其中,糟菜、醋姜的腌制颇有尤溪特色。糟菜的做法是芥菜、萝卜叶晒成七八成干时,用拌有盐的黄酒糟抹擦在菜干上,把它揉软,再团成团,装入瓮中塞紧,瓮口用黄泥封死,而后整瓮搁置在阴处,腌制一个月后即可食用,糟菜的口味因酒糟的不同和腌制习惯的不同而异,有的酸些,有的香些。醋姜的做法有二:一是将鲜嫩姜捣碎,加少许盐揉之,将渗出的水分泮去后,浸入调配好的糖醋液,即可取用;一是将嫩姜用盐揉软后再压榨去水分,而后将盐渍过的姜晒去表面的水分,再装入备好的镡、罐等容器内,再加入调制好的糖醋(须没过姜面),而后将口封好,腌渍一段时间后即可食用。菜咸的做法是,将鲜嫩的芥菜晒一天,减少水分,而后切成条段状,下锅加油盐等,有的还喜欢加些桔子皮焖煮个把小时,待水分自然收干后,摊在锅内,用余炭火焙烤至火熄后取出。食用时,再加葱、油等调料,炒或蒸均可。
尤溪人擅养家禽、家畜。肉用的鸡、鸭、兔、猪肉、牛肉、羊肉是常见的肉食品。白斩鸡、腊鸭、板鸭、卜兔(熏烤成的兔肉)是尤溪民间常见的风味食品。尤溪是山区,离海远,过去很难吃到海产品,即使有也是福州贩人的咸鱼腌鱼。但淡水鱼却很丰富,有溪河放养的,也有池塘饲养的,常见的有草鱼、鲢鱼、鲤鱼、鳙鱼、鲫鱼、鳜鱼、鲈鱼、石斑鱼、鲜(鳝)鱼、泥鳅等,此外,还有龟、鳖、蟹、虾、螺、蚌、蚬、蛙(俗称水鸡、石虫东)等。现在,随着交通的日益便捷,鲜海产品已越来越丰富了。
尤溪人常用的地产调味品有葱、蒜、韭、薤(蓖头)、姜、芹菜、辣椒、酱油、红糟、米酒、蒜茸醋(俗称蒜头醋)、红糖、茶籽油、菜籽油、花生油、猪油等,其中,蓖头和蒜头醋是尤溪人最喜欢吃的。蓖头的吃法是,将薤叶的青绿部分除去不用,留下墓头鳞茎和嫩叶,在沸水中焯熟捞出,拌上少许食盐,再将蓖头逐个盘成团,盘时每个蓖头搭配上一两根醋姜丝,装盘即可食用。尤溪人设宴时,桌面上常有这色冷盘。蒜头醋的调配,是将蒜泥和醋、盐拌和浸渍成的。尤溪人食用鸡、鸭、鱼、肉时,最喜欢用它来蘸着吃,味道独特,吃面食时,也喜欢用它来调味。
菽在尤溪有很多种,常见的有黄豆、黑豆、白豆、绿豆、奏豆、豇豆、蚕豆等。黄豆、白豆、黑豆可制豉、酱、豆腐、豆干、酱油;绿豆可制成粉丝,也可发豆芽;赤豆、豇头可加工成豆泥做饼馅。用黄豆制成的食品还有豆浆、豆花(也称豆腐脑)、豆窝皮(腐竹)、豆腐乳等。
尤溪人吃饭时十分讲究礼节。首先按辈分、年龄、长幼依次围坐,长者坐首席,晚辈举筷前要先招呼尊长。一家围坐而吃,用餐时两肘不能横向左右伸张,夹菜时只夹面前的,咀嚼不宜有声,也不多说话。碗里的饭要吃干净,不能剩下饭粒。吃完饭后,把碗筷轻轻放在面前,且稍往里送,而后对桌上的其他人说“大家慢慢吃”,才可离席。吃饭时,禁止打骂孩子,俗谓“有杀罪,没饿罪”。平时吃饭,忌把筷子插在饭中央,因为丧俗祭奠死人时才在白饭中间插一双筷子。
尤溪人尚饮茶,且以本地自炒自制的绿茶为主。尤溪本地茶以产于汤川乡赤墓村的普济岩茶(又称苦竹茶)、中仙乡华口村的水仙茶、坂面乡漈头村涪头山的仙茶、中仙乡西华村的明山圣王茶,以及台溪乡东山村的东岩云雾茶、坂面乡的蓬莱银螺和蓬莱银曲茶最为出名。农家待客喜用冰糖茶,即在茶里加一块冰糖。夏令,农家常用淡竹叶、鱼腥草(俗名竹茶)、香茹(俗名黄芦)冲沸水泡成凉茶饮,可去暑、防暑。不慎伤风感冒(俗称“赤水”)了,则冲一杯生姜红糖茶,即可出汗而痊愈。
尤溪人平时还十分注意食疗保健,常以鸡、鸭、兔、猪、羊肉配合当归、黄芪、人参、生地、红枣、生姜、黑豆、红菇等中药,或炖或囊或煲或煨,达到祛病健身的功效。尤溪人还有食草根汤以补体健身的习俗,可用的草根有乌根(山白芷)、扑粒盐根(盐肤木)、臭籽根(山苍子)、山炙芪根(细纹勾儿茶)、乌鸡杜梨根(地稔)、高鸡杜梨(野牡丹)、牛那奶根(粗叶榕)、土杜仲根(疏花卫茅)等,食用时将这些草根熬成的汤与猪、鸭、鸡、兔等动物肉品一起炖煮,煮熟后喝汤吃肉。现在尤溪洋中已将草根汤作为商品生产,取名“元生汤”,其主要成分有茵陈蒿、毛天仙果、花眉跳架、七里香、老公挑盐、姜母子(山鸡椒)、青筋藤(铁牛入石)等,能补肝肾、强筋骨、滋肾润肺、平肝明目。在保健上还发现了不少土方草药,就地取材疗治一些疾病,如风寒感冒,采些紫苏叶,挖点山柴胡、山苍子根,煎汁加红糖,吃下就好;肚子痛则用菖蒲头(根茎)加盐炖服,可去气;风热感冒,用蒲蝇习(鸡眼草)干品煎水服,可清热;中暑或痢病,用蕨料,或枫树叶捣烂,加蜂蜜冲开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