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在唐代就有采用民间传统工艺酿酒的作坊,宋代以来,酿造业逐步发展,民国时期,私营酿造已有相当规模。而农家自酿糯米红酒更为普遍,几乎家家户户都可自酿。
传统酿酒主要是酿制以糯米为原料的黄酒,尤溪人因其酒色呈暗红色称之为红酒,酿造红酒须用优质糯米和优质红曲为原料。红曲以大米为原料,制作时,将大米过筛,除去杂质和碎米,浸入清水12小时后去水蒸熟,加入曲青、曲母和红糟拌匀,或盛箩入窖,或摊在窖中,每日冲一次石灰水,调节好温度,让其发酵,6天后即可出窖晒干。尤溪的红曲以新桥的南芹、上井和中仙的东华、长门、善邻等地的最负盛名。制酒时,将优质糯米蒸熟晾凉,按7.5公斤糯米、2公斤红曲的比例,拌入红曲,置于酒坛中,加入13—15公斤优质泉水,封口移置阴凉处让其发酵酿制。红酒以存贮的时间越久越好,多年陈酿色红透绿、浓香清亮。尤溪坂面的蓬莱老酒、洋中的桂峰红酒尤为出色。
尤溪坂面乡的街面村,农家有用大米、小米(粟仔)和白曲自制“熬酒”的,这种酒可祛暑去风湿。熬酒的制法是:先将籼米、小米洗净,煮熟、滗去水,和入适量白曲,装入瓮里,封好口,让其自然发酵;一星期后即成醴浆,将其倒入火锅,锅上坐上特制的木楻(无底),楻的上部再坐一口小锅(锅底洗净)封住楻的上口,楻的上部有一个半片竹片做的导流槽,导流槽正对锅底以承接沿锅底流下的酒液,导流槽外部出口正对酒瓮,大锅底下加火蒸煮醴浆,醴浆挥发成蒸汽上升,小锅内注入冷水,蒸汽遇冷即结成酒液不断滴入导流槽而被引入楻外。小锅内的水不让变热,要不断地更换冷水。起初流出的酒液酒精度较低,待第一锅冷水变热后,立即换一个瓮承接,此后流出的酒液,度数较高,最后一锅冷水变热时,流出的酒液度数低、味薄。待大锅内的醴浆被煮成酒糟时,酒也差不多出净了,即可停火。而后,将浓淡酒液加以勾兑,就可兑出适口的熬酒了。可见,熬酒是一种蒸馏酒,色淡味醇,喝多了也会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