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八章 民间制糖

  《马可·波罗行纪》([意]马可·波罗著,沙海昂注,冯承钧译)第154章云:“……再行三日又十五里,抵一别城,名称武干(即尤溪),制糖甚多。”据此可知,尤溪最迟在元代,已有很发达的制糖业了。现在,尤溪坂面、街面仍有自制红板糖的。

  制糖的原料是甘蔗、糖蔗。传统的制糖工艺是先将蔗榨出汁,再将蔗汁煮成糖。榨汁的器械设计得十分精巧,在一个大圆台地上竖起两个大圆石碾。石碾的直径约80厘米,高约150厘米,重150公斤,上下两头凿有凹凸的洞以便两碾异向转动时相互咬合。石碾的圆心有贯通的眼,眼中插入两根硬质木轴,轴的下端插入地面,与圆台相交处包铁,以防止转动时磨损轴。轴的上部突出石碾,其中一根轴更高些,装置着一支弯曲的把,曲把通过犁担系于牛肩。工作时,役牛绕圈走,两个石碾外搭有一个木架子,木架的四根支柱通过圆台插入地面。在两个石碾咬合处的底部,设置着导汁槽,导汁槽出口处的台面上有一下沉的井,以放置承接蔗汁的桶。在受汁桶相对的一侧也挖一个下沉的井,以便输送甘蔗的人站在井中操作,牛在圆台外团走,防止蔗汁受到污染。压榨时,立在井中的人不断地往石碾间输入甘蔗,一榨即汁流,另一向的人则拉动榨过的甘蔗,一送一拉,共同完成一次压榨;而后,将初榨过的蔗秆再送到输送蔗的人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压榨;三榨之后,蔗汁已尽。

  煮糖用一大、六小七口锅,中间一口为大锅,围着大锅环列六口小锅,七口锅同在一个大灶台上,灶台下是如窑般的灶膛以烧旺火。将榨出的蔗汁分倒在六口小锅上,煮稠时再集中舀到大锅里继续煮,直到稠汁即将结晶时,将其全部舀出,平摊在直径为两米多的大簸箕上,再用圆木棍迅速将其碾平,随即用一薄竹片紧靠一长木板,在糖板上划线成格,冷凝后即成红板糖,且可逐块掰下。清代,坂面的红糖年产量达5000公斤,除畅销本县外,还销往大田、德化等地,后来,制糖业逐渐发展到梅仙、新桥。1984年,池田乡(今新阳镇)中洋村始建糖厂,从事机器制糖。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