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蹉跎,从1893年到1993年,历史整整跨越了一个世纪的历程。在这一百年中,中国经历了戊戌变法、帝制崩溃、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以及社会主义改造、文化大革命,直至最近几年的经济改革,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悲喜剧。
历史挣脱了封建的羁绊,诺亚方舟上的人们对于彼岸以及驶向彼岸的航线却没有取得共识。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中,矢志于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有识之士,各逞其能,以自己的判断,力图把这一方舟导向自己理想的境界。他们都曾经想把握历史的舵柄,然而有的落伍,有的退隐,有的甚至在即将倾覆的漏舟之上被持桨奋力拼搏的水手们抛进了滚滚的波涛之中。正是那些把这只诺亚方舟导向富饶大岛上的历史伟人,谱写了中国这一百年的英雄交响曲。他们已经逝去,犹如巨星陨落,但他们力图改变已经争得的生存环境所做的各种努力,则还在被后来者进行千百次的尝试。改革开放的大潮重新掀起了类似近代的古今中西文化争论之波。要变,要面向世界,这同样是近代社会的一致取向。而精神与物质,功利与人文,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也带有明显的传统近代转型的痕迹。单一的文化传统也面临着多元的选择。中国文化的走向如何?中国文化的未来究竟是什么样儿?政治家乃至经济领域中的有识之士,尤其是人文科学的学者,也像近代学术界一样,在迷惘和困惑中追寻着这些社会文化问题的答案。
明年恰逢毛泽东、梁漱溟、汤用彤三颗巨星一百华诞,此书不仅缅怀他们对历史,对人类文化的贡献,更期望能从汤氏学术思想的剖判中,找到驶向彼岸航线的共识。当然这不是政治的,更不是经济的,而是历史的,也是与人类最佳生存方式直接相关的,在普遍意义上具有长期效应的观念的共识。“重写近代诸子春秋”的深意,我的理解大体如此。
简而言之,近代社会思潮是以救亡图存为重心而勃发起来的。在学术界,则是以传统的变异和转向为基础,博采东西,兼揽今古,力图以历史的事实,逻辑的论证,把握中国文化的现状和未来。据此,我着手研究汤氏的学术思想。其间由于工作、生活的不安定,断断续续用了三年才完成此作,而且绝大多数时间花在汤用彤生平和文化观念形成的考究之中。该书自始至终都受到汤一介先生的支持、指导和具体帮助;博士研究生张运华积极承担了后两部分的内容;兰州大学图书馆张书诚先生也给予了无私的援助;又得钱宏先生鼎力相助,不嫌疏漏,将拙作纳入《国学大师丛书》的出版计划之中。值此书付梓之日,再致衷心的感谢。
遗憾的是,汤氏生前未有传记传世,而且很少与人言及自己的往事。留美期间及在加州讲学的资料也未能稍窥一二。以蠡测海,疏漏在所难免。既盼知情者及同道批评,更希望该书再版时予以补正。
谨以此书敬献:
中国历史、文化伟人一百周年诞辰。
麻天祥
1992年12月25日于海南大学